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丘丘遲寫過哪些文 丘丘謠是誰唱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丘丘丘遲寫過哪些文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丘丘謠是誰唱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筆記:古文選(一)魏晉南北朝三
17、謝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題解:從金陵的新林浦向板橋方向走,到宣城郡去
文學常識:
1、謝眺:
和謝靈運并稱為“大小謝”,永明體的創始人之一。“竟陵八友”之一;世稱“謝宣城”。
竟陵八友:南北朝齊永明年間,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形成一個文學群體,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包括蕭衍、沈約、謝眺、王融、蕭探、范云、任昉、陸倕。
2、內容:
流露出對統治集團內部斗爭的畏懼和不滿情緒,山水詩成就很高。
寫作背景:謝跳從金陵(南京)到宣城(安徽)出任太守,在此之前,經歷了一場錯綜復雜的王位爭奪戰,一年間,換了三位皇帝,改了三個年號。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識”和“辯”兩個動詞尤其傳達出詩人面對景物時的主觀感情。被王夫之稱贊為“隱然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
“雖無玄豹姿,中隱南山霧”
玄豹:古代傳說南山有玄豹,因愛惜皮毛,保護文采,所以因而不出。典出《列女傳》。
典故的含義:
結尾用典表示愛惜名譽,認真治政,以仕為隱,遠禍避害,把情懷與滄州趣統一了起來。
全詩分兩層:
①前四句寫江上遠景,簡約的文筆,勾勒出遠眺中所見江流、歸舟、云樹等景物的輪廓,對江水流向的描寫,蘊含著對京城的依戀之情。
②后八句抒情,慶幸自己此行得以遠離塵囂,全身遠禍。
18、丘遲《與陳伯之書》
文學常識
丘遲:字希范,今浙江人,齊梁時人,擅長駢文和山水詩,辭采麗逸,《丘司空集》。
寫作背景:
這是一篇優美的駢體書信,丘遲奉命寫給投降北魏的陳伯之的勸降信。陳伯之收信后權衡厲害,果然率兵歸梁,這封信起到了很大的政治感召作用。
什么叫駢文?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全篇四六句,講究語言文采,講究聲律音韻。
什么叫對比?
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寫作手法叫對比,也叫對照。
藝術特色:
1、信中運用對比使言辭動人,說理透辟。
如第一段陳伯之的由齊入梁與由梁入魏做對比,包括兩層意思,認識上是明智與昏憒的對比,結果則是“壯”與“劣”的對比。
又如第三段中北魏政權的分崩離析與梁朝的“皇帝盛明”之間國勢強弱的對比,就今昔、利害、對錯、敵我各個方面展開,周全有力。
2、作為一篇駢文,信中用典較多,或明用,或暗用,或對照,都增加了情理的內涵。
藝術特色(詳細分析情理)
1、情理兼長,理智的剖析與感情的感召互相交錯,層層遞進。
先用事實做對照,驚醒對方,接著,點名陳伯之去梁投魏的原因是“不能內省諸已,外受流言”,在以歷史典故和陳伯之舊家情況,說明梁武帝寬宏大量,以此感化陳伯之進,進而陳說現實厲害,指出梁朝欣欣向榮,北魏內部自相殘殺。
文辭優美,又有事實做支撐,所以有利。
2、中間借景抒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句是描寫江南美景的名句,激發對方的故國之思,鄉土之戀。
3、最后一段闡發眼前形式,既有對方著想的警告,又有對朋友之誼的關切,全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又有打動人的力量。
19、孔稚圭《北山移文》
文學常識
1、孔稚珪,字德章。
2、南朝宋時與江淹對掌辭筆,史稱文韻清疏,不樂世務,性喜山水,好文詠。
3、有《孔詹事集》。
寫作背景:
六朝時代,老莊思想盛行,貴族文人愛好在江南秀麗的山林環境中隱居生活,但又貪婪高官厚祿,于是一隱一仕,表里不一。
思想內容:假托山靈口吻諷刺隱士貪圖官祿。
以鐘山(北山,進江蘇南京)山神名義發布文告,揭露封建士大夫偽裝清高,實則爭名逐利的丑惡靈魂,戳破他們隱而復仕,表里不一的虛偽面目,堅決拒絕假隱士再進北山山林。具有深刻的諷刺意義。
藝術特色
1、運用對比手法。
2、運用擬人化手法。對山林景物的描寫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更表現得惟妙惟俏,風云泉石似乎都染上了人的感情,代替作者在嬉笑怒罵,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3、是優秀的駢文,句式整齊。兩兩相對,辭藻華麗,多用典故且講究音韻的協調。長短句交互使用,長句舒緩,短句節奏急促,以表達不同的情景與感情。
本文主要寫作特點是運用對比手法。
1、首先以歷史上的真隱士與假隱士比較。真隱士品性高潔,假隱士“始終參差”,反復多變。
2、其次以假隱士周子前后的思想行動對比。
初至時“風情張日,霜氣橫秋”,不可一世;
朝廷詔書一到,就眉飛色舞,表里不一,虛偽做作。
3,再次以價隱士出山后的忙碌得意與山林寂寥悲憤對比。突出對假隱士的譴責,層層揭開假隱士偽善面目。
重點語句
1、“淚翟子之悲,慟諸公之哭”典出《淮南子》。2、“雖假容于江皋,乃纓情于好爵”、“乍回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后黷”兩句,描寫假隱士。
3、“脫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寫周子接到朝廷詔書后志變神動。
20、干寶《李寄》
《李寄》出自《搜神記》,作者為干寶。
思想內容:
《李寄》記敘了少女李寄斬蛇除害的英雄事跡,歌頌了她勇敢機智,不畏兇暴的斗爭精神,也具有反對愚昧迷信,反對重男輕女的深刻意義。
李寄人物形象:
李寄挺身而出,斬蛇是為了反對封建歧視和反抗不公平的命運。
斬蛇之前她做了充分準備,備劍、帶狗、做了飯團。與蛇斗,啖蛇,放犬,劍斫,步驟分明,終于殺死大蛇。
當地官吏的昏庸,怯懦,無能,反襯出李寄的清醒,勇敢,能干。
李寄具有勇敢機智,不畏兇暴的斗爭精神。
21、《干將莫邪》
背景:
出自于《搜神記》,此故事也見錄于《列異傳》和《太平御覽》。
干將、莫邪:
古代利劍名,此兩劍早在戰國時期著作如《莊子.達生》、《荀子.性惡》中有記載。
早在西漢劉向《列士傳》中,已有干將被殺,其子復仇的故事。
故事線索:父親被殺→兒子報仇→自刎→分葬。
故事情節:
復仇起因:干將鑄劍被殺。
復仇跌宕:赤比得劍復仇,遭到楚王追殺,逃往山中,山中客出現。
復仇高潮:赤比自刎,山中客煮赤比頭,誘使楚王到鍋邊,砍楚王頭,客自刎。
故事結局:分葬為三王墓。
思想內容:
這篇作品通過能工巧匠干將被害,棋子赤比為父報仇,體現了人民對統治者暴行的憎恨和對堅毅頑強的斗爭意識的歌頌。
藝術特色:
內容:作品通過能工巧匠干將被害,其子赤比為父報仇。
思想:體現了人民對統治者暴行憎恨和對堅毅頑強的斗爭意志的頌揚。
特點:作品以復仇貫穿全篇,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富有浪漫色彩。
22、劉義慶《子猷訪戴》
文學常識:
1、劉義慶,南朝劉宋宗室。
2、喜好文學,招聚文學之士撰《世說新書》,后人改為《世說新語》。
3、《世說新語》是著名筆記小說,載漢末以來至東晉士族文人的言談和逸事。表現了這一時期聞人明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以及當時道德、思想與習尚。
4、魯迅評之為“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任誕》。
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戴:指戴逵,字安道,不樂仕進,好鼓琴,善屬文,擅長書畫雕刻。
任誕:魏晉世人常常在生活上任性而為,即所謂“任誕”。
思想內容:
1、此文記載了王徽之此類生活片段。
大雪之夜,喝酒、看雪、詠《招隱》詩。
訪隱士戴安道,“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2、他生活中追求的是“興”,及興味與意趣。
大雪之夜的種種活動都是因性而發,這是不受任何拘束和限制的率真的舉動,是當時盛行的名士風流。
23、《周處》
思想內容:
意在贊揚周處的改過自新,這是全文重點。
周處改過自新,突出三點:
一是“俠氣”,年輕時“胸疆”,“暴犯百姓”,但有俠氣,故答應殺虎斬蛟;
二是“有自改意”,發現其“為人情所患”,立即就有悔改之意;
三是陸云對他的教誨。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終于改惡從善,成為“忠臣孝子”。
全天立意鮮明,有詳有略,情理相得,很有教育意義。
24、南朝民歌《西洲曲》
文學常識:
南朝民歌:
1、文學史上指東晉至南朝陳末這一時期的樂府歌辭今存約500首。
2、主要收在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雜曲歌辭”中。
“清商曲辭”可分為吳聲和西曲兩類:
①吳聲是長江下游以建業(今江蘇南京)為中心這一地區的民歌,
②西曲是長江中游和漢水流域的民歌。
3、南朝民歌內容多為女子所唱的情歌,表現的愛情大多坦率而健康,有的則輕俗浮艷,總體上以清心婉轉、自然本色見稱,善用諧音雙關,當時文人對樂府民歌多喜模仿。
《西洲曲》屬南朝樂府的《雜曲歌辭》,是經過文人加工的南朝民歌。西洲是地名,是詩中女子和她情人曾經歡會的地方。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結構內容:
第一層從開頭到“兩槳橋頭渡”,寫女子想折梅遙寄情郎以表相思。
第二層從“日暮伯勞飛”到“出門采紅蓮”,寫從夏到秋的日夜相思。
第三層從“采蓮南塘秋”到“仰首望飛鴻”,葉夏末初秋時采蓮懷人。
第四層從“鴻飛滿西洲”到“海水搖空綠”,寫秋天女子登樓遙望,卻盼不到一紙書信。
詩中的女子四季相思,早晚相思,連綿不斷,感情細膩纏綿,十分動人。
蓮子:諧音憐子,意為愛你。
青如水:比喻女子情愛純潔如一碧秋水。
徹底紅:紅透,比喻女子情愛赤誠忠貞。
藝術特色:
1、運用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
多次出現“蓮”這一意象,與“憐”諧音,“蓮子”即“憐子”,暗示愛憐的人。
“低頭弄蓮子”暗示愛撫情郎;
“蓮子青如水”表示對情郎的愛情純潔如水;
“置蓮懷袖中”表現對情郎珍愛;
“蓮心徹底紅”表示愛情的成熟與熱烈。
2、運用了頂針(真)的修辭手法,使前后句相互勾連;
風吹鳥舀樹——樹下即門前
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
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
25、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
26、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腹中愁不樂
了解即可
文學常識:
1、北朝民歌一般指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的“梁鼓角橫吹曲”。
以鮮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歌謠為主,或經過漢族文人的翻譯和潤飾。
2、北朝民歌反映的生活面比較廣闊,尤其寫出了當時動亂社會的現實,也賦予尚武精神,其中的情歌則顯得粗放直率,風格較南朝民歌質樸無華。
文化背景:
1、折柳告別是古代習俗,“柳者留也”,送行者常常折柳以為留念。以折楊柳為題的樂府詩始于漢代,現存的作品以南北朝時期居多。
2、北朝樂府中的《折楊柳歌辭》共五首,這里選的兩首是夫妻雙方臨別時的對答詞。
思想內容:前一首是出征的丈夫所唱,表示不愿離別的依戀之情。
已經騎在馬上,但不是揚鞭催行,反而拿起了,楊柳枝表示,但愿留下,可是周圍送別曲響徹一片,所以“愁殺”,其中既有離別之悲,又有一路艱辛,前途茫茫的愁苦。
后一首是妻子的答詞,表示妻子的愁苦。
丈夫出征,妻子“愁不樂”,用重疊的詞義表示極其愁苦。他要變苦為樂,追隨丈夫出征。豐富的想象,表達了深厚的愛情,符合北方女子勇武的性格,符合丈夫起馬出征的情景。這種口吻是文人筆下所沒有的。
藝術特色:
因為是夫妻對答,兩首詩內容相接,詞語相承。
前一首提到馬鞍,后一首即以馬鞍展開想象;
前一首用“愁殺”,后一首用“愁不樂”呼應;
前后都用了“碟座”,前者是渲染離別氛圍,后者則是表示夫妻形影不離。
有一篇古文是勸降的,非常有名
南朝·梁丘遲的《與陳伯之書》
【丘遲小傳】
丘遲(公元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八歲便能屬文。初仕齊,以秀才遷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從事中郎。梁武帝著連珠,詔群臣繼作者數十人,以丘遲文最美。今傳明人所輯《丘司空集》。
【與陳伯之書 丘遲題解】
陳伯之,睢陵(今江蘇睢寧)人。梁時為江州刺史,封豐城縣公。梁天監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為平南將軍,都督淮南諸軍事。天監四年(505),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率軍北征,陳伯之領兵對抗。蕭宏命記室丘遲作此書私勸陳伯之歸降。這封信從南北戰場的形勢,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個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險處境等方面著筆,不僅有曉以利害和大義的正面勸告,更以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濃郁的鄉情引動對方的故國之思,文辭委曲婉轉,聲情并茂。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已成為描寫江南景色的名句。史載陳伯之于第二年三月在壽陽(今安徽壽縣附近)率八千士兵降梁。
【與陳伯之書 丘遲原文】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1:無恙2,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3,才為世出4,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5。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6,立功立事,開國稱孤7。朱輪華轂8,擁旄萬里9,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10,對穹廬以屈膝11,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12,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13,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責功14,棄瑕錄用15,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16。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17。朱鮪涉血於友于18,張繡刃於愛子19,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涂知返,往哲是與20,不遠而復21,先典攸高22。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23;將軍松柏不剪24,親戚安居,高臺未傾25,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26,佩紫懷黃27,贊帷幄之謀28,乘軺建節29,奉疆埸之任30,并刑馬作誓31,傳之子孫32。將軍獨靦顏借命33,驅馳氈裘之長34,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35,身送東市36;姚泓之盛37,面縛西都38。故知霜露所均39,不育異類40;姬漢舊邦41,無取雜種42。北虜僭盜中原43,多歷年所44,惡積禍盈,理至燋爛45。況偽?昏狡46,自相夷戮47,部落攜離48,酋豪猜貳49。方當系頸蠻邸50,懸首藁街51,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52,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53!所以廉公之思趙將54,吳子之泣西河55,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想早勵良規56,自求多福。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57,楛矢東來58;夜郎滇池59,解辮請職60;朝鮮昌海61,蹶角受化62。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63!中軍臨川殿下64,明德茂親65,揔茲戎重66,吊民洛汭67,伐罪秦中68,若遂不改69,方思仆言。聊布往懷70,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選自胡刻本《文選》
【與陳伯之書 丘遲譯文】
丘遲叩拜陳將軍足下:知您近來康健,使我不勝歡欣!將軍勇武為三軍之首,才能杰出于當世,鄙棄燕雀俗小的胸襟,企慕鴻鵠高飛有遠大的志向。過去曾順應機緣而通變,遇到梁武帝那樣英明的君主,建立了功勛,建立了事業,得以冠開國之號封爵稱孤,乘坐精致華麗的車輿,在廣闊的地域中持旄節而統制一方,這是何等壯觀啊!怎么一下子成了奔逃亡命的虜寇,聽到響箭就大腿發抖,對著氈帳彎腰屈膝,這又是何等卑劣呵!
推尋您離開梁朝投靠北魏之時,并沒有其他原因,僅僅因為沒有在自己的內心反復審察考慮,又聽信了外面流傳的謠言,一時迷惑錯亂,以至于到了這個地步。當今梁朝對臣下赦免罪責而求其建功立業,不計較過失而加以任用,以赤誠之心待天下之人,使一切懷疑動搖的人都安定下來。這一切都為將軍所熟知,不需要我一一細述了。歷史上朱鮪雖曾殺了光武帝的哥哥,張繡也殺死曹操的愛子,但漢光武帝并不因之而疑忌,曹操對再次歸降的張繡還象過去一樣。何況將軍并無朱、張之罪,而以功勛見重于當世。迷失道路而能知返,這是往哲先賢們所贊許的;迷途不遠而歸來,更為古之典籍所褒揚。當今皇帝輕于刑法而重施恩惠,法網寬松到可以漏掉吞舟的大魚;將軍在梁地的祖墳完好,親戚安居樂業,住宅未曾傾毀,愛妾仍然健在。您心里可要好好想一想,這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當今梁朝的功臣名將,各有封賞任命,位置高下很有秩序。腰系紫綬絲帶,掌管金印,參預籌劃軍國大計;坐輕車而豎旄節,身負保衛邊疆的重任。并且殺白馬鄭重立約:功臣名將的爵位可以傳給子孫。唯有您將軍厚顏偷生,為拓跋族的頭目魏帝奔走效勞,難道不感到可悲嗎?至于像南燕慕容超那樣強大,最終被解送建康刑場斬首;像后秦姚泓那樣強盛,最后也在長安反縛出降。由此可見,雖天地之間霜露均布,卻不養育異類;北方中原一帶周漢故土,容不得雜種。北魏假稱帝號竊取中原,已有很多年,積惡多端災禍滿盈,理應潰敗滅亡。更何況北魏統治集團昏瞆狡詐、自相殘殺,部落內部分崩離析,頭目之間各存二心互相猜忌。馬上就要受縛至京城蠻邸,懸首級于藁街,而將軍卻如魚游于燒沸水的釜鼎之瞆中,像燕子筑窩巢于飛動搖蕩的帳幕之上,不是太令人迷惑不解了嗎?
暮春三月之時,江南碧草萋盛,各色的雜花開滿樹叢,群鶯穿梭飛忙。看到故國軍隊的旗鼓,回想起往日的生活,持弓登城以望遠之際,怎不令人黯然傷情!正因為如此廉頗才渴想能重為趙將,吳起臨別西河才掩淚悲傷。這是人之常情,難道唯獨將軍沒有這種感情嗎?
希望您盡早作出妥善安排,自己爭取幸福的前途。當今武帝十分英明,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西王母獻來玉環,肅慎氏貢來楛矢。夜郎、滇池諸國,解其發辮而請求封職。朝鮮和西域羅布泊,叩頭歸服而接受教化。唯有北魏野心勃勃,倔強于沙漠邊塞之中,企圖茍延歲月。中軍將軍臨川王蕭宏,德行彰明且是武帝至親,主持這次北伐的軍機重任,前來慰問洛水隈曲處的百姓,討伐秦中的逆賊,您若猶豫因循而不知改過,可要好好考慮我這番話。聊且以此書表達往日的情誼,希望您詳加省察。丘遲叩拜。(王運熙 曹旭)
【與陳伯之書 丘遲注釋】
1頓首:叩拜。這是古人書信開頭和結尾常用的客氣語。足下,書信中對對方的尊稱。2無恙:古人常用的問候語。恙,病;憂。3“將軍”句:語出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此喻陳英勇為三軍之首。4才為世出:語出蘇武《報李陵書》:“每念足下才為世生,器為時出。”此喻陳才能杰出于當世。5“棄燕”二句:語出《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此喻陳伯之有遠大的志向。6“昔因”二句:指陳伯之棄齊歸梁,受梁武帝賞愛器重。7“立功”二句,《梁書·陳伯之傳》:“力戰有功”,“進號征南將軍,封豐城縣公:邑二千戶。”開國:梁時封爵,皆冠以開國之號。孤,王侯自稱。此指受封爵事。8轂(gǔ古):原指車輪中心的圓木,此處指代車輿。9旄(máo毛):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此指旄節。擁旄,古代高級武將持節統制一方之謂。10鳴鏑(dí):響箭。股戰:大腿顫抖。11穹廬:原指少數民族居住的氈帳。這里指代北魏政權。12去就:指陳伯之棄梁投降北魏事。13內審:內心反復考慮。諸,“之于”的合音。14赦罪責功:赦免罪過而求其建立功業。15瑕:玉的斑點,此指過失。棄瑕,即不計較過失。16“推赤”二句:《后漢書·光武帝紀》:“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又:漢兵誅王郎,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反側子,指心懷鬼胎,疑懼不安的人。此謂梁朝以赤心待人,對一切都既往不咎。17不假:不借助,不需要。18“朱鮪”句。朱鮪(wěi偉)是王莽末年綠林軍將領,曾勸說劉玄殺死了光武帝的哥哥劉伯升。光武攻洛陽,朱鮪拒守,光武遣岑彭前去勸降,轉達光武之意說,建大功業的人不計小恩怨,今若降,不僅不會被殺,還能保住官爵。朱鮪乃降。涉血,同“喋血”,謂殺人多流血滿地,腳履血而行。友于,即兄弟。《尚書·君陳》:“惟孝友于兄弟。”此指劉伯升。19“張繡”句。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載:“建安二年,公(曹操)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張繡率眾降,封列侯。”(zì自)刃,用刀刺入人體。20往哲:以往的賢哲。與,贊同。21不遠而復:指迷途不遠而返回。《易·復卦》:“不遠復,無祗悔,元吉。”22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經》。攸高:嘉許。23“主上”二句:桓寬《鹽鐵論·刑德》:“明王茂其德教而緩其刑罰也。網漏吞舟之魚。”吞舟,這里指能吞舟的大魚。24松柏:古人常在墳墓邊植以松柏,這里喻指陳伯之祖先的墳墓。不剪:謂未曾受到毀壞。25“高臺”句:桓譚《新論》云:雍門周說孟嘗君曰:“千秋萬歲后,高臺既已傾,曲池又已平。”此指陳伯之在梁的房舍住宅未被焚毀。26雁行:大雁飛行的行列,比喻尊卑排列次序。27紫:紫綬,系官印的絲帶。黃:黃金印。28贊:佐助。帷幄:軍中的帳幕。《史記·留侯世家》:“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29軺(yáo遙):用兩匹馬拉的輕車,此指使節乘坐之車。建節:將皇帝賜予的符節插立車上。30疆埸(yì易),邊境。31刑馬:殺馬。古代諸侯殺白馬飲血以會盟。32傳之子孫:這是梁代的誓約,指功臣名將的爵位可傳之子孫。33靦(miǎn免)顏:厚著臉。34氈裘:以毛織制之衣,北方少數民族服裝,這里指代北魏。長,頭目。這里指拓跋族北魏君長。35慕容超:南燕君主。晉末宋初曾騷擾淮北,劉裕北伐將他擒獲,解至南京斬首。36東市:漢代長安處決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場。37姚泓:后秦君主。劉裕北伐破長安,姚泓出降。38面縛:面朝前,雙手反縛于后。西都,指長安。39霜露所均:霜露所及之處,即天地之間。40異類:古代漢族對少數民族帶侮辱性的稱呼。41姬漢:即漢族。姬,周天子的姓。舊邦:指中原周漢的故土。42雜種:古代漢族對少數民族帶侮辱性的稱呼。43北虜:指北魏。虜是古代漢族對少數民族帶侮辱性的稱呼。僭(jiàn見):假冒帝號。44“多歷”句:拓跋珪386年建立北魏,至505年已一百多年。年所,年代。45燋爛:潰敗滅亡。燋,通“焦”。46偽? (niè)聶):這里指北魏統治集團。昏狡:昏瞆狡詐。47自相夷戮:指北魏內部的自相殘殺。501年,宣武帝的叔父咸陽王元禧謀反被殺。504年,北海王元祥也因起兵作亂被囚禁而死。48攜離:四分五裂。攜,離。49酋豪:部落酋長。猜貳:猜忌別人有二心。50蠻邸:外族首領所居的館舍。51藁(gǎo稿)街:漢代長安街名。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蠻邸即設于此。52“而將軍”二句:李善注引袁崧《后漢書》朱穆上疏曰:“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必也焦爛。”飛幕,動蕩的帳幕,此喻陳伯之處境之危險。53“見故國”四句:語出李善注引袁曄《后漢記·漢獻帝春秋》臧洪報袁紹書:“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交之綢繆,撫弦搦矢,不覺涕流之復面也。”陴(pí疲),城上女墻。愴悢,悲傷。54“所以”句,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于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思趙將,即想復為趙將。55“吳子”句:據《呂氏春秋·觀表》吳起為魏國守西河(今陜西韓城縣一帶)。魏武侯聽信讒言,使人召回吳起。吳起預料西河必為秦所奪取,故車至于岸門,望西河而泣。后西河果為秦所得。56勵:勉勵,引申為作出。良規,妥善的安排。57白環西獻:李善注引《世本》載:“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佩。”58楛(hù戶)矢:用楛木做的箭。《孔子家語》載:武王克商,“于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肅慎氏,東北的少數民族。59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滇池:今云南昆明市附近。均為漢代西南方國名。60解辮請職:解開盤結的發辮,請求封職。即表示愿意歸順。61昌海:西域國名。即今新疆羅布泊。62蹶角:以額角叩地。受化:接受教化。63“掘強”二句:《漢書·伍被傳》記伍被說淮南王曰:“東保會稽,南通勁越,屈強江、淮間,可以延歲月之壽耳。”掘強,即倔強。64中軍臨川殿下:指蕭宏。時臨川王蕭宏任中軍將軍。殿下,對王侯的尊稱。65茂親:至親。指蕭宏為武帝之弟。66揔:通“總”。戎重:軍事重任。67吊民:慰問老百姓。汭(ruì銳):水流隈曲處。洛汭,洛水匯入黃河的洛陽、鞏縣一帶。68秦中:指北魏。今陜西中部地區。69遂:因循。70聊布:聊且陳述。往懷:往日的友情。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出自哪里?
1、出自《與陳伯之書》,作者是南朝文學家丘遲。
2、詩句的意思是: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長起來,各種各樣的花朵競相開放,一群一群的黃鶯振翅翻飛。
3、詩句描述了春日萬物競相生長、欣欣向榮的畫面。
拓展資料:
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靈鞠之子。南朝梁文學家。
丘遲8歲能文。早年仕于南朝齊,任太學博士、大司馬參軍。因父喪,兩次去職。服喪期滿,任西中郎參軍。母亡,又去職服喪。以秀才后仟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入蕭衍幕為驃騎主簿。梁武帝時,任散騎侍郎、中書侍郎,領吳興邑中正,侍詔文德殿。坐事免職。
梁天監三年,出任永嘉太守,在任4年。提倡農桑,重視教化,崇尚儉約富民。雖然他的政績史書記載較少,卻是萬歷《溫州府志》中南梁五十五年內入志的兩位郡守之一。 任永嘉太守期間所作《永嘉郡教》一文中說“貴郡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
梁天監四年(505年),臨川王蕭宏伐魏,丘遲為諮議參軍兼記室,時陳伯之率軍抗梁,丘遲以一篇《與陳伯之書》打動陳伯之率部歸降,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描寫溫州等江南景色,膾炙人口。
回朝后升中書郎、司空從事中郎(一作司徒從事中郎)。
梁天監七年,卒于任所,年僅44歲。
參考資料:古詩文網?古詩文網 丘遲簡介
關于丘丘丘遲寫過哪些文和丘丘謠是誰唱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