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夢令詞有哪些 宋詞如夢令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如夢令詞有哪些,以及宋詞如夢令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夢令的詞牌名是什么?
問題一:所有詞牌名是《如夢令》 的詞有哪些? 作品:
1、五代?馮延巳《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2、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3耿宋?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4、宋?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5、清?納蘭性德《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原文如下:
《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塵拂玉臺鸞鏡,鳳髻不堪重整。
綃帳泣流蘇,愁掩玉屏人靜。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無定。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
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問題二:《如夢令》的詞牌和《漁歌子》的詞牌分別是什么? 《如夢令》和《漁歌子》都是(詞牌名 ) , (詞牌 )是填詞時用的曲調的總稱。
問題三:所有詞牌名是《如夢令》的詞有哪些 《如夢令》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的李清照,“如夢令”是詞牌名,也就是詞的個的名稱。這首詞表達了作者無憂慮的感情,從“沉醉”;“興盡”等詞句中能夠看出來。
問題四:如夢令詞牌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說明:又名《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括號表示該字可平可仄,下有三角符號的字表示要壓韻。詞牌的格式都是要用平仄表示的,如果不是這樣,聲調不對就會影響整首詞的音律。如夢令是仄字韻,即押韻的字必須是第3聲或4聲。不可以壓平韻。其中第5,6句必須重疊。至于平仄簡單的說就是平是第1,2聲,仄是3,4聲,還有古代有入聲也歸入仄聲。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仄⊙平平仄(韻)昨夜雨疏風驟,
⊙仄⊙平平仄(韻)濃睡不消殘酒。
⊙仄仄平平(句) 試問卷簾人,
⊙仄⊙平平仄(韻)卻道海棠依舊。
平仄(韻) 知否?
平仄(疊) 如否?
⊙仄⊙平平仄(韻)應是綠肥紅瘦。
柳絮詞 清?曹雪芹(紅樓夢70回,史湘云)
豈是繡絨殘吐,
卷起半簾香霧,
纖手自拈(蔫同音,nian)來,
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
莫使春光別去。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南宋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歸路②。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③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臺。
②沈:同“沉”。
③爭:同伐怎”。
柳絮詞 清?曹雪芹(紅樓夢70回,史湘云)
豈是繡絨殘吐,
卷起半簾香霧,
纖手自拈(蔫同音,nian)來,
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
莫使春光別去。
如夢令 李清照
【年代】:南宋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歸路②。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③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臺。
②沈:同“沉”。
③爭:同“怎”。
如夢令 秦觀
【年代】:宋
【內容】:
遙夜月明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如夢令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①。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如夢令 】 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
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
從此簟紋燈影
問題五:《如夢令2》詞牌是什么 如夢令就是詞牌
問題六:如夢令和漁歌子都是詞牌名,都是詞的名字嗎? 《如夢令》和《漁歌子》都是_詞牌名 ,是填詞用的曲調的名稱,它規定某一詞牌的句子長短,詩詞的多少 ,平仄和音律.
問題七:如夢令詞牌的格式是什么,不要平仄的那種 《如夢令》,詞牌名。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為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例如: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的詞有哪些
如夢令
如夢令,古時詞牌名稱,李清照,蘇軾,秦觀,李存勖,嚴蕊,馮延巳,納蘭性德,毛澤東等都寫過此詞牌的詩文。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最為膾炙人口。其后更有小說或流行歌曲以此為題,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
曲牌韻律
鶯嘴琢花紅溜
⊙仄⊙平平▲(仄韻)
燕尾剪波綠皺。
⊙仄⊙平⊙▲(葉仄韻)
指冷玉笙寒,
⊙仄仄平平(句)
吹徹小梅春透。
⊙仄⊙平平▲(葉仄韻)
依舊,
平▲(葉仄韻)
依舊,
平▲(迭句)
人與綠楊俱瘦。
⊙仄仄平◎▲(葉仄韻)
五代·馮延巳《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宋·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
清·納蘭性德《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清·納蘭性德《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李清照作品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如夢令》全詩
李清照《如夢令》全詩: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譯文如下: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庭園里海棠花現在怎么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賞析: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
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如夢令有幾首?
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并且《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一、作品原文
如夢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其二)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二、注釋
其一
常記: 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日暮:太陽落山、黃昏、傍晚。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后,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通,遲。誤入:不小心進入。
爭渡:“爭”與“怎”相通,如何的意思。渡,在水面前行。
驚:驚動。
一灘:滿灘。
其二
疏:指稀疏。卷簾人:有學者認為此指侍女。
綠肥紅瘦: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濃睡不消殘酒: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濃睡:酣睡 殘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三、譯文
其一
時常記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爭著劃呀,爭著劃呀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其二
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四、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五、文學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俺磷怼币痪?,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如夢令全部詩詞是怎樣的?
01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度鐗袅睢ぷ蛞褂晔栾L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韻,三十三字四仄韻一疊韻,三十三字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4、《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
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
無寐、無寐,門外馬嘶人起。
5、《如夢令·自凈方能凈彼》
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呀氣。
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戲。
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6、《如夢令·燕子幾曾歸去》
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
重到畫梁間,誰與舊巢為主。
深許。深許。聞道鳳凰來住。
7、《如夢令·獨倚博山峰小》
獨倚博山峰小。翠霧滿身飛繞。
只恐學行云,去作陽臺春曉。
春曉。春曉。滿院綠陽芳草。
所有詞牌名是《如夢令》 的詞有哪些?
五代·馮延巳《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宋·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清·納蘭性德《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