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關于廬山的有關詩句有哪些,關于廬山的詩詞有哪些

深居我夢2023-03-01 02:00歷史32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關于廬山的有關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關于廬山的詩詞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廬山的古詩句有哪些

廬山市,隸屬于 江西省九江市 ,是江西省第二個以景區命名的縣級市。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 描寫廬山的古詩句有哪些,歡迎閱讀。

關于廬山的詩句

1.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彭蠡湖中望廬山》

2. 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廬山詩》

3.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

4.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5.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6.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自詠示客》

7.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廬山瀑布》

8.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湖上望廬山》

9. 遠公遁跡廬山岑,開士幽居只樹林。——《題璿公山池》

10.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望廬山瀑布》

11. 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勒移文。——《別草堂三絕句》

12. 新詩準備,廬江山色。——《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3.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廬山五老峰》

14. 高人往來廬山遠,隱士往來張長公。——《送劉四赴夏縣》

15.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的詩句精選

1. 勁風湮細雨。——《秀甲東南》

2. 除鄧天臺后,平流莫可群。——《瀑布》

3.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瀑布》

4.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廬山》

5.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廬山桂》

6.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廬山桂》

7. 索落廬山夜,風雪宿東林。——《宿東林寺》

8. 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郡內閑居》

9. 已知歸白閣,山遠晚晴看。——《寄白閣默公》

10.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別東林寺僧》

11. 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寄黃劉二尊師》

12.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聽鄭五愔彈琴》

13. 廬山逢若士,思欲化黃金。——《升天行貽盧六健》

14.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江行無題一百首》

15.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江上送客游廬山》

拓展閱讀: 描寫山的句子

1、山上光禿禿的,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疙瘩,不要說像樣的樹一棵沒有,連石縫中長的雜草,都數得出來有幾根。

2、蒼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疊著-座,像大海的波濤,無窮無盡地延伸到遙遠的天盡頭,消失在那云霧迷漫的深處。

3、一想起那些山,就使我心醉。它們拔地而起,一座挨著一座,有地高聳入云,有地逶迤伸展,有地像飛騰地龍,有地像偃臥地牛,千姿百態,使人振奮。

4、幽幽地深谷顯地駭人地清靜和陰冷。

5、遠處的丘陵高低有致,起伏連綿,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6、向前望去,一望無際的丘陵起伏不斷,林海茫茫,在綠色的林海中間還點綴著一簇簇的小黃花。

7、滿山禿露的亂石,在陽光下面更加顯得蒼老丑陋,仿佛一些生癩疤的禿頭似的`。

8、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9、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飲水,有的像兩只獅子睡在岸邊,有的像幾只狗熊正在準備走上岸來。

10、露出云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11、群山連綿起伏,猶如大海掀動的波瀾,()呈現出密匝匝的波峰、浪谷。

12、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廬山道中

[宋代] 高翥

沿路梅花管送迎,廬山初別雪初晴。

若無急事相驅役,有酒人家便不行。

2、廬山圖

[宋代] 鄭元祐

潯陽郭里望廬山,日出千峰紫翠間。

煙樹近同蠻井絡,風帆遙認楚鄉關。

匡仙抱鶴巖頭放,李白騎鯨海上還。

卻向畫圖求彷佛,菖蒲花老石苔斑。

3、游廬山得蟹

[宋代] 徐似道

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

亦知二者古難并,到得九江吾事足。

廬山偃蹇坐吾前,螃蟹郭索來酒邊。

持螯把酒與山對,世無此樂三百年。

時人愛畫陶靖節,菊繞樂籬手親折。

何如更畫我持螯,共對廬山作三絕。

4、廬山詩

[明代] 朱元璋

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游。

5、過廬山

[明代] 朱綝

廬山萬丈倚青冥,翠壑丹崖列畫屏。

不得維舟恣游覽,塵埃滿面愧山林。

6、廬山圖

[元代] 凌云翰

夢里廬山亦偶然,披圖重見意猶憐。

白云萬頃松千個,看得人間李謫仙。

7、廬山雪

[明代] 王世懋

朝日照積雪,廬山如白云。

始知靈境杳,不與眾山群。

樹色空中斷,泉聲天半聞。

千崖冰玉里,何處著匡君。

8、廬山

[明代] 許相卿

斜日匡廬道,生綃水墨圖。

勝難長句寫,深稱列仙都。

云失開先寺,天連彭蠡湖。

遙聞栗里近,慚愧擁車徒。

有關于廬山的詩句是什么

1.關于廬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于廬山的詩句(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登廬山五老峰》【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關于廬山的詩句(二) 《湖上望廬山》【唐】孫魴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 《登廬山》【唐】唐彥謙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

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廬山》【唐】王貞白 岳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云。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廬山》【唐】李中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煙列,星灣晚景沈。

圖經宜細覽,題詠卒難任。靖節門遙對,庾公樓俯臨。

參差含積雪,隱映見歸禽。峭拔推雙劍,清虛數二林。

白蓮池宛在,翠輦事難尋。天近星河冷,龍歸洞穴深。

谷春攢錦繡,石潤疊瓊琳。玄鶴傳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遠,云出幾州陰。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唐】劉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仙田雪覆芝。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如何遂閑放,長得在希夷。

空務漁樵事,方無道路悲。謝公臺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賦詩。 關于廬山的詩句(三) 《廬山》【唐】李咸用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亂世,幾處滿前軒。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

馀陰鋪楚甸,一柱表吳門。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

對猶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勢受重湖讓,形難七澤吞。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蓮墮寧唯華,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發罅,飛瀑遠成痕。疊見云容襯,棱收雪氣昏。

裁詩曾困謝,作賦偶無孫。流礙星光撇,驚沖雁陣翻。

峰奇寒倚劍,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雛雉,林明露擲猿。

秋楓紅葉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煙深栗里源。

醉吟長易醒,夢去亦銷煩。有覺南方重,無疑厚地掀。

輕揚聞舊俗,端用鎮元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錦繡谷》【原】五律 奇花爭錦秀,怪石競嶸崢。

路險盤松頂,橋高半嶺橫。 疊崖隨霧隱,飛瀑伴云生。

蘭蕙香幽谷,邀春結伴行。 《游含鄱口》【原】(五律) 飛云渡險脊,走霧隱幽潭。

鳥掠叢林隙,人游松壑巔。 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 《秀甲東南》【原】(古體) 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

瀑布懸云際,清泉墮碧汀。 蜿蜒松頂道,峻險石盤城。

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 關于廬山的詩句(四) 金谷桃花【唐】許渾 《五老峰》【原】(五律) 廬頂接河漢,危崖絕九霄;千峰云弛急,萬壑霧卷濤; 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舉杯邀同醉,橫空攬云巢。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三疊泉》【原】(五律) 飛泉三疊下,龍走碧潭淵。一徑飄寒雨,千林散綠煙。

雷聲震峽谷,玉碎灑磐川。疑入凌霄境,銀河掛九天。

《廬山獨夜》【唐】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唐】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擴展閱讀:描寫廬山的古詩 游廬山 慧遠 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逕然忘所適。 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 慧遠 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

2.關于廬山的詩句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

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望 石 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 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鮑照簡介〕 鮑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盛行的時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雄健奔放,對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曾游廬山。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年49歲。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友善。 ·〔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

3.帶有廬山的詩句

孟浩然的詩《彭蠡湖中望廬山》

彭蠡湖中望廬山

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 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 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 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 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 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 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 畢趣當來同。

蘇軾游覽廬山,在西林寺的墻上寫下了這首詩;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飛簾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

似晴欲雨費疑猜,誰把天公巧妙開。峰影都沉潭影底,廬山之水日邊來。

5.描寫廬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譯文: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4、《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5、《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6.關于廬山的詩句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

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望 石 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 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鮑照簡介〕 鮑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盛行的時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雄健奔放,對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曾游廬山。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年49歲。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友善。 ·〔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關于廬山的詩句

關于廬山的詩句如下:

1、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李白《別東林寺僧》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廬山竹影幾千秋,云鎖水自流。——朱元璋《廬山詩》

4、范蠡常好之,廬山我心也。——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5、星般大縣兒難棄舍,晚入廬山社。——曹德《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

6、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

7、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8、已知歸白閣,山遠晚晴看。——賈島《寄白閣默公》

9、索落廬山夜,風雪宿東林。——白居易《宿東林寺》

關于廬山的詩句古詩

1. 關于廬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于廬山的詩句(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登廬山五老峰》【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關于廬山的詩句(二) 《湖上望廬山》【唐】孫魴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 《登廬山》【唐】唐彥謙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

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廬山》【唐】王貞白 岳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云。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廬山》【唐】李中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煙列,星灣晚景沈。

圖經宜細覽,題詠卒難任。靖節門遙對,庾公樓俯臨。

參差含積雪,隱映見歸禽。峭拔推雙劍,清虛數二林。

白蓮池宛在,翠輦事難尋。天近星河冷,龍歸洞穴深。

谷春攢錦繡,石潤疊瓊琳。玄鶴傳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遠,云出幾州陰。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唐】劉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仙田雪覆芝。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如何遂閑放,長得在希夷。

空務漁樵事,方無道路悲。謝公臺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賦詩。 關于廬山的詩句(三) 《廬山》【唐】李咸用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亂世,幾處滿前軒。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

馀陰鋪楚甸,一柱表吳門。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

對猶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勢受重湖讓,形難七澤吞。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蓮墮寧唯華,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發罅,飛瀑遠成痕。疊見云容襯,棱收雪氣昏。

裁詩曾困謝,作賦偶無孫。流礙星光撇,驚沖雁陣翻。

峰奇寒倚劍,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雛雉,林明露擲猿。

秋楓紅葉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煙深栗里源。

醉吟長易醒,夢去亦銷煩。有覺南方重,無疑厚地掀。

輕揚聞舊俗,端用鎮元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錦繡谷》【原】五律 奇花爭錦秀,怪石競嶸崢。

路險盤松頂,橋高半嶺橫。 疊崖隨霧隱,飛瀑伴云生。

蘭蕙香幽谷,邀春結伴行。 《游含鄱口》【原】(五律) 飛云渡險脊,走霧隱幽潭。

鳥掠叢林隙,人游松壑巔。 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 《秀甲東南》【原】(古體) 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

瀑布懸云際,清泉墮碧汀。 蜿蜒松頂道,峻險石盤城。

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 關于廬山的詩句(四) 金谷桃花【唐】許渾 《五老峰》【原】(五律) 廬頂接河漢,危崖絕九霄;千峰云弛急,萬壑霧卷濤; 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舉杯邀同醉,橫空攬云巢。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三疊泉》【原】(五律) 飛泉三疊下,龍走碧潭淵。一徑飄寒雨,千林散綠煙。

雷聲震峽谷,玉碎灑磐川。疑入凌霄境,銀河掛九天。

《廬山獨夜》【唐】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唐】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擴展閱讀:描寫廬山的古詩 游廬山 慧遠 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逕然忘所適。 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 慧遠 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

2. 描寫廬山的古詩句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 望廬山五老峰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其一)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徐凝 廬山瀑布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張繼 江上送客游廬山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元稹 廬山獨夜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 望廬山五老峰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 望廬山瀑布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蘇軾 初入廬山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蘇軾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蘇軾 過廬山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題西林寺壁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蘇軾 過圓通詩

3. 描寫廬山的古詩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水(其一)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云松。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4. 描寫廬山的詩句古詩古詩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徐凝《廬山瀑布》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謝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5. 關于廬山的詩句古詩詞

1、《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46437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2、《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朝代】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話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3、《彭蠡湖中望廬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白話翻譯: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

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

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

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4、《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白話翻譯:

萬丈瀑布飛流直下,好像從天上落下,四周呈現半紅半紫的霧氣。

它穿過雜樹而直下,它穿過重重云霧。

陽光照射上去像一條彩色的虹霓,在這晴朗有天氣里,又好像聽到風雨的聲響。

這廬山就如同仙山一樣,多么壯美呵,煙云與水氣融成一片。

5、《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翻譯:

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

水流直下達三百丈,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

速度快如風馳電掣,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

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彌漫飄灑在半空中。

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

飛騰的水珠散發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騰。

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

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此水已足以蕩滌塵俗。

遁世歸隱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辭人間。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6. 【關于廬山的詩詞名句】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七律 毛澤東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東晉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②. 但欲掩昏旦,遂復經圓缺③. 捫壁窺龍池,攀枝瞰乳穴. 積峽忽復啟④,平途俄已絕⑤. 巒垅有合沓⑥,往來無蹤轍⑦. 晝夜蔽日月⑧,冬夏共霜雪⑨. ①絕頂:最高峰,最高處.嶠(jiào轎):山道. ②彌:更加.輟(chuò綽):停止. ③遂:于是. ④積:聚,累積.峽:兩山夾水處. ⑤俄:突然間. ⑥垅:丘壟.沓(tà踏):多而重復. ⑦轍(zhé哲):車輪壓出的痕跡. ⑧蔽:遮蓋. ⑨冬夏共霜雪:廬山由于襟江帶湖,地勢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涼.據古書記載,過去在林木茂盛的峽谷中,夏天也能找到殘雪,有“時見山翁來取雪”的句子. 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李 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影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宿處青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間.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關于廬山的詩句是什么

1.關于廬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于廬山的詩句(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登廬山五老峰》【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關于廬山的詩句(二) 《湖上望廬山》【唐】孫魴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 《登廬山》【唐】唐彥謙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

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廬山》【唐】王貞白 岳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云。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廬山》【唐】李中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煙列,星灣晚景沈。

圖經宜細覽,題詠卒難任。靖節門遙對,庾公樓俯臨。

參差含積雪,隱映見歸禽。峭拔推雙劍,清虛數二林。

白蓮池宛在,翠輦事難尋。天近星河冷,龍歸洞穴深。

谷春攢錦繡,石潤疊瓊琳。玄鶴傳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遠,云出幾州陰。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唐】劉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仙田雪覆芝。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如何遂閑放,長得在希夷。

空務漁樵事,方無道路悲。謝公臺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賦詩。 關于廬山的詩句(三) 《廬山》【唐】李咸用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亂世,幾處滿前軒。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

馀陰鋪楚甸,一柱表吳門。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

對猶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勢受重湖讓,形難七澤吞。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蓮墮寧唯華,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發罅,飛瀑遠成痕。疊見云容襯,棱收雪氣昏。

裁詩曾困謝,作賦偶無孫。流礙星光撇,驚沖雁陣翻。

峰奇寒倚劍,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雛雉,林明露擲猿。

秋楓紅葉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煙深栗里源。

醉吟長易醒,夢去亦銷煩。有覺南方重,無疑厚地掀。

輕揚聞舊俗,端用鎮元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錦繡谷》【原】五律 奇花爭錦秀,怪石競嶸崢。

路險盤松頂,橋高半嶺橫。 疊崖隨霧隱,飛瀑伴云生。

蘭蕙香幽谷,邀春結伴行。 《游含鄱口》【原】(五律) 飛云渡險脊,走霧隱幽潭。

鳥掠叢林隙,人游松壑巔。 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 《秀甲東南》【原】(古體) 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

瀑布懸云際,清泉墮碧汀。 蜿蜒松頂道,峻險石盤城。

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 關于廬山的詩句(四) 金谷桃花【唐】許渾 《五老峰》【原】(五律) 廬頂接河漢,危崖絕九霄;千峰云弛急,萬壑霧卷濤; 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舉杯邀同醉,橫空攬云巢。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三疊泉》【原】(五律) 飛泉三疊下,龍走碧潭淵。一徑飄寒雨,千林散綠煙。

雷聲震峽谷,玉碎灑磐川。疑入凌霄境,銀河掛九天。

《廬山獨夜》【唐】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唐】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擴展閱讀:描寫廬山的古詩 游廬山 慧遠 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逕然忘所適。 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 慧遠 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

2.描寫廬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譯文: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4、《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5、《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3.關于廬山的詩句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

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望 石 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 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鮑照簡介〕 鮑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盛行的時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雄健奔放,對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曾游廬山。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年49歲。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友善。 ·〔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

4.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廬山的詩句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5.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廬山 平生作意廬山游,往來卻貪吳越舟。

陛下許臣鞭匹馬,芒鞋因得款清幽。

是時六月蒸炎暑,六合黃塵空一雨。

上方冷翠襲衣襟,便覺笑談在天宇。

廬山吟 借得名山避世嘩,群賢畢至學仙家。

出門總是逐風景,無日能忘餐晚霞。

漫步隨吟今古句,高談且飲云霧茶。

林中夜夜聞絲竹,彌撒堂尖北斗斜。

廬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

廬山高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 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

賦廬山 地據九江匯,天教五老看。

孤標橫碧落,百里見青巒。

星斗光堪摘,煙霞秀可餐。

何時謝人事,膏秣以從盤。

贈廬山僧 一室爐峰下,荒榛手自開。粉牌新薤葉,竹援小蔥臺。

樹黑云歸去,山明日上來。便知心是佛,堅坐對寒灰。

廬山桂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

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干日長大,根荄日牢堅。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入廬山 斷隴橫溪出酒旗,乘疲小憩晚陰時。

幽林合翠痕痕凈,遠瀑飛瓊派派奇。

水迥起風傳鸛垤,村荒入夕見雞塒。

竹間誰拂農家壁,覓寫如今夜醉詩。

廬山石鏡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徹。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

懷廬山 屏心寒夢枕,屋角曉城鐘。

客子幾多想,廬山千萬峰。

仙源云氣疊,溪坂雨聲重。

楊柳西門外,禪人屢此逢。

廬山雪 倚天無數玉巉巖,心覺廬山是雪山。

未暇雙林尋凈侶,試招五老對蒼顏。

遠游借問有何好,勝賞何曾容暫間。

卻恨此生云水腳,誤隨人去踏塵寰。

過廬山 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廬山五猗 猗若人兮深衣,萬鍾不為泰兮一簞而遁肥。

溪之清兮不受淄,月離離兮風披披。

芙蓉兮涉采,欲淡兮心夷。

駕言兮何之,羲文兮與歸。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登廬山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

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全詩寫法多變,不乏想象和夸張的趣味,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4.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游《自詠示客》

陸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歲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親下詔令,調他回臨安,似將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調江西撫州供職,依然擔任管理茶鹽公事的七品佐僚。這首詩就是在撫州任內所作,是為抒發壯志難酬的苦悶悲哀,展示憤世嫉俗之情。

5.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農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這一天按古風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

7.描寫廬山的詩句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廬 山 詩

朱元璋

廬山竹影幾千秋, 云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 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 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 天緣有份再來游。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關于關于廬山的有關詩句有哪些和關于廬山的詩詞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5829.html

分享給朋友:

“關于廬山的有關詩句有哪些,關于廬山的詩詞有哪些” 的相關文章

如何理解李白的笑與悲(李白關于笑的詩)

如何理解李白的笑與悲(李白關于笑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理解李白的笑與悲,以及李白關于笑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的《悲歌行》、《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然后你說說你如何理解李白的"笑"與"悲"的? 李白的《悲歌行》《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笑指李白人生過的瀟灑如意并且有仰天大...

描寫秋天古詩詞有哪些(描寫秋天古詩的有哪些)

描寫秋天古詩詞有哪些(描寫秋天古詩的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描寫秋天古詩詞有哪些和描寫秋天古詩的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有哪些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描寫秋天的古詩》 天凈沙(白樸)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岑參)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秋興八首(杜甫)月(杜甫)齊安郡中偶題...

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很多朋友對于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和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夏天的山水詩詞名句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

夜宿山寺是誰寫的詩有哪些(夜宿山寺是哪個詩人寫的)

夜宿山寺是誰寫的詩有哪些(夜宿山寺是哪個詩人寫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夜宿山寺是誰寫的詩有哪些,以及夜宿山寺是哪個詩人寫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宿山寺的詩句是什么? 《夜宿山寺》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李白在這首詩中,運用了...

李白的關于秋的詩句有哪些(形容秋的詩句 李白)

李白的關于秋的詩句有哪些(形容秋的詩句 李白)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的關于秋的詩句有哪些,以及形容秋的詩句 李白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李白寫的秋季的詩句有哪些 1.李白寫秋的詩有哪些要整首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

關于鳥的詩句還有哪些(鳥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鳥的詩句還有哪些(鳥的詩句有哪些?)

今天給各位分享關于鳥的詩句還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鳥的詩句有哪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描寫鳥的詩句有哪些 1、絕句 唐代: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畫眉鳥 宋代: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以及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李白寫的山水的詩句 1.李白寫山水的詩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

將進酒李白多少歲(將進酒 李白年齡)

將進酒李白多少歲(將進酒 李白年齡)

今天給各位分享將進酒李白多少歲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將進酒 李白年齡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多大? 《將進酒》時36歲在游江陵作,寫天寶元年,李白應詔入京,他以為可以實現理想,但事與愿違,在天寶三年便毅然離開長安,臨行餞別之際寫下《行路難...

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

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白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有哪些二年級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春天關于春天柳樹的詩句古詩句 1.關于描寫春天的詩句,并帶有柳樹 1、《詠柳》——【唐】...

帶有明月字的詩句有哪些(帶有明月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帶有明月字的詩句有哪些(帶有明月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今天給各位分享帶有明月字的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帶有明月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帶有“明月”的詩句有哪些? 1、秦時明月漢時關唐王昌齡 《出塞》2、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3、舉頭望明月唐李白 《靜夜思》4、繞船明...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