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古詩有多少首,古詩從軍行有幾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從軍行古詩有多少首,以及古詩從軍行有幾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從軍行有幾首?
誰的?看你說的誰了……
李白的一首: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王昌齡的三首:從軍行 其一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 平沙萬里余,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 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 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 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濕. 四起愁邊聲,南庭時佇立. 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萬里云沙漲,平原冰霰澀. 惟聞漢使還,獨向刀環泣.從軍行 其二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從軍行 其三青海長云暗雪山[1],孤城遙望玉門關[2].黃沙百戰穿金甲[3],不破樓蘭終不還[4].從軍行 其四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5].前軍夜戰洮河北[6],已報生擒吐谷渾[7].加點字[1]此句意謂:青海湖上的層層濃云使雪山晦暗無光.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2]從軍行:是敘述軍旅戰爭的歌辭.行,古詩的一種體裁.[3]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是漢朝邊塞的一個重要關口.[4]穿金甲:磨穿鐵甲. [5]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漢武帝時,遣使通大宛,樓蘭阻擋道路,攻擊漢朝使臣,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斬其王.事見《漢書·傅介子傳》.這里以"樓蘭"指敵人. [6]轅門:指行營.古代帝王巡狩田獵,止宿處以車圍成屏障,出入之處相向仰立兩車,稱轅門.后來地方高級官署,兩旁以木柵圍護,也稱轅門.[7]洮(taó 桃)河:黃河的支流,在甘肅省西南部.[8]吐谷(yù 玉)渾:我國古代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是鮮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渾國.這里借指敵軍首領. 然后就是楊炯的,就是語文課本上那個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古代所有的從軍行古詩
從軍行 【唐】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從軍行(其一)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從軍行(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從軍行(其三) 王昌齡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從軍行(其四)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其五) 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其六) 王昌齡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從軍行(其七) 王昌齡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從軍行 陳羽
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從軍行】希和
枉自悲傷總逢春,獨去他鄉作軍人。
千日離愁隨飛雪,萬里狂沙吹北風。
無月此情向誰訴,有淚今宵伴泣聲。
游子夜夜歸故里,山高水深難阻魂。
【從軍行】李昂
漢家未得燕支山, 征戍年年沙朔間。
塞下長驅汗血馬, 云中恒閉玉門關。
陰山瀚海千萬里, 此日桑河凍流水。
稽洛川邊胡騎來, 漁陽戍里烽煙起。
長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劍思北方。
羽林練士拭金甲, 將軍校戰出玉堂。
幽陵異域風煙改, 亭障連連古今在。
夜聞鴻雁南渡河, 曉望旌旗北臨海。
塞沙飛淅瀝,遙裔連窮磧。
玄漠云平初合陣, 西山月出聞鳴鏑。
城南百戰多苦辛, 路傍死臥黃沙人。
戎衣不脫隨霜雪, 汗馬「走參」「走覃」長被鐵。
楊葉樓中不寄書, 蓮花劍上空流血。
匈奴未滅不言家, 驅逐行行邊徼賒。
歸心海外見明月, 別思天邊夢落花。
天邊回望何悠悠, 芳樹無人渡隴頭。
春云不變陽關雪, 桑葉先知胡地秋。
田疇不賣盧龍策, 竇憲思勒燕然石。
麾兵靜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無干戚, 會待單于系頸時。
【從軍行】劉長卿
回看虜騎合,城下漢兵稀。
白刃兩相向,黃云愁不飛。
手中無尺鐵,徒欲突重圍。
【從軍行】 盧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艮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 軍行萬里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能把從軍行的所有詩句全部說出來嗎?
從軍行七首
作者:唐代詩人王昌齡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其七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釋義:
其一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
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調子,無奈這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其二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聽到《關山月》的曲調,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連綿起伏的長城。
其三
邊城榆樹的葉子早已稀疏飄落,顏色發黃了,傍晚時分,一場戰斗剛剛結束,環視戰場,只見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將軍向皇帝上表奏請班師,以便能把戰死沙場的將士尸骨運回故土安葬,不能讓士兵們為他鄉埋葬自己的戰友而傷感痛哭。
其四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云霧,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黃沙萬里,頻繁的戰斗磨穿了守邊將士身上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其五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后迅速出擊。
先頭部隊已經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敵人展開了激戰,剛才還在交戰,現在就傳來俘獲敵軍首領的消息。
其六
將軍臂膊上綁縛著胡瓶,騎著紫薄汗馬,英姿颯爽;碎葉城西的天空中高高地懸掛著一輪秋月。
邊境傳來緊急軍情,皇上星夜傳詔將軍,賜予尚方寶劍令其領兵殺敵;將軍辭京奔赴前線,很快就大獲全勝。
其七
玉門關周圍山巒層層疊疊,像重重屏障護衛著王朝的西北邊防;烽火臺遍布各個山頭。
人們戍邊要依靠烽火來傳遞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馬兒跑過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
擴展資料: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斗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從軍行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