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丁香結,丁香結品析句子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賞析丁香結和丁香結品析句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丁香結》好句子的賞析?
《丁香結》中的好句加賞析:
好句1、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這段話主要寫了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它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它的特點。
好句2、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丁香結理解意思。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緒之郁結難解。
讀音:dīng xiāng jié
引證:李商隱〔唐代〕《代贈二首》: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翻譯:黃昏獨上高樓欲望還休,樓梯橫斷情郎不來,一彎新月如鉤。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們同時向著春風各自憂愁。
同類詞語
蝴蝶結
讀音:hú dié jié
意思:狀如蝴蝶的結子。
引證:魯迅《集外集·<奔流>編校后記(二)》:“例如中國女性的修改其足,便不能和蝴蝶結相提并論了。”
舉例:站在他后面的就是那個天真小姑娘,雙辮上蝴蝶結在晨風中翩翩起舞。
《丁香結》宗璞賞析,給高分,幫忙啊!!!!
一、作品賞析
宗璞散文的特點是清新輕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形容,是很貼切的。宗璞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在一個中國哲學家庭受到傳統哲學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創作卻不是引經據典的那種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的從筆端流出的心靈之語。《丁香結》正是這樣的作品。
不管怎么說,從古到今,丁香在文學作品中大多象征著高潔、美麗而又哀婉的事物。有多少詩人,都曾經用丁香來寫“愁”啊,所以,就給人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仿佛丁香花就只能哀愁一般。或許,我也是先入為主了啊,因為看了太多關于丁香與哀愁的詩篇,所以,潛意識中就以為丁香花只能代表哀愁了。
一直以來,丁香花都代表著一個固定的意象,那就是愁思情結,一般來說,我們稱之為“丁香結”。那么,為什么會有“丁香結”這樣的說法呢?那是因為,古人發現丁香花蕾結而不綻,就好像是人的情結一般,所以,就取了一個名字,叫“丁香結”。自此以后,丁香結,就成了愁思的代名詞。
二、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鐘璞,女,1928年出生,當代作家,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華、任小哲等。中共黨員,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于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2018年,其作品《北歸記》獲得第三屆施耐庵文學獎?。
三、原文及出處
1、《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2、摘錄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樣。城里街旁,塵土紛囂之間,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知是兩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1]
城外校園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圖書館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種有十數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斷續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么混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
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古人詞云:“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
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在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擱置,轉眼春光已逝。要看滿城丁香,需待來年了。來年又有新的結待人去解——誰知道是否解得開呢?
擴展資料
一、作者自述
常寫游記的原因在喜歡旅行,喜歡與山水相親。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給我靈氣和想象,卻限于體力,淺嘗輒止者多。
蘇轍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有奇氣。(太史公走遍天下,遍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豪士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蕩有奇氣。)”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跡有限;與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會,也更感欠缺。
統而言之是要有閱歷,枯坐斗室,未免干癟。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樣精細,總覺拘束。何況只是粗粗有個模樣兒呢。集子以篇名名,曰《丁香結》。我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丁香結》所收文字原截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于此矣。
二、背景
宗璞始終都生活在中國高層的知識分子群中,與他們學業的專攻,崇高的操守,事業成就的歡欣,以及家國危亡的憂患深深地紐結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后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1960年以后,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
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丁香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宗璞
如何賞析《丁香結》這篇課文?
丁香結引發了“我”對人生怎樣的思考?結臺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作者面對丁香,一反古人的情感,并不是一味地哀愁,更沒有產生抱怨生活的想法,而是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作者認為,人生中的問題永遠存在,是解不完的;正因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無味。當身處困境,面對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既然人生中的問題解決不完,何不樂觀豁達一些呢?再者,人生的意義或樂趣也許就是在不斷地解決人生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平順的路固然好走,可也失去了行走的快樂。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