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阿誰,貽阿誰的拼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貽阿誰,以及貽阿誰的拼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句意
這時一首我國漢代的樂府詩,它描寫一個從十五歲就當兵的孤寡老人的凄慘遭遇。其中這句“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意思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道能送給誰(因為家人都死了)。全詩如下: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不知貽阿誰的貽是什么意思
貽;拿、給的意思,即羹飯做好了不知道該給誰吃
選自郭茂倩《樂府詩集》--《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
“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
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
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
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
淚落沾我衣.
羹飯一時熟 不知貽阿誰是什么?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的意思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贈送給誰吃。
“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自《十五從軍征》,該詩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種種場景。這首樂府詩不僅抒發了這一老兵“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
《十五從軍征》讀后感:
《十五從軍征》中的一個老兵在80歲時終于能夠衣錦還鄉。但他的家卻早已雜草叢生,滿目瘡痍。他的親人也早已逝世,成為了墳頭上的一堆泥土。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古代兵役制度給人民所帶來的沉重災難,也揭露了戰爭的真實面目,使人們都看到了戰爭的丑惡嘴臉。
詩中,帶給了我無限凄涼的心境;詩中,啟發了我的另一看法。希望和平,不再有戰爭,是每一個人的最大心愿。但是,即使有這樣的念頭,也不能看著國家被外侵。老兵啊,敬佩你有“國比家重”的精神。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什么意思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處
1、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道能送給誰(因為家人都死了)。選自《漢樂府民歌》。
2、原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壘壘。”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3、譯文
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
路上碰到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
“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煮湯算是菜。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贈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