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詩歌有哪些,何景明是哪個朝代的
大家好,關于何景明詩歌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何景明是哪個朝代的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何景明《竹枝詞》原文及翻譯賞析
【原文】:
竹枝詞
何景明 〔明代〕
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
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聲亦斷腸。
【譯文】:
巫山十二峰的山頭,深秋的草已經枯黃。在船過瞿塘峽的時候,江面上籠罩著冷霧,天上的寒月透過冷霧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當我在船上過長滿楓林的江上的時候,縱使聽不見猿鳴之聲卻已有凄然腸斷之感。
【注釋】: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峽,險峻為三峽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賞析】:
在中國古典詩歌各體中,竹枝詞是一種頗為特殊的體裁。它起于盛唐之前,本是流傳于巴山楚水間的一種民間山歌。歌時人們手執竹枝翩翩起舞,故有“竹枝”之名。中唐前后,以劉禹錫為代表的一些喜愛民間文學的文人開始擬作民歌體的竹枝詞,使之成為一種即景抒情、題材自由,而形式又比較工整的近乎七絕的詩體。這種詩體在宋代以后大受文人們的青睞,明代何景明所寫的這首竹枝詞,便是那成千上萬篇同樣題目的詩作中的一首。
很難說何氏的這首詩在同類作品中堪稱一流,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則無可否認。唐代寫竹枝詞最有名的劉禹錫,他最出名的一首竹枝詞是:“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用詞雖然含蓄,但明顯地是首情歌。后代許多人寫竹枝詞,也都以情辭為主旨。例如元代的楊維楨寫《西湖竹枝詞》,唱的便是:“湖口樓船湖曰陰,湖中斷橋湖水深。樓船無舵是郎意,斷橋無柱是儂心。”何景明剛不同,他的這首竹枝詞,詠嘆的并不是那柔情萬千的愛情,而是秋風蕭疏中的行旅。“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起首之聯便以凄楚低沉的筆調展現行旅的場景:十二峰也就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山十二峰,時值深秋,放眼望去,群山間秋草荒涼,杳無生機。這一重秋景已讓人覺得夠沉重了,偏偏作者在這上又加了一重夜景,那壓抑的氣氛幾乎讓人難以承受:“冷煙寒月過瞿塘。”秋夜里,長江里彌漫著層層陰冷的煙霧,天穹上掛著一彎寒月,在這樣的背景下孤獨的行旅者卻要冒險舟渡瞿塘峽,結局會是怎樣呢?真是難以想象。但作者似乎關注于那行旅者的,并不是渡峽的險峻,而是水行的孤獨。所以接下來后一聯所寫,便給人一種更為悲涼并且更為纖細的感覺:“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聲亦斷腸。”青楓江,又稱青楓浦、雙楓浦,在今天湖南瀏陽縣瀏水之中。這個地名在古代多被借用來指遙遠荒僻的水域,如唐代張若虛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便是。何氏這首描述長江風情的竹枝詞里出現這一地名,自然也是借用,用以表現那孤舟中的行旅者處在一個非特定的荒涼之地;但由于這一地名的代代相傳的特定含義,這種借用又給這首竹枝詞添上了一層文字之外的悲寂色彩。正因為有了這層悲寂的色彩,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才不是無從著落的——雖然行旅之人沒有聽到三峽里那帶有的凄苦無比的猿啼聲,他的內心卻早已受這秋夜之景的感染而愁腸欲斷了。自然,作為一位喜歡摹古的詩人,何景明之所以構思這樣的意象作為本詩的終結,也不是沒有受到前代作品的影響,酈道元《水經注》中所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古歌謠,可以說是這句詩的基本出發點,不同的是何氏能入也能出,最終稍反其道而行之罷了。
【作者簡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浉河區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陜西提學副使。為“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其詩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有《大復集》。
《竹枝詞》(何景明)全文翻譯鑒賞
《竹枝詞》的作者是明朝詩人何景明。
原文
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
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啼亦斷腸。
翻譯
巫山十二峰頭,草色已經枯黃,顯的十分冷寞。已是深秋在舟過瞿塘峽的時候江面上籠罩著冷霧,天上的寒月透過冷霧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
每當在船上過長滿楓林的江上的時候,縱使聽不見猿鳴之聲已有凄然腸斷之感。
鑒賞
竹枝詞本為民歌體,大抵唐人所寫多為兒女柔情,或離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題外,多歌詠風俗人情。
前二句“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寫景,景中寓有凄清的旅薦情。“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縣東巫峽兩岸。這里自巫山以上,群峰連綿,其尤著者有十二。元代劉壎《隱居通議》曾據“蜀江圖”列舉其名為獨秀、筆峰、集仙、起云、登龍、望霞、聚鶴、棲鳳、翠屏、盤龍、松巒、仙人。瞿塘,即瞿塘為三峽之首。這二句是說:巫山十二峰頭草色已經枯黃,顯得十分冷寞。時序已是深秋在舟過瞿塘峽的時候江面上籠罩著冷霧。天上的寒月透過冷霧映照在湍急的水面上印在旅人的心境上構成一派清冷幽森的意象。這眼前所見之景,使人倍覺凄涼。
后二句“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啼亦斷腸。”緊承前文寫情寫旅人此時特有的感受。“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啼亦斷腸青楓江,”指兩岸長有楓樹的長江,阮籍詩云,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詠懷》其十一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也有“青楓浦上不勝愁”之句。“孤舟客”作者自謂。三峽兩岸多有猿啼之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水經注》。蓋謂猿聲凄異,每當林寒澗肅之際,多于空谷傳響哀轉動人,經久不絕故也。作者此時孤舟經過這里眼見巫峰蕭索,秋草荒蕪,寒月當頭,冷煙四冪,縱使聽不到猿鳴之聲,已有凄然腸斷之感。現在再加上這凄厲的猿聲,在心情上自然更加難以接受了。
而詩人卻敢大膽翻案,說不聽到猿聲也令人腸斷,已是奇筆而這奇筆又得到前三句的映襯,雖奇而不怪,自然合理,更是難得。
注釋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峽,險峻為三峽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內容中心
此詩前三句雖有鋪墊之功,但令人叫絕的是末一句,翻出前人所不到,跳出前人之窠臼。這首竹枝詞為作者舟過瞿塘峽抒寫旅思之作。借瞿塘峽深秋凄冷的景象,表達了此時特有的感情。
創作背景
此詩出自《大復集》是明代何景明撰寫的文集。三十七卷,(明)何景明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刻本,收藏于中共北京市委圖書館。
作者簡介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浉河區人。自幼聰慧,八歲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并任內閣。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何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陜西提學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壇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其取法漢唐,一些詩作頗有現實內容。性耿直,淡名利,對當時的黑暗政治不滿,敢于直諫,曾倡導明代文學改革運動,著有辭賦32篇,詩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復集》38卷。墓地在今信陽師范學院大復山。
答望之何景明古詩翻譯
念汝書難達,登樓望欲迷。天寒一雁至,日暮萬行啼。饑饉饒群盜,征求及寡妻。江湖更搖落,何處可安棲!
“望之”,孟洋的字。孟洋,信陽(今河南信陽)人,弘治十八年進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也能詩,著有《有涯集》。
據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孟洋乃何景明“外弟”。前此,望之有書來,故此以詩答之。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題為“答望之”,但詩中所涉,除同傷淪落飄泊之外,還引發出民困政亂、百姓無以為生的嚴酷現實。其悲愁感憤、憂深思遠與《歲晏行》一脈貫通,但此詩思致微渺,從容率情,較貼近何景明的俊逸詩風。
小景古詩何景明帶拼音
竹枝詞何景明
shíèrfēngtóuqiūcǎohuāng,lěngyānhányuèguòqútáng。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qīngfēngjiāngshànggūzhōukè,bútīngyuántíyìduàncháng。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啼亦斷腸。
賞析:竹枝詞本為民歌,大抵唐人所寫多為兒女柔情,或離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題外,多歌詠風俗人情。
這首竹枝詞為作者舟過瞿塘峽的旅思之作。長江三峽凄清冷峻自古聞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作者此時孤舟過峽,眼見秋草荒蕪,寒月當空,冷煙縈繞,峽深流急,令人膽寒心悸。作者在此“實話實說”,倒跳出了前人窠臼。這樣寫來更見出瞿塘峽之險,“斷腸”并非是凄厲的猿聲,而是這陰森恐怖的江峽,江峽之險才是令人“斷腸”的真正原因。
關于孤獨背影的詩句
1.有關“背影”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背影”的詩句示例如下:
1、盈盈背燈嬌影。宋·蔣捷 《玉漏遲·翠鴛雙穗冷》
2、愁影背闌干,素發殘風露。宋·吳文英《生查子·秋社》南宋吳文英
3、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唐·白居易《上陽白發人》
4、背人照影無窮柳,隔屋吹香并是梅。宋·王安石《金陵即事三首》
5、背燈顧影空寂閴,亦復自怪何昂藏。宋·馮時行《安清桐夜坐有懷》
6、背燈耿孤影,香冷云幕低。宋·高吉《胡不歸二首》
7、背壁一燈憐瘦影,誰家雙杵動新愁。宋·黃深源《秋日寄懷友人》
8、亂聲求侶急,高影背人斜。明·何景明《聞雁》
9、急雨帶溪聲,殘燈背窗影。宋·余靖《宿山觀》
10、小立背橋影,緩行隨柳陰。宋·沈說《西湖獨步》
11、鷺影投山背,蟬聲滿樹頭。宋·趙蕃《施過之見過二首其一》
12、并背銀缸和影坐,對攏香袖熨寒眠。 明·程嘉燧《戲效長慶律體即事與高文倩》
2.一個老人孤獨的背影用一些優美的詩句來形容
1、《子瞻贈嶺上老人次韻代老人答》
宋代: 蘇轍
嶺頭盧老一爐灰,
長短根莖各自栽。
輕賤已消先世業,
知君海上去仍回。
譯文:
靈頭蘆蘿的骨灰,長根狀莖和短根狀莖分別種植。低從上一代中消失了。志軍出海返回。
2、《鷓鴣天 陳公密出侍兒素娘歌紫玉簫曲,勸老人酒。老人飲盡,為賦此詞》
宋代: 蘇軾
笑捻紅梅亸翠翹。揚州十里最妖饒。
夜來綺席親曾見,撮得精神滴滴嬌。
嬌后眼,舞時腰。劉郎幾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云間紫玉簫。
譯文:微笑,扭動紅梅綠泉。揚州十里是最迷人的地方。夜幕降臨,家人都看到了,精神淋漓迷人。美麗的后眼,跳舞時的腰身。劉朗有幾次想消失。明朝酒醒知何處,云間腸斷自玉笑。
3、《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
宋代: 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譯文:
不相信芳春是厭倦了老人,老人幾次送玉春,珍惜春天快樂的墨子頻頻出現。微笑和唱歌是我的全部意志,讓人心煩意亂和醉酒,唯一真正重要的是喝醉。
4、《逢老人》
唐代: 隱巒
路逢一老翁,
兩鬢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
四回五回歇。
譯文:這條路遇到一位老人。寺廟潔白如雪。一英里,兩英里。四次五次。
5、《擊磬老人》
唐代: 王昌齡
雙峰褐衣久,
一磬白眉長。
誰識野人意,
徒看春草芳。
譯文:雙峰棕色的衣服很長。長長的白色眉毛誰知道野心?白白看春草。
3.有關背影的詩句
朱自清的《背影》
浦口一別無見時,背影難消刻心中。
橘子雖小別情重,無奈不知父子情。
汪國真的《背影》
背影
總是很簡單
簡單
是一種風景
背影
總是很年輕
年輕
是一種清明
背影
總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種魅力
背影
總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讓人記得清
供參考。
4.描寫背影的詩句
《胡不歸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高吉
煢煢蕩子妻,空房守幽獨。
纏綿心緒長,吞聲忍夜哭。
背燈耿孤影,香冷云幕低。
絕憐屋上烏,替人嗚嗚啼。
《秋日寄懷友人》
年代: 宋 作者: 黃深源
幾度裁書無雁林,思君天闊水悠悠。
自從席上飛花后,又見江頭落木秋。
背壁一燈憐瘦影,誰家雙杵動新愁。
不知今夜西風里,人倚月明何處樓。
《聞雁》
年代: 明 作者: 何景明
見汝今南下,憐予一望家。
亂聲求侶急,高影背人斜。
月靜林無葉,云寒菊有花。
萬行關塞淚,秋日墮胡笳。
5.形容"一個人的背影"的句子有哪些
1. 往事被記憶,終究疲憊,矗立在頂峰,眼眸殘余的淚水,我不能遠望,佇足一分一秒,模糊的視線剎那間丟失了,在也找不到了,你的背影。許久,許久,淚始干竭,清晰的萬物是你走留下陌生的風景,陌生的生活。
2. 散場的落寞是否落入你那早已暗淡無神的眼睛,一份寂寞,一聲嘆息,一種轉身,傾頹的觀眾席雜亂的座椅邊,無言的背影沒有去看最后一幕,是不舍還是早就麻木……
3. 夜,來的那么寧靜,無聲無息。只見遠處有一絲若隱若現的燈火,似遠似近,那么遠,卻那么明顯。燈光下,是誰孤獨的背影。
4. 流光飛舞中,消逝的背影連同流動的人群,早已荒涼。誰是誰的誰?落入塵世間,只是光陰下面的一粒塵埃。
5. 思念洶涌的日子,我默默守望著遙遠的背影,靜靜地慎讀你給的悸痛與憂傷。
6. 在我眼里,背影是一首意味深長的詩,是一幅韻味悠遠的畫,是一曲承載記憶的歌,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所有的影像作品中,終還是覺得背影照最美!
7. 背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殘忍。而終有一天,你會心甘情愿的接受一個人默然離去的背影,然后靜默無聲,淚流滿面。
8. 背影真的是一種令人傷感的東西;每一個背影都會有一段目送,卻不是每個背影都有歸期。
9. 父親那瘦弱的身影,如同一盞不滅的指路明燈,指引我以后的路該怎么走,無論是學生時代,還是踏上三尺講臺的今天,它都在提醒著我,要做知識的強者,做社會的真才。
10.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個人的背影很像你,我駐足看著那個漸漸遠去的背影。是你,不是你,不是。
11. 父親背著他那個滿當當的化肥布袋出門了,我在后面悄悄的跟著。父親肯定是不知道的,因為那天他沒有回過頭。
12. 所有的分離,都會留下一個人背影,總有人會愿意成為目送背影的那個人。
13. 如果有一天,你讓我看的的只是背影,我會順著這背影走下去,走過風,走過雨,走過琴聲悠揚,走過浩浩蒼茫,只為了你曾微笑著轉身擁抱我。
14.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15. 母親的背影母親把背影晃成歲月,歲月磨舊了那條從市場通向我家的小路。未曾感受過父親胡子扎臉的疼痛,我清澈的眼眸里,只有母親匆匆忙碌的背影。
16.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17. 不曾出現的背影,突然有一天閃現,才知自己已被超越,也許是自己墮落了,抑或是沒有別人努力。
6.表達心情孤獨寂寞的詩句
一、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宋·李清照《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譯文:明誠既逝,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 ?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譯文: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三、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譯文: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四、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宋·李清照《好事近·風定落花深》譯文:夢中的愁怨自難消受,更傳來鵜鴂一聲送春鳴。
五、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譯文: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