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共有多少句,葬花吟寫的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葬花吟共有多少句和葬花吟寫的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葬花吟的意思?
《葬花吟》意思
花兒凋謝飄飛,飛舞滿天;鮮紅的顏色消褪,芳香的氣息散去,有誰憐惜(它)?
飄游的柳絲柔軟地系在一起,舞動在春日的臺榭前;飛落的柳絮輕輕地沾在一處,撲向繡花的門簾。【注:總是無法確定這兩句是不是對偶,應該是對偶吧。“系”有兩個意思,一是做動詞,系在一起;一是作名詞,絲線狀物。“軟系”對戶輕沾”,我查了一下,“沾”沒有用作名詞的先例,所以“系”只能是動詞。】
閨閣中的少女憐惜晚春,惆悵的思緒縈滿心懷,沒有排遣的地方。
(我)手中拿著用來埋葬落花的鋤頭,走出繡花的門簾,怎么忍心踐踏著落花走來又走去?
柳條和榆莢錢自顧自地芳香繁茂,哪里管得了桃花與李花的飄落紛飛!
【注:柳條與榆莢錢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鮮艷的植物,卻如此繁茂,美麗芬芳的桃花李花卻要凋零,體現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氣。】
桃花與李花明年都能再次開放,(但)明年的閨閣中,怎能知道還有誰呢?
三月的時候,散發著花瓣香氣的燕巢剛剛筑成,梁間的燕子太過無情!【注:剛筑成燕巢便遷徙,棄香巢于不顧,所以說燕子無情。】
明年花兒(再次)開放,即使可以啄下(筑巢);卻不知道人已離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傾落!
花兒開放(的時候)容易看見,凋落時(卻)難以找尋;臺階前傷心壞了(我這個)埋葬落花的人兒。
(我)手里拿著葬花的鋤頭,淚水暗暗灑落,灑上空空的枝頭(便)現出血痕。
杜鵑不再啼鳴,(此時)正是黃昏;(我)背負著葬花的鋤頭回到房中,掩上一重重朱門。
青熒的油燈照映著墻壁,我剛剛睡下;冰冷的雨滴敲打著窗戶,(我的)被子還沒有溫暖。
責怪我為了什么事倍加傷心?一半是因為憐惜春光,一半是因為嗔怪春光。
憐惜春光忽然來到,嗔怪它忽然離去;來到的時候又默默無言,離去的時候(我也)無法聽聞。
昨天晚上(我聽到)庭院外有悲傷的歌響起,不知那是花兒的魂魄,還是鳥兒的魂魄?
花兒的魂魄、鳥兒的魂魄總是難以留駐,鳥兒自是沉默不語,花兒自是含著嬌羞。
(我)希望我的脅下生長出一雙羽翼,隨著落花飛到天際的盡頭。
天際的盡頭,什么地方有芳香的土丘?
不如(用)錦緞做的囊袋,收起(落花的)清艷遺骨;用一捧干凈的泥土,掩埋這絕代風流。
(花兒的)品質本來潔凈,(如今仍舊)回歸潔凈;不讓(它)污濁骯臟地陷落在水渠泥溝里。
(落花)你今天死去,我來收殮埋葬;(我卻)不能預知我自己何時喪亡。
我今日埋葬花朵,人們笑我癡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誰?
請看罷,春光逝去花兒漸漸凋落(的時候),便是美麗的少女衰老、死去的時候。
(等到)有一天春天已盡,美麗的少女老去;(那時)花兒凋落、人兒逝去,都無從得知!
葬花吟 全文的意思
《葬花吟》寫在黛玉因擔心寶玉被賈政叫去受罰,特往怡紅院探視,結果卻吃了小丫頭們的閉門羹,一徑自想自傷,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春殘花落,身世飄零,敏感易傷如黛玉者,又豈能不痛發悲歌一泄心中之感?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調——感春傷春,自憐自悲,凄苦凄涼,痛訴痛告。這一回的回目叫“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實則道明全詩的主要內容:以葬花始,以感懷終。
全詩52句,共361字,大約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段從“花謝花飛花滿天”始,至“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止,抒發葬花人的春愁;“一三百六十日”至“知是花魂與鳥魂”止是第二段,敘寫落花的飄泊葬花人被挑起的悲痛情緒;“花魂鳥魂總難留”到“花落人亡兩不”為末段,詩人以落花自喻,為自己的悲劇命運作讖語,寫挽歌。
開頭四句以落花起興,描繪了一幅絕美的暮春圖,飄零的落花灑滿天空,柳條兒輕拂著水榭,柳絮兒輕輕地隨著風飄入秀簾,惹起閨中女兒的惜春之情,愁緒既無處可釋,于是“手把花鋤出秀閨,忍踏落花來復去。”行走在滿是落花的小徑,詩人的思緒開始隨著桃花李花而飄飛:柳絲榆莢芳菲正好,桃花李花卻已各自飄零,燕子們殘忍地啄來花草壘成香巢,來年花草再發,可昔巢已傾。花鳥本是無情,只是在自然變遷的規律中輪回。“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如此殘酷,花之明媚鮮妍又能幾時?終歸是“一朝飄泊難尋覓”,葬花人的一番惜花之情只落得“獨倚花鋤淚暗灑”,獨自歸去面對的又是“青燈照壁”、“冷雨敲窗”的蕭瑟凄涼,教人如何不傷神?春天來去匆匆,不給一點音訊,深夜庭外的悲歌讓人分不清是花魂抑或鳥魂,花魂鳥魂自有其歸宿,只愿自己也能如鳥兒般展開翅膀,隨著花兒飛到天盡頭,可天的盡頭,真有那理想的樂土嗎?不如讓我用錦囊將你們收藏,讓那一抔凈土保全你們的高潔。你們終究還有我這惜花人來安葬,卻不知將來我的命運又如何?或許將來春殘花落,便是紅顏老死之時,到那時春也盡了,人也去了,只落個“花落人亡兩不知”!
從傷春到感懷,從感懷到控訴,從控訴到自傷,從自傷到向往,從向往到失落,從失落到絕望,黛玉的情感隨著詩句而流淌、轉折,而全詩有并非一味自傷自憐,“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既是對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也是身陷其中無法自保的無奈。“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是對自由的向往、幸福的幻想。“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是觸景生情的迷茫;“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又體現了黛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絕不同流合污的孤傲不阿的個性。而“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則又是黛玉對自己的悲慘處境一個“紅顏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預言。正因為有了如此深刻強烈的情感,《葬花吟》才有了感天動地的力量
葬花吟全詩的意思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這首詩并非一味哀傷凄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愿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饑后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后文”。所謂“后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后半部佚稿沖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后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后面文字以后,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似讖成真”,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以前,我們還以為明義未必能如脂硯那樣看到小說全書,現在看來,他讀到過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極大,或者至少也聽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較詳盡地說起過后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我們說,明義絕句中提到后來的事象“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之類,還可由推測而知的話;那么,寫寶王貧窮的“王孫瘦損骨嶙峋”,和寫他因獲罪致使他心中的人為他的不幸憂忿而死的“慚愧當年石季倫”等詩句,是再也無從憑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詩中的后兩句也是如此: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試想,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這與后來續書者想象寶、黛悲劇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續書中所寫的那樣,則寶玉已有他屬,試問,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難道“續紅絲”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不成? 此詩“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并非虛詞作比。同時,這里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于十分凄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無疑。那時,并非大家都忙著為寶玉辦喜事,因而無暇顧及,恰恰相反,寶玉、鳳姐都因避禍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論親”、“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日子,詩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憐落花而怨及燕子歸去,用意甚難把握貫通。現在,倘作讖語看,就比較明確了。大概......
葬花吟是什么意思
花已經枯萎凋殘,風吹得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
柔軟的蛛絲似斷似連,飄蕩在春日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
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托愁緒。
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簾走到園里。園里花兒飄了一地,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
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
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剛壘成。梁間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么無情!
明年百花盛開時節,你還能叼銜花草。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過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艷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花開時節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里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關上重重閨門;
青冷的燈光照射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被褥冷冷冰冰。
人們奇怪什么事情使我今天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的靈魂,還是鳥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艷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潔凈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
愿你那高貴的身體,潔凈的生來,潔凈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污穢,被拋棄在那骯臟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么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癡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發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葬花吟是什么意思
花兒凋謝飄飛,飛舞滿天;鮮紅的顏色消褪,芳香的氣息散去,有誰憐惜(它)?
飄游的柳絲柔軟地系在一起,舞動在春日的臺榭前;飛落的柳絮輕輕地沾在一處,撲向繡花的門簾。【注:總是無法確定這兩句是不是對偶,應該是對偶吧。“系”有兩個意思,一是做動詞,系在一起;一是作名詞,絲線狀物。“軟系”對“輕沾”,我查了一下,“沾”沒有用作名詞的先例,所以“系”只能是動詞。】
閨閣中的少女憐惜晚春,惆悵的思緒縈滿心懷,沒有排遣的地方。
(我)手中拿著用來埋葬落花的鋤頭,走出繡花的門簾,怎么忍心踐踏著落花走來又走去?
柳條和榆莢錢自顧自地芳香繁茂,哪里管得了桃花與李花的飄落紛飛!
【注:柳條與榆莢錢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鮮艷的植物,卻如此繁茂,美麗芬芳的桃花李花卻要凋零,體現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氣。】
桃花與李花明年都能再次開放,(但)明年的閨閣中,怎能知道還有誰呢?
三月的時候,散發著花瓣香氣的燕巢剛剛筑成,梁間的燕子太過無情!【注:剛筑成燕巢便遷徙,棄香巢于不顧,所以說燕子無情。】
明年花兒(再次)開放,即使可以啄下(筑巢);卻不知道人已離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傾落!
花兒開放(的時候)容易看見,凋落時(卻)難以找尋;臺階前傷心壞了(我這個)埋葬落花的人兒。
(我)手里拿著葬花的鋤頭,淚水暗暗灑落,灑上空空的枝頭(便)現出血痕。
杜鵑不再啼鳴,(此時)正是黃昏;(我)背負著葬花的鋤頭回到房中,掩上一重重朱門。
青熒的油燈照映著墻壁,我剛剛睡下;冰冷的雨滴敲打著窗戶,(我的)被子還沒有溫暖。
責怪我為了什么事倍加傷心?一半是因為憐惜春光,一半是因為嗔怪春光。
憐惜春光忽然來到,嗔怪它忽然離去;來到的時候又默默無言,離去的時候(我也)無法聽聞。
昨天晚上(我聽到)庭院外有悲傷的歌響起,不知那是花兒的魂魄,還是鳥兒的魂魄?
花兒的魂魄、鳥兒的魂魄總是難以留駐,鳥兒自是沉默不語,花兒自是含著嬌羞。
(我)希望我的脅下生長出一雙羽翼,隨著落花飛到天際的盡頭。
天際的盡頭,什么地方有芳香的土丘?
不如(用)錦緞做的囊袋,收起(落花的)清艷遺骨;用一捧干凈的泥土,掩埋這絕代風流。
(花兒的)品質本來潔凈,(如今仍舊)回歸潔凈;不讓(它)污濁骯臟地陷落在水渠泥溝里。
(落花)你今天死去,我來收殮埋葬;(我卻)不能預知我自己何時喪亡。
我今日埋葬花朵,人們笑我癡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誰?
請看罷,春光逝去花兒漸漸凋落(的時候),便是美麗的少女衰老、死去的時候。
(等到)有一天春天已盡,美麗的少女老去;(那時)花兒凋落、人兒逝去,都無從得知!
葬花吟,是什么意思?
《葬花吟》是章回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段詩詞。整首《葬花吟》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也是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與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兒誄》,一詩一文,堪稱《紅樓夢》一書中詩文作品的鉅制雙壁。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把《葬花吟》同榮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運聯系起來思索,又覺得這不僅僅是黛玉一個人的詩讖,同時也是大觀園群芳共同的詩讖。她們盡管未來的具體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無運”這一點上卻沒有兩樣,都是在“薄命司”注冊的人物。隨著賈家的敗落,所有的大觀園內的女孩兒都要陷于污淖、溝渠之中,都沒有好命運。 讀一讀吧,寫的非常好!!!!
葬花吟沒句的意思及含義
如何解讀黛玉的葬花詩,須先看看葬花詩的相關脂批:“余讀《葬花詩》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寶玉,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故停筆以待。”等待的后文是:“······(寶玉)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到山坡之上,懷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于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可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釵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復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始可解釋這段悲傷。”看了并且看懂這段寶玉的感受,我們才可能正確解讀葬花詩。因此我們先來仔細分析寶玉的這段感受。在分析這段感受之前,先把這段感受的相關脂批抄錄下來:“不言煉句煉字,辭藻工拙,只想景、想情、想事、想理,反復追求悲傷感慨,乃玉兄一生天性,真顰兒之知己,則實無再有者。昨阻余批《葬花吟》之客,嫡是玉兄之化身無疑。余幾點金成鐵之人。笨甚!笨甚!”另一句相關脂批是:“一大篇《葬花吟》,卻如此收拾,真好機思筆仗!令人焉得不叫絕稱奇!”寶玉的這段感受絕在何處?妙在何方?值得仔細分析。寶玉的這段感受大體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是說見不著黛玉了慟倒在地,這合理合情。我們現在評點葬花詩的文章,包括曹雪芹同時人明義的題紅詩“傷心一首葬花詞”,就停留在這一層。屬于脂批所說的“點金成鐵之文”。第二層說也將見不著寶釵、香菱、襲人了,自己安在?這里襲人尚可。寶釵就有些說不通,因為寶釵和寶玉結婚后,寶玉卻出家了。香菱就荒唐了,這是別人的小妾,寶玉見不著就見不著唄,寶玉在這里發什么感慨啊。第三層說不知欲為何等蠢物。即是說不知寶玉是何人,寶玉非寶玉。要把葬花詩推到別的男女身上。第四層,也是讀懂葬花詩的關鍵,即‘逃大造,出塵網,始可解釋這段悲傷’。對于這句跟上面無關突然冒出來的話,脂批說:“非大善知識,說不出這句話來。”曹雪芹在紅樓夢一開始就說,書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由此看來,黛玉只是小才微善,紅樓夢中只是小才微善,跟大善無關,也就是說正確解讀葬花詩跟黛玉無關,跟紅樓夢無關。這可是個合乎邏輯的奇怪的結論。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解讀葬花詩了。先來看“逃大造”是什么意思。“造”即“捏造”,“逃大造”就是“逃大捏造”的意思。什么人,為什么逃大捏造?我們說過紅樓夢是以兒女筆墨唐突朝廷之皇上的。這里唐突的哪個皇上?很顯然,是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確實逃過大捏造。這要從努爾哈赤的青少年說起。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曾在明朝遼陽總兵李成梁處當差。努爾哈赤和李成梁的小妾雪兒相戀。李成梁發現努爾哈赤腳上有七顆紅痦子,說是天子的象征(即所謂大捏造),朝廷下旨要緝拿這人。雪兒知道后馬上報告努爾哈赤(俠義也,即所謂大善也),叫他逃走。于是努爾哈赤帶上雪兒騎一匹馬逃跑了(即逃大造)。逃到半路,雪兒怕連累努爾哈赤,借故下馬走進一片柳樹林,上吊身亡。此所謂大善也。努爾哈赤見狀痛苦無奈,追兵將至,只好只身逃走。李成梁趕到后,一看雪兒上吊身亡,命士兵拖下雪兒,扒光衣服,馬鞭亂抽。然后就去追努爾哈赤,當然沒追著。隨后的大雪把雪兒的尸體掩埋了。努爾哈赤得勢后,祭祀雪兒便成了滿俗。應該說雪兒是后金政權的奠基者。了解了“逃大造出塵網”這段大善知......
黛玉葬花是什么意思?
黛玉最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凈.說明她對美有獨特的見解.她寫了葬花詞,以花比喻自己,在紅樓夢中是最美麗的詩歌之一.寶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時候有一段對話,成為紅樓夢中一場情人之間解除誤會的絕唱.在紅樓夢中是最經典的片段之一.看過紅樓夢的人都對這一段過目不忘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寫,那么這一段也為讀者刻畫出一個美麗如花,清潔自愛.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
讀來令人氣短.也是我最欣賞的紅樓名句之一.
再寫幾句.
孤標傲世懈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淡極始知花更艷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博得嫦娥應自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入世冷挑紅雪去,迎面香割紫云來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葬花吟詩句原文賞析
1. 關于葬花吟的詩句
關于葬花吟的詩句 1.葬花吟的詩句
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窠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2.林黛玉——《葬花吟》 及 詩詞
《葬花吟》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首古體詩。全詩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是集中在一起的。
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又一說花謝花飛花滿天?)
游絲軟系飄春榭(xiè),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又作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又作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又作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讀第四聲hè]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又作怪儂(nóng)底事倍傷神?)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又說 愿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3.葬花吟詩句是什么
葬花吟
(清) 曹雪芹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是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語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語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4.葬花吟詩詞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又一說花謝花飛花滿天,) 游絲軟系飄春榭(xiè),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又作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林黛玉[1]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又一說三月香巢初壘成)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2]?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又作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又作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讀第四聲hè]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又作怪儂(nóng)底事倍傷神?)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又說 愿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又作一堆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5.紅樓夢書內經典詩句《 葬花吟 》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葬花吟》曲子也好聽《葬花吟》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首古體詩。
全詩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
此詩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與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兒誄》,一詩一文,堪稱《紅樓夢》一書中詩文作品的巨制雙璧。
6.葬花吟相關的詩句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又一說花謝花飛花滿天,) 游絲軟系飄春榭(xiè),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又作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林黛玉[1]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又一說三月香巢初壘成)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又作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又作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讀第四聲hè]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又作怪儂(nóng)底事倍傷神?)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又說 愿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又作一堆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己亥雜詩·其五朝代:清代作者:龔自珍原文: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7.林黛玉——《葬花吟》 及 詩詞
《葬花吟》原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門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葬花吟》全詩是365字還是364字?
《葬花吟》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首古體詩。全詩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
相關書籍可以去四川商情看看
要一篇正宗的葬花辭
葬花吟》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首古體詩。全詩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此詩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又一說花謝花飛花滿天)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又作愁緒滿懷無釋處或愁緒滿懷無著(zhuó)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又一說三月香巢初壘成)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1]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又作悶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又作獨倚花鋤淚暗灑),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讀第四聲hè]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黛玉葬花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又作怪儂(nóng)底事倍傷神?)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又說愿儂此日生雙翼),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又作一堆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又作不教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詩歌注釋
1.榭——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的建筑。是一種借助于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或景區休憩建筑.。 2.“灑上”句——與兩個傳說有關:一、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號“瀟湘妃子”。 二、蜀帝魂化杜鵑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鵑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鵑”。 3.香丘——是根據佛教名詞“香山”新造的詞,意思是香氣繚繞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護,可以安居樂業的土地。不奢求香氣繚繞的蓬萊仙境。
4.一抔(pōu)——意思是一捧之土。【出典】①《史記·張釋之馮唐傳》卷一Ο二:“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意思是說,如果有愚民侵害伺奉長陵的舊臣的子孫,如何治罪?一朝天子一朝臣,漢朝有在皇帝陵墓旁邊修建陵邑安置舊臣的傳統,長陵是漢高祖的陵墓,長陵旁邊有安置漢高祖舊臣伺奉長陵的長陵邑。林如海之祖是開國元勛,曾襲過列侯,林黛的身世與被安置到長陵邑居住,逐漸不被重用的漢高祖的舊臣的子孫一樣,林黛玉夭折,即是“長陵被取一抔土”意思。 5.凈土——佛教專用名詞,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凈土上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任何其它外道。與“一抔”聯用后成為雙關語,也指只有漢文化,不被佛教文化沾染的土地。
白話譯文
原文解析(一)
花兒都已經枯萎凋謝,風兒吹得它漫天飛舞,鮮紅的顏色褪了,香味消失了,有誰對它同情可憐,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亭臺樓閣之間,漫天飄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這殘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滿懷憂郁惆悵,沒有地方寄托愁緒。手里扛著花鋤掀開門簾走到園里,園子的花落了一地,我怎么忍心踏著它們走來走去?輕佻的柳絲淺薄的榆莢,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的飄零,也不顧李花紛飛。待到明年大地回春,桃樹李樹又開花了,可是來年的閨房中還能剩下誰呢。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發著花香的巢兒已經墊成。房梁上的燕子啊,你們對待花兒也太無情了。雖然明年你們還能銜花啄草,但你怎能想到房中的主人已經死去,舊巢傾落,而且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日,過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明媚的春光鮮艷的花朵,能夠支撐多少時候?一旦飄零了就再也無處尋覓。花開的時候容易看到,一旦飄落了就很難找到,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個葬花的人。手里握著花鋤,暗暗灑下眼淚,那空枝上似乎也傾染著斑斑血跡。 杜鵑泣盡血淚默默無語,凄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關好了深深的閨門。清冷的燈光照射著空空的四壁,人們剛剛入睡。春雨敲打著窗戶,床上的被褥還是冰冷冷的。人們奇怪的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光匆匆的離去。來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走的時候一聲不響地離去。昨天晚上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但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留不住,問那鳥兒,鳥兒不說話,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 但愿我從今啊,能長出一對翅膀,隨著那飛逝的花兒一同飛到那天際的盡頭。但是即使飛到了天際的盡頭,哪兒會有埋葬花兒的墳丘?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起花兒嬌艷的尸骨,再用一掊潔凈的泥土,掩埋你這絕代風流。愿你那高貴的身材潔凈的生來又潔凈地死去,不讓你沾染一點污淖,被拋棄到坑臟的河溝。 花兒呀!你今天死了有我來把你埋葬,誰知道我這個苦命的人啊,什么時候忽然間死去,我今天把落到地上的花埋掉,人們都笑我傻,但是等到我死了的時候,掩埋我的人又是誰呢?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從枝上往下落,那也是閨中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候。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變成老太太,花兒落了,人也死了,花兒人兒兩者從此不再相知。
原文解析(二)
花兒凋謝飄飛,飛舞滿天;鮮紅的顏色消褪,芳香的氣息散去,有誰憐惜(它)?
飄游的柳絲柔軟地系在一起,舞動在春日的臺榭前;飛落的柳絮輕輕地沾在一處,撲向繡花的門簾。【注:總是無法確定這兩句是不是對偶,應該是對偶吧。“系”有兩個意思,一是做動詞,系在一起;一是作名詞,絲線狀物。“軟系”對“輕沾”,我查了一下,“沾”沒有用作名詞的先例,所以“系”只能是動詞。】 閨閣中的少女憐惜晚春,惆悵的思緒縈滿心懷,沒有排遣的地方。 (我)手中拿著用來埋葬落花的鋤頭,走出繡花的門簾,怎么忍心踐踏著落花走來又走去? 柳條和榆莢錢自顧自地芳香繁茂,哪里管得了桃花與李花的飄落紛飛! 【注:柳條與榆莢錢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鮮艷的植物,卻如此繁茂,美麗芬芳的桃花李花卻要凋零,體現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氣。】 桃花與李花明年都能再次開放,(但)明年的閨閣中,怎能知道還有誰呢? 三月的時候,散發著花瓣香氣的燕巢剛剛筑成,梁間的燕子太過無情!【注:剛筑成燕巢便遷徙,棄香巢于不顧,所以說燕子無情。】 明年花兒(再次)開放,即使可以啄下(筑巢);卻不知道人已離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傾落! 花兒開放(的時候)容易看見,凋落時(卻)難以找尋;臺階前傷心壞了(我這個)埋葬落花的人兒。 (我)手里拿著葬花的鋤頭,淚水暗暗灑落,灑上空空的枝頭(便)現出血痕。 杜鵑不再啼鳴,(此時)正是黃昏;(我)背負著葬花的鋤頭回到房中,掩上一重重朱門。 青熒的油燈照映著墻壁,我剛剛睡下;冰冷的雨滴敲打著窗戶,(我的)被子還沒有溫暖。 責怪我為了什么事倍加傷心?一半是因為憐惜春光,一半是因為嗔怪春光。 憐惜春光忽然來到,嗔怪它忽然離去;來到的時候又默默無言,離去的時候(我也)無法聽聞。 昨天晚上(我聽到)庭院外有悲傷的歌響起,不知那是花兒的魂魄,還是鳥兒的魂魄? 花兒的魂魄、鳥兒的魂魄總是難以留駐,鳥兒自是沉默不語,花兒自是含著嬌羞。 (我)希望我的脅下生長出一雙羽翼,隨著落花飛到天際的盡頭。 天際的盡頭,什么地方有芳香的土丘? 不如(用)錦緞做的囊袋,收起(落花的)清艷遺骨;用一捧干凈的泥土,掩埋這絕代風流。 (花兒的)品質本來潔凈,(如今仍舊)回歸潔凈;不讓(它)污濁骯臟地陷落在水渠泥溝里。 (落花)你今天死去,我來收殮埋葬;(我卻)不能預知我自己何時喪亡。 我今日埋葬花朵,人們笑我癡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誰? 請看罷,春光逝去花兒漸漸凋落(的時候),便是美麗的少女衰老、死去的時候。 (等到)有一天春天已盡,美麗的少女老去;(那時)花兒凋落、人兒逝去,都無從得知!
書寫《葬花吟》簡介
葬花吟》是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首古體詩。全詩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此詩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與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兒誄》,一詩一文,堪稱《紅樓夢》一書中詩文作品的巨制雙璧。
《葬花吟》是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復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復雜的斗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系,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試想,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這與后來續書者想象寶、黛悲劇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續書中所寫的那樣,則賈寶玉已有他屬。起黛玉“沉痼”毫無作用。“續紅絲”當然不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 《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并非虛詞作比。同時,這里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于十分凄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那時,并非大家都忙著為身思想的弱點。人們同情林黛玉,但同時也看到這種多愁善感的貴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讀者再把《葬花吟》同榮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運聯系起來思索,又覺得這不僅僅是黛玉一個人的詩讖,同時也是大觀園群芳共同的詩讖。她們盡管未來的具體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無運”這一點上卻沒有兩樣,都是在“薄命司”注冊的人物。隨著賈家的敗落,所有的大觀園內的女孩兒都要陷于污淖、溝渠之中,都沒有好命運。[2]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