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大雅有哪些 詩經(jīng)大雅?
大家好,關于詩經(jīng)大雅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詩經(jīng)大雅?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詩經(jīng)大雅的名言詩句
1、徐方不回,王曰還歸。——佚名《大雅·常武》
2、無怨無惡,率由群匹。——佚名《大雅·假樂》
3、舍爾介狄,維予胥忌。——佚名《大雅·瞻卬》
4、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佚名《大雅·江漢》
5、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佚名《大雅·江漢》
6、實方實苞,實種實褎。——佚名《大雅·生民》
7、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佚名《大雅·生民》
8、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經(jīng)·大雅·板》
9、兢兢業(yè)業(yè),孔填不寧,我位孔貶。——佚名《大雅·召旻》
10、王猶允塞,徐方既來。——佚名《大雅·常武》
《詩經(jīng)》中大雅有多少
;《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頌》包括《周頌》三十一篇,《商頌》五篇,《魯頌》四篇。
《詩經(jīng)》中《大雅》中還有哪些內(nèi)容?
《生民》寫始祖后稷的神異誕生和他對農(nóng)業(yè)的貢獻。《公劉》寫公劉率領周人,由邰即陜西武功遷徒到豳,開始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發(fā)展史上有重大意義。
《綿》寫的是古公亶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遷至岐(即陜西岐山縣之周原),劃定土地疆界,開溝筑壟,設置官司、宗廟,建立城郭,創(chuàng)業(yè)立國,并敘及文王的事跡。
《皇矣》先寫太王、王季的德業(yè),然后寫文王伐崇伐密勝利的經(jīng)過。《大明》先敘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寫武王在牧野大戰(zhàn)。
從《生民》到《大明》,周人由產(chǎn)生到逐步強大,昀后滅商,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歷史過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現(xiàn)。
《詩經(jīng)》名篇有哪些?
《詩經(jīng)》名篇有如下:
1、《大雅·卷阿》
《大雅·卷阿》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頌美詩,借君子之游而獻詩以頌,透露出一派雍容祥和的盛世氣象。此詩真實地反映了周代的獻詩現(xiàn)象,是周代獻詩制度的標本。
2、《秦風·蒹葭》
《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如今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3、《伐檀》
《伐檀》一詩出自《詩經(jīng)》,為《國風·魏風》的一首,是魏國的民歌,共3章,有27句,較多反映了社會中下層民眾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不滿,是一首嘲罵剝削者不勞而食的詩。
4、《周南·關雎》
《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而《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zhì)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chǎn)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詩經(jīng)》國風的經(jīng)典名篇是《周南·關雎》。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白話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小洲。美麗賢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采。美麗賢淑的女子,夢中醒來難忘懷。
詩經(jīng) 里的 大雅,小雅分別是什么
《小雅》為宴請賓客之音樂。《大雅》則是國君接受臣下朝拜,陳述勸戒的音樂。《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樂。《雅》共105篇,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多數(shù)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間詩歌。其內(nèi)容幾乎都是關于政治方面的,有贊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雅”在此可以指貴族官吏詩歌。
對于《雅》的認識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指周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音樂,“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qū)別。也有人說“雅”與“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稱呼。
擴展資料:
關于《詩經(jīng)》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jīng)》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按地區(qū)劃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檜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豳[18]風”、“陳風”和“曹風”,共160篇,又被稱為“十五國風”。
《國風》被普遍視為《詩經(jīng)》中的文學精華部分,后人將其與屈原的《離騷》并稱為“風騷”。從風格上講,《國風》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從內(nèi)容上講,《國風》大多數(shù)是民間詩歌,作者除少數(shù)是個別貴族外,大多是民間歌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經(jīng)
詩經(jīng)大雅小雅多少篇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合稱“二雅”。
《雅》詩大部分是奴隸主貴族上層社會舉行各種典禮或宴會時演唱的樂歌,其思想性總的來說當然不如《風》詩,但它卻從另一角度真實地反映了周代社會生活的某些側(cè)面,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