如夢令是詞牌名嗎,卜算子是詞牌名嗎
很多朋友對于如夢令是詞牌名嗎和卜算子是詞牌名嗎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如夢令是詞嗎
“如夢令”是詞牌名。以李清照的兩首詞最為出名,其一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的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另一首是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詞的內容——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是詞牌名嗎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此調始于五代,由后唐莊宗李存勗[3]創作。
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后唐莊宗自度曲,詞云:“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樂府遂曲“如夢”二字名曲。后唐莊宗制此詞時,本名《憶仙姿》,后來蘇軾嫌調名不雅,取詞中“如夢、如夢”之疊句,改名《如夢令》。“令”多指詞之短調,詞中字數在58字以內的稱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
代表作有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厲聲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原名《憶仙姿》,由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首次創作,作詞后令樂工譜曲,因詞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蘇軾遂取“如夢”二字作為詞牌名。以李存勖《憶仙姿》為正體。本詞牌名又名《宴桃源》《不見》《比梅》《如夢令》,我們常見的最出名的也就是《如夢令》。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詞,詞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風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存調。后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后周邦彥又因此詞首句改名《宴桃源》。沈會宗詞有“不見不見”疊句,名《不見》。張輯衣“比著梅花誰瘦”句,名《比梅》。《梅苑》詞名《古記》。《鳴鶴余音》詞名《無夢令》。魏泰雙調詞名《如意令》。蘇軾用此調時改名《如夢令》,其詞序云:“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兩闋。
如夢令是不是詞牌名
是詞牌名。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如夢令》,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為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
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如夢令
關于如夢令是詞牌名嗎和卜算子是詞牌名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