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信息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葉夢得《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原文及翻譯賞析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原文: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欹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拼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翻譯及注釋
翻譯 秋色日漸變濃,金黃的菊花傳報霜降的信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盤山而上,曲折傾斜。詢問山公到底有什么心事, (原來是不忍心)坐看時光輕易流逝而雙鬢花白。在太湖邊上徘徊凝望,天空澄澈,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追憶往日,漂泊不定,走遍天涯海角,卻毫無建樹。歸來后重新打掃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卻恨悲涼的秋風不時吹起,南歸的大雁緩緩地飛行在云間,哀怨的胡笳聲和邊馬的悲鳴聲交織在一起。誰能像東晉謝安那樣,談笑間就撲滅了胡人軍馬揚起的塵沙。
注釋 1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暮秋景物漸呈蒼老深暗之色,菊花開時報來了將要降霜的信息。黃花,指菊花。2小窗低戶:指簡陋的房屋。3微路,小路。4敧(qī)斜:傾斜,歪斜。5山翁:《晉書·山簡傳》載山簡好酒易醉。作者藉以自稱。6何事:為什么。7坐看:空看、徒歡。8流年:指流逝的歲月。9拼(pan判) 卻:甘愿。十華:同花,指在閑居中空白了鬢發。⑾徙(xǐ)倚:徘徊,流連不去。⑿滄海:此指臨近湖州的太湖。作者時居汴山,在太湖南岸。⒀平昔:往日。⒁遍:這里是「走遍」的意思。⒂天涯,天邊,喻平生飄蕩之遠。⒃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寫辭官歸隱家園。化用晉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三徑,庭院間的小路。據晉代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記載,西漢末,王莽專權,兗州刺史蔣詡辭官歸里,院中辟有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來遂以「三徑」作為隱士居所之稱。松竹,代指山林隱居處,含有貞節自持之意。三徑: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宮回家,于園中辟三徑,惟與求仲、羊仲往來。后常用三徑喻隱居生活。⒄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笳。:這里化用三國時魏國蔡琰《悲憤詩》。「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悲風,悲涼的秋風。冉冉,指大雁緩緩飛行的樣子。新雁,指最初南歸之雁。邊馬,指邊地的軍馬。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種樂器。此處指軍中的號角。⒅誰似東山老,談笑凈胡沙:化用李白《永王東巡歌》中的「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胡沙。指代胡人發動的戰爭。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賞析
這是作者告老,隱居湖州弁山后寫的作品。夢得隨高宗南渡,陳戰守之策,抗擊金兵,深得高宗親重。紹興初,被起為江東安撫大使,曾兩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總四路漕計,以給饋餉,軍用不乏,諸將得悉力以戰,阻截金兵向江南進攻。高宗聽信奸相秦檜,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將岳飛、張憲被冤殺,主戰派受到迫害,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隱退山野。眼看強敵壓境,邊馬悲鳴,痛感流年輕度,白發徒增,很想東山再起,殲滅敵軍,但卻已經力不從心,思欲效法前賢謝安而不可得了。因寫此詞,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上片起首四句先寫晚年生活的環境和樂趣。秋色已深,菊花開放,霜降來臨,詞人所住的房子掩映在花木深處,小路盤山蜿蜒而上。這是一幅山居圖景,清麗而幽靜。下面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寫自己生活的樂趣:若問我為什么就白白地看著那風月流逝,毫不顧及雙鬢已經斑白?我會回答是因為留戀如滄海般遼闊美麗的太湖,它映出了青天云霞,明媚絢爛。
下片寫自己的生活和老來的懷抱。飄泊了一生,足跡遍于天涯,現在回到家里,掃凈已荒蕪的道路,那松竹茂盛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園。詞人回到家中感到喜悅和安慰,所以筆下的家園也顯得十分靜謐、優美。但在那個國土淪喪,河山破碎的時代,一個胸懷抱國之心的抗金志士,又怎能終老于隱居的山林呢?「卻恨」三句,筆鋒一轉,在隱居之后,詞人卻時常聽到「悲風時起」,這悲風是自然界之風,更是人間悲風,南 宋朝 廷茍安求和,不愿力戰敵人,前線頻傳戰敗消息,對他來說,也就是「悲風」。再看到歸雁南飛,金兵南下,憤怒之火又在胸中燒起,所以句首著一「恨」字,力敵千鈞,傾注了詞人的滿腔憂憤。這種愛國 *** ,使他對自己不能像謝安那樣從容破敵感到有愧于國家,也對 南宋 將無良才感到深深的憂慮。雖然退居且愿一享隱居之樂,但他又掛念抗金大計,時刻關注前線,所以一首抒寫晚年懷抱之詞就表現得感情激越、悲涼、慷慨,充滿了愛國憂民之情。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退居卞山所作。它是一首自敘平生、抒寫情懷的詞。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悲憤之情和對國事擔憂。
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以寫景為主,兼寓流年虛度的慨嘆。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詞的第一個字「秋」,點明時序,是泛指。然后再具體寫秋色。「晚」字是形象的說法,它既不是「來得晚」的意思,也不是確指「晚上」,而是由「老」引伸出來的含意。意思是說,暮秋的景物漸漸地呈現出蒼老深暗的顏色了。伴隨深秋而來的,自然是凜冽的冰霜,以及那「顏色只從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風」性本高潔的菊花,即詞里所說的黃花。黃花開,霜降至。
「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小窗低戶」形容房屋簡陋,敧斜即傾斜的意思。這兩句是說,簡陋的小屋掩映于秋色黃花之中,屋前是曲折傾斜的小路。這里既寫出了環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門前的曲折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腸。
「為間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拼卻鬢雙華。」「為」在這里作助詞用,沒有實在意義。山翁指晉代山簡,」這里作者以山簡自比。拼卻是甘愿的意思。這里有反潔意,是說「難道甘愿」。雙鬢華:指年事已高,兩鬢生霜。它與上邊的「霜信報黃花」有著巧妙的內在聯系。前者寫秋色將晚,后者寫人近晚年。作者以山翁自比。前加「問」字,說明他不甘寂寞,時時在反躬自省。言外之意是我每天干些什么呢?白白地看著年華輕易逝去,這是何等痛心的事情!國難當頭,我能甘心服老嗎?
「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這一句真實地記錄了他經過反復的思考后此刻的開闊心境。徙倚是留連徘徊的意思。滄海即大海,作者以謝安自比,明顯地表達了他對謝安不甘示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弱、泛海東還的退隱之志的仰慕與追求。「天凈水明霞」則是眼前美景的寫照,以此襯托出他一旦有了明確的人生追求之后的開闊心胸:如秋天長空那樣純凈,如霞映水中那樣明麗。這短短的幾個字,看似平平淡淡,內容卻實實在在。既寫了體現詩詞形象的人,又寫了水天明凈的景;既寫了流連徘徊的貌,又寫了氾濫于內心深處的情。情中見景,景中含情,可謂渾然一體了。
下片直抒胸懷。寫雖然在家閑居,卻對國事深懷忡忡憂心,自恨不能為國建功立業。
「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響板敲來,鏗然有聲,抒發了作者回想往事,空在四方飄游而無所成就的自責自罪、自怨自艾的悵惘心情。「空飄蕩,遍天涯」既顯示了他的謙謹胸懷,又委婉地傳達出他企望重操舊業、再立新功的心聲。
「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寫的是閑居生活的無聊小事。作者寫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掃掃荒蕪的小路,觀賞觀賞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閑自在,實則這絕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卻恨悲風時起,冉冉云間新雁,邊馬怨胡茄。」悲風指凄厲的寒風。卻恨是更恨的意思。「悲風」之前加上「卻恨」,強化了詞人的情感波瀾,即由悵惘不安進而憤憤不平了。為什么?因為冉冉飛翔于白云之間的新雁帶來了敵人侵擾的消息,邊境很不安寧啊!胡茄是漢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帶的管樂器,其音悲涼。作者用眼前悲風、新雁、戰地邊馬、胡茄組接的凄清圖景,烘托邊地悲涼的戰爭景象。而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國事,為敵人的入侵騷擾而憂心忡忡的心緒便于這「眼前景、身外事」的看似平淡的記敘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展示。
「誰似東山老,談笑凈胡沙。」這一句大筆淋漓,一語見雄杰。東山在浙江上虞縣西南,謝安早年隱居在這里。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謝安游憩之地。所以后人稱謝安為東山老。胡沙即胡人。因胡人多居風沙時起的塞外。靜胡沙是使邊塞安寧的意思,這里指的是消滅敵人。這里借用李白《永王東巡歌》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詩意抒寫自己的報國情懷。「誰似東山老」兩句,既是說,在當今時代,沒有人能像謝安那樣,指揮若定地殲滅敵人,也是說自己不能像謝安那樣,「談笑靜胡沙」作者運用反潔語氣,長聲仰嘆,既是精忠報國的宣言,也是對腐朽朝廷的憤怒控告!讀來氣勢磅礴,聲情并壯,足可泣鬼神、撼日月、振山河。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創作背景
這是作者告老,隱居湖州卞山后寫的作品。夢得隨高宗南渡,陳戰守之策,抗擊金兵,深得高宗親重。紹興初,被起為江東安撫大使,曾兩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總四路漕計,以給饋餉,軍用不乏,諸將得悉力以戰,阻截金兵向江南進攻。高宗聽信奸相秦檜,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將岳飛、張憲被冤殺,主戰派受到迫害,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他于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隱退山野。眼看強敵壓境,邊馬悲鳴,痛感流年輕度,白發徒增,很想東山再起,殲滅敵軍,但卻已經力不從心,思欲效法前賢謝安而不可得了。因寫此詞,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詩詞作品: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詩詞作者:【 宋代 】 葉夢得 詩詞歸類: 【宋詞三百首】、【豪放】、【隱居】、【生活】、【憂國憂民】
但用東山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用了什么歷史典故
但用東山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
用了的歷史典故是:
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師南侵東晉,號稱百萬,聲勢浩大,宰相謝安臨危受命,被任為招討大都督,胸有成竹,調度有方,自己卻下棋自若,而竟破苻堅于淝水之上.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是什么意思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但用,只要。東晉名相謝安字安石。據史載,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師南侵東晉,號稱百萬,聲勢浩大,宰相謝安臨危受命,被任為招討大都督,胸有成竹,調度有方,自己卻下棋自若,而竟破苻堅于淝水之上。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談笑,表示從容鎮定,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在這里,李白把此次應邀入永王璘幕府,比為“東山再起”,樂觀地認為自己多年來愿做輔弼大臣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在軍中,他對自己的能力是十分自信的,在《在水軍宴贈幕中幕府諸侍御》詩中,他曾向同座說“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寶劍名)。浮云(喻劍之鋒利可裂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可見,他覺得只要有機遇,他就會像謝安那樣,“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在揮手談笑之間,將安史叛軍一舉平定,所以他輕蔑地把叛軍比喻為“胡沙”,猶如妖魔鬼怪,來時氣勢洶洶,飛沙走石,遮天蓋日,但是這并不能掩蓋他們外強中干的虛弱本質,并沒有什么可怕的,來得快,去得也快。而一個“靜”字,卻向人們預示了風沙過后,塵埃落定,必將是天宇澄徹,四海清平的太平景象。自己也會因此成為大唐王朝的中興之臣而名垂青史。
為君談笑凈胡沙是什么意思?
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李白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獵獵過尋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云水間。
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
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
長風掛席勢難回,海動山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
初從云夢開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這是李白在永王軍幕中所作組詩。永王,名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天寶十五載(756),安史叛軍攻陷潼關,玄宗逃往四川。途中下詔命李璘為山南東路及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采訪使,江陵郡大都督。同年十二月,璘擅率舟師順江東下。途經九江時,派人征召隱居廬山的李白。白應召參加李璘幕府。至德二載(757),永王璘被唐肅宗李亨打敗,為江西采訪使皇甫侁所殺。李白也坐永王璘罪流放夜郎。詩中以東晉名將謝安自比,抒發了廓清海宇、報效國家的英雄襟懷。
關于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