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揚州慢(淮左名都)多少字,揚州慢淮左名都的作者

青梔白衫2023-02-23 03:30歷史38

今天給各位分享揚州慢(淮左名都)多少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揚州慢淮左名都的作者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翻譯及賞析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宋代·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宋詞三百首 , 寫景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dāng)年那春風(fēng)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后,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zhàn)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優(yōu)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蕩漾一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賞析

姜夔在這首詞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處就在于交代寫作的緣由和寫作的背景。而這首小序則更明確地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原因、內(nèi)容、和主旨。讓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詞人寫作此詞時的心理情懷。

全詞分為上下兩闋。但兩闋的寫作手法都是運用一種鮮明對比,用昔日揚州城的繁榮興盛景象對比現(xiàn)時揚州城的凋殘破敗慘狀,寫出了戰(zhàn)爭帶給了揚州城萬劫不復(fù)的災(zāi)難。

詞的上闋,寫出了詞人親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寫出了揚州城在“胡馬窺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殘和敗壞景象。詞人先從自己的 行蹤寫起,寫自己初次經(jīng)過揚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馬,稍作停留。走在漫長的揚州道上,詞人所見到的全部是長得旺盛而齊整的薺麥。而昔日那個晚唐詩人杜牧對揚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譽一去不復(fù)返。自金人入侵后,燒殺擄掠,揚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廢池喬木”的了。人們說起那場戰(zhàn)爭,至今還覺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個“厭”字,很恰當(dāng)?shù)貙懗隽巳嗣竦目嚯y,朝廷的昏聵和胡人的罪惡。日落黃昏,凄厲的號角聲又四處響起,回蕩在揚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蕩在詞人慘澹的心靈間。詞人很自然地實現(xiàn)了由視覺到聽覺的轉(zhuǎn)移。

詞的下闋,運用典故,進(jìn)一步深化了“黍離之悲”的主題。昔日揚州城繁華,詩人杜牧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揚州城不朽的詩作。可是,假如這位多情的詩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會為今日的揚州城感到吃驚和痛心。杜牧算是個俊才情種,他有寫“豆蔻”詞的微妙精當(dāng),他有賦“青樓”詩的神乎其神。可是,當(dāng)他面對眼前的凋殘破敗景象,他必不能寫出昔日的款款深情來。揚州的名勝二十四橋仍然存在,水波蕩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籟無聲。唉,試想下,盡管那橋邊的芍藥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難有人有情思去欣賞它們的艷麗。詞人用帶懸念的疑問作為詞篇的結(jié)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對比,催人淚下。

縱觀全詞,行文的基調(diào)都籠罩在一種悲涼凄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

情景交融是這首詞在寫作表現(xiàn)手法上最顯著的一個特點。移情入景,樂景寫哀,都是詞人經(jīng)常使用的手法。特別是樂景寫哀,詞人在文中寫了大量的樂景:名都,佳處,二十四橋……可是,寫樂景是為了襯托哀情,是為了對比“現(xiàn)在”的慘狀:名都的凋殘,佳處的弊壞,二十橋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fēng)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fēng)流云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fēng)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shù)描寫,是非常精細(xì)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fēng)月繁華已不復(fù)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蕩”是俯視之景,“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xiàn)今日之蕭條。

善于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繚繞,余味不盡,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揚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詩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fēng)流俊賞,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作者二十余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侵,江淮軍敗,中外震駭。完顏亮不久在瓜州為其臣下所殺。根據(jù)此前小序所說,淳熙三年,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有感而發(fā)。 賞析二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詞前的小序?qū)懽鲿r間、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白石到達(dá)揚州之時,離金主完顏亮南犯只有十五年,當(dāng)時作者只有二十幾歲。這首震今爍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蕭德藻(即千巖老人)稱為有“黍離之悲”。《詩經(jīng)。五風(fēng)。黍離》篇寫的是周平王東遷之后,故宮恙浮,長滿禾黍,詩人見此,悼念故園,不忍離去。

這首詞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認(rèn)為的詩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詩說》)的主張,也是歷代詞人抒發(fā)“黍離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詞人“解鞍少駐”的揚州,位于淮水之南,是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揚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風(fēng)光優(yōu)美。

但經(jīng)過金兵鐵蹄蹂躪之后,如今是滿目羔塢了。經(jīng)過“胡馬”破壞后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薺麥青青”使人聯(lián)想到古代詩人反復(fù)詠嘆的“彼黍離離”的詩句,并從“青青”所特有的一種凄艷色彩,增加青山故國之情。“廢池”極見蹂躪之深,“喬木”寄托故園之戀。

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就是“猶厭言兵”。清人陳廷焯特別欣賞這段描寫,他說:“寫兵燹后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赤無此韻味。”(《白雨齋詞話》卷二)這里,作者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這場不義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這在美學(xué)上也是一種移情作用。

上片的結(jié)尾三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卻又轉(zhuǎn)換了一個畫面,由所見轉(zhuǎn)寫所聞,氣氛的渲染也更加濃烈。當(dāng)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這是用音響來襯托寂靜更增蕭條的意緒。“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說“吹寒”,把角聲的凄清與天氣的寒冷聯(lián)系在一起,把產(chǎn)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 *** 彩,似乎是角聲把寒意吹散在這座空城里。

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再聯(lián)系視覺所見的“薺麥青青”與“廢池喬木”,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間上來說都統(tǒng)一在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lián)系在一起。著一“空”字,化景物為情思,把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寫出了為金兵破壞后留下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憤慨;寫出了對宋王朝不思恢復(fù),竟然把這一個名城輕輕斷送的痛心;也寫出了宋王朝就憑這樣一座“空城”防邊,如何不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哀深恨徹。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fēng)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fēng)流云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fēng)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shù)描寫,是非常精細(xì)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fēng)月繁華已不復(fù)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蕩”是俯視之景,“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xiàn)今日之蕭條。

賞析四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處于大運河和長江航運的樞紐地位,也是對外貿(mào)易港口之一,商業(yè)發(fā)達(dá),市肆繁華。唐末著名詩人杜牧曾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淮南道的治所設(shè)在揚州。他在這里寫的關(guān)于揚州的詩篇,給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這一帶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舉南侵,攻破揚州、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等城,燒殺擄掠,此后仍然不斷地發(fā)動對南宋的進(jìn)攻。紹興三十一年(1161),隆興二年(1164),金兵又大舉進(jìn)犯淮南地區(qū),烽火連年,揚州自然受到影響。淳熙三年(1176)冬至這一天,在一場大雪之后,姜夔路過揚州。他說:“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繁華的城市已變?yōu)橐黄瑪嗑j垣。姜夔看到山河殘破,不禁產(chǎn)生了《詩經(jīng)·黍離》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顛覆之后,看見宗廟宮室的廢墟上長滿了莊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說:“予懷愴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揚州;昔,指杜牧筆下的揚州。姜夔用對比、襯托的方法,描繪出揚州的荒涼景象。揚州,唐城有兩部分:子城(即內(nèi)城)是官署區(qū),在蜀崗上;羅城(即外城)是住宅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在蜀崗下。兩城毗連。杜牧《揚州》詩說:“街垂于步柳,霞映兩重城。天碧臺閣麗,風(fēng)涼歌管清。”《題揚州禪智寺》詩說:“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又《贈別》詩說:“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座富庶的城市,樓閣林立,絲管紛紛,但到姜夔前來游歷時已經(jīng)面目全非。上闋說:“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淮左,指淮南東路。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崗上禪智寺附近。詞中首先指出揚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處,襯托出姜夔在開始的旅程中駐馬暫停,本來是抱著很大的希望來觀賞古城的。但實際情況卻是:“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當(dāng)年垂柳夾道、春風(fēng)彌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卻是一片自生的薺菜和野麥,青色無限。這又襯托出,這里的居民大都在戰(zhàn)亂中死亡或逃散,幾乎看不到人們活動的跡象。

這是什么緣故呢?“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胡馬”,指金朝的騎兵。“窺江”,指兩次打到長江北岸。從此以后,揚州也只剩下荒廢的池塘和高聳的古樹,而劫后幸存的人們至今感到憤恨,不愿再提起這種殘暴的戰(zhàn)爭。姜夔有這樣的體驗;凡是有創(chuàng)鉅痛甚的經(jīng)歷的人,常常不愿意提起這種經(jīng)歷,因為怕引起痛苦的回憶,自己的心靈重新受到一次折磨。“猶厭言兵”,表示對這種戰(zhàn)爭的極端憎惡,這一句話刻劃出創(chuàng)鉅痛深的人們的復(fù)雜心理狀態(tài)。至此,我們也才知道揚州還有幸存的居民,當(dāng)姜夔和他們談話時,他們作出了上述痛苦的表情。景況如此蕭條,而暮色又悄悄降臨。“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指發(fā)音凄涼的號角。戍樓上號角吹出的使人感到陣陣寒意的聲浪,震蕩著空城。號角的聲音更顯出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靜。作者的痛苦心情層層增添,達(dá)到了 *** 。

下闋說:“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杜郎即指杜牧。姜夔認(rèn)為他具有極高的鑒賞能力和寫作技巧。但料想他如今重來,看到古城的滄桑變化,也必定大吃一驚。這幾句襯托出,揚州所遭受的破壞遠(yuǎn)遠(yuǎn)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強(qiáng)烈 *** ,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下來。“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上引杜牧《贈別》詩中有“豆蔻梢頭二月初”之語,以初春枝頭的豆蔻花比喻美麗的少女。杜牧的另一首《遣懷》詩說:“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青樓,指妓館。杜牧的這兩首詩是寫他在揚州的荒唐生活的。現(xiàn)在有些詞學(xué)家指出,姜夔在這里所說的“豆蔻詞工,青樓夢好”,是指杜牧的才華和作詩的表達(dá)能力而言。姜夔對這時復(fù)雜的情感,自己認(rèn)為已經(jīng)不能表達(dá)了,即使杜牧重來,也難以為他表達(dá)出來。姜夔雖然沒有親身經(jīng)歷這場災(zāi)難,但心情同樣是創(chuàng)鉅痛深的。夜晚,姜夔在月光下徘徊。“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二十四橋也見于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橋名。當(dāng)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橋上賞月,不時聽到美人吹簫的聲音,而今橋仍然存在,水中微波正環(huán)繞著月影蕩漾,但冰冷的月亮卻默默無聲。還有誰來欣賞月光!多么寂寞的月亮!“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可憐橋邊的紅芍藥,仍然每年盛開,還有誰來欣賞呢?多么寂寞的芍藥!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悲痛的心情又達(dá)到一個 *** 。

賞析三 盡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終老,但白石詞并不僅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現(xiàn)在他筆下的是折射出多種光色的情感世界。誠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審美情趣的制約,較之辛詞,姜詞的題材較為狹窄,對現(xiàn)實的反映也略顯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問時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歷高、孝、光、寧四朝,其青壯年正當(dāng)宋金媾和之際,朝廷內(nèi)外,文恬武嬉,將恢復(fù)大計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嘆。淳熙二年,他客游揚州時便有感于這座歷史名城的凋敝和荒涼,而自度此曲,抒寫黍離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詞中,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jié),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虛處傳神,城池荒蕪、人煙稀少、屋宇傾頹的凄涼情景不言自明,這與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筆相若。“春風(fēng)十里”,并非實指一路春風(fēng)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詩意,使作者聯(lián)想當(dāng)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盛況,反照今日的衰敗景象。“胡馬窺江”二句寫金兵的劫掠雖然早已成為過去,而“廢池喬木”猶以談?wù)搼?zhàn)事為厭,可知當(dāng)年帶來的戰(zhàn)禍兵燹有多么酷烈!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認(rèn)為:“‘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姜詞以韻味勝,其佳處即在于淡語不淡,其中的韻味反倒是某些濃至之語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幾多曲折:下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上無抗金北伐之意,這樣,清泠的號角聲便只能徒然震響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詞的下片,作者進(jìn)一步 從懷古中展開聯(lián)想:晚唐詩人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中,但如果他重臨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繾綣的詩句,因為眼下只有一彎冷月、一泓寒水與他倘佯過的二十四橋相伴;橋邊的芍藥花雖然風(fēng)姿依舊,卻是無主自開,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橋”二句,愈工致,愈慘澹,可謂動魄驚心。蕭德藻認(rèn)為此詞“有黍離之悲”,的確深中肯綮。 評解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這是寫得最早的一首。上片紀(jì)行,下片志感。時屆歲暮,“春風(fēng)十里”用杜牧詩,并非實指行春風(fēng)中,而是使人聯(lián)想當(dāng)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的盛況。“過春風(fēng)十里”同“盡薺麥青青”對舉,正是詞序中所說的“黍離之悲”。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口,后人常從其詩中了解唐時揚州的風(fēng)貌。姜夔此詞的下片即從杜牧身上落筆,把他的詩作為歷史背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同眼前戰(zhàn)后的衰敗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時也藉以自述心情。姜夔這年二十二歲,正可以風(fēng)流年少的杜牧自況,但面對屢經(jīng)兵火的揚州,縱有滿懷風(fēng)情也不能不為傷離念亂之感所淹沒了。這是以艷語寫哀情,可以說是此詞的一個特點。作者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實以寄托當(dāng)前的哀感,不應(yīng)多予責(zé)怪。姜夔,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tài)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zhuǎn)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jì)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yán)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

姜夔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不見當(dāng)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fēng)。——宋代·方岳《水調(diào)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水調(diào)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斂眉峰。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不見當(dāng)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fēng)。 宋詞三百首 , 抒情懷古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宋代·岳飛《滿江紅·寫懷》

滿江紅·寫懷

宋代 :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

展開閱讀全文∨ 宋詞三百首 , 愛國 , 壯志勵志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yuǎn)。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宋代·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代 : 姜夔

宋詞三百首 , 記夢懷人

《揚州慢·淮左名都》譯文及注釋

《揚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代表作。描繪出凄淡空蒙的畫面,筆法空靈,寄寓深長,聲調(diào)低婉,具有清剛峭拔之氣勢,冷僻幽獨之情懷。它既控訴了金朝統(tǒng)治者發(fā)動掠奪戰(zhàn)爭所造成的災(zāi)難,又對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譴責(z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那么《揚州慢·淮左名都》譯文及注釋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jīng)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jìn)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nèi)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rèn)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dāng)年那春風(fēng)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后,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zhàn)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優(yōu)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蕩漾一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注釋

⑴揚州慢:詞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此調(diào)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發(fā)懷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

⑷薺麥:薺菜和野生的.麥。彌望:滿眼。

⑸戍角:軍營中發(fā)出的號角聲。

⑹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夔曾跟他學(xué)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jīng)·王風(fēng)》篇名。據(jù)說周平王東遷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為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后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qū)設(shè)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為左,西為右。名都,著名的都會。

⑼解(xiè)鞍少駐初程:少駐,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風(fēng)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用以借指揚州。

⑾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qū),洗劫揚州。這里應(yīng)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⑿廢池喬木:廢毀的池臺。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⒀漸:向,到。清角:凄清的號角聲。

《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原文及翻譯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系列:宋詞三百首

揚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2,予過維揚3。夜雪初霽,薺麥彌望4。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5。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6。

淮左名都7,竹西佳處8,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8,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十,廢池喬木⑾,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⑿,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⒀,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⒁,青樓夢好⒂,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⒃,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⒄,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1此調(diào)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發(fā)懷古之思。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 

2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3維揚:即揚州。 

4薺麥:薺菜和麥子。彌望:滿眼。 

5戍角:軍中號角。 

6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夔曾跟他學(xué)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jīng)·王風(fēng)》篇名。周平王東遷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故都見「宗室宮廟,盡為禾黍」,遂賦《黍離》詩志哀。后世即用「黍離」來表示亡國之痛。 

7淮左:淮東。揚州是宋代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 

8竹西佳處: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這里指揚州。 

9春風(fēng)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用以借指揚州。 

十胡馬窺江:指1161年金主完顏亮南侵,攻破揚州,直抵長江邊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過揚州已十六年。

⑾廢池:廢毀的池臺。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⑿漸:向,到。清角:凄清的號角聲。 

⒀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俊賞:俊逸清賞。鐘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⒁豆蔻:形容少女美艷。豆蔻詞工: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⒂青樓:妓院。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⒃二十四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有二說:一說唐時揚州城內(nèi)有橋二十四座,皆為可紀(jì)之名勝。 見沈括《夢溪筆談·補(bǔ)筆談》。 一說專指揚州西郊的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見《揚州畫舫錄》

⒄紅藥:芍藥。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jīng)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jìn)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nèi)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rèn)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是淮河?xùn)|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過去是十里春風(fēng)一派繁榮景色,現(xiàn)在卻長滿及彩葉草一片青青。自從金兵進(jìn)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jìn)入黃昏,凄涼的畫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dá)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賞析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這是寫得最早的一首。上片紀(jì)行,下片志感。時屆歲暮,「春風(fēng)十里」用杜牧詩,并非實指行春風(fēng)中,而是使人聯(lián)想當(dāng)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的盛況。「過春風(fēng)十里」同「盡薺麥青青」對舉,正是詞序中所說的「黍離之悲」。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口,后人常從其詩中了解唐時揚州的風(fēng)貌。姜夔此詞的下片即從杜牧身上落筆,把他的詩作為歷史背景,以昔日揚州的繁華同眼前戰(zhàn)后的衰敗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時也藉以自述心情。姜夔這年二十二歲,正可以風(fēng)流年少的杜牧自況,但面對屢經(jīng)兵火的揚州,縱有滿懷風(fēng)情也不能不為傷離念亂之感所淹沒了。這是以艷語寫哀情,可以說是此詞的一個特點。作者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實以寄托當(dāng)前的哀感,不應(yīng)多予責(zé)怪。

揚州慢原文及翻譯

《揚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姜夔?【朝代】宋。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jīng)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jìn)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nèi)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

千巖老人認(rèn)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dāng)年那春風(fēng)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后,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zhàn)爭。

天氣漸漸進(jìn)入黃昏,凄涼的號角吹起了冷寒,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

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創(chuàng)作背景:

《揚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代表詞作。此詞開頭三句點明揚州昔日名滿國中的繁華景象,以及自己對傳聞中揚州的深情向往。

接著二句寫映入眼簾的只是無邊的薺麥,與昔日盛況截然不同;“自胡馬”三句,言明眼前的殘敗荒涼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們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創(chuàng)傷;“漸黃昏”二句,以回蕩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涼嗚咽的號角聲,進(jìn)一步烘托今日揚州的荒涼落寞。下闋化用杜牧系列詩意,抒寫自己哀時傷亂、懷昔感今的情懷。

賞析:

姜夔在這首詞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處就在于交代寫作的緣由和寫作的背景。而這首小序則更明確地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原因、內(nèi)容、和主旨。讓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詞人寫作此詞時的心理情懷。

全詞分為上下兩闋。但兩闋的寫作手法都是運用一種鮮明對比,用昔日揚州城的繁榮興盛景象對比現(xiàn)時揚州城的凋殘破敗慘狀,寫出了戰(zhàn)爭帶給了揚州城萬劫不復(fù)的災(zāi)難。

姜夔《揚州慢》的全文

全文如下,

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

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

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如下,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dāng)年那春

風(fēng)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后,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

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zhàn)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

城。

杜牧曾以優(yōu)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

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蕩漾一

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擴(kuò)展資料: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作者二十余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

南侵,江淮軍敗,中外震駭。淳熙三年,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

今追昔,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善于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揚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詩

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fēng)流俊賞,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人稱姜夔的

詞風(fēng)清雅空靈,此詞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

宋詞姜夔揚州慢

《揚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代表作,原文如下: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jīng)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遍地是薺草和麥子。進(jìn)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吹響凄涼的號角。我內(nèi)心悲涼,感慨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rèn)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境界。

揚州是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短暫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過去是十里春風(fēng)一派繁榮景色,而如今看到卻長滿薺麥葉草一片青青。自從金兵進(jìn)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jìn)入黃昏,凄涼的號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也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dá)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賞析

姜夔在這首詞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處就在于交代寫作的緣由和寫作的背景。而這首小序則更明確地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原因、內(nèi)容、和主旨。讓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詞人寫作此詞時的心理情懷。

全詞分為上下兩闋。兩闋的寫作手法都是運用一種鮮明對比,用昔日揚州城的繁榮興盛景象對比現(xiàn)時揚州城的凋殘破敗慘狀,寫出了戰(zhàn)爭帶給了揚州城萬劫不復(fù)的災(zāi)難。

全詞的基調(diào)都籠罩在一種悲涼凄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二十余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南侵,江淮軍敗,中外震駭。完顏亮不久在瓜州為其臣下所殺。根據(jù)此前小序所說,淳熙三年,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姜夔,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zhuǎn)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jì)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yán)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4974.html

“揚州慢(淮左名都)多少字,揚州慢淮左名都的作者” 的相關(guān)文章

揚州慢(淮左名都)多少字(揚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名字拼音)

揚州慢(淮左名都)多少字(揚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名字拼音)

今天給各位分享揚州慢(淮左名都)多少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揚州慢淮左名都作者名字拼音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宋詞姜夔揚州慢 《揚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代表作,原文如下: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

關(guān)于雨的詞語和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雨的詩詞有什么)

關(guān)于雨的詞語和詩句有哪些(關(guān)于雨的詩詞有什么)

今天給各位分享關(guān)于雨的詞語和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關(guān)于雨的詩詞有什么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關(guān)于雨的詩句句子和詞語 1.關(guān)于雨的詞語和詩句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__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

廣陵江在哪里(廣陵江是哪里)

廣陵江在哪里(廣陵江是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廣陵江在哪里,以及廣陵江是哪里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廣陵江是什么江 長江。廣陵江指的是長江,古有廣陵潮,就是現(xiàn)在的長江,長江在古代也是有大潮水的。在南北朝時期屬于古橫江的一部分,古橫江為長江出海口的一...

杜牧赤壁有哪些標(biāo)志(杜牧赤壁在哪里)

杜牧赤壁有哪些標(biāo)志(杜牧赤壁在哪里)

大家好,關(guān)于杜牧赤壁有哪些標(biāo)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杜牧赤壁在哪里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古詩《赤壁》的意思是什么?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

鄭燮竹石圖最高可以買到多少錢 鄭燮竹石精品

鄭燮竹石圖最高可以買到多少錢 鄭燮竹石精品

很多朋友對于鄭燮竹石圖最高可以買到多少錢和鄭燮竹石精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勞斷雄書畫價格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qū)一批風(fēng)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jù)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

唐詩300首中四行7字的古詩有哪些 唐詩300首大全四句四行

唐詩300首中四行7字的古詩有哪些 唐詩300首大全四句四行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唐詩300首中四行7字的古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唐詩300首大全四句四行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四行七字"的古詩有什么? 1.《山行》唐.杜牧...

包含挽胡季昭寫在哪里的詞條

包含挽胡季昭寫在哪里的詞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勍旌菊褜懺谀睦铮约皩?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庭芝詳細(xì)資料大全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隨州(今湖北隨州)人。南宋名將。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進(jìn)士。寶祐年間,知真州,累遷兩淮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揚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太子少保...

杜牧一生寫了多少詩 杜牧的一生

杜牧一生寫了多少詩 杜牧的一生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劧拍烈簧鷮懥硕嗌僭姡约岸拍恋囊簧鷮?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牧寫過多少首詩 他較出名的詩作有《江南春》、《赤壁》、《秋夕》、《清明》、《贈別》、《泊秦淮》、《山行》、 《寄揚州韓綽判官》《赤壁》等。還有很多很多,不一一例舉。杜牧寫了幾首詩? 杜牧的古...

如何杜牧早雁 早雁杜牧表達(dá)了詩人怎么樣情感

如何杜牧早雁 早雁杜牧表達(dá)了詩人怎么樣情感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勅绾味拍猎缪悖约霸缪愣拍帘磉_(dá)了詩人怎么樣情感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牧《早雁》“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fēng)一一回”兩句的寓意有哪些 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fēng)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

杜牧一生寫了多少詩 杜牧寫過哪些詩?

杜牧一生寫了多少詩 杜牧寫過哪些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杜牧一生寫了多少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杜牧寫過哪些詩?進(jìn)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杜牧寫了幾首詩? 杜牧的古詩一共514首!1、《江南春》年代:唐????作者:杜牧 分類標(biāo)簽:描寫春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