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詩作有哪些,殷夫詩歌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殷夫詩作有哪些和殷夫詩歌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殷夫的生平事跡(具體點的)
殷夫
2004-08-23 文章來源:綠土地 文章作者:文壇采編 責任編 輯:芳芳
1910年6月11日,殷夫誕生于浙江省象山縣大徐村。別名徐白。筆名除殷夫外,還有白莽、任夫、徐文雄、徐任夫、徐殷夫、沙洛、莎菲、Ivan等。
1920年秋,剛滿十歲殷夫就離開家鄉大徐村,來到象山縣府所在地丹城鎮,進入象山縣立高等小學校讀書,學名徐祖華。
1923年7月,殷夫考入上海民立中學。
1925年,他在寧波參加了革命文藝團體“新蚶社”。
1926年7月,殷夫越級考入上海浦東中學高中三年級,殷夫也成為革命隊伍聽一員,開始了他生命的新航程。
1927年殷夫被關進了牢獄。
殷夫被關了三個月。大哥徐培根將他保釋出來并予以“軟禁”。將殷夫送進同濟大學,企圖利用德國人的力量來嚴加管束,并以優裕的生活條件誘使殷夫離開艱苦的革命半爭。但不久,殷夫便潛回上海,希望能重新接上組織關系。
1928年秋季,殷夫第干凈人被捕入獄。當時他的大哥已在國外,由大嫂出面將他保釋出來,出獄后就送回家鄉象山居住,他又一次被隔斷了與革命隊伍的聯系。
1929年春,殷夫離開凄清的象山西寺,回到戰斗的黃浦江畔。
1929年夏天,殷夫在參加上海絲廠罷工斗爭中第三次被捕。他沒有讓大哥大嫂來保釋,以免再受他們的束縛。他被關了一段時間,受了幾次毒打,終于獲得了釋放。不久,他就恢復了組織關系,擔任了青年反帝大同盟,共產主義青年力和工人運動的領導工作。
從1927年到1929年殷夫的詩歌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明晰的曲線:當他投身于戰斗,生活在革命組織中,他就充滿著朝氣和活力,詩歌的格調也顯得高昂;當他被隔斷了和革命的聯系,脫離了集體,他的思想就陷入苦悶,詩歌的情調也就低沉下去。他的喜怒哀樂無不與革命聯系在一起。他是一個與革命共同著生命的詩人。他的思想和詩藝的發展,是他不斷迫求趔,不斷參加革命實踐的結果。
在幫助他成長的那些人中,應該特別提到魯迅。魯迅和殷夫之間不僅是文學導師和青年作者的關系,也是同志和戰友的關系。魯迅以他自己崇高的人格影響著殷夫,從各個方面支持和幫助詩人健康成長。
1930年1月1日,殷夫在共青團中央機關刊物《列寧青年》上發表了《過去文化運動的缺點和今后的任務》的長篇論文,系統地總結了五四運動以來文化運動的經驗教訓,肯定了1928年以來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成績,也指出了太陽社創造社的某些錯誤,并批評了無產階級文學標語口號的傾向。作者提出要將“建設革命文藝”作為文化運動的重要任務,并要求“文化運動要與實際斗爭密切結合起來。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聰明在上海成立,殷夫為發起人之一。
殷夫的詩歌具有獨特的風格。魯迅曾經指出,殷夫的詩”并非要和現在的一般詩人爭一日之長,是有別一種意義在。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
老詩人力揚曾經指出:殷夫“那些寫革命斗爭的詩篇,都有著豐富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情,而沒有他的同時代的詩人們在作品中常常出現的那種標語口號化的缺點。這種缺點,是因為作者缺乏豐富的現實生活的基礎,因之,在作品中形成形象的貧乏和感情的虛假,常常出現對于革命的空洞的叫喊,和一些革命術語堆積的現象。
丁玲曾稱贊他是“詩壇的驕子”,并說:“我還沒有讀到過象他這樣充滿了階級革命感情的詩。”
殷夫是一個詩才橫溢的青年,他善于運用與內容相和諧的藝術形式,并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寫的愛情詩,情深意切、格調委婉。他寫的小詩,言簡意賅,詩意含蘊。
1929年開始,殷夫拓寬自己的創作領域,從事短篇小說的創作,塑造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的形象,其較為成功的是《小母親》中的林英。
殷夫成為職業革命家以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獻給了無產階級解放事業。
1930年,他發表了三十六篇論文、翻譯和創作,在文藝作品方面有詩歌、小說、散文、劇本等各種體裁。
1931年1月17日,殷夫到上海東方旅社參加一次黨內秘密會議,由于叛徒出賣,不幸被捕。2月7日晚,他同二十多們革命者一起,被秘密殺害于上海龍華的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附近的荒野里。
殷夫被殺害的時候還只有二十一歲,他給我們留下了詩作九十九首,譯詩十一首。創作的數量雖然不多,但他在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上是有貢獻的,他是革命詩派的代表詩人。
關于革命者的詩
現列舉5首革命者的詩歌如下:
1、《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
2、《憶秦娥·婁山關》
作者: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譯文
凜冽的西風正猛烈地吹著,大雁鳴霜,曉月當空。曉月當空,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軍號聲聲沉郁低回。
不要說群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陽光華赤如血。
3、《自由與愛情》
作者:(匈牙利)裴多菲,翻譯:作家殷夫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4、《就義詩》
作者:楊繼盛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譯文
砍掉頭顱并不可怕,只有我的信仰共產主義是真理。把我夏明翰殺了,還有大批的革命后代。
5、《囚歌》
作者:葉挺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
給你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著,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葉挺于一九四二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行徑、極端虛弱的本質,表現了革命者的偉大氣節,抒發了為革命獻身的壯志豪情。
全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如脫口而出,但感情熾烈,氣勢豪邁,意境表達清晰完整。
殷夫《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創作思想特點
殷夫《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創作思想特點呈現出剛健雄渾的詩風。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得知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藝術特點:殷夫的詩,以壯為詩魂,多用浪漫主義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義的調子,急驟的旋律和鋼鐵般的語言,呈現出剛健雄渾的詩風。
殷夫的詩:梅兒的母親
母親,別只這樣圍住我的項頸,
你這樣實使我焦煩,
我怕已是軟軟的無力離開床枕,
但即使是死了,我還要呼喊!
你怎知道我的心在何等地沸騰,
又豈了解我思想是如何在咆哮,
你聽,這外邊是聲音,解放的呼聲,
我是難把,難把熱情關牢。
聽呀,這——吁——吁——
子彈在空中飛度,
母親,這是你,我,窮人們的共同言語,
幾千年的積忿在傾吐。
那,外面是聲音,聲音,
生命在招呼著生命,
解放,自由,永久的平等,
這是奴隸們在搏爭光明。
上前喲,勞苦的兄弟們,
不怕流血,血才會染紅旗幟,
世界的創造者只是我們,
我們要在今天,今天殺死魔君!
母親,讓我呼吸,讓我呼吸,
我的生命已在這個旦夕,
但使我這頹敗的肺葉,
收些自由氣息!
別窒死了我,我要自由,
我們窮人要在今日抬頭,
我是快樂的,親見這偉大的壯舉,
死了,我也不是一個牢囚!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首詩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這首詩的名字叫《自由與愛情》,作者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陀爾。這首詩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很寶貴的,失去了生命就什么也沒有了,可是沒有了愛情,生命也就沒有了滋味,或者也沒什么意思,但更重要的是自由,為了自由,生命和愛情都可以拋棄。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是誰寫的呀?
這首詩是作家殷夫翻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的。
《自由與愛情》是裴多菲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經由左聯作家殷夫的翻譯,魯迅的傳播,被廣大中國讀者熟知。全詩為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殷夫的譯詩,考慮到中國律詩的特點,把每一句都譯成五言,且有韻腳,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
擴展資料?
殷夫自幼以大哥為榜樣,徐培根當年畢業時也是全校第一,后投筆從戎,曾參加辛亥革命,后在北京陸軍大學學習,其間常到北大聽課,深受五四思潮影響。1927年1月寧海之戰后,徐培根得到蔣介石的賞識,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1927年“四·一二”政變第二天,殷夫參加市民大會和示威游行,親眼看到蔣家軍屠戮人民。不久,殷夫被捕,入獄3個月,差點被槍斃,好在殷夫賄賂了一名獄卒,及時將消息傳遞給大哥,徐培根營救殷夫出獄。
殷夫一度想去莫斯科留學,但苦于無錢,徐培根去德國前,曾給殷夫寄了300元,殷夫說他還可憐我,他自己才可憐呢,我寧肯餓死也不用走狗的錢。便把錢退了回去。殷夫為此寫了《別了,哥哥》。殷夫一生短促,作品不多,但其中充滿純真,為中國詩壇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自由與愛情》是殷夫譯的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自由與愛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