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如何停頓 詩歌的停頓怎么劃分
大家好,關于詩歌如何停頓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詩歌的停頓怎么劃分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詩歌如何劃分節奏,如何標出重音
詩歌劃分節奏要借助語法知識。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礎上,可以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的結構。先判斷一下構成句子的詞或詞組,在句子中各充當什么成分,這樣也能把握古詩文句子的自然停頓。
一、主謂之間要停頓。如:
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膚。
3、宋/何罪之有。
二、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如:
1、忘/路之遠近。
2、恐/前后受其敵。
3、銜/遠山,吞長江。
三、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如:
1、駢死/于槽櫪之間。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擴展資料:
五七言詩雖然也是以一節拍兩音節為主,但與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幾個完整的節拍外,還有一個畸零的單音節,五言是兩個節拍外加一個畸零單音節,七言是三個節拍外加一個單音節。
單音節有兩個作用:一是更便于體現詩葉韻所帶來的韻律美。五言、七言的節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個作用是使詩句更具頓挫、變化之美。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 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 韻),也不能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 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詩詞韻律
詩歌斷句技巧
中文言文斷句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
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更多內容下載高中學習app【高中知識寶典】
文言虛詞斷句歌
“曰”后冒(:),“哉”問嘆(?!)
“于”“而”一般在中間
“耶”“乎”經常表疑問(?)
“則”前斷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
“者”“也”作用表停頓
或句(。)或逗(,)酌情看
“蓋”“夫”“若夫”“縱”“向使”
“然則”“是故”“于是”“茍”
經常用于句子首
解釋
1.“曰”后面加冒號是不言而喻的;“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嘆、詢問或反問語氣,句末常用嘆號或問號。例如:“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而”作連詞經常用于句子中間,起連接作用,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于”是文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詞,由它和名詞組成介詞結構多數放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后作補語。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3.“則”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其中,“則”表示承接、假設、轉折等關系時,“則”前常有停頓。例如:“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則”表示并列關系時,常用于句中。例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4.語氣詞“蓋、夫、且(若)夫”等常用在句首,它們前面要斷句。此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則”“茍”“縱”“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縱使”“然則”等前面也常常要斷句。例如:“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夫戰,勇氣也。”“若夫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然則何時而樂耶?”“茍富貴,勿相忘。”“向使無君,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也。”
5.“矣、耶、乎、焉、耳、而已”等是句末語氣詞,后面要斷句。例如:“古之圣人其出他人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此亡秦之續耳。”“然則何時而樂耶?”“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壯士,能復飲
朗誦詩的技巧?如何斷句?
一、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
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基本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1、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方面是由于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a)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b)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里面的語法關系的,在書面語言里就反映為標點。一般來說,語法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嘆號后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后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后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于句子停頓的時間。
c)強調停頓
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而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在書面上有標點的地方作了較大的停頓,這樣的停頓我們稱為強調停頓。強調停頓主要是靠仔細揣摩作品,深刻體會其內在含義來安排的。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誦、說話時句子里某些詞語念得比較重的現象。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
a)語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語法重音的位置比較固定,常見的規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謂語部分常重讀;
②動詞或形容詞前的狀語常重讀;
③動詞后面由形容詞。動詞及部分詞組充當的補語常重讀;
④名詞前的定語常重讀;
⑤有些代詞也常重讀;
b)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指的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說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語句在什么地方該用強調重音并沒有固定的規律,而是受說話的環境。內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話,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3、語速
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誦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緊松。說話的速度是由說話人的感情決定的,朗誦的速度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相聯系。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
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對話為例,朗誦時應根據人物心情的變化調整語速,而不應一律以一種速度讀下來。
4、句調
在漢語中,字有字調,句有句調。我們通常稱字調為聲調,是指音節的高低升降。而句調我們則稱為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是貫穿整個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節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句調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
a)升調(↑),前低后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
b)降調(↓),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
c)平調。(一),這種調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d)曲調。全句語調彎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表達手段外,要使朗誦有聲有色,還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例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
擴展資料
一、詩歌朗誦準備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
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如果朗誦者并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自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歌朗誦
讀古詩的停頓方法
1、聯系生活讀古詩,就容易讀懂詩意。
2、讀詩時將詩句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幅圖畫,這樣就能進入詩的境界里。
3、拿不同的詩對比讀,在比較中能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4、詩句詞句難理解的時候,只要了解詩人的身世際遇,就能體會詩人的心境和感受,讀懂詩。
一、深知背景,明確目的.朗誦詩歌前,應搞清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內容,朗誦時有利于喚起自己的激情,從而很好的表達詩人的意志和胸懷.
二、運用想象,大膽設計.一首詩寫情、寫景、寫人、寫物,雖是各有特色,但都離不開形象,詩人往往在抒發感情時,用形象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以"詩情畫意"來豐富自己的想象,同時還要大膽的運用聯想進行設計.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三、節奏和諧,語言流暢.節奏是語言的音樂性,及其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語音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的輕重緩急是隨著人的情緒起伏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的,詩歌的節奏尤為明顯.以古詩五言或七言絕句來說,如不掌握其節奏,朗誦后會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要掌握好節奏,主要是處理好詩歌詞句的停頓及節拍.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