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的甘州是哪里 八聲甘州的八聲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八聲甘州的甘州是哪里和八聲甘州的八聲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八聲甘州是什么意思
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源于唐代邊塞曲。那么網(wǎng)友們知道八聲甘州是什么意思嗎?感興趣的網(wǎng)友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 詞牌名。又叫《甘州》、《瀟瀟雨》。雙調(diào)平韻,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體。本唐時教坊大曲名,來自西域,后用為詞牌。
2、 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屬仙呂宮。北曲字?jǐn)?shù)、格律與詞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同,用作引子;一與詞牌不同,而與北曲略同,用作過曲。
以上就是對于八聲甘州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內(nèi)容。
古代的甘州是現(xiàn)在甘肅哪里?
甘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張掖市。 據(jù)文字記載,甘州已有5000年的歷史。從夏商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先后有羌、戎、狄等少數(shù)民族居住,北涼沮渠蒙遜建郡至西魏廢帝三年改為甘州,因甘泉清洌而名,甘州之稱自此開始。 隋唐在甘州設(shè)立交市、西夏在甘州發(fā)跡崛起。元始祖忽必烈設(shè)甘肅行中書省省會,“甘肅省”首字即源于此。清為甘肅提督統(tǒng)軍駐地。因地理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本題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請點擊“好評”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采納本題后另發(fā)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祝學(xué)習(xí)進(jìn)步!
八聲八州
詞牌簡介
《八聲甘州》,簡稱《甘州》。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據(jù)王灼《碧雞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diào)’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呂調(diào)’有《象八聲甘州》,他宮調(diào)不見也。凡大曲就本宮調(diào)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tài)。若《象八聲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呂調(diào)’。”今所傳《八聲甘州》,《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因全詞共八韻,故稱“八聲”。雙調(diào)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一韻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lǐng)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 《西域記》云:“龜茲國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國。”《伊州》《甘州》《梁州》諸曲,音節(jié)慷慨悲壯,柳永精通音律,用來抒寫他貧士失意的感慨,有聲情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
正文
作者:蘇軾 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
注釋
1.參寥子:即僧人道潛,字參寥,浙江于潛人。精通佛典,工詩,蘇軾與之交厚。公元1091年,蘇軾應(yīng)召赴京后,寄贈他這首詞。 2.西興:即西陵,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 3.忘機:忘卻世俗的機詐之心。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蘇軾《和子由送春》:"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塌兩忘機。" 4.相得:相投合。 5."約他年"三句:以東晉謝安的故事喻歸隱之志。《晉書o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 6."西州路"三句:據(jù)《晉書o謝安傳》,太山人羊曇素為謝安所重。謝安過西州門病死之后,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此處是說自己要實現(xiàn)謝公之志,要參寥子不要像羊曇一樣痛哭于西州路。
賞析
此詞作于元佑六年(1091年),是寄贈之作。表達(dá)了作者與友人參寥子相契如一的志趣和親密無間的感情。 上闕"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二句以錢塘潮水比喻人的歡聚與離別,氣勢非凡。雖然是寫"卷潮來"和"送潮歸"兩個方面,但卻是以"有情"始,以"無情"終,其歸根到底仍是"無情",接著以"問"字領(lǐng)起下文,"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輝?"仍是表達(dá)了愁苦的心情。最后幾句則宕開一筆,縱閱古今之變,通過對歷史上機心傾軋的否定而自明心跡:"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使精神得以超脫和自由。 下闕則開始追憶往事:"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將舊日漫游的地點、季節(jié)、景色以及二人相知相得的友誼一一寫出。后幾句則是借用謝安、羊曇的故事,來表明自己的志向,"愿謝公雅致莫相違",并殷殷囑托友人不要為自己擔(dān)憂:"西州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 清末詞學(xué)家鄭文焯頗激賞此詞。在《手批東坡樂府》中評云:"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shù)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杰!妙在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者。此境至此,觀止矣!"可謂是推崇備至。
八聲甘州是詞牌還是指寫作的地點?
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源于唐代邊塞曲。《詞譜》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diào)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韻,另有變體六種。
柳永的《八聲甘州》具體的寫作背景,也就是寫于哪年?是柳永什么時期的作品?
柳永初入仕,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dāng)權(quán)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八聲甘州》即此類詞的代表作。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得確證。
出自《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抒寫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原文如下: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譯文如下: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jīng)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fēng)一陣緊似一陣,關(guān)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yuǎn)方,眺望渺茫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xiāng)?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yuǎn)處駛來的船當(dāng)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擴展資料: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極具音樂天賦,適逢北宋安定統(tǒng)一,城市繁華,開封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憤而離開京師,與情人(或為蟲娘)離別,作著名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師,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 ,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間(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不久,至成都,時田況知益州,錦里風(fēng)流、蠶市繁華,柳永作詞以贈。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八聲甘州的甘州是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八聲甘州的八聲是什么意思、八聲甘州的甘州是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jìn)行查找喔。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