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逝矣誰盡言,斯人已逝原文
大家好,關于斯人逝矣誰盡言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斯人已逝原文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化用什么典故
典故出處:《莊子·徐無鬼》:“郢人堊(è)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運斤成風;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边@里活用了莊子的“運斤成風”。“運斤成風”意思是斧頭揮動呼呼生風;比喻技術高超,有嫻熟的手法。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魏晉 · 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翁,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譯文:我們的部隊于蘭圃休息,在青草豐茂的山坡喂馬,在水邊的原野用石彈(磻)打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目送著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揮彈五弦琴。一舉一動都悠然自得。對大自然的奧妙之道能夠心領神會,十分快樂!不禁贊賞《莊子》中那位漁翁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捕魚工具)的風神。(以上幾句委婉地勸諭其兄歸隱田園,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放棄軍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經死了,這些話跟誰多說了都沒用。(作者擔心嵇喜與他志趣相異,難以接受其勸諭,表示惋惜。)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钡淖g文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稱贊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兄長參軍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嵇康《贈秀才入軍》原文及翻譯
贈秀才入軍原文: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
鴛鴦于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俛仰優游。
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嗟我征邁,獨行踽踽。仰彼凱風,涕泣如雨。
泳彼長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岡,言刈其杞。嗟我獨征,靡瞻靡恃。仰彼凱風,載坐載起。
穆穆惠風,扇彼輕塵。奕奕素波,轉此游鱗。伊我之勞,有懷遐人。寤言永思,寔鐘所親。
所親安在,舍我遠邁。棄此蓀芷,襲彼蕭艾。雖曰幽深,豈無顛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人生壽促,天地長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壽。思欲登仙,以濟不朽。纜轡踟躕,仰顧我友。
我友焉之,隔茲山梁。誰謂河廣,一葦可航。徒恨永離,逝彼路長。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盻生姿。
攜我好仇,載我輕車。南凌長阜,北厲清渠。仰落驚鴻,俯引淵魚。盤于游田,其樂只且。
凌高遠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縶,室邇路遐。雖有好音,誰與清歌。雖有姝顏,誰與發華。仰訊高云,俯托輕波。乘流遠遁,抱恨山阿。
輕車迅邁,息彼長林。春木載榮,布葉垂陰。習習谷風,吹我素琴。交交黃鳥,顧儔弄音。感悟馳情,思我所欽。心之憂矣,永嘯長吟。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萋萋綠林,奮榮揚暉。魚龍瀺灂,山鳥群飛。駕言出游,日夕忘歸。思我良朋,如渴如饑。愿言不獲,愴矣其悲。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詩詞作品: 贈秀才入軍 詩詞作者:【 魏晉 】 嵇康 詩詞歸類: 【詠史】、【言志】、【組詩】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是什么意思
原文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出處
魏晉時期
嵇康
《贈秀才入軍》
注釋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典故出自《莊子》。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魏晉玄學發揮莊子的理論,崇尚領會事物本質的同時,忽略其外在的形式,這里是指深得自然萬物奧妙的精神境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典故出自《莊子》。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可以為他做模特的人了。莊子用這則寓言來說明自己在惠施死后“無與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嵇康借來說由于分離,自己和兄長不能在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譯文
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長著花草的地方喂馬。在平坦的草澤地上射飛鳥,在長川垂釣。
一邊用手彈奏五弦的琴,一邊眼睛看著天邊的鴻雁。一舉一動都是自在滿足的,讓心靈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游。
稱贊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兄長參軍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談論得道的體會了。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化用了莊子的什么典故
郢人斫堊(yǐng rén zhuó è)
解釋: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同"郢匠揮斤"。
成語典故
出處:元·劉敏中《最高樓》詞:"郢人斫堊元無跡,仙家種玉不論畦。
選自《莊子·雜篇·徐無鬼》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翅,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斧頭)成風,聽(聽任)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人立不失容(面不改色),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搭檔)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吾無與言之矣。"
注:
郢:戰國時楚國首都,今湖北江陵北。
堊:一種白色的土,即白堊。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出自魏晉詩人嵇康的作品《贈秀才入軍》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翁,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翻譯】
我們的部隊于蘭圃休息,在青草豐茂的山坡喂馬,在水邊的原野用石彈(磻)打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目送著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揮彈五弦琴。一舉一動都悠然自得。對大自然的奧妙之道能夠心領神會,十分快樂!不禁贊賞《莊子》中那位漁翁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捕魚工具)的風神。(以上幾句委婉地勸諭其兄歸隱田園,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放棄軍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經死了,這些話跟誰多說了都沒用。
【賞析】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詩人想象嵇喜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情景。他將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鮮花盛開的山坡上喂馬,在草地上弋鳥,在長河里釣魚。一邊若有所思地目送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撫彈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隨時隨地都對自然之道有所領悟。顯然這里所寫的與其說是征人生活,不如說是抒寫詩人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詩人用《莊子》中“匠石斫堊”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嵇喜從軍遠去的惋惜心情。此詩中“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二句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的妙句。它以凝練的語言傳寫出高士飄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風神,傳達出一種悠然自得、與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嵇叔夜 《送秀才從軍》
古詩庫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
——贈秀才入軍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馬氏軍幕之作,其中既有對兄弟離別的痛苦與思念,也有人生的慨嘆與追求。
一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
二
鴛鴦于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俛仰優游。
三
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嗟我征邁。獨行踽踽。仰彼凱風。涕泣如雨。
四
泳彼長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岡。言刈其杞。嗟我獨征。靡瞻靡恃。仰彼凱風。載坐載起。
五
穆穆惠風。扇彼輕塵。奕奕素波。轉此游鱗。伊我之勞。有懷遐人。寤言永思。寔鐘所親。
六
所親安在。舍我遠邁。棄此蓀芷。襲彼蕭艾。雖曰幽深。豈無顛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七
人生壽促。天地長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壽。思欲登仙。以濟不朽。纜轡踟躕。仰顧我友。
八
我友焉之。隔茲山梁。誰謂河廣。一葦可航。徒恨永離。逝彼路長。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九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盻生姿。
十
攜我好仇。載我輕車。南凌長阜。北厲清渠。仰落驚鴻。俯引淵魚。盤于游田。其樂只且。
十一
凌高遠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縶。室邇路遐。雖有好音。誰與清歌。雖有姝顏。誰與發華。仰訊高云。俯托輕波。乘流遠遁。抱恨山阿。
十二
輕車迅邁。息彼長林。春木載榮。布葉垂陰。習習谷風。吹我素琴。交交黃鳥。顧儔弄音。感悟馳情。思我所欽。心之憂矣。永嘯長吟。
十三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萋萋綠林。奮榮揚暉。魚龍瀺灂。山鳥羣飛。駕言出游。日夕忘歸。思我良朋。如渴如饑。愿言不獲。愴矣其悲。
十四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十五
閑夜肅清。朗月照軒。微風動袿。組帳高褰。旨酒盈樽。莫與交歡。鳴琴在御。誰與鼓彈。仰慕同趣。其馨若蘭。佳人不存。能不永嘆。
十六
乘風高逝。遠登靈丘。托好松喬。攜手俱游。朝發太華。夕宿神州。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十七
琴詩自樂。遠游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寂乎無累。何求于人。長寄靈岳。怡志養神。
十八
流俗難悟。逐物不還。至人遠鑒。歸之自然。萬物為一。四海同宅。與彼共之。予何所惜。生若浮寄。暫見忽終。世故紛紜。棄之八戎。澤雉雖饑。不愿園林。安能服御。勞形苦心。身貴名賤。榮辱何在。貴得肆志。縱心無悔。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