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江漢思歸客在哪里 江漢思歸客古詩帶拼音

回首寒暄2023-03-20 05:40故事49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江漢思歸客在哪里,以及江漢思歸客古詩帶拼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江漢杜甫原文及翻譯

江漢杜甫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翻譯: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看著遠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云共遠、與月同孤。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賞析: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

"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

杜甫的中的"江漢思歸客"..中的"歸客"是指什么?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 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 不必取長途。

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這時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志。盡管如此,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唐代·杜甫《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病欲 疏 一作: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思歸壯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云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贊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于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賞析二

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志。“思歸客”是說詩人想回鄉而不能回,只得四處漂泊,浪跡天涯。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其中包含著詩人的無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字面上寫的是詩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實際上是用它們暗喻詩人自己。詩人把內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當中,感慨自己雖然四處飄零,但對國家的忠心卻依然像孤月般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

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了詩人雖然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前者是虛寫,比喻“暮年”,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詩人不僅沒有了往日的感傷情懷,反倒產生了“病欲蘇”的感覺。這種變化是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的反映。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

尾聯借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詩人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意在表明自己雖然年老多病,但他還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為。另外,詩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表達了怨憤之情。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創作背景 題解 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夔州有人認為作于江陵當以后者為是.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詩即作于此間.詩題作《江漢》近乎無題大概漂泊流徙中已無心擬題.杜甫這時已五十六歲長期飄零歷盡艱辛北歸無望生計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無定心中自然頗多感慨.盡管如此詩人忠魂仍存壯心猶在并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這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評解 詩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后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確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歷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于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后".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夢斷刀頭,書開蠆尾,別有相思隨定。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淡淡橫朝煙,脈脈深秋思。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欲寫彩箋書別怨。淚痕早已先書滿。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相思只在夢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樓東。 翹思慕遠人,愿欲托遺音。 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無。

月夜憶舍弟描寫的是哪個地方?

月夜憶舍弟

標題:月夜憶舍弟①

作者:杜甫

體裁:詩

格律:五言律詩

原文:

戍鼓②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③,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④未收兵。

譯文:

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今夜霜露格外白,月還是故鄉的明。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消息何處尋?書信久已不能抵,何況戰火不停息。

注釋:

1.舍弟: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鼓聲。斷人行:戰爭期間夜里禁止行人,如后世所謂"戒嚴"。

3.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4.況乃:何況是,未收兵:戰爭還沒有結束。

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寫作背景:杜甫乾元二年(759)在秦州寫的。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晚唐大詩人,號稱“詩圣”。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鑒賞: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賞析一】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張明非)

【賞析二】

杜甫共有四個弟弟。公元759年他西來秦州時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分別在河南山東客居。這首詩就是抒發對不在身邊的三個弟弟的思念。

全詩可分兩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內容緊扣“月夜”,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字里行間流露出“憶舍弟”的感情。“戍鼓斷人行”, 真實描繪了面臨戰爭威脅的邊城景象,這一句所烘托出的戰爭氣氛,也是詩人當時為什么那樣深切懷念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這一句與后面的“有弟皆分散”、“況乃未休兵”相互照應,也使全詩脈絡連貫,條理清楚。

“邊秋一雁聲”從前句的地上寫到天空。邊地、秋日、雁聲都是引起人“倍思親”的原因。“一雁聲”三個字,還讓人想到古人稱兄弟為“雁行”的典故。這兩句從聽覺方面來寫,后兩句從視覺方面來寫,可謂有聲有色。“露從今夜白”,意思是露從今晚上開始才分外慘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詩人眼中,本來夜夜一樣潔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顯得格外蒼白,本來到處一樣的月亮,也只有故鄉的月亮最明亮。這兩句詩以“移情”的修辭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了濃厚的主觀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隨情變,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最后四句為第二段,直接抒寫對舍弟們的懷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無人,又因為“無家”,所以想寫封信打聽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們的“死生”,也是沒有辦法的。“寄書長不達”正承“無家問死生”, “況乃未休兵”又進一步申說:平時尚且如此,何況又值戰亂不已的時候呢!這四句層層緊逼,一環扣一環,真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賞析三】

這首詩的第一句“戍鼓斷人行”,在一開始就點出了“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更加說明了他在懷念他的手足時候的季節和地點。當時的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凄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是寫出了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最后四句,杜甫則是在描寫他思念兄弟的情懷。因為戰爭的關系,他和自己的弟弟們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無家”則讓人更覺得悲哀,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系而破壞了。最后兩句,他則描寫出因為戰爭的關系,又收不到家書,因此對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憂心的心情;特別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個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應,整首詩在情感的表達上非常的完整。

唐詩手札:

梁啟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曾這么寫道:“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得起情圣的徽號,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杜甫,其實也沒什么錯,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卻是極寬廣、極深厚的那種,是「人民愛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詩篇能寫的好,能像電氣一樣的振蕩人心不無道理。而這首《月夜憶舍弟》所給人的感動和沖擊,正是如上所說的那樣

江 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題解

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夔州,有人認為作于江陵,當以后者為是。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詩即作于此間。詩題作《江漢》,近乎無題,大概漂泊流徙中,已無心擬題。杜甫這時已五十六歲,長期飄零,歷盡艱辛,北歸無望,生計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無定,心中自然頗多感慨。盡管如此,詩人忠魂仍存,壯心猶在,并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這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評解

詩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后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確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歷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于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后”。

《江漢》的古詩原文及賞析

【詩句】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出處】 唐·杜甫《江漢》。

【意思】 詩人客滯江 漢,思念故鄉而不能歸。身在草野,心憂社稷,尋思道: 生我如此平庸 無能的儒生,又有何用處? 自己好象與飄蕩天際的浮云、長夜中的明月 一樣共遠同孤。這里作者把抒情融于寫景之中,形象地表明自己窮困漂 泊的窘境。

【全詩】

《江漢》

.[唐].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賞析】

杜甫的一生,顛沛流離,四海飄零,飽經憂患;這首《江漢》詩,就作于他的最后一次飄泊途中。唐大歷三年(768)正月,客居夔州的杜甫思念久別的.家鄉,于是乘舟出峽,沿江東下。這年秋天,他到達湖北江陵一帶,此處北臨漢水,南望長江,故統稱“江漢”。這時的詩人,已是“右臂偏枯耳半聾”的垂暮老人了,他目睹空闊的楚天,孤清的冷月,不禁滿腹感慨,想起自己一生多舛的命運和未酬的壯志,寫下這首詩歌,表露了自己力雖盡而志猶在的復雜心態。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詩歌一開篇,便噴涌出萬千感慨。想當年,“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游歷四海,志在天下;而如今,老矣,衰矣,不得不像夕陽中回林的飛鳥、秋霜中歸根的落葉,返回故里。想當年,“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抱負何等遠大,多么希望能有一番作為;而如今,卻飄泊江湖,貧病交加,依然是一介無人過問的腐儒。腐儒,本指迂腐的讀書人,此處詩人用以自指,決非說自己真的迂腐無能,而是詩人的悲憤嘆息之辭,它飽含了作者顛沛流離的痛苦、落寞失意的辛酸和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由于首聯包容了這無限的感慨,于是,頷聯便緊承這一感情脈絡,通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將內心情感進一步具象化:“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回想自己的這一生,如此萍蹤難定,就像一片白云,只能漫無目的地倚天遠飄;如此冷清寂寞,如處漫漫長夜,只有明月伴自己來承受這無盡的孤單……至此,詩人內心的一腔悲憤和無限感慨,便由內而外,由隱而顯,由陳情而畫意,一起表露出來。

江漢·江漢思歸客

杜甫 江漢江漢思歸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賞析】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后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蕩在遠天的片云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蘇,復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于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杜甫 江漢

《江漢》

作者:杜甫

原文: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注釋:

1、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變通的讀書人,這里是詩人的自稱,含有自嘲之意。是說自己雖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卻仍然沒有擺脫貧窮的下場;也有自負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樣的憂黎民之人已經不多了。

2、這句為倒裝句,應是共片云在遠天,與孤月同長夜。

3、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蘇:病都要好了。蘇:蘇活。

4、存:留養。老馬:詩人自比。

翻譯: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

思念故土卻不能歸,

在茫茫天地之間,

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著遠浮天邊的片云和孤懸暗夜的明月,

我仿佛與云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

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

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

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

因此,我雖年老多病,

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賞析:

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這時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此詩以首句頭兩字江漢為題,正是漂泊流徒的標志。盡管如此,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云,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云、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云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云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贊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于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這兩聯詩的意境,蘇軾曾深得其妙,他貶謫嶺外、晚年歸來時,曾有詩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韻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擊迫害,而改變自己匡國利民的態度。孤月此心明實際上就是從杜詩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猶壯兩句化用而成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并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里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么?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此詩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詩人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思。詩的中間四句,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歷來為人所稱道。

和《思歸樂》

白居易 和《思歸樂》

山中不棲鳥,夜半聲嚶嚶。

似道思歸樂,行人掩泣聽。

皆疑此山路,遷客多南征。

憂憤氣不散,結化為精靈。

我謂此山鳥,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懷土,想作思歸鳴。

孟嘗平居時,娛耳琴泠泠。

雍門一言感,未奏淚沾纓。

魏武銅雀妓,日與歡樂并。

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峽猿亦無意,隴水復何情。

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請看元侍御,亦宿此郵亭。

因聽思歸鳥,神氣獨安寧。

問君何以然,道勝心自平。

雖為南遷客,如在長安城。

云得此道來,何慮復何營。

窮達有前定,憂喜無交爭。

所以事君日,持憲立天庭。

雖有回天力,撓之終不傾。

況始三十余,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氣大,眼前爵祿輕。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茍免難,進不曲求榮。

在火辨玉性,經霜識松貞。

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醒。

獲戾自東洛,貶官向南荊。

再拜辭闕下,長揖別公卿。

荊州又非遠,驛路半月程。

漢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餳。

誰謂遣謫去,未妨游賞行。

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

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

尚達生死觀,寧為寵辱驚?

中懷茍有主,外物安能縈。

任意思歸樂,聲聲啼到明。

薛道衡 人日思歸

《人日思歸》

作者: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

思發在花前。

注釋:

1、人日:古代相傳農歷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2、人歸落雁后:詩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后。

3、思發在花前:自己在花開之前就萌發了回鄉的想法。

翻譯:

入春已經七天了,

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后了,

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賞析:

據劉餗《隋唐嘉話》記載,此詩是詩人出使陳時在江南創作的。筆調平淡,似乎不帶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際,就會感覺到一股苦澀的思鄉之情彌漫在字里行間。

開頭二句,詩人淡淡地說出一個事實: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然而一個才字則透露出詩人滿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計日,也許在他的主觀感受中新年已過了許久,但仔細一算,原來入春才七天呀,時間過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讓人難以忍受,離鄉兩年的歲月又是怎樣熬過去的呀:詩人以平淡質樸的詩句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這個春天到來之前,他就盤算著歸鄉了;可是現在眼看著春草將綠,春花將開,成隊的鴻雁從頭頂掠過,詩人卻無法回去。在后二句中,詩人先說人歸落雁后,再說思發在花前,以將來遲歸的結局來對照念念在心的思歸愿望,更見出詩人身不由己,思歸不得歸的苦衷。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8576.html

分享給朋友:

“江漢思歸客在哪里 江漢思歸客古詩帶拼音” 的相關文章

送梓州李使君前兩聯如何寫景(送梓州李使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送梓州李使君前兩聯如何寫景(送梓州李使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送梓州李使君前兩聯如何寫景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送梓州李使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送梓州李使君》閱讀答案 《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詩人王維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創作的一首詩。詩人想...

唐代有哪些(唐代有哪些樂舞思想談談你對這些樂舞思想的看法)

唐代有哪些(唐代有哪些樂舞思想談談你對這些樂舞思想的看法)

很多朋友對于唐代有哪些和唐代有哪些樂舞思想談談你對這些樂舞思想的看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有哪些詩人 詩人,通過詩歌創作、吟詠抒發激情,通過詩歌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詩歌傳頌人間真善美。那么,唐代有哪些詩人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唐代有...

浣溪沙詠橘如何塑造(浣溪沙詠桔)

浣溪沙詠橘如何塑造(浣溪沙詠桔)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浣溪沙詠橘如何塑造,以及浣溪沙詠桔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軾 浣溪沙·詠橘 《浣溪沙詠橘》 作者:蘇軾 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 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 吳姬三日手猶香。 翻譯: 一夜秋霜過后,...

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含俊字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有關于俊字的詩句 1. 帶有俊字的詩句 帶有俊字的詩句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揚州慢·淮左...

杜甫真跡多少錢(杜甫真跡多少錢一套)

杜甫真跡多少錢(杜甫真跡多少錢一套)

大家好,關于杜甫真跡多少錢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杜甫真跡多少錢一套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請問成都杜甫草堂門票價多少 成都杜甫草堂門票價是50元/人,具體門票信息如下: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全價門...

白居易有多少老海(白老 白居易)

白居易有多少老海(白老 白居易)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白居易有多少老海,以及白老 白居易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活了多少歲 白居易享年75歲。久為勞生事,不學攝生道。年少已多病,此身豈堪老。這是白居易18歲時寫的《病中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白居易可能...

屈原寫的哪些詩(屈原寫的哪些詩是最短的?)

屈原寫的哪些詩(屈原寫的哪些詩是最短的?)

大家好,關于屈原寫的哪些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屈原寫的哪些詩是最短的?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屈原的詩有哪些 屈原的主要詩篇有《離騷》、《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遠游》、《卜居》和《漁父...

雜詩應有一詞好在哪里(雜詩其一詩意)

雜詩應有一詞好在哪里(雜詩其一詩意)

今天給各位分享雜詩應有一詞好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雜詩其一詩意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己亥雜詩》 好在哪里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

一春酒費知多少(一兩春酒多少錢一瓶)

一春酒費知多少(一兩春酒多少錢一瓶)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一春酒費知多少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一兩春酒多少錢一瓶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寫景的古詩詞 賦得春風扇微和 【唐】范傳正 曖曖當遲日,微微扇好風。吹搖新葉上,光動淺花中。 澹蕩凝清晝,氤氳曖碧空。稍看生...

除了溪邊的詩還有哪些詞(溪邊古詩有哪些景物)

除了溪邊的詩還有哪些詞(溪邊古詩有哪些景物)

很多朋友對于除了溪邊的詩還有哪些詞和溪邊古詩有哪些景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除了溪邊江上林中這三首兒童詩歌后還有什么兒童詩歌? 村居[ 清 ] 高鼎cǎozhǎngyīngfēièryuètiān草長鶯飛二月天,fúdīyángliǔzuìchū...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