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哪個朝代的,于謙什么朝代?
大家好,關于于謙哪個朝代的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于謙什么朝代?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于謙是明朝人。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額森)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歷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問題一:世界上真的有單純的紅顏知己嗎? 當然是有的。在自己不認為能成為戀人的情況下交的女性朋友就是紅顏知己了,是怎么樣也不會發展的人。但是很容易供人誤會的說。
P.S:樓主最好開始投票
問題二:于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明
問題三:老師請問:于謙詩人是哪個朝代的作家。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樂年間進士,曾巡按江西,巡撫河南、山西,政績卓著。正統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于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于謙加封少保,總督軍務。英宗獲釋后發動奪門之變復辟,1457年2月,于謙以“謀逆”罪被冤殺于北京,1459年5月,義子于康將于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臺山麓。
問題四:于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明朝人
石灰吟[明]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譯文:石頭是經過千萬次的撞擊和敲打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的,它把烈火焚燒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體粉碎也不害怕,決心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問題五:于謙是什么時期的詩人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問題六:石灰吟是什么朝代的詩人 《石灰吟》一般認為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著名詩人 于謙是什么朝代的著名詩人
1、于謙是明朝的詩人。
2、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平陽道中》、《觀書》、《石灰吟》等;于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在臺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
于謙哪個朝代的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于謙什么朝代?、于謙哪個朝代的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