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見詩詩總好 幾度見詩詩總好下一句
大家好,關于幾度見詩詩總好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幾度見詩詩總好下一句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楊敬之原文_翻譯及賞析
楊敬之(約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安史之亂中移家吳(今蘇州)。唐代文學家楊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末前后在世。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平判入等,遷右衛胄曹參軍。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戶任,累遷屯田、戶部郎中。 楊敬之 野史逸聞 楊敬之的詩文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拼罹粗顿涰椝埂?/p>
贈項斯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贈友贊美霜樹鳥棲夜,空街雀報明。碧山相倚暮,歸雁一行斜。(并見張為《主客圖》)——唐代·楊敬之《句》
句
霜樹鳥棲夜,空街雀報明。
碧山相倚暮,歸雁一行斜。(并見張為《主客圖》)禾黍正離離,南園剪白芝。細腰沈趙女,高髻唱蠻姬。路愧前岡月,梳慚一頷絲。鄉人不可語,獨念畏人知。——唐代·楊敬之《客思吟》
客思吟
禾黍正離離,南園剪白芝。細腰沈趙女,高髻唱蠻姬。
路愧前岡月,梳慚一頷絲。鄉人不可語,獨念畏人知。查看更多楊敬之的詩文
贈頂斯這首詩的意思?
贈項斯
楊敬之 〔唐代〕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譯文
多次讀到你的詩總是覺得很好,等見過你后覺得你的氣度品格更高于詩。
楊敬之的詩,《全唐詩》僅存二首,其中一首極為后世傳誦,并且因為眾口爭傳,逐漸成為人們常說的“說項”這個典故。
關于項斯,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載:“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為聞人?!ぁぁぁぁぁぶ]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云云。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此外未見有任何突出成就,只是因為有楊敬之的這首詩,他才為后人所知。楊敬之在當時是一個有地位的人,而這首詩卻真心實意的推薦了一個“未為聞人”的才識之士,他虛懷若谷,善于發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之善“”,而且又“到處”“逢人”為之贊揚,完美的表現出一種高尚品德。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边@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多次讀到你的詩又總是覺得很好,等到看見你的氣度品格更高于詩。
平生不知道掩蓋別人的優點,所以無論到哪里逢人就贊揚項斯的人品。
注釋
項斯:《唐詩紀事》載:“斯,字子遷,江東人。始,未為聞人。……謁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云云。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
度:次。
表達崇拜仰慕的詩句有哪些?
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惹亍蛾P雎》
譯文: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二、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唐·杜甫《贈花卿》
譯文: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蕓蕓眾生哪里能聽見幾回?
三、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啤ざ鸥Α洞喝諔浝畎住?/p>
譯文: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的詩思瀟灑飄逸,豪放不拘,詩風超群,不同凡俗。
四、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巍だ钪畠x《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譯文: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五、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譯文:我漸漸消瘦衣帶寬松也不后悔,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出自唐代詩人楊敬之的《贈項斯》。
贈項斯
唐? 楊敬之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譯文:多次讀到你的詩又總是覺得很好,等到看見你的氣度品格更高于詩。?我一生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長處,無論到哪里見人就會推薦你項斯。
注解:度:次。標格:風采,指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和氣度等幾方面的綜合表現。猶規范,楷模。晉葛洪《抱樸子·重言》:“吾特收遠名于萬代,求知己于將來,豈能競見知于今日,標格于一時乎?”不解:不會。善:優點,這里指品質、言行、文學方面。
楊敬之(約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安史之亂中移家吳(今蘇州)。唐代文學家楊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末前后在世。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平判入等,遷右衛胄曹參軍。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戶任,累遷屯田、戶部郎中。
楊敬之的詩,《全唐詩》僅存二首,其中這一首極為后世傳誦,并且因為眾口爭傳,逐漸形成人們常用的“逢人說項”這個典故。這是一首詩人之間的贈答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一生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長處,無論到哪里見人就會推薦你項斯。
出自唐代楊敬之的《贈項斯》。
原文: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譯文:多次讀到你的詩又總是覺得很好,等到看見你的氣度品格更高于詩。我一生也不愿意藏匿人家的長處,無論到哪里見人就會推薦你項斯。
注釋:
(1)度:次。
(2)標格:風采,指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和氣度等幾方面的綜合表現。
(3)不解:不會。
(4)善:優點,這里指品質、言行、文學方面。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詩人之間的贈答詩,當作于唐武宗會昌四年(844)項斯進士及第之前。
據《唐詩紀事》載,項斯曾筑草廬于朝陽峰前,枕石飲泉,讀書吟詩,長達三十年。項斯聽說楊敬之最喜提攜后輩,便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謁這位前輩。楊敬之讀了他的詩后大加贊賞,寫下了這首詩。
《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此外也未見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為楊敬之的這首詩,他才為后人所知。
詩詞賞析
楊敬之在當時是一個有地位的人,而這首詩卻真心實意地推薦了一個“未為聞人”的才識之士。他虛懷若谷,善于發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善”,且又“到處”“逢人”為之揄揚,完滿地表現出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首句“幾度見詩詩總好”,是襯墊之筆,也點出作者之知道項斯,是從得見其詩開始的;賞識項斯,又是從覺得其詩之好開始的。
次句進一步寫見到了本人以后,驚嘆他“標格過于詩”,心中更為悅服。對項斯標格之好,詩不直寫,卻先提一句“詩好”,然后說“標格過于詩”,則其標格之好自不待言。
“標格”包括外美與內美,即儀容氣度、才能品德的統一。品評人應重在才德,古今皆然。下文便寫到詩人對于項斯的美好標格,由內心的誠意贊賞發展到行動上的樂意揄揚。
“平生不解藏人善”,這句話很占身分。世間自有見人之善而不以為善的,也有見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緘口不言,唯恐己名為其所掩的;詩人于此則都“不解”,即不會那樣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見。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勢,震動世間一切持枉道、懷忌心的小人。
詩人對于“揚人之善”,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為“互相標榜”;怎么做便又怎么說,也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為“自我標榜”。其古道熱腸,令人欽敬。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說出,更見得直率可愛。本來獎掖后進,揄揚人善,一向傳為美談,詩人自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勸導世人之意。
此詩語言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感情高尚美好。正因為這種難得的、可貴的詩情,它才能廣泛流傳,成為贈友詩中的上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贈項斯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