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秋浦歌都有哪些 李白的秋浦歌都有哪些詩句
很多朋友對于李白的秋浦歌都有哪些和李白的秋浦歌都有哪些詩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秋浦歌 李白注音版
李白《秋浦歌》注音如下: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發(fā)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緣
愁
似
個
長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鏡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處
得
秋
霜
。
拓展資料:
這是一首寫愁的詩。李白以白發(fā)喻愁,突出“愁”之長度,古往今來,唯此一人。開篇便是大膽的夸張“白發(fā)三千丈”,次句點出原因,化無形之愁為有形之物。末兩句將萬端心緒匯于一問之中,言盡而蘊意不盡。詩人的“愁”,讓人看得見,摸得著,也因此該詩成為言愁的千古名句。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呢?
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手法,寫出自己內(nèi)心深長的愁緒。前兩句出語天真,白發(fā)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長,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張的描寫,卻把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生動而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后兩句水到渠成,用“不知”兩字寫出一種驚奇和嘆惜,年華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發(fā)。“秋霜”兩字用語自然,但卻發(fā)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這樣的詩!
李白的《秋浦歌》(爐火照天地 那首)意思是什么? 快點。。沒時間了!
赧:紅彤彤的意思。赧郎大概就是被爐火映紅了臉的小伙子們。動:打動的意思。當(dāng)然是說歌聲悠揚,使得寒冷的山川也為之聳動,從而打破了那種幽冷寂靜的氣氛。
全詩的意思大概就是:秋浦的夜色濃,冶煉爐火影憧憧,火星四射,紫煙升騰。紅彤彤的爐火映紅了人們的臉,趁著月色,一邊勞動,一邊歌唱,悠揚的歌唱打破了夜色的幽靜和神秘的氛圍,在山谷中響動。
李白的秋浦歌中最著名的詩句是什么?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dá)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fēng)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詩的題材非常特殊,寫的是正在從事緊張勞動的冶煉工人,這類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詩中是絕無僅有,而且就是在中國整個詩歌藝術(shù)寶庫中,也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歌的一開始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見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天地,在夜幕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景色非常壯觀;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見從爐中噴出一股股紫色的濃煙,時而有腥紅的火星從爐煙中歡快地跳出來,整個畫面呈現(xiàn)出濃重的色調(diào)與強烈動感,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沖擊。透過這種不同尋常的景象描寫,分明可以感受到詩人在親臨這種火熱的勞動場面后,所引起的興奮、欣喜而又夾雜著新奇、贊嘆的多重感情體驗。
接下來兩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是作者對正在緊張勞作的冶煉工人的正面描寫,赧的本意是因為羞愧而臉紅,李白對其加以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而生成了一個全新的詩歌詞匯"赧郎",用來表達(dá)他對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勞苦大眾的由衷的欽佩之情,工人們的臉龐因為爐火的烘烤,因為勞動的緊張,在月色的籠罩下和爐火的輝映中,一個個顯得精神煥發(fā),紅光滿面,繁重的體力勞動,并沒有壓垮他們,相反,他們在這種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豪邁與振奮,所以,他們才能夠一邊揮汗如雨地工作,一邊情緒昂揚地放歌,那高亢的勞動號子,此起彼伏,響徹夜空,編織成一曲粗獷的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的贊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為之激情蕩漾起來!工人們這種樂觀向上,團(tuán)結(jié)互助的精神面貌,給了本來就十分敏感的詩人以強烈的內(nèi)心震撼,如果說詩歌的前三句是通過主要是通過畫面來表達(dá)詩人內(nèi)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那么在詩歌的結(jié)尾,則是通過音響效果來重現(xiàn)詩人當(dāng)時所感受的聽覺震憾,連"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說天生浪漫,感情豐富的李白了。他在這一瞬間,已經(jīng)全然忘記了自己滿頭的白發(fā),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貴,體驗到勞動的崇高,于是他的內(nèi)心再也無法消沉,他的靈感又一次煥然噴發(fā),于是大筆一揮,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有聲有色,無比壯觀的秋夜冶煉全景效果圖,言簡意賅又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作者對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和質(zhì)樸的勞動者的由衷的贊美和欽佩之情。千載之下,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李白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
如果我們能夠把視野再放寬一點,從李白在秋浦時的整個創(chuàng)作背景及當(dāng)時的個人處境來觀察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李白覺得好像已經(jīng)走到了一個死胡同,而看不到出路與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樣,聽不得秋日的猿鳴,但是當(dāng)他一旦接觸到火熱的生活和激情的迸發(fā),那怕是與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體力勞動,他也能夠從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諦,從而在心靈上獲得洗禮,在靈魂上得到新生。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卻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頭來,熱情地謳歌生命,贊美勞動,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對他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而使他再次萌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所以他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從困境中走出來,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所處處存在的真、善、美。比如,他很快就可以用一種極為欣賞的眼光,在詩中再現(xiàn)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調(diào)了,"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鷴,結(jié)罝映深竹。"這是《秋浦歌》的第十六首,漁家在夜以繼日地打魚,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閑著,在竹林深處,張網(wǎng)捕鳥,罝是捕鳥獸的網(wǎng)。一家人都在為著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態(tài)卻是非常平和的,這首被人贊為頗有王維《輞川詩》格調(diào)的詩作,顯然是在一種輕松自在的心境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正是這種不斷地自我更新,不斷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論身處何地,都能寫出膾炙人口的華彩辭章來的重要主觀因素呀!
其十五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jié)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
李白的詩《秋浦歌》全文是什么?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發(fā) 三 千 丈, 緣 愁 似 個 (個)長。
不 知 明 鏡 里, 何 處 得 秋 霜?
1、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貴池區(qū)西南。唐時是著名產(chǎn)銅、銀的地方。 2、緣:因為。 3、秋霜:秋天的白霜,這里用來形容白發(fā)。似 個:這個。
譯文
我頭上的白發(fā)長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緒也這樣長。對著明亮的鏡子,我的頭發(fā)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來這模樣!
解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發(fā)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fā),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么長。白發(fā)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內(nèi)心愁緒的象征。詩中有形的白發(fā)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fā)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shù)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fā),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fā)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jìn)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jié)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fā),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呢?
李白的《秋浦歌》是什么意思?
秋浦歌
作者: 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jié)罝映深竹。
【秋浦歌】天寶十三載(754),李白流寓秋浦時所作的組詩,共十七首。
【秋浦】今安徽貴池縣西南一浦,產(chǎn)銀產(chǎn)銅。
【紅星亂紫煙】亂,錯雜。紅色火花在紫色的爐煙中飛濺。
【赧郎】赧,面紅。為爐火照紅的冶煉工人。
【緣】因為,指因為愁思有那么長
【個】這樣
【罝】捕捉鳥獸的網(wǎng)
[簡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發(fā)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fā),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么長。白發(fā)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內(nèi)心愁緒的象征。詩中有形的白發(fā)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fā)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shù)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fā),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fā)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jìn)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jié)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fā),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呢?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