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去閑來幾度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很多朋友對于閑去閑來幾度和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屋檐避雨的詩句(求關于屋檐的古詩詞)
1.求關于屋檐的古詩詞
新城道中 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 吹斷檐間積雨聲。嶺上睛雨披絮帽, 樹頭初日掛銅鉦。野桃含笑竹籬短, 溪柳自搖沙水清。西崦人家應最樂, 煮葵燒筍餉春耕。
宋詩《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南朝 吳均《山中雜詩
避雨
晚秋雨稠暮檐輕,
入黑風寒惹人病。
啞雷豈是君無睹,
他生或求歸途晴。
賦得檐燕
【唐】皇甫冉
拂水競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風去每遠,帶雨歸偏駛。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巢燕
【唐】胡玢
燕來巢我檐,我屋非高大。所貴兒童善,保爾無殃禍。
莫巢孀婦家,孀婦怨孤坐。妒爾長雙飛,打爾危巢破。
白居易 《晏起》
鳥鳴庭樹上,日照屋檐時。
老去慵轉極,寒來起尤遲。
厚薄被適性,高低枕得宜。
神安體穩暖,此味何人知?
睡足仰頭坐,兀然無所思。
如未鑿七竅,若都遺四肢。
緬想長安客,早朝霜滿衣。
彼此各自適,不知誰是非。
白居易 《答客問杭州》
為我踟躕停酒盞,與君約略說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唐瀉綠油。
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
所嗟水路無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王建 《聽雨》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聲落落屋檐頭。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
王安石 《定林院昭文齋》
定林齋后鳴禽散,只有提壺守屋檐。
苦勸道人沽美酒,不應無意引陶潛。
2.關于屋檐的詩句
《聽雨》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聲落落屋檐頭。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
《踏莎行·蔥草身才》
年代: 宋 作者: 申二官人
蔥草身才、燈心腳手。閑時與蝶花間走。有時跌倒屋檐頭,蜘蛛網里翻筋斗。水馬馳來,藕絲纏就。鵝毛般上三杯酒。等閑試把秤兒秤,平盤分上何曾有。
《二感》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貍奴睡被中,鼠橫若不聞。
殘我架上書,禍乃及斯文。
乾鵲下屋檐,鳴噪不待晨。
但為得食計,何曾問行人。
惰得暖而安,饑得飽而馴,汝計則善矣,我憂難具陳。
《金陵即事》
年代: 清 作者: 錢秉鐙
城郭人民迥未移,夕陽鼓角不勝悲。
屋檐幾處添宮瓦,石路何年踐御碑。
祠廢已無官樹禁,寺荒端為賜田追。
酒樓遍唱關東調,誰聽秦淮舊竹枝?
《西征范田遇雪三絕》
年代: 宋 作者: 陳淳
夜宿荒村曰范田,聲聲頻滴屋檐前。
朝來揭起柴扉看,滿目青山白玉巔。
3.描寫"避雨"的詩句有哪些
1、《圣上閔雨,遍禱未應,下詔避殿減膳,感嘆賦》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夏旱焚如復入秋,圣皇避殿減瓊羞。
數峰北峙云垂合,一陣西風雨又休。
逐日望霓穿卻眼,何時倒海作奔流。
諸賢袖有為霖手,不瀉天瓢洗主憂。
2、杏花
年代:唐 作者: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
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長有,
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
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3、二士避雨巖
年代:唐 作者:李廌
遇險思共濟,胡粵無異心。
而我與夫子,義烈真斷金。
陰崖避飛雨,群龍方恕吟。
巖中歌式微,相和相知音。
4、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
4.描寫"避雨"的詩句有哪些
1、《圣上閔雨,遍禱未應,下詔避殿減膳,感嘆賦》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夏旱焚如復入秋,圣皇避殿減瓊羞。
數峰北峙云垂合,一陣西風雨又休。逐日望霓穿卻眼,何時倒海作奔流。
諸賢袖有為霖手,不瀉天瓢洗主憂。2、杏花年代:唐 作者:韓愈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
曲江滿園不可到, 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恒泄,陽氣發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長有, 才開還落瘴霧中。
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
豈如此樹一來玩, 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3、二士避雨巖年代:唐 作者:李廌 遇險思共濟,胡粵無異心。
而我與夫子,義烈真斷金。陰崖避飛雨,群龍方恕吟。
巖中歌式微,相和相知音。4、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5.描寫“屋檐”的詩句有哪些
《聽雨》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聲落落屋檐頭。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
《踏莎行·蔥草身才》
年代: 宋 作者: 申二官人
蔥草身才、燈心腳手,閑時與蝶花間走。有時跌倒屋檐頭,蜘蛛網里翻筋斗。水馬馳來,藕絲纏就。鵝毛般上三杯酒。等閑試把秤兒秤,平盤分上何曾有。
《二感》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貍奴睡被中,鼠橫若不聞。
殘我架上書,禍乃及斯文。
乾鵲下屋檐,鳴噪不待晨。
但為得食計,何曾問行人。
惰得暖而安,饑得飽而馴,汝計則善矣,我憂難具陳。
《金陵即事》
年代: 清 作者: 錢秉鐙
城郭人民迥未移,夕陽鼓角不勝悲。
屋檐幾處添宮瓦,石路何年踐御碑。
祠廢已無官樹禁,寺荒端為賜田追。
酒樓遍唱關東調,誰聽秦淮舊竹枝?
《西征范田遇雪三絕》
年代: 宋 作者: 陳淳
夜宿荒村曰范田,聲聲頻滴屋檐前。
朝來揭起柴扉看,滿目青山白玉巔。
【注釋】
《聽雨》
聽:用耳朵接受聲音。
半夜:夜里十二點左右,也泛指深夜。唐王維《扶南曲歌詞》之四:“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宋蘇軾《過萊州雪后望三山》詩:“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馮德英《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姜永泉接到情報:敵人離此不遠了。”
愁:憂慮。
落落:象聲詞。唐司空圖《乙巳歲重陽獨登上方》詩:“落落鳴蛩鳥,晴霞度雁天。”宋梅堯臣《三層瀑》詩:“山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休:停止;完結。
【作者】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后,“白發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鹽阜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臨川集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病逝于江寧(今南京市)鐘山。
陳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種說法是1482—1539),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道復,后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畫質樸,可以看出受沈周畫法的影響, 從他現存作品中即可見風格和用筆,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住。在繪畫史上,陳淳與徐渭并稱為“白陽、青藤”, 陳淳的繪畫當屬文人雋雅一路的,即“白陽”一派畫家。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6.求關于屋檐的古詩詞
白居易 《晏起》鳥鳴庭樹上,日照屋檐時。
老去慵轉極,寒來起尤遲。厚薄被適性,高低枕得宜。
神安體穩暖,此味何人知?睡足仰頭坐,兀然無所思。如未鑿七竅,若都遺四肢。
緬想長安客,早朝霜滿衣。彼此各自適,不知誰是非。
白居易 《答客問杭州》為我踟躕停酒盞,與君約略說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唐瀉綠油。
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所嗟水路無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王建 《聽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聲落落屋檐頭。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王安石 《定林院昭文齋》定林齋后鳴禽散,只有提壺守屋檐。
苦勸道人沽美酒,不應無意引陶潛。再就只有這個了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7.找一首歌 古風的 是描寫2個人在屋檐下躲雨 其中一個一見鐘情 一直盼
回音哥的【芊芊】
小池塘清露踏漣漪
一圈一圈泛起
那眷戀依舊被微風凋零
翻閱相濡以沫的夢
長不過天地間
每一篇 如青澀般浮現
落雨聲 嘀嗒嘀嘀 回蕩著輕聲細語
猶如你唯美嘆息 那么動聽
城外 濕呀瀝瀝 滿地的呢喃細語
我發現身邊的你 漠然回避
絕唱一段芊芊 愛無非看誰成繭
和你對弈輸贏都回不去
一曲輕描淡寫勾勒盡是我的呼吸
山窮水絕處回眸一遍你
小池塘清露踏漣漪
一圈一圈泛起
那眷戀依舊被微風凋零
翻閱相濡以沫的夢
長不過天地間
每一篇 如青澀般浮現
落雨聲 嘀嗒嘀嘀 回蕩著輕聲細語
猶如你唯美嘆息 那么動聽
城外 濕呀瀝瀝 滿地的呢喃細語
我發現身邊的你 漠然回避
絕唱一段芊芊 愛無非看誰成繭
和你對弈輸贏都回不去
一曲輕描淡寫勾勒盡是我的呼吸
山窮水絕處回眸一遍你
絕唱一段芊芊 愛無非看誰成繭
和你對弈輸贏都回不去
一曲輕描淡寫勾勒盡是我的呼吸
請結合全詞欣賞“閑去閑來幾度”
詞中的松岡、茅檐、避暑、避雨,簡練地概括了他在這里生活的種種生活場景。在這里,這樣的日子他不知已經經歷過多少次了,所以要問問“幾度”句中特別點出一個“閑”字,實際上,不是作者閑情逸致的“閑”,對作者來說,是很可傷的.,“閑”是被迫的。他總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場,為國效力,可現實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為
二月二十四日作原文_翻譯及賞析
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麥熟得飽飯,敢說谷賤復傷農。崖州萬里竄酷吏,湖南幾時起臥龍?但愿諸賢集廊廟,書生窮死勝侯封。——宋代·陸游《二月二十四日作》 二月二十四日作 棠梨花開社酒濃,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麥熟得飽飯,敢說谷賤復傷農。
崖州萬里竄酷吏,湖南幾時起臥龍?
但愿諸賢集廊廟,書生窮死勝侯封。 農村 , 記事憂國憂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棠梨花兒開了,社酒已釀得濃濃,四面的村子里,到處是鼓聲冬冬。
只求麥子熟了,能吃上幾頓飽飯,又怎敢議論,說谷價賤了會傷我田農!
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萬里外的崖州去了,可湖南張浚什么時候才能被再度起用?
只愿有眾多的忠臣賢士云集在朝廷,我這書生便是窮困而死,也勝過侯王升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于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春寫于山陰家中,陸游時年三十二歲。陸游早年曾被秦檜所黜落,困居山陰。這首詩寫在秦檜死后四個多月。此年春社日作者有感而作此詩。 賞析
這首詩和同期所寫的《夜讀兵書》等詩一樣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開頭兩句生動地描寫春社日農村的熱鬧景象。三四句突然轉折,寫農民只不過暫且祈求麥熟能吃飽飯,不能再說谷踐傷農。這樣寫,含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深厚同情。接著,由此聯想到該竄逐那些殘害百姓的貪官污吏,同時希望朝廷盡快起用抗戰志士張浚,使天下賢才能云集朝廷,讓有才能的賢人來治理國家。結尾兩句進一步表明詩人的強烈愿望:只要天下賢人都能云集朝廷,國家中興有日,即使自己窮死山村亦勝于封侯。充分表現了詩人不計一己之窮通崇高的精神境界。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宋代·辛棄疾《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 農村 , 生活 , 心情喜悅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宋代·辛棄疾《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農村 , 生活 , 抒情壯志難酬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宋代·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古詩三百首 , 國小古詩 , 農村 , 寫景 , 寫花兒童
辛棄疾的《鵲橋仙》全詩的內容是什么?
鵲橋仙
己酉山行書所見
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東家娶婦,西村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這首詞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作者五十歲在江西上饒家居。帶湖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許的帶湖之濱。登樓遠眺,可見靈山一帶的山岡。作者于兩首《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的開篇,一云“連云松竹”,一云“斷崖修竹”。地勢高,松竹成林。詞一起筆調輕靈,說避暑則在松岡,避雨則在茅檐,這是就通常情況說的。但這種遣詞造句猶如司空圖的“賞雨茅屋”,“左右修竹”,透露出一片閑適高雅的情調。而第三句“閑來閑去幾度”一收,進而表示出像這樣的上山、下山、晴天、雨天,來來去去,連自己也不知有多少次了。“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大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可以蕩滌塵污,也可以寬慰人的心靈。“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水調歌頭》)。可貴的是被迫隱居的詩人,仍時刻未忘“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送杜叔高》)。總之一起這三句格調清新,用筆自然,全不著力,而那種“閑來閑去”的情趣自見。接二句“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是一個獨立的特寫鏡頭。停下搖晃的腳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飛流直下濺珠躍玉的瀑布,醉眼朦朧,辨認許久,看呵看呵,原來以前多次酒醒就在這里!“似曾相識”,“似是而非”,正是由于“醉”。“又卻是”,此刻詩人于驚喜中會生出多少感慨?這“醉”仍是出于迫不得已!退居林下,身處“飛流萬壑,共千巖爭秀”(《洞仙歌》)的佳境,為山水所陶醉,卻并未完全樂以忘憂,這里充分表出因“閑”而“醉”的情懷。
詞的下片轉寫農村風情,應題“山行所見”。男婚女嫁是農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經過精心選擇認為是吉祥的日子,所以“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碰到了一塊。兩家門前都燈火通明,親友云集,一片歡聲笑語。“歸”,舊時稱女子出嫁曰歸,或稱“于歸”。《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換頭三句十四字,語淺意明,用典型的生活細節,形象地勾勒出一幅農村風俗嫁娶圖。一結別開生面:“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村外田野里柔風輕露漫天飄灑,它們是在醞釀制造著稻香千頃,豐收就在眼前了!它和上二句情調、氛圍和諧,使本來喜氣盈盈的歡騰氣氛,更上一層樓。作者似與農民們感同身受,使他也沉浸在純樸的鄉風中了。
這首詞上片并非只是閑情逸趣的表現,它隱含著被迫縱情山水的身世之痛。而在寫鄉俗中卻又表現出他所受到的歡樂的感染。
三伏天的古詩詞及鑒賞
三伏天,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開始了。入伏后,上無纖云,下無微風,蟬聲滿樹,悶熱逼人。古代沒有電扇空調或是冰箱冷柜,同樣的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古人們又在做些什么消暑納涼?下面是關于三伏天的古詩詞及鑒賞:
《橋南納涼》
【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
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定蓮池自在香。
- 賞析 -
這首詩短短28字,描寫了柳、橋、床、月、船、笛、風、蓮等眾多事物;顧及色、聲、味,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綠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蕩漾的荷塘小徑,清風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聲悠揚悅耳,暑熱頓時消散于無形之中。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
露頂灑松風。
- 賞析 -
在夏日的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詩人在林間無拘無束,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更像是魏晉遺風。“露頂灑松風”更體現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這首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 賞析 -
這首詩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避暑南亭,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了來自身心兩方面的適意和快感。文字如行云流水,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于渾然一體,極富于韻味。
《暮熱游荷池上》
【宋】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
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
低面深藏碧傘中。
- 賞析 -
詩人用小荷的情表現自己的情,用荷花“深藏”來寫天氣之熱,化靜為動,使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松,寫暑熱,透露出清爽之情。新鮮活潑、輕巧俏皮,寫出了對夏季傍晚美景的贊賞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蘇幕遮》
【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
水面清圓,
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 賞析 -
詩人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圓,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 賞析 -
詩人白居易的避暑方法簡單有趣,還頗有哲思。詩人坐在庭院中,室沒雜物,心無雜念,涼風自然生。這或許是消暑的最高境界——心靜自然涼。
《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
開鎖洞門遠,卷簾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鄉。
- 賞析 -
杜牧常以豪放筆調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悲慨,因此詩文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夏至避暑本是樂事,紅藥綠蘿本是美景,但寄居南鄰終是羈旅,所以才有故山云水鄉的'感慨,可見文詞清麗,情韻跌宕。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宋】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
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孤石看飛泉,
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
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
夜夜費、一天風露。
- 賞析 -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的超脫、美好的感情,但寓居鄉下,宏圖難展的沉重與鄉間亮麗美景帶來的閑適交織成為了一種復雜的感情,也因此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辛棄疾。
《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
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
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
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
睡來誰共午甌茶。
- 賞析 -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但結聯陡然一轉,長嘆聲中,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陸游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著的個性的閃現,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辛棄疾)
(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村歸女,燈火門前笑語。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歸:舊時稱女子出嫁曰“歸”,或稱“于歸”。《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這首詞作于1189年,是作者罷官寓居于江西上饒所作。
無論是上闕松岡避暑,茅檐避雨的自然描寫還是下闋的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的社會情境描寫,極其自然樸素。但是,結合到作者愛國之情、罷官之事,似乎又有身世浮沉之痛。
又看到,這些農家俗世的歡樂似乎感染了作者,作者似乎也沉浸在這歡樂之中。
縱觀古今,于萬千百姓,這樸素歡樂何嘗不是世代人的幸福。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