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竹比喻什么 竹 李賀古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李賀的竹比喻什么,以及竹 李賀古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竹子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竹子的象征意義:中國傳統(tǒng)中,竹子象征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征青春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征謙虛。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質(zhì)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征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凌云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jié)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jié);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節(jié),視為氣節(jié)的象征。唐張九齡詠竹,稱“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
中國傳統(tǒng)中,竹子象征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則是真實與奉獻的標志。整個東方各個地區(qū)都將竹子用作書寫工具,對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藝術家來說,竹子筆直的線條和中空的結構本身就有極其深刻的象征含義。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當?shù)陡诚髌渌锲罚灿弥褡又圃齑祷饦尯痛底嗍返臉菲鳌S行└叽蟮闹褡訕O受人們崇拜,被奉為生命之樹。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圣的象征地位,因為人閃用竹子來為男性行割禮。
蘆葦在日本關于伊澤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是心靈得到凈化的象征,原因可能在于蘆葦與水有關。日語中“蘆葦草原”一語意指人間世界。凱爾特民族眼中的蘆葦也有凈化心靈的作用,而且人們迷信地認為蘆葦可以降伏女巫。在中美洲,蘆葦是生殖繁衍的象征,而在希臘和羅馬傳統(tǒng)中則是畜牧神潘和音樂的代表(因為潘發(fā)明的“排簫”由蘆葦制成)。蘆葦還讓人聯(lián)想起耶穌受難圖,因為耶穌殉難時,曾有人用一根蘆葦綁著海綿,蘸上醋,去碰耶穌的嘴。蘆葦同時也代表了施洗禮者圣約翰。
冬青象征著希望與歡欣。羅馬深冬季節(jié)舉行的農(nóng)神節(jié)中,冬青也是人們所持常青植物中的一種,但只有條頓人在圣誕節(jié)期間使用冬青,他們每年12月份喜歡用冬青裝飾房屋。
竹子在古詩中常用來比喻什么?
彰顯氣節(jié),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潔。
作為象形文的“竹”字,也許寓意著:立身要端直,處事要謙卑。
擴展資料:
文化象征
歲寒三友之竹
提及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征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jié)、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而畫竹則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畫種,我國清代的鄭板橋以畫竹天下聞名。
古往今來,“人生貴有胸中竹”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蘭、竹、菊來表現(xiàn)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品德的鑒戒,如當代詩人周天侯的《頌竹》:苦節(jié)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
不僅竹類竹質(zhì)資源豐富,而且養(yǎng)竹用竹歷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彈歌》唱道:“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于娛樂、捕獵或戰(zhàn)爭了。
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在中華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感嘆地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彰顯氣節(jié),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子
‘竹’這一藝術形象在《竹里館》和《竹》這兩首詩中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竹”在《竹里館》中的作用是:竹子所在之地,清靜幽深,高雅絕俗,詩人借竹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用以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竹”在《竹》中的作用是:詩人名為詠竹而實有所指,意在托物言志,以描寫竹之勁節(jié)挺秀,抒寫一己之宏愿。
“竹”在《竹里館》中的應用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意思為: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體現(xiàn)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zhì)。
“竹”在《竹》中全詩均在詠竹: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
此詩大意為:竹子映入水中,紋光閃動,當空抽長,綠影增春。晶瑩的露珠點綴筍徑,蒼翠的苔蘚滿布竹根。剖竹織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漁竿能夠釣起錦鱗。為了制作三梁冠,一節(jié)竹子也被奉敬給王孫。
前四句摹寫竹之形狀,寫出了竹子的勁直瀟灑,也寫出了環(huán)境的幽雅迷人;后四句換一種筆法,描寫竹子的功用,并寄寓了作者的感慨,抒發(fā)了作者的懷抱與希望。
擴展資料: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
《竹》是唐代李賀的早期作品,表達了對未來的憧憬。竹子那瀟灑的風度、勁直的氣節(jié),竹子的被重用,令詩人歆羨和感慨。詩人懷不世之才,常有濟世報國之心,但終其一生,始終是郁郁不得志,因此有感作此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里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喜。這首詩借竹來比喻什么?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迎春”出自李賀的《竹》: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綠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隨著波浪起伏搖擺。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露珠在長滿竹筍的林間小道閃著光亮,那綠色的苔蘚,正輕輕擦著竹根上的白霜。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若將它編織成竹簟,可以送給美麗的姑娘納涼。若將它裁制成魚竿,可以釣上漂亮的魚兒。
“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
三梁,古人帽中橫的硬襯,用竹制成。
三梁冠帽子的襯里也是用竹做成,且砍下一節(jié)來,獻給王孫。
尾聯(lián)就有些寓意了。李賀作為王孫之后,一身才華,卻不為重用。竹子瀟灑的風度、勁直的氣節(jié),特別是竹子的被重用(三梁),怎能不讓詩人羨慕和感慨呢?
若問借竹來比喻什么?那就是比喻自身的氣節(jié)風度,和藏在深山人不識的懷才不遇。
關于李賀的竹比喻什么和竹 李賀古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