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宋詞,填寫宋詞的基本要求
大家好,關于如何填宋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填寫宋詞的基本要求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怎樣才能寫好宋詞?宋詞的格律該怎么填?
填寫好宋詞,要根據詞牌格律來填寫;個人建議首先對詞牌格律要認真推敲,每個詞牌都有其產生淵源,以及主要情感特點。比如 “釵頭鳳”,一般“聲情凄緊”;再如“小重山”往往“調悲”,歌詞抒情,是最重要的。
填詞時,首先要構思整首詞的內容情感;平仄只是形式,一般唐宋詞,雖說每首詞都有具體的平仄要求,但平仄畢竟是為內容服務,形式是為了表達情感。很多宋詞在平仄方面,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講,也是盡量講求,不求完全合仄合韻,畢竟在寫作時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畢竟“詩余”。
比如“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句“金”、“重”,后句“綺”“愁”一般不要求平仄,韻字是“空”。與對聯的上下聯對仄有一定區別。
開始練習就是要嚴格遵循這個格式,然后再要求意境等等。另外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先學對聯。因為無論格近體詩還是詞,都會碰到對偶句,沒有對聯的功底是寫不了詩詞的。
作詩詞,是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的,如果你對事自然環境對生活對情感等等沒有一個深刻的感悟,一種共鳴,也就寫不出好詩詞來, 有了這種感悟和共鳴后能夠用詩詞的語言表達出來別人也能夠感受到就是好的詩詞作品,這個完全靠學也不好說就能學到,只能看你個人的造化了。
關于用什么韻?本人是反對再用平水韻的,因為現在有幾個人會讀呢!詩詞的韻律目的是為什么呢,難道不是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音樂感!雖然普通話已經沒有入聲字了,但是按照詩詞的規律按照普通話韻仍然能夠感受它的作用,如果你用平水韻,卻用普通話讀出來,反而沒有了,難道不正是背離了詞韻律要求的初衷!
宋詞填詞的十種方法
以前填詞,總怕被人說“不詞律”,一味一字一字地按照詞譜填詞。近日看了《詞學概說》(吳丈蜀著,中華書局出版),才知道宋人填詞過程中,早就用過很多“超越”詩律詞律的靈活手段。現在將這些手法,簡單地總結介紹如下:
一。在找不到合適的平聲字的情況下,可用普通話“第三聲”的字代替平聲字,而不算破律,不用再行救拗。
這是因為早在宋詞中,就用過這種靈活處理方式。宋詞中,平聲字可以用入聲字和上聲字代替。古音的入聲已經分散化入四音中,而上聲字,就相當于現在的“第三聲”。
二。采用增字句,即“襯字”手法。
有時為了詞意更加完美和完整,準許在定字之外增加一兩個字。增加的字就稱為“襯字”,在算詞律時,增加的“襯字”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襯字”手法往往是增加在不影響詞曲演唱的地方,比如句首。宋詞中就有不少用了“襯字”手法的好詞,比如李之儀的《卜算子》最后兩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中的“定’字,就是一個多出來的“襯字”;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最后兩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的“載”字,也是個“襯字”。這兩個例子中的“襯字”,相當于我們所的前綴,不影響詞曲的演唱和吟誦,還增加了詞的藝術效果。可見填詞中適當的“襯字”手法,可為詞作者填詞增加了一定的靈活性。
三。靈活斷句。
有時為了詞意的完整完美,在保持字數不變的情況下,準許把上句的字移幾個到下句,反之亦然;也可以把一句分為兩句,把兩句分為三句,把三句合為兩句。。。靈活斷句。
這種靈活斷句手法的依據是:因字數不變,并不影響到樂曲的演唱,宋詞中也不少。不過,在詞與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之后,這種靈活斷句的手法就很少用了。
宋詞怎么填
俗話說寫詩填詞,這詞啊,還必須得按照那格式。
如果你要填詞,首先我認為啊,你要讀大量的詞,所謂量變到質變。初學者最好先從小令填起,那個字數少,好填,不過寫不出什么東西來,真的。如果你要內容的話,那么就一定要有生活,要有體會,平常得想法都可以填進去。注意啊,一定要有生活。要不然天出來的詞又平淡無奇。
至于押韻啊,你不用管它,能壓上就壓,壓不上拉倒。畢竟只是聯系。等到真的寫過幾首詞后再來講究押韻。
告訴你個竅門,你可以找一首詞排名,然后找一首古人的詞,韻腳不動,你就把除韻腳外的字填上就行了。
其次就是多練,要找靈感。我平常在晚上回家得路上就經常能得到好句子,真的,不妨試一試
關于如何填宋詞和填寫宋詞的基本要求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