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袁宏道的詩有多少首,袁宏道的作品集

熱酒燙喉2023-02-25 19:30歷史36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袁宏道的詩有多少首,以及袁宏道的作品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袁宏道的竹節詞

江陵竹枝詞

袁宏道

(一)

龍洲江口水如空, 龍洲女兒挾巨艟。

奔濤潑面郎驚否? 看我船欹八尺風。

(二)

陌上相逢盡楚腰, 涼州一曲寫吳綃。

(昆鳥)弦撥盡西湖月,更與唱歌到板橋。

(三)

賈客相逢倍惘然, 梗楠杞梓下西川。

青天處處橫珰虎, 鬻女陪男償稅錢。

(四)

雪里山茶取次紅, 白頭商婦哭春風。

自從貂虎橫行后, 十里金錢九室空。

(原注:明神宗二十四年,礦稅出。沙市鹽店稅珰陳奉尤兇橫。)

竹枝詞的由來

唐代樂府曲名。也稱竹枝、竹枝子。本巴渝(今四

川東部)一帶民間歌曲。崔令欽《教坊記·曲名》中已

載有“竹枝子”,則在唐玄宗朝已采入教坊。中唐前期

詩人顧況已有《竹枝詞》之作。唐穆宗朝,劉禹錫為夔

州刺史時,根據民歌改作新詞11首,歌詠巴山蜀水自然

風光、人民習俗、男女戀情,也曲折透露了自己被壓抑

的心情,語言通俗優美。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絕,其

《竹枝詞九首》前有《引》說:“四方之歌,異音而同

樂。歲正月,余來建平(今四川巫山縣),里中兒聯歌

《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

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迂如吳聲。雖傖

□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澳之艷音。昔屈原居沅、

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于今

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之,附

于末,后之聆巴□、知變風之自焉?!碑敃r白居易也有

《竹枝》。其后作者頗多,大都用來寫人情風土,有民

歌色彩。

唐代《竹枝詞》歌詞不甚拘平仄,可歌唱。后來用

為詞牌。洞勢住吩鼗矢λ啥?澹?晃?驕淞狡皆希??br為兩句兩仄韻,均單調14字;孫光憲一體,單調28字,四

句三平韻,注云:“劉、白《竹枝詞》俱拗體七言絕句,

此獨婉諧?!比w每句于第四字、第七字后分別用“竹

枝”、“女兒”為和聲,也和劉、白之作不同,故《詞

譜》錄以為式

一、漫說起源

《竹枝詞》, 原名《竹枝》,或《竹枝歌》,是一種古老的民歌,很多資料記載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流傳開來了。

“唐朝《竹枝詞》和《楊柳詞》之類,原都是無名氏的創作,經文人的采錄和潤色之后,流傳下來的?!保斞浮肚医橥るs文·門外文談》)《竹枝詞》是人們集體創作的原始歌謠,經過長時間口頭流傳,其中一部分被文人潤色后記錄下來。最初在巴楚一帶民間傳唱。內容上原是描寫山野戀情的,表達土家男女在林中調情逗趣的情致,詞多鄙俚。有舞和樂相配合,多以鼓、短笛、蘆管、笙等伴奏;伴踏木牙、揚袂睢舞。后來逐漸由抒情走向敘事,由山野戀情走向社會世態和人事糾紛,直至祭祀占卜、男婚女嫁、喪事伴靈、宴客順酒、行船蕩槳、騎牛放牧、抒情寄懷、自娛取樂……遍及社會生活各方面。

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一《近代典辭·三》記載云:“《竹枝》本出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辭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于貞元、元和之間?!惫系摹稑犯娂穼ⅰ吨裰υ~》收人《近代曲辭》,而其“首引”亦言“近代曲者,亦雜曲也,以其出于隋、唐之世,故曰近代曲也?!笨梢姟吨裰υ~》聞名于隋、唐之世。其形為七言四句,“其單協黃鐘羽,末如吳聲。有和聲,七字為句。破四聲,和云“竹枝”;破三字,又和云“女兒”。后元中和,劉禹錫謫其地,為新詞,更盛行焉?!保魅撕鸷唷短朴锖灐肪硎囊魳返慕嵌冉忉?,每句四字一斷為“竹枝”,下三字皆為“女兒”,這就是歌中的斷咽之聲。今天的鄂西土家族民歌中,此特征依舊如故。

至今可考的最早的《竹枝詞》作者,乃中唐詩人顧況。顧況有《竹枝》云:

“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楚云飛。巴人夜唱《竹枝》后,斷腸曉猿聲漸稀?!?/p>

又有一首《早春思歸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淚》 云:

“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齊唱《竹枝歌》。與君俱是思歸客,拭淚看花奈老何?”

何等凄切悲涼!而顧況后仿作《竹枝詞》的中唐大詩人白居易更感慨說:“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惱何人怨咽多。暫聽遣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聽‘竹枝’贈孿侍御》言下意《竹枝詞》之幽怨,暫聽猶可;如長期索耳,人何以堪!

二、盛于隋唐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p>

這首明媚宛轉,情韻攸長的《竹枝詞》,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位熱戀中的少女形象,千百年來索繞于癡男怨女的心中。美妙的愛情呵,給她帶來了無比的歡樂和幸福,也帶來了深深地隱藏于心的憂愁。放眼望去,山頭紅遍了,像一團火在燒--熱烈的情。而山下呢,一江春水輕輕拍山流去--無限的依戀。小伙子的心啦,如今正像山上的紅云呢!但他的情義,是否也如花一般容易凋謝呢?姑娘的心中泛起了層層愁郁,清愁似水,無止無休……

動人的情,動人的詩,將它的作者介紹給了我們。劉禹錫,字夢得,中唐后期的著名詩人,《全唐詩》載其詩12卷,計785首。他的詩作內容廣泛,格調剛健豪邁,風格清新暢朗。名篇名句,臉炙人口,且數量頗多。其抒懷言志、詠史吊古之作,向以深婉警策著稱。同時他還十分擅長向民歌民謠學習,成為唐代詩人中這方面最著聲譽的行家里手。其《劉夢得集》中,僅樂府詩就有兩卷;其中最有名的又是《竹枝詞》及《踏歌行》、《楊柳枝》諸作。

唐文宗長慶二年(822年)劉禹錫到達夔州(即建平)任刺史。在這里,他聽到了原在四川東部傳唱舞蹈的一種舞樂——《竹枝詞》并對其進行改作,展示巴楚一帶的人民生活,使之大放光彩。他在《竹枝詞九首引》中說:“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艷。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于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詞》九首,卑善歌者揚之,附于末。后之聆巴覦,知變風之自焉?!?/p>

劉禹錫學習創作的《竹枝詞》共有兩組,一組九首,另一組兩首。這十一首《竹枝詞》所表現內容非常廣泛,與前人所著的催人腸斷的《竹枝詞》大不同。

如抒發愛情,諧音雙關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晴。”

如描畫山地居民勞動生活的“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p>

如觸發游客思鄉的“白帝城關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青。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上莫上動鄉情。”

如表現峽江地區風物人情的“江上朱樓新雨晴,西春水毀紋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里踏青來。”

又如前所引歌詠愛情的,又有傳統的抒發愁思的,等等。

在劉禹錫的手中,《竹枝詞》同于民歌又去其俗鄙,異于文士之作又不失其雅韻。被稱為“氣象氤氳,含思宛轉,樸素優美,別具一格。”(卞孝宣、吳汝煜:《劉禹錫》“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詞意高妙”、“奔鐵絕塵”。(《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六)對后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也使得《竹枝詞》成為巴楚地區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精品。

自劉禹錫后,摹擬者代不乏人。如中晚唐時的李涉,五代時的孫光憲,北宋的大文豪蘇軼,其弟蘇轍,均有《竹枝歌》不過此時的《竹枝詞》楚文化色彩愈來愈濃烈,如蘇轍的《竹枝歌》曰“舟行千里不至楚,忽聞《竹枝》皆楚語。楚語啁晰安可分,中江明月多見露?!笨梢娫冒驼Z方言演唱的歌,已漸漸楚化,不再難懂了。宋以后《竹枝》仍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地域范圍擴大,如元代楊維楨有《西湖竹枝》,清代鄭堡有《濰縣竹枝詞》,看來《竹枝》至少是在江南廣為風行了。而從近代梁啟超的《臺灣竹枝歌》來看,《竹枝》又已橫渡海峽了。

三、風情獨特

《竹枝詞》在隋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巴山楚水,峽江風情于一身,言物詠志,傳情抒懷,歌詠家園,頌贊河山,既有集大雅者,又有誦大俗者。

朱自清在《中國歌謠》三說:“《詞律》云:‘《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所作,皆言蜀中風景,后人效其體,于各地為之’這時《竹枝》已成了一種敘述風土的詩體了”

然而何止敘述風土?

清代土家族詩人,鄂西的彭秋潭、田泰斗、田峰南,湘西的彭勇功、彭勇行、唐仁匯等創作了大量竹枝詞,廣泛涉及土家族婚喪、生產、娛樂各方面內容,向人們展示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土家族風俗習慣??藜?、跳喪、田園勞作歌、擺手舞……獨特的習俗,宛轉的歌聲,如一部部土家族民俗史,如一出出人間悲喜劇。

如哭嫁,哭的內容主要是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與親人的惜別之情。親屬、同伴、鄉鄰勸嫁時往往陪哭,內容以婦女的苦情為主。彭勇功的《竹枝歌》曰:

“養儂長大又陪妝,養女由來也自傷。最是哭聲聽不得,一聲寶寶一聲娘?!?/p>

如跳喪,是土家族古老的喪葬儀式歌舞。它的歷史淵遠流長,唐樊綽《蠻書》談及土家先民巴人葬儀時寫道:“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其父母“初喪,擊鼓以道哀,其歌必號,其眾必跳?!鼻濉堕L樂縣志》云:“家有親喪,鄉鄰來吊,至夜不去,早伴亡:于樞旁擊鼓,曰喪鼓;互唱俚歌哀詞,曰喪鼓歌。”彭秋潭的《竹枝詞》曰:

“家禮親喪儒士稱,僧巫法不到書生。誰家開路添新鬼,一夜喪歌唱到明?!?/p>

如田園歌,土家族自古依山傍水而居,以農耕漁獵為生。清《長樂縣志》載:“每夏耘時,擇善謳一人擊鼓而歌,鑼鈸應之,謂為薅草鼓,蓋欲耘者樂而忘疲也?!睂脮r,數人或數十人不等,由專門的打鼓匠站在田頭擊鼓喊歌,有人還吹嗩吶,眾人在田間以鼓點和歌聲示意,爭趨向前,不時與打鼓匠和歌對歌,場面十分熱鬧,功效十分顯著。清李煥青有《竹枝詞》云:

“十畝新秧插不多,相將玉黍種山坡。女紅亦解耕耘好,饋銅芳膛聽鼓鑼?!?/p>

如“擺手舞”,其舞粗礦,其歌雄渾,其風古敦,歷經千年而不衰。在每年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的傍晚,當夕陽西沉時,在土家族山寨的大草坪上,點起了火堆。聚集在寨口的土家男女少年,披著美麗的被綿,打著精繡的彩旗,抬著特大的木鼓,點亮了手中各式各樣的燈籠、火把,在彩旗和鼓聲的引導下,匯成浩蕩的人流,向火堆涌去,火堆旁頓時便成了人山人海,隨著節奏鮮明二、清脆動聽的歌聲,人們一起跳起了自然灑脫的擺手舞,唱起了扣人心弦的擺手歌。彭勇功有《竹枝詞》云: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p>

清代詞人,可謂將巴渝俚歌整理成章,創作了大量展示民俗風情的《竹枝詞》。而這些通俗流暢、易于流傳的《竹枝詞》,也為自己進一步擴大了影響。

四、搶保與發揚

當代湖南永州一帶出現的竹枝詞《白蛇傳》巫歌,為《竹枝詞》的發展另僻蹊徑。全詩166句,主要故事情節有思凡、下山、舟遇借傘、結親、開店、盜仙草、索夫、水斗、斷橋相會等,并將原來傳說故事中的悲劇結局改成了喜劇結局,來了個大團圓。

《白蛇傳》以民歌語言為特征,敘述故事,渲染氣氛,造成強烈的感人氣勢,打動讀者和聽眾的心弦。由于是敘事性,民歌手便有意地采取了“寫意”手法。敘事簡約梗要,換韻自由,韻限寬余,使歌者可以隨口而唱,隨意而舞。

《白蛇傳》節選如下:

“蘇堤楊柳斷橋花,姊妹游來興味賒,風雨有心郎借傘,良緣由此生情芽。萍水相逢共渡船,湖光滟瀲兩情牽,秋波一轉消魂處,鐵石心腸也冒煙。青兒傳語漸情深,彼此有意通姓名,下顧郎君莫失信,先掃石徑后相迎。臨別叮嚀情義加,郎來莫待夕陽斜,綠楊深處白墻內,曹廟紅樓是我家。忽見青兒問室家,白娘一聽樂開花,因風作法拂紅袖,畫閣重樓映曉霞。庭前喜鵲叫喳喳,年少翩翩衣麗華,含笑迎人無限意,青兒忙去遞香茶?!?/p>

這首《白蛇傳》開創了《竹枝詞》的新篇。它不受題材限制,韻律限制,也不拘于四句之限,大膽地發揮想象,瑰意琦行,天馬行空而又轉承自然,一氣呵成,既文辭華美、行文流暢又通俗易懂,易于傳唱,堪稱新篇《竹枝詞》經典。

《白蛇傳》為《竹枝詞》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故事化、戲曲化,還有待進一步深人研究。

華年似水千載過,《竹枝》傳唱華夏間。

巴渝之地,多生懸崖峭壁。風過處,竹林嗚咽,竹枝交響,多少待琢的美玉隱匿其中,流傳于山野鄉民之間,荒遠偏僻之所。一曲曲勞動生活時產生的,浸染于青青的巴崇山,彎彎的清江水,融人的智慧與山水的靈氣于一體,淳而美的《竹枝詞》。秾麗風流、情深意濃的《竹枝詞》,輕快流暢、別致風趣的《竹枝詞》、纏綿緋側、催人淚下的《竹枝詞》一首首,一曲曲,清歌繚繞,曼曲悠揚,在險峻的崇山上,在急流的峽水邊,情深深意綿綿,愛悠悠悠悠……

這是土家人的生活,這是巴人的遺風,這是今人的財富。

近年來,搶救保護民間文藝已成為文藝界的一大盛事,《竹枝詞》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學者文人理應深入民間,用心去尋找、采錄、整理、潤色、潛心修繕,并廣開思路,嘗試將它刻成光盤,拍成電影……使《竹枝詞》這支藝苑奇葩能夠立于世界文化精品之林,永遠成為華夏民族的驕傲!

袁宏道的代表作有哪些?

(1568~1610)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主帥,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荊州公安(今屬湖北)人。

袁宏道始終無意于仕途,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開先寺至黃巖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袁宏道原文_翻譯及賞析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袁宏道 生平 袁宏道(1568~1610)少敏慧,善詩文,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年十六為諸生,結社城南,自為社長,“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師之,奉其約束不敢犯?!比f歷二十年(1592)登進士第,萬歷二十三年(1595)謁選為吳縣知縣,聽政敏決,公庭鮮事。政暇與士大夫談文說詩,以風雅自命。宏道任吳縣縣令時,在任僅二年,就使“一縣大治”,“吳民大悅”。辭去縣令后,“為人貸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費用。宰相申時行贊嘆說:“二百年來,無此令矣!”他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薄∪f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越二年,補禮部儀制司主事,數月即請告歸。后遷官至稽勛郎中,不久即謝病歸里。萬歷三十八年(1610)九月六日(10月20日)卒,年四十有三。他去世以后,連購買棺材及眷屬回故里的路費都是朋友們的捐助和賣盡他的書畫幾硯湊的?!睹魇贰肪矶税擞袀鳌Ec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流傳至今的作品集有《瀟碧堂集二十卷》,《瀟碧堂續集十卷》,《瓶花齋集十卷》,《錦帆集四卷去吳七牘一卷》,《解脫集四卷》,《敝篋集二卷》,《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梨云館類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袁中郎全集四十卷》,《袁中郎文鈔一卷》等等。其中《滿井游記》被編入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書內。 白話藝術

公安派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袁宏道曾自敘以《打棗竿》等民歌時調為詩,使他“詩眼大開,詩腸大闊,詩集大饒”,認為當時閭里婦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棗竿》之類,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又贊揚《水滸傳》比《史記》更為奇變,相形之下便覺得“六經非至文,馬遷失組練”(《聽朱生說水滸傳》)。這是和他們的文學發展觀與創新論相聯系的,對提高那一時期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有一定作用。

與《瓶史》

《瓶史》一書,是1599年春天袁宏道在北京寫成的,時年32歲。 袁宏道為什么要寫這本書?在《瓶史引》中,他寫道:“夫幽人韻士,屏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彼€說,高人隱士們住深山,濯清泉,與世無爭,并以把世間一切讓人為樂。他們的生活恬淡、安逸,絕無大禍臨頭之恐。這正是我生平極為羨慕的事。但是,袁宏道說:由于“為卑官所絆”,身不由己,于是,“僅有栽花蒔竹可以自樂”了。

在談到自己喜歡插花的理由時。袁宏道說:由于“邸居湫隘,遷徒無常,不得已乃以瓶貯花,隨時插換”,況且,京城里種植有各種名花,取之方便,于是就成了“余案頭物”了。袁宏道認為,這樣做,省卻扦插、澆水之勞苦,而插于瓶中之花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也算“一大快事”。

袁宏道的朋友在談到袁宏道時曾說:他“好修治小室,排當極有方略。此雖小道,實藝術之一種,有學問在焉”。由此可見袁宏道不僅是一個極其熱愛生活的人,而且也是一個頗具藝術眼光的人。

在長期的插花實踐中,袁宏道總結出了一整套的寶貴經驗,如他自己所說,寫《瓶史》的目的,就是為了“與諸好事而貧者共焉。”

文學主張

概述

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貫為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故世稱“公安派”。其重要成員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歷時期。明代自弘治以來,文壇即為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們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歷以后書勿讀”的復古論調,影響極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明史·李夢陽傳》)。其間雖有歸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不足以矯正其流弊。萬歷間李贄針鋒相對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的觀點,振聾發聵,他和焦、徐渭等實際上成為公安派的先導。

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袁中道則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影響。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主要是:

反對承襲,主張通變

公安派諸人猛烈抨擊前后七子的句擬字摹、食古不化傾向,他們對文壇“剽竊成風,眾口一響”的現象提出尖銳的批評,袁宗道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復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擬,而在無識”(《論文》)。他們主張文學應隨時代而發展變化,“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袁宏道《敘小修詩》),“世道改變,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勢也”(袁宏道《與江進之》)。不但文學內容,而且形式語言亦會有所變化而趨于通俗,這是因為“性情之發,無所不吐,其勢必互異而趨俚,趨于俚又變矣”(袁中道《花雪賦引》)。因此,“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他們進而主張:“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古人之法顧安可概哉!”(袁宏道《雪濤閣集序》)沖破一切束縛創作的藩籬。

袁宏道的詩文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明代·袁宏道《滿井游記》

滿井游記

明代 :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

展開閱讀全文∨

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國中文言文 , 小品 , 春天 , 紀游 , 寫景抒情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手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而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余言否耶?——明代·袁宏道《虎丘記》

虎丘記

明代 :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

展開閱讀全文∨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云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手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而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辭賦精選 , 紀游 , 山水散文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稍就燈間讀之,讀未數首,不覺驚躍,忽呼石簣:“《闕編》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簣曰:“此余鄉先輩徐天池先生書也。先生名渭,字文長,嘉、隆間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軸題額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長一人。又當詩道荒穢之時,獲此奇秘,如魘得醒。兩人躍起,燈影下,讀復叫,叫復讀,僮仆睡者皆驚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書,皆首稱文長先生。有來看余者,即出詩與之讀。一時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文長為山陰秀才,大試輒不利,豪蕩不羈??偠胶妨止?,聘為幕客。文長與胡公約:“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焙栽S之。文長乃葛衣烏巾,長揖就坐,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會得白鹿,屬文長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記,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凡公所以餌汪、徐諸虜者,皆密相議然后行。嘗飲一酒樓,有數健兒亦飲其下,不肯留錢。文長密以數字馳公,公立命縛健兒至麾下,皆斬之,一軍股栗。有沙門負資而穢,酒間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殺之。其信任多此類。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困,時方省試,凡入簾者,公密屬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脫失。”皆曰:“如命?!币恢h以他羈后至,至期方謁公,偶忘屬,卷適在其房,遂不偶。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墳。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飲其鄉大夫家。鄉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賦,陰令童仆續紙丈余進,欲以苦之。文長援筆立成,竟滿其紙,氣韻遒逸,物無遁情,一座大驚。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余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陽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強如初。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皆拒不納。當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蜃猿指珦羝破漕^,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蜷称淠遥蛞岳F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石簣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石公曰: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梅客生嘗寄余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詩,詩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畫。”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哉!悲夫!——明代·袁宏道《徐文長傳》

徐文長傳

明代 : 袁宏道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

展開閱讀全文∨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稍就燈間讀之,讀未數首,不覺驚躍,忽呼石簣:“《闕編》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簣曰:“此余鄉先輩徐天池先生書也。先生名渭,字文長,嘉、隆間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軸題額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庇嗍嘉蚯昂笏?,皆即文長一人。又當詩道荒穢之時,獲此奇秘,如魘得醒。兩人躍起,燈影下,讀復叫,叫復讀,僮仆睡者皆驚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書,皆首稱文長先生。有來看余者,即出詩與之讀。一時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長為山陰秀才,大試輒不利,豪蕩不羈??偠胶妨止?,聘為幕客。文長與胡公約:“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焙栽S之。文長乃葛衣烏巾,長揖就坐,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會得白鹿,屬文長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記,皆出其手。

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凡公所以餌汪、徐諸虜者,皆密相議然后行。嘗飲一酒樓,有數健兒亦飲其下,不肯留錢。文長密以數字馳公,公立命縛健兒至麾下,皆斬之,一軍股栗。有沙門負資而穢,酒間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殺之。其信任多此類。

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困,時方省試,凡入簾者,公密屬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脫失?!苯栽唬骸叭缑?。”一知縣以他羈后至,至期方謁公,偶忘屬,卷適在其房,遂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于詩。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墳。文長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飲其鄉大夫家。鄉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賦,陰令童仆續紙丈余進,欲以苦之。文長援筆立成,竟滿其紙,氣韻遒逸,物無遁情,一座大驚。

文長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余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俠客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陽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強如初。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皆拒不納。當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蜷称淠?,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簣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志于時,抱憤而卒。

古文觀止 , 寫人 , 懷才不遇傳記查看更多袁宏道的詩文

八級上冊古詩詞18首賞析

1.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18首

望岳(東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西岳華山) 西岳嶺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望岳(南岳衡山) 南岳配朱鳥 秩禮自百王 歘吸領地靈 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 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 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 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 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 峯峯次低昴 紫蓋獨不朝 爭長嶫相望 恭聞魏夫人 羣仙夾翱翔 有時五峯氣 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 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 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 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 神其思降祥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滿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使至寒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戶在燕然。 書后十首古詩 1.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徒(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烈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3.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7.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8.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9.浣溪沙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靜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說人生再無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0.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2.跪求:八上語文十八首古詩

我這個是北師大版的語文古詩

《小石潭記》柳宗元

《望廬山瀑布》李白

《站立起來的水》伊路

《游高粱橋記》袁宏道

《游高粱橋記》袁中道,跟上面的不一樣

《白洋潮》張岱

《黃生借書說》袁枚

《敕勒歌》不知

《涼州詞》王之渙

《從軍行(其四)》王昌齡

《使至塞上》王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夜雨寄北》李商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

《如夢令》李清照

《聲聲慢》李清照

《浪淘沙 北戴河》毛澤東

就這些了,希望能幫到你

我其實就是一個7年紀升八年級的,我手里有書

3.八年級上冊 語文 古詩文賞析

《桃花源記》賞析 【注評】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武陵:郡名,現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帶。捕魚為業:以打魚為職業。

為:動詞,作為?!鸾淮适掳l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緣:順著,沿著。

溪:(一條)小河。行:行進,這里指劃船前進。

忘路之遠近:忘記了路程的遠近。之:助詞,的。

○交代桃花源發現起因?!巴分h近”。

預示進入奇境,又為下文“處處志之”、“遂迷,不復得路伏筆。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夾岸溪的兩岸。數百步:這里指在幾百步遠近的范圍之內。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說指初開的花。

繽紛:疊韻聯綿字,用來比喻多,紛繁雜亂的樣子,這里是紛紛揚揚的樣子?!饘懢辰缰悺?/p>

“忽逢”表明無意中發現。 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甚異之:對這種景象感到很驚異。

甚:副詞,很。異: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

之:代詞,指以上所敘景象。復:副詞,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窮:動詞,徹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詞,指桃花林?!饾O人因驚異而尋根問底,引出下文更異之境。

寫武陵人無意中進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盡水源: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得:獲得,得到,見到,這里可譯為“發現”。

一山:一座山。仿佛:雙聲聯綿字,似乎。

若:副詞,常用在動詞或動詞結構之前,表示所敘事實大體如此??勺g為“好像…一(似的)”。

○窮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勝。 便舍(shě)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6)然開朗。

便:副詞,就。舍:旗棄,扔下。

初:副詞,表示時間,開始時。才通人:僅容一個人通過。

才:副詞,剛剛(能夠)?;砣婚_朗:一下子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個新的天地。 土地平曠(kuàng),屋舍(sh色)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qiānm6)交通,雞犬相聞。 平曠:平坦寬闊。

曠:空闊,寬廣。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阡陌:田間小路。

交通:交錯連通。雞犬相聞:(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寫桃花源里田園風貌,一派富足寧靜景象。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xī)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樂。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來;來來往往。

種作:耕種勞作。衣著: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詞,完全,盡。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樣。

黃發垂髫:老人和小孩。黃發:指老人,舊說老人發由白轉黃,是長壽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頭發,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詞,表示不同對象都發出同一動作,可譯為“都”、“全都”。

怡然,安閑愉快的樣子。○寫桃花源中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氣氛。

寫漁人進入桃花源,見到一片充滿安寧和樂的生活環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圖景與現實社會的黑暗形成強烈對比。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乃:副詞,就所從來:從何而來,從何處來到這里。名詞性結構。

具答之(漁人)全都回答了他們。主語漁人承前省。

之:代詞,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請。作食:做飯。

○漁人與桃花源中人相見。 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

聞:聽說。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問訊:打聽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shuài)妻子邑(yi)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sui)與夕人間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說。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時亂:意思是在秦代時候為躲避戰亂。率:帶領。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鄉親。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不再離開這里。

復副詞,再。焉:代詞,這里。

遂:副詞,便,就,于是。間隔:間離,隔絕,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時亂”影射現實。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問漁人現在外界是什么韓代。今:現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詞,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漢:不知道有過漢朝。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魏晉:魏朝和晉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

此人:指漁人。為:介詞,向。

具言所聞:把所知道的全都講出來。皆:都。

嘆惋:嘆惜?!饑@惋外界屢遭世亂。

襯托世外天地的安樂。 馀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復;又。

延:邀請,引導。皆出酒食:都擺出酒肉飯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 停數日,辭去, 停數日:停留了幾天。

辭去:(漁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辭離別。句中主語承前省。

此中人語(yǜ)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語:動詞,告訴。云:動詞,說。

不足:不值得,不必。為:介詞,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鸲摬灰蛲饨鐐鲹P,為下文重尋不見、與世永隔伏筆。

通過問訊、款待和囑告,寫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和真摯,并借其“避秦時亂”的來歷,影射當時晉宋易代之亂。 既出,。

4.八年級上語文詩四首之賞析

沒明白你的“賞析”是什么意思,是譯文?歸園田居·其三 我在南山下種豆,雜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晨起來到地里清除雜草,傍晚頂著月色扛著鋤頭回家。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夕陽的露水沾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濕了并沒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妒怪寥稀纷g文 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 途中經過居延。

像飄飛的蓬草飄出漢塞, 像回家的飛雁飛入胡天。 大沙漠里飛煙直上, 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走到蕭關恰逢候騎, 都護正在燕然前線。渡荊門送別 【譯詩】 自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準備盡情漫游。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漸漸逝盡,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更加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行程萬里繼續漂送我的行舟。登岳陽樓(其一) 【譯文】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旌旗靜止,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5.人教版八上語文課后古詩賞析

1、采菊東籬下,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

3、明月松間照,_______________。

4、吳楚東南坼,_______________。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不廢江河萬古流。

7、_______________,青春做伴好還鄉。

8、_______________,長使英雄淚滿襟。

9、_______________,不盡長江滾滾來。

10、_______________,直掛云帆濟滄海。

11、云橫秦嶺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12、沉舟側畔千帆過,_______________。

13、千呼萬喚始出來,_______________。

14、嘈嘈切切錯雜彈,_______________。

15、身無彩鳳雙飛翼,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除卻巫山不是云。

17、_______________,東風無力百花殘。

18、_______________,蠟炬成灰淚始干。

19、_______________,又豈在朝朝暮暮。

20、_______________,占盡風情向小園。

21、醉臥沙場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22、三十功名塵與土,_______________。

23、壯志饑餐胡虜肉,_______________。

24、小樓一夜聽春雨,_______________。

25、山重水復疑無路,_______________。

26、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奪志也。

28、金玉其外,_________。

29、風蕭蕭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死亦為鬼雄。

31、莫道桑榆晚,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

33、他山之石,_______。

34、_________,行萬里路。

35、業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毀于隨。

36、非淡薄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儉以養廉。

38、_________,行者常至。

39、路漫漫其修遠兮,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

41、_________,勿施于人。

42、_________,其怪自敗。

43、_____招損,____受益。

44、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黃昏。

45、_______有所短,_______有所長。

46、城門失火,________。

47、________,不如歸而結網。

48、人無遠慮,________。

49、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50、_______________,驀然回首,那人卻在___________。

51、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卻話巴山夜雨時?

5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

54、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_____,絕知此事要躬行。

56、日出江花紅勝火,_______________。

57、_______________,霜葉紅于二月花。

58、_________從魚躍,________任鳥飛。

59、_________,則不如無書。

60、前事不忘,___________。

6.八年級上冊的十首課外古詩詞背誦的賞析和思想感情

《長歌行》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

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

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野望》 譯文: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暉。 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相識,心情郁悶于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賞析: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备奘撬叺?。

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p>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p>

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熟讀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

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

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

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早寒江上有懷》[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想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一葉孤帆在天邊徜徉。風煙迷離渡口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題解]: 本詩是詩人離開長安東游吳越留滯江上而作的思鄉詩,詩真切描寫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寫詩人船上思念家鄉的愁苦心態,表現了詩人懷鄉思歸的無限悵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悶。 這是一首抒情詩。

根據詩的內容看,大約是作者漫游長江下游時的作品。當時正是秋季,天卻相當寒冷。

睹物傷情,不免想到故鄉,引起了思鄉之淚。再加以當時作者奔走于長江下游各地,既為隱士,而又想求官;既羨慕田園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因而此詩流露的感情是相當復雜的。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

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

處身于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所謂“悲落葉于勁秋”(陸機《文賦》),是有一定道理的。何況遠離故土,思想處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這是一種“興”起的手法,詩很自然地進入第二聯。

作者面對眼前景物,思鄉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

漢水在襄陽一帶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了遠,而且表明了兩地隔絕,不能歸去。

這個“隔”字,已透露出思鄉之情。作者家住襄陽,古屬楚國,故詩中稱“楚云端”,既能表現出地勢之高(與長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現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鄉的情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看來句意。

7.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賞析

約10550個字。

八年級(上)語文古詩詞賞析

江蘇省如東縣孫窯初級中學(226402) 宋彬斌

《春望》賞析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荒涼,而家人久別,存亡莫卜,詩人家國之痛更加濃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寫下了這首觸景生情的五言律詩。

前兩句是望中所見,極概括,極沉痛。國家殘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換了主人。暮春時節,長安城中草木叢生,可見的人煙稀少,一片荒涼。詩人睹物傷懷,傷國之情油然而生,蕭條悲涼。正如吳見思《杜詩論文》中寫道:“杜詩有點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國破山河在,在字則興廢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則薈蔚滿目矣。”

頷聯寫花寫鳥,緊扣詩題,借此來表達了詩人那種傷亂思家的感慨。因感嘆時事,見悅目的花朵反而流淚;因深恨離別,聽到悅耳的鳥聲反而驚心。詩人感觸異常。花鳥平時乃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足以見得詩人內心的憂傷。在此詩人運用了反襯手法,將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為絕妙,乃被千古傳誦。

接下來寫戰爭時間之長,家書的難得可貴。詩人那種憂時傷別的情感表現得更為深沉和具體?!胺榛稹本涑小案袝r”句,“家書”句承“恨別”句,不僅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而且情感也一瀉而下。

最后詩人將傷國憂時思家的情懷用具體的細節體現了出來。頭上白發本來稀少,不斷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連發簪也戴不住了。本詩以“不勝簪”作結,使人感到詩人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摯感人。

這首五律,對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難分。景物的形象,蘊含著詩人的情感;詩人的感情,又訴諸在景物形象的描繪中,具有極強烈的感人力量。

《泊秦淮》賞析

秦淮河自古為金陵(今南京)勝地:歌樓舞榭,鱗次櫛比;畫船游艇,南來北往。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七絕。

詩的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寫輕輕的煙霧和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寒水細沙。兩個“籠”字將煙、月、水、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淡雅的景象,創設出一種冷清愁寂的氛圍。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寫詩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邊靠近酒家的地方?!耙共辞鼗础睘樯弦痪涞木吧c出時間、地點,同時也照應了詩題;“近酒家”開啟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可見,這七個字承上起下,結構全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后庭花》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案艚背猩弦痪洹巴鰢蕖惫适露鴣?,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聲女色之中,終于被俘亡國。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5358.html

分享給朋友:

“袁宏道的詩有多少首,袁宏道的作品集” 的相關文章

鄭燮寫的題畫竹有哪些(題畫竹清鄭燮40年來畫竹枝)

鄭燮寫的題畫竹有哪些(題畫竹清鄭燮40年來畫竹枝)

大家好,關于鄭燮寫的題畫竹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題畫竹清鄭燮40年來畫竹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鄭燮寫竹子的詩 《題畫竹》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竹枝詞多少首(竹枝詞十首)

竹枝詞多少首(竹枝詞十首)

很多朋友對于竹枝詞多少首和竹枝詞十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劉禹錫的《竹枝詞》共有幾首?各是什么? 竹枝詞 作者: 劉禹錫 城西門前滟預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袁宏道的詩有多少首 袁宏道評價袁中道的詩歌

袁宏道的詩有多少首 袁宏道評價袁中道的詩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袁宏道的詩有多少首,以及袁宏道評價袁中道的詩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感事》(袁宏道)詩篇全文翻譯 感事 袁宏道 系列:古詩三百首 感事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

劉禹錫的懷古詩有哪些 十首劉禹錫的詩

劉禹錫的懷古詩有哪些 十首劉禹錫的詩

很多朋友對于劉禹錫的懷古詩有哪些和十首劉禹錫的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劉禹錫詩句 七絕這種形式,是唐代最受歡迎的詩體之一,涌現了許多寫七絕的大家,其中,盛唐的李白、王昌齡是巔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也是七絕的高手,而中唐七絕,則以劉禹錫的成就最為突出...

劉禹錫寫古詩有哪些,劉禹錫寫古詩有哪些詩句

劉禹錫寫古詩有哪些,劉禹錫寫古詩有哪些詩句

很多朋友對于劉禹錫寫古詩有哪些和劉禹錫寫古詩有哪些詩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劉禹錫的古詩有哪些? 劉禹錫的古詩有:《楊柳枝詞》煬帝行宮汴水濱,數株殘柳不勝春。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墻不見人?!短じ柙~選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

唐詩三百首選了劉禹錫哪些詩,劉禹錫的詩300首

唐詩三百首選了劉禹錫哪些詩,劉禹錫的詩300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選了劉禹錫哪些詩,以及劉禹錫的詩300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詩三百首里面的古詩 春曉》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

劉禹錫一共寫了多少詩,劉禹錫一生寫了多少首詩?

劉禹錫一共寫了多少詩,劉禹錫一生寫了多少首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劉禹錫一共寫了多少詩,以及劉禹錫一生寫了多少首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劉禹錫有哪些詩 一、《望洞庭》【作者】劉禹錫?【朝代】唐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白話釋義: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

袁宏道是誰,袁宏道弟弟

袁宏道是誰,袁宏道弟弟

大家好,關于袁宏道是誰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袁宏道弟弟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袁中郎在哪個朝代 袁宏道,子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人。明代文學家,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學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

詩人鄭燮有哪些詩,詩人鄭燮有哪些詩歌

詩人鄭燮有哪些詩,詩人鄭燮有哪些詩歌

很多朋友對于詩人鄭燮有哪些詩和詩人鄭燮有哪些詩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詩人鄭燮的詩句 1. 詩人鄭燮關于竹的詩句 詩人鄭燮關于竹的詩句 1.關于鄭板橋竹子的詩句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

劉禹錫的詞有哪些,劉禹錫名句都有哪些

劉禹錫的詞有哪些,劉禹錫名句都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劉禹錫的詞有哪些和劉禹錫名句都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劉禹錫經典詩詞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獎⒂礤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