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什么意思,青玉案 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青玉案什么意思和青玉案 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青玉案是什么意思
青玉案意思是青玉所制的短腳盤子,名貴的食用器具。
青玉案,詞牌名,調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
該詞牌名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代表作品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蘇軾《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等。
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詞,又稱長短句。人們為了便于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候,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詞句、句子。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
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后,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并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后,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
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算子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詞牌通常也決定詞的平仄。
青玉案 意思全解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 ,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1.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2.寶馬雕車:裝飾華華麗的馬車。
3.鳳簫:排簫,簫管排列參差如風翼,故名。
4.玉壺:比喻月亮。魚龍:拽魚燈,龍燈。
5.盈盈:形容女子儀態美好。
6.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
7.驀然:忽然。闌珊:零落、冷清。
【譯文】
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蕩,職如風蕭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尋找她千百次,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
【簡要評析】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青玉案
宋·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鎖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采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注釋】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輕盈。
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蘅皋: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
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形花紋的窗子。
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
冉冉:流動的樣子。
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基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
【譯文】
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但現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著偃月橋的院子里,朱紅色的小門映著美麗的瑣窗。只有春風才能知道你的歸處。天上飛云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佳人一去而不復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飄轉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賞析】
1.此詞是賀鑄名篇之一,作于蘇州。當時詞人閑居橫塘,寫的是一段單相思。開頭三句,借洛神故事,回憶在橫塘的一次艷遇。詞人神魂顛倒,要隨佳人而去,并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只有春風能入。下闋開頭仍用《洛神賦》故事,詞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題寫斷腸詩句。要問此時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飛揚的柳絮;也像江南梅雨,無有止期。結句以一串博喻寫“閑愁”,使得“閑愁”更加具體可感。將無形的情化為有形的物,形象具體。
2.次詞抒寫了因理想不能實現而郁郁不得志的“閑愁”。上片寫相戀和懷念,下片開頭兩句寫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黃昏,仍不見蹤影,或“閑愁”太多。寫“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實現,形象生動。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時光流逝之迅速,末尾連用三個比喻來表現“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詞中他把抽象的閑情化為可感可知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僅形象、真切地表現出詞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生動、準確地展現了江南暮春時煙雨迷蒙的情景,深得當時人們的贊賞。結尾處“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以江南景色比喻憂愁的深廣,以面積廣大喻愁之多,“滿城風絮”以整個空間立體地比喻愁之深廣,“梅子黃時雨”以連綿不斷比喻愁之時間長和難以斷絕,興中有比,意味深長,被譽為絕唱,賀鑄也因此而有“賀梅子”的雅號,深得當時人們的贊賞。黃庭堅更是極口稱贊說:“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寄賀方回》)。
3.此詞于蘇州寄居橫塘時所作。作者幽居懷人,所寫是“美人兮不來”的閑愁,詞中意境幽微,形象朦朧,凌波仙子似的美人似真似幻,給人以豐美聯想。如果作者所傾心思慕的,是《離騷》中的香草美人,則此詞自傷身世落寞,為才智不展,理想不遂之作,滿紙幽傷當得力于楚騷,不可以“側艷詞”輕視之。 人凌波而來,又翩然而去,只剩自己木立如癡送芳塵。接下,遙想伊人深閨孤寂,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風時到。轉而寫眼前情愫難通,天際碧云,水邊香蘅,籠在蒼茫暮色中。繼而哀嘆即使提筆濾攄懷,妙筆生花,也盡是傷心斷腸句。末了一設問句呼起,以遍野煙草,滿城風絮,黃梅陰雨極寫閑愁之多無可消釋。結拍三句是 作者濃墨重彩、靈光獨運之筆,連用比喻分三層鋪疊而來,既繪江南暮春煙雨景色,有映襯出黯然心境,寫閑愁的迷茫無邊,紛亂無緒,連綿不止,亦情亦景,亦比亦興,亦實亦虛,渾融為一無跡可尋,畫面迷離而清遠,意味深沉而悠長。此詞以三佳句而傾倒一時,人稱“賀梅子”。羅大經《鶴林玉露》云:“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項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云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4.這首詞說來好笑,原是賀方回退居蘇州時,因看見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傾慕之情,寫出了這篇名作。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像也沒有“重大意義”,值不得表彰。無奈它確實寫來美妙動人,當世就已膺盛名,歷代傳為佳句,——這就不容以“側艷之詞”而輕加蔑視了。
方回在蘇州筑“企鴻居”,大約就也是因此而作。何以言之?試看此詞開頭就以子建忽睹洛神為比,而《洛神賦》中“翩若驚鴻”之句,膾炙千古,企鴻者,豈不是企望此一驚鴻般的宓妃之來臨也?可知他為此人,傾心眷慕,真誠以之,而非輕薄文人一時戲語可以并論。閑話且置,如今只說子建當日寫那洛神,道是“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其設想異常,出人意表,蓋女子細步,輕盈而風致之態如見,所以賀方回上來便用此為比。姑蘇本是水鄉,橫塘恰逢水境——方回在蘇州盤門之南十余里處筑企鴻居,其地即是橫塘。過,非“經過”“越過”義,在古用“過”,皆是“來到”“蒞臨”之謂。方回原是渴望女郎芳步,直到橫塘近處,而不料翩然徑去,悵然以失!——此《青玉案》之所為作也。美人既遠,木立如癡,芳塵目送,何以為懷。此芳塵之塵字,仍是遙遙承自“凌波”而來,波者,原謂水面也,而乃美人過處,有若陸行,亦有微塵細馥隨之!人不可留,塵亦難駐,目送之勞,惆悵極矣!——全篇主旨,盡于開端三句。
以下全是想象——古來則或謂之“遐思”者是。
義山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以錦瑟之音繁,喻青春之歲美(生活之豐盛也)。詞人用此,而加以擬想,不知如許華年,與誰同度?以下月橋也,花院也,瑣窗也,朱戶也,皆外人不可得至之深閨密居,凡此種種,畢竟何似?并想象也無從耳!于是無計奈何,而結以唯有春能知之!可知,不獨目送,亦且心隨。
下片說來更是好笑:詞人一片癡情,只成癡立——他一直呆站在那里,直立到天色已晚,暮靄漸生。這似乎又是暗與“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的江淹名句有脫化關系。本是極可笑的呆事,卻寫得異樣風雅。然后,則自譽“彩筆”,毫不客氣,說他自家為此癡情而寫出了這斷腸難遣的詞句。縱筆至此,方才引出全曲煞拍一問三疊答。閑愁,是古人創造的一個可笑也可愛的異名,其意義大約相當或接近于今日的所謂“愛情”。劇曲家寫魯智深,他是“煩惱天來大”,而詞人賀方回的煩惱卻也曲異而工則同——他巧扣當前的季節風物,一連串舉出了三喻,作為疊答:草、絮、雨,皆多極之物,多到不可勝數。方回自問自答說:“我這閑愁閑恨,共有幾多?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你去數數看倒是有多少吧!這已巧妙地答畢,然而尚有一層巧妙,同時呈現,即詞人也是在說:我這愁恨,已經夠多了,偏又趕上這春末夏初草長絮飛、愁霖不止的時節,越增我無限的愁懷恨緒!你看,詞人之巧,一至于此。若識此義,也就不怪詞人自詡為“彩筆”“新題”了。
賀方回因此一詞而得名“賀梅子”。看來古人原本風趣開明。若在后世,一定有人又出而“批判”之,說他種種難聽的話,笑罵前人,顯示自己的“正派”與“崇高”。晚近時代,似乎再也沒有聽說哪位詩人詞人因哪個名篇名句而得享別名,而傳為佳話,——這難道不也是令人深思的一個文壇現象嗎? (周汝昌)
【集評】
周紫芝《竹坡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羅大經《鶴林玉露》:賀方回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
沈謙《填詞雜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瑣碎為妙。
先著、程洪《詞潔》:方回《青玉案》詞工妙之至,無跡可尋,語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萬人不能湊拍。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疊寫三句閑愁,真絕唱!
劉熙載《藝概》: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并用耳。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賀鑄晚年退隱至蘇州,并在城外十里處橫塘有住所,詞人常往來其間。這首詞寫于此時此地。漢中寫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青玉案 黃公紹(宋)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注釋
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②停針線:《墨莊漫錄》說:“唐、宋社日婦人不用針線,謂之忌作。”唐張籍
《吳楚詞》:“今朝社日停針線。”
③“春衫”兩句:春衫已經穿破,這是誰做的針線活呢?這里的“誰針線”與“停
針線”相呼應,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覺凄然淚下,淚痕沾滿了破舊的春
衫。
評解
此詞抒寫游子思鄉的情懷。上片寫游子在深山溪橋邊,遙念家鄉社日,看到雙雙飛
燕而自傷孤單。下片寫游子長期飄流在外,春衫已破,滿是淚痕,卻還不知歸期。末尾
連用三個“無人”,點出不僅賞花、飲酒都無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顧。寫盡孤身
羈旅的凄涼況味。通篇纏綿凄惻,委婉含蓄。
寫的是游子春日感懷。
年年社日,大家都是興高采烈,連婦女也在此日停了針線活計,結伴出外閑游。那么,游子的心情又是如何見?“怎忍見、雙飛燕”。燕子雙雙,于春社時候飛回舊巢;游人成雙做對,言笑晏晏;這些都是使他觸景傷神的場面。自己身處異鄉,形單影只,又將何以為遣呢?
“今日”句,點出目前正當江城春半,百花爭妍。
“一身”幾句,寫出自己長期飄泊的苦況。“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這是游子眼中的實景。實際上也是他黯淡心情的反映。“已”字與“猶”字呼應,是說不僅已往數年,而且今年仍然流寓他鄉,以后如何,那就只好不作思量了。
過片“春衫”兩句道出穿著春衫之人的相思之情。破衣之上滿布斑斑淚痕,則游子內心悲苦之情也就可以想見。
結尾幾句先寫四周景致,旅途小駐,解鞍佇立溪橋岸邊,但見夕陽西下,芳草萋萋。接下去連用三個“無人”,用來突出他內心的苦悶!繁花似錦,無人同賞,只好借酒澆愁,獨酌而又無人相勸,待到醉了,更是無人照看。三句疊用三個“無人”,使語意分三層宛轉道來,將游子的內心活動有層次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注釋】
①元夕:陰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是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④玉壺:指月亮。
⑤魚龍舞:指舞魚、龍燈。
⑥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的首飾。這里指盛妝的婦女。
⑦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
⑧驀然:突然,猛然。
⑨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評解】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花千樹,
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著即寫游人車馬徹夜游賞的歡
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
城狂歡之中,詞人卻置意于觀燈之夜,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結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
格。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盡。
【集評】
彭孫遹《金粟詞話》: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秦、周之佳境也。
譚獻《譚評詞辨》:稼軒心胸發其才氣,改之而下則擴。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
婉。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玉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
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
不許也。
《唐宋詞選析》人們稱贊辛棄疾的豪放沉郁的詞作,也贊美他婉約含蓄的詞作,這
首《青玉案》詞就是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多有美評。它的好,在于創造出了
一種境界。
青玉案也是仙劍奇俠傳中的音樂,公主狀態龍葵的主題音樂,溫柔而彷徨,無所依持,楚楚可憐的感覺,節奏舒緩,古典而抒情。
就這些
青玉案·元夕的意思
意思是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出之處。
看他寫火樹,固定的燈彩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
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給。
青玉案,是什么意思?
青玉所制的短腳盤子。名貴的食用器具。
青玉案,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青玉案是什么意思?
詞牌名
青玉案 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又名《橫塘路》、《西湖路》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什么意思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青玉案 什么意思、青玉案什么意思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