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古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古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上一句是什么?
兩個黃鸝鳴翠柳
《絕句》【作者】杜甫?【朝代】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白話釋義: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創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結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
一行白鷺上青天 前句?
一行白鷺上青天 前句?——答案:兩個黃鸝鳴翠柳。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得到成都府尹嚴武的舉薦入嚴武幕府任檢校工步員外郎時所作,充滿了興奮與感恩之情。第一句講述時機來了,第二句講一群高潔之士被提拔高升,第三句講杜甫自己寒窗苦讀修煉有成,第四句講接自己出山的船就在門口了。技巧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用東吳棋圣嚴武來夸贊成都嚴武棋術高明。用萬里船來表達自己要同舟共濟的感恩之意。不漏一點痕跡。外行人讀來只是一首風景詩,而內行人卻感慨萬千、奧妙無窮。
【原文】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 唐 ]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1)?黃鸝又叫黃鶯或鶯。每年5、6月份是交配季節,期間多成雙結對出現。時機一到就會出來。因這一習性,古人視黃鸝為時鳥。所以鶯鳴謂官位升遷。唐“豹變焉能及,鶯鳴非可求”。唐王涯《廣宣上人以詩賀放榜和謝》“龍門變化人皆望,鶯谷飛鳴自有時。”。唐?羅隱《贈滈先輩令狐補闕》詩:“花迎彩服離鶯谷,柳傍東風觸馬鞭。”。
(2)?翠柳:柳樹冬枯葉。初春柳葉是嫩黃色的。仲春柳葉是嫩綠色的。季春柳葉綠色變深開始發翠。夏天的柳葉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適合黃鸝交配,所以黃鸝鳴翠柳的時間就在春末夏初。
(3)?白鷺:習性喜沿溪灘覓食。受驚擾,會依次起飛;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白鷺的腳很長。高腳與高潔在古代是諧音。所以白鷺又暗喻高潔之士。唐劉禹錫《白鷺兒》: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
(4)?窗含西嶺:東窗才含西嶺。東窗是古人讀書的地方。東窗含有雪,便可以有寒窗苦讀的意蘊。窗是房的構件說明里面有人,西嶺是山。山邊有人便是“仙”字。“仙”是人修煉得道而成。
(5)?千秋雪:夏天都到了,西嶺雪還殘存。或許這雪就有千秋之久。
(6)?泊:在這里是動詞,靠泊的意思。門泊是指來船停泊在了門口。
(7)?東吳:舉薦杜甫做官的是成都府尹嚴武,杜甫入嚴武幕府任檢校工步員外郎。可謂是上了嚴武的船。而三國時期有個東吳棋手也叫嚴武(字子卿)。《抱樸子》曰:“世人以人所尤長,眾所不及者,便謂之圣。故善圍棋之無比者,則謂之棋圣,故嚴子卿馬綏明于今有棋圣之名焉。”《弈旦》評曰:“有人中龍,則吳之嚴子卿、馬思明,爾時呼為弈圣是也。”官場如棋局,官員被稱為棋圣是一件非常令人得意的事。所以杜甫故意將船說成是東吳的,以此來褒獎成都府尹嚴武是一個下棋高手。
(8)?萬里船:船行水上,水映天。坐船便如天上行,有縱橫天下的意境。坐船去做官或將行萬里。不論多遠既然上了船,定當同舟共濟。這又是一種感恩的表白。
(9)?“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10)這首詩全詩用對句天然渾成。此一絕也。賦、比、興精妙融合。此二絕也。目之所極,信手拈來,托物寄情。此三絕也。手法巧妙豐富,不露痕跡。此四絕也。通過這么少的字要清楚明白表達時間、地點,情節、故事、感恩、志向、、、這么多內容。亦可謂一絕,此五絕也。千百年來能讓望文生義、附庸風雅者原形畢露,此亦一絕。有此六絕,故吳山野士以為此乃“絕句”之絕。
【創作背景】
唐朝代宗廣德二年(764)二月,嚴武第三次入蜀,任成都尹、劍南東西川節度使。同年六月經嚴武推薦,杜甫被朝廷任命為節度使署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后人以此稱杜甫為杜工部。)見【杜甫年譜】杜甫在成都草堂接獲任命書。正準備去赴任。杜甫此時此刻有感而發,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寄情托志的小詩。很有便要上了嚴武船的感覺。
【作品鑒賞】
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集解】“鶯處處有之,立春后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聲,乃應節趨時之鳥也。”唐王涯《廣宣上人以詩賀發榜和謝》:“龍門變化人皆望,鶯谷飛鳴自有時。”唐羅隱《贈滈先輩令狐補闕》詩:“花迎彩服離鶯谷,柳傍東風觸馬鞭。”
翠柳:柳樹冬枯葉。初春柳葉是嫩黃色的。仲春柳葉是嫩綠色的。季春柳葉綠色變深開始發翠。夏天的柳葉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適合黃鸝交配,所以黃鸝鳴翠柳的時間就在春末夏初。那么兩個黃鸝所鳴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間有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的。鶯鳴乃應節趨時,暗示官位升遷。
黃鸝相對白鷺是小鳥,小鳥應節趨時。則大鳥又將如何?
白鷺的腳很長。高腳與高潔在古代是諧音。所以白鷺又暗喻高潔之士。唐劉禹錫《白鷺兒》: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
白鷺:習性喜沿溪灘覓食。受驚擾,會依次起飛;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聯想最后一句嚴武任成都尹、劍南東西川節度使。經嚴武推薦,杜甫被任命為節度使署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其中的連帶關系是顯而易見的。仿佛在官場中也看見了“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場景。
這個“上”字非常妙。與天上飛一行白鷺的意境拉開了距離。“上”恰到好處地描繪了這一場景,并有拔高提升的感覺。更可以引發聯想到身處荒野的高潔之士被提拔高升了。突出了來船的重要性。杜甫因舉薦而要去做官,提拔高升就在眼前。其中的感恩之念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達。飲水不忘掘井人。一切都是因為來船,這個“船”字突出了這首詩的中心以及重點。更在說明一群高潔之士是被提拔高升的。
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西嶺是山。窗含西嶺說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邊。山旁有人正是東窗才能含西嶺,東窗正是讀書的地方。讀書的地方能見到雪,便有了寒窗苦讀的味道。
再聯想到前面所講“兩個黃鸝鳴翠柳”。暮春初夏時節,此時西嶺雪未化,足見雪存在之久遠。千秋這個漫長的時間概念卻影射了修煉的艱辛,更蘊含了多少失意與落寞。還表示歲月沒有荒廢,都快修煉成仙了。內中的邏輯是環環相扣并相互印證。表達的是有人在這里寒窗苦讀、學成要出山的意象。這里還包含另外一層意思:自己被別人提拔是主要是因為自己修煉的結果。有一種自我的肯定。
門泊“萬里之船”言下之意,接自己出山的船已經停泊在家門口了。船:在古代又稱“舟”。《易·系辭下》:“舟揖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船行于水,水映天。船猶如行于天上。萬里船更隱含了學有所成,要去縱橫天下的意味導向。
《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個臺階,脫離了庶人階級,進入上層階級。這又強化了“兩個黃鸝鳴翠柳”所導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蘊。更有“一行白鷺上青天”哪種被提拔高升的味道。
船的象征意義十分濃重。杜甫因嚴武舉薦出來跟著嚴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為上了嚴武的船。而三國時期有個同名同姓的東吳嚴武是著名棋士。其字:子卿。擅下圍棋。同輩中無人能勝過該嚴武,所以有。官場如棋局。杜甫故意把這條船說成是東吳的,顯然是在借兩嚴武同名同姓把舉薦自己的那個人喻為“棋圣”。
暗示一個政治家是棋士,還是“棋圣”;帶有一種崇敬與贊美的意味存在。或許還暗示作者甘愿成為一枚棋子。這可以理解為作者一種感恩圖報的宣示。行萬里更有要做一番事業的寓意。而且坐船還意味著有一種要同舟共濟的表達。整首詩的旨趣圍繞著“船”字。所以這“東吳萬里船”意味深長。
“兩個黃鸝鳴翠柳”引發了“應節趨時”的話題,又從側面見證了雪存在的久遠、船來泊驚起了“一行白鷺上青天”,而又說明了學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將坐船出行,暗喻將與高潔之士一同縱橫天下。“窗含西嶺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讀”、“修煉得道成仙”又應承了“應節趨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的話題。而東吳之船更點明了全篇的關鍵,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機地碰撞回蕩融合。一切都讓人回味無窮。
整首詩描繪的是以作者家為事件發生的中心地,時間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樹上成雙結對的黃鸝鳥在卿卿我我地鳴叫,預示著什么事要發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有船來接作者與一群高潔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脈絡表達的非常清晰明確。
時間、事件、地點、情節、故事表述完滿。并且互相印證、更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感知、感懷、感恩還注入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人類最偉大的人生理想。更體現了文化人那種“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的做人境界。表面看上去寫的是優美的景物,實際上則寄托了作者此時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詩以賦的方法寫作,且渾然天成,而又恰到好處不露痕跡。以至于外行人以為杜甫這首詩是在描寫自然風景。上下兩句,兩兩相對,且那些明比、暗喻讓人浮想聯翩。是運用“賦、比、興”的經典之作。讓人見識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詩的語言。讀這樣的作品幾乎是與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詩詞之妙莫過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們述說:詩是不可翻譯的。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鞏縣(今屬河南),被今人譽為"詩圣"。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早年南游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后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于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后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后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最終死于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上一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該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描寫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
《絕句》的詩詞特點
《絕句》首句寫草堂周圍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呈現一片生機,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
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詩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四句詩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古詩、一行白鷺上青天上一句是什么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