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如何鑒賞,鑒賞古代詩歌的內容與情感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代詩歌如何鑒賞,以及鑒賞古代詩歌的內容與情感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賞析古詩詞
如何賞析古詩詞,方法如下:
1、賞析詩詞的形象:鑒賞詩歌的形象就是通過分析詩歌意象的個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2、賞析詩詞的語言:常用術語,“詩眼”,“煉句”。
3、賞析詩詞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
4、評價作品的詩詞內容:評價是鑒賞的最后一步:由對詩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5、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就是分析評價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分
析評價要實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貶低也不拔高。
古詩詞如何鑒賞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臺》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傍P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后來的東晉都建都于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薄叭健痹诮鹆晡髂祥L江邊上,三峰并列,南北相連。陸游《入蜀記》云:“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鞍樦蕖保诮鹆晡鏖L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边@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安灰婇L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余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盾嫦獫O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此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痹谟庙嵣?,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pwd=icwu 提取碼: icwu
如何鑒賞古詩詞
問題一:如何賞析古詩? (1)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
(一)、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后的思念。
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驗榫拺严荣t,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借古諷今。
戰爭詩要么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么表現舍身殺敵的壯烈,要么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么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
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懷感,或......
問題二:如何鑒賞古詩詞語言? 鑒賞詩歌語言,可從語言內容、語言風格、表達效果三個方面入手。依照詩詞鑒賞家的觀點,就是要注意“表情達意之美,語言特色之美、表達效果之美”。
一、語言內容
(一)從內容的角度分析,詩歌語言可分為:意象語言、情感語言、象征語言、典故語言。
1、意象語言(詞語):諸如松、竹、梅、菊一類事物被人們賦予特定的象征意義,象征人高潔的品格,詩人常借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庾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其他常見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
2、情感語言(詞語):“悲”“孤”等詞語能直接表露感情,如“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還有間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李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不堪”“強”寫出了詩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時之佳境,只能從酒杯中去回想舊日的事了,傳達出內心的凄涼、意緒的消沉。
3、象征語言(詩句):有些是某些詩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有些是全詩常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即說理詩。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杜甫《后游》),寫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們去欣賞,用來說明大自然了無私心的道理。
4、典故語言(詞語或詩句):如“秋水”指眼睛,“盜泉”舊時常喻不義之財[見《尸子》卷下:“(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鴻雁”指書信(見《漢書》載蘇武歸漢之事)等。它們大多源于歷史典故,這方面需要學生平時加強課外閱讀,積累歷史知識,提高文化修養。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的故事;《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
(二)從語法角度分析,要關注數量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成功的煉字都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煉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于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煉字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
①五言煉第二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薄昂0等接?,花明五嶺春?!雹谖逖詿挼谌郑骸叭曆饰J丈淝嗨?。”“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雹畚逖詿挼谖遄郑骸皶栽屡R窗近,天河入戶低?!薄安萆o,花落訟庭閑?!雹芪逖詿挼诙谖遄郑骸跋淙暱?,山空木葉干?!薄俺逼絻砂堕煟L正一帆懸?!雹萜哐詿挼诙郑骸吧饺氚讟巧吃纺海鄙鷾婧R疤链??!薄叭招苯瞎路埃菥G湖南萬里情。”⑥七言煉第五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⑦七言煉第七字:“青楓江上孤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薄按核缣焐献夏昊ㄋ旗F中看?!雹嗥哐詿挼诙谖遄郑骸把╈V山門迎瑞日,云開水殿候飛龍。”“魚含月影隨云動,鳥吐花聲寄樹閑?!?
從大的范圍來說,古典詩歌的煉字有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1、數量詞
例 庾信《小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2、名詞:一些意象名詞,由于意象的獨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過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個名詞連用時,意象的組合會營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別相思之情的詩作常常會出現柳、酒、月、雁、樓等意象。如趙嘏的《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游子心中蘊積的愁情,因秋而觸發,化作無邊的鄉愁......
問題三:如何對古詩詞賞析 在最新的高考考試說明中,對古詩文的鑒賞有這樣兩個要求:一、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在實際的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學都把它視為難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卻步,以至做題時很遺憾地丟掉了應該得到的分數。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同學們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方面廣泛的積累,盡可能多的掌握古詩詞。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鑒賞技巧,它是應對考試的重要手段。關于積累,同學們要在平時多下功夫;關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語文試題(山東卷)第16題為例談幾點。此題就是考察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考查文化素養和底蘊的題目。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解析:
一、每一首詩詞的問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關。所以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注意詩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題目背景提示注釋等),這些是鑒賞古詩詞首先須考慮的問題,有的還可能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初讀原詩,注意作者戴復古下有注釋,為南宋后期詩人,由此可以聯想當時的背景,南宋非常懦弱,偏安一隅。戴復古就生于吾國日以小,邊疆風正寒、人以廉稱少,官從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詩而終身布衣不仕,名重當時。戴復古自曉事起便遂篤意古律。篤意古律,在臺州海邊一隅肯定缺少視角縱深,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復古先生咬咬牙,離開了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的故鄉,邁開沉重的腳步,開始了他遙遙無期的漂泊旅程,一走就是50年。戴復古的漂泊,從他第一步起就充滿深深的憂愁。面對麥麥少朝充食,松明夜當燈,老嫗逢人哭,吾兒死謝陵的同胞,詩人激動了!詩人憤怒了!詩人流淚了!是漢子要拍案而起,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帶上這份沖動,詩人無法擲投梭標,無法謀略救國,且以他泣國哀民的詩文呵護瘡痍的山河,一抒心中之豪情,一吐胸頭之塊壘。
二、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中國古代的詩歌表達相對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寫景抒情,我們鑒賞詩歌就是要品味出詩歌中所抒發的情。所以借助各種知識和信息,分析詩歌的情與景也是鑒賞詩歌的關鍵。詩歌中的情往往是隱含在各種描寫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這就要求我們目的性很明確得去從各個角度剖析詩歌的各種技巧。
問題四:如何賞析古詩詞的表達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謀篇布局、選材立意、遣詞造句、塑造形象、寫景狀物、抒發感情等方而運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等;鑒賞,即對詩歌的表達技巧進行感受、理解、鑒定和欣賞,并作出自己的評判。
2.選擇題。給出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若干選項,要求選出鑒賞正確(或錯誤)的一項,有時也采用多選的形式。這種題型通常與其他考點一起考查。
3.填空題。要求填人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技巧或作用。
在平時的學習和圳練過程中,要注意理解、總結和歸納古代詩歌常用的各種表達技巧。只有把占代詩歌常用表達技巧的條日和作用熟記于心,做題時才能做到準確遷移。例如,【2010?浙江卷】考查的是王安石的《定林》,其第一小題是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只要平時在詩歌的修辭手法方面做了充足的儲備,并準確地運用遷移的方法,孰不難看出詩句中的五和月運用的是擬人手法,都是以人寫物.賦予了五和月以人的情感。
詩歌的表達技巧在設題和答題上都有一定的規律。平時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及時總結這些規律,并進一步歸納出基本的答題模式。這樣,考試時就可套用模式,從而省時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寫出了意象(特點).表現(抒發、突出)了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例如,【2010?山東卷】考查的是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其第一小題是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解答此題時,就可以套用 上述的基本答題模式;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或比興象征)的手法,以風凰自喻(或象征詩人自己),抒發了詩人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難酬(或報國無門)的悲憤情懷。
審清題干要求,精心設計答案
試題中有關詩歌表達技巧的設問是多種多樣的,做題時要仔細審題,明確問的是是什么,是為什么,還是兩者兼而有之,解答時要根據問題作答。作答時也要盡可能地使用詩歌的原字原詞.或者用自己的語言稍微加以改造(即意釋),同時要適當使用鑒賞術語,力求語言準確、優美、生動。例如,【2010?全國卷I】考查的是劉孝綽的《詠索蝶詩》,其第二小題第二問是這首詩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題干的要求是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并未要求分析為什么。因此,做題時只要答出托物言志就可以得分。再如,【2010?天津卷】考查的是兩首唐詩的比較閱讀
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同一首詩歌所運用的表達技巧一般情況下也有多種。因此,在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時,要立足于全篇,從整體上把握,要弄明白全篇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哪此又是主要的;要從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于法等多個角度明確所運用的表i^技巧。這樣.在做題時,才會有的放矢,針對性強。例如.【2010?安徽卷】考查的是杜甫的《歲暮》,其第一小題是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仔細分析全詩,可以看出本詩在表達方式上,運用了敘進、捕寫;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直抒胸臆;在修辭手法上,運用了借代、用典等,表述時根據題甘要求抓住最重要的點解答即可??键c分析考點一:表達方式
所謂表達方式,就是為了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于段。詩歌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足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說明般不用。
考點二:表現手法
所謂表現手法,是指詩人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詩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等。
考點三:修辭手法
所謂修辭手法,就是詩人為了使表達收到準確并具有感染力的效果而運用的語言方式、方法或技巧規律。古代詩歌常川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拈連、夸張、雙關,映襯、
感、對偶、排比等。......
問題五:考試中怎樣賞析古詩詞 主要是靠感覺和想象,
當然最直接的是一些提示意象的詞語,會提示你是什么離別、思鄉、閨怨。。。。之類的。。。
高中這些復習古詩詞鑒賞的時候 見得題多了 你就經驗豐富了
答這種題的得分技巧是――――要答對點 ;如果沒對的話――――就要多寫點東西;
如果你既沒答對點又寫的少――――悲?。。?!
古詩詞鑒賞方法
古詩詞鑒賞方法如下:
1、看標題。從題材看詩人寫詩的緣起及情感的觸發點,探尋詩歌的感情傾向。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2、看作者,品風格?!帮L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談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
3、看類型。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察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送別類、懷古類、思鄉懷人類、戰爭或邊塞類、閑適類、借景抒情類、托物言志類、愛情類、民生類等九種類型。只要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認真去讀,就可以定住類型。
4、找意象,定感情。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他們各自的寓意的。例如代表相思的紅豆,代表離別的折柳、代表孤高獨立的梧桐等。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
5、找關鍵字,定主旨。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
6、找技巧。一首詩歌寫得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方面去分析。
關于古代詩歌如何鑒賞和鑒賞古代詩歌的內容與情感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