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錢謙益是哪個朝代的(錢謙益的家族)

陽光明媚2022-11-18 05:30歷史40

今天給各位分享錢謙益是哪個朝代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錢謙益的家族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明末清初時期有哪些成就很大的詩人?

在明末清初詩壇上,錢謙益是影響最大的詩人。他的詩歌主張是在重“性情”的同時也重“學問”,具有向宋詩回復的意味。但清前期成就最高的詩人,應推吳偉業和王士禛。他們詩歌創作的取向,可以說是公安、七子兩派的融合,這實際是晚明時袁中道等人就有的一種想法,只是到他們的創作中才有較好的成績。然而,吳偉業、王士禛以及施閏章、宋琬、查慎行等人的作品,一方面注重真實情感的抒發,關懷個人在社會中的命運,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但卻不像公安派那樣表現得尖銳而淺露;他們都講究詩歌的藝術性,講究聲調韻律的美感,卻又不像七子派那樣生硬模擬而造成抒情的阻隔。比較晚明尤其是公安派的詩,吳、王的作品思想的鋒芒、情感的沖擊力是有所削弱的,但藝術的魅力則有所加強。詞壇上則出現了以朱彝尊為代表的浙西詞派和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派,以及獨標一格,神似李煜的納蘭性德詞作,步入了詞的中興時期。

哪一個明朝武將被冤枉,滿清卻在他死后給他翻案?

眾所周知,乾隆是繼康熙以來,清王朝最有魄力的一個統治者,他繼承和發揚了其祖父康熙與父親雍正的偉業,使清王朝的統治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富強。閑暇之余,乾隆也有著自己的獨特愛好,那就是他總愛在閑暇之時,翻閱以前的往事卷宗,然后,想方設法的去管管這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俗稱 “翻案”。

正所謂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干,乾隆翻著翻著就翻出了諸多的事來,其中,尤為突出的事情,就是已經滅亡的明朝的人和事,這本是和乾隆不相干的人和事,可是,卻被他翻出了諸多興趣。比如:他就翻出了在一個在清兵入關之時,誓死不屈的明朝將領史可法,孤軍守衛揚州,到最后被俘也不肯投降,并大喊:“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的事。

乾隆在翻閱卷宗的時候,看到這段往事,并看到了史可法給多爾袞勸降書的回信深受觸動,馬上就給史可法平反,并給了他一個“忠正”的謚號還寫詩來稱頌他,完全沒有把他當成清王朝的敵人,而是將其稱頌為清王朝學習的榜樣。但是,世事難料,乾隆在大力推崇史可法的同時,卻在極力的鎮壓當時活著的“反清復明”人士。

很難想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

說到這里,我們就不得不說一個乾隆為其翻案的明朝人物,他就是:袁崇煥。對此,乾隆帝曾說道:“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是,尚能忠于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

袁崇煥和錢謙益一樣,都是明王朝崇禎帝的大臣,作為明朝末期的兩個人物,他們的結局可謂是天壤之別。袁崇煥可以說是明王朝后期唯一一個力挽狂瀾的將領,他可是半路出家,本來是文官,卻為了國家興亡,棄文從武,以自己微薄之力和滿腔熱血苦苦支撐著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如果,崇禎帝可以給予他更多的信任,或許明王朝還可以起死回生。

袁崇煥的功績主要有三個:

寧遠之戰打破努爾哈赤不可戰勝的神話;

修建了讓清軍再也無法逾越的關寧錦防線;

寧錦之戰大敗皇太極。

但是,誰料袁崇煥忠心耿耿,卻遇到了一個忠奸不分,顛倒是非黑白的時代和統治者。袁崇煥被當時的清王朝統治者皇太極用了反間計,受到了崇禎帝的打壓,自認為是明君其實特別昏庸的崇禎不信任袁崇煥,直接把他以叛逆之罪打入天牢。之后,還對他施以極刑,千刀萬剮,一刀一刀用鈍刀子把袁崇煥的肉一塊塊從身上割下。

不僅如此,每割一塊肉,京城的老百姓還要爭奪劊子手上剛割下來的肉,合著燒酒生吃,血水從唇齒間流出,百姓還要唾罵他。

如果說,袁崇煥是清王朝強勁的敵人,那么,錢謙益就是清王朝現世的活寶。他拿了明王朝六十年的俸祿,可是,當清兵入關之后,他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直接投降了。并且,他還利用自己文壇領袖的身份,號召一幫文臣投降清王朝,絲毫沒有亡國之憤。甚至,在自己投降之后他還到處寫信,勸降明王朝的其他官員,以此獲得他在清王朝的地位,求得個一官半職。

對于當時的明朝遺民來說,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論,實在是很不合適,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好像都說不清楚;而對于清王朝來說,將這兩人放在一起同樣不自在,也不可并舉。袁崇煥是清王朝的敵人,錢謙益是清王朝的朋友,至少,在乾隆以前,清王朝都是這樣看的。畢竟,袁崇煥的存在讓清兵死傷太多,并阻礙了清王朝建立政權的速度。

到了乾隆時期,袁崇煥和錢謙益的事情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是忠是奸,誰會去考究和探知呢?

可是,偏偏就在無人問津的時候,乾隆卻給袁崇煥翻了案,并公開了他的檔案:承認袁崇煥是明朝的大忠臣,當時,所謂的“叛國通敵”,是咱們清王朝的老祖宗搞出來的反間計,明朝人都錯怪他了。乾隆不但給袁崇煥平反,而且,還給他準備了大獎勵:“袁崇煥系廣東東莞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

當時的官員尚安,奉命去廣東做了詳細的追查,因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懲罰太過嚴重,所有袁崇煥的家人都已被斬草除根,沒有后人了,有的只是比較遠的玄孫輩,他們沒有做官。乾隆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把袁崇煥這個親戚接到了北京城,并給他安排了一個官職。不僅如此,乾隆還把錢謙益狠狠的痛罵了一頓,說他禽獸不如,沒有志氣。

其實,乾隆翻案,不只是為個別人翻,他還提出要給四種人翻:

一是、守護城池而戰死和被俘虜而處死的人;

二是、不愿意做亡國奴而在家中自殺的人;

三是、為了反清復明而拋妻棄子,四處流浪的人;

四是、到死都不愿在清朝做官的人。

“凡是為明王朝守住節操的大小臣民,都是為自己的國家盡了忠心,他們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乾隆對這些人不只是口頭上的夸贊,還給他們列舉出了褒獎條例:根據其抗清之前的官職大小和抗清事跡的影響力,給他們重封一個謚號,并可以列入忠良祀,由翰林院親自撰寫他們的生平事跡,以供后人規諫。那段時期,乾隆翻案的人數多達三千余人。

可是,意料之外的是,乾隆在極力推崇史可法、袁崇煥等人的同時,卻在大規模的鎮壓當時的反清復明者。明王朝已亡百年,這些人仍然懷念前朝,不是更能體現他們的忠心嗎?可是,為什么乾隆帝會有如此反差?

其實,我們仔細研究,袁崇煥對大清不忠,但是,他卻對自己的國家忠誠,這就是真的“忠”,而錢謙益對大清衷心對自己國家卻不忠心,這就是“不忠”。可以說,乾隆如此強調這個字是很有深意的。

因為,乾隆知道,每個朝代都不會永久長存,都將會被時代的潮流所吞噬,所以,要為遲早到來的末世做好準備,清朝滅亡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到那個時候,誰會誓死保衛清王朝呢?那個時候國家需要的是錢謙益,還是袁崇煥呢?

其實,乾隆這是在為清王朝的后世子孫謀劃,給百姓和大臣樹立這種“忠”的理念,同時,也為清王朝的統治爭取更多的時間。

錢姓來源哪一個朝代

姓氏

姓氏: 錢 祖籍: 下邳

祖宗: 錢孚 郡望: 彭城郡

分類: 以官為氏

歷史名人

史書有記載的最早的錢姓名人是戰國時代的錢丹和錢產,前者是著名的隱士;后者是秦國的御史大夫。唐朝的錢起是有名的“大歷十才子”之一,浙江吳興人(今浙江湖州),佳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即為其所作。宋代有畫家錢易,元朝又出了一位畫家錢選,自號“清癯老人”,工于人物、山水、花鳥。明末清初的文學家錢謙益,是著名的“復興社”骨干之一。清嘉定年間“吳中七子”之冠,即《潛昕堂全書》的作者錢大昕,是著名的學者,講學終生,桃李遍天下。為帝王者有五代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鎦,國都設在他的家鄉杭州臨安。他不僅自己成為一方之主,而且其后代4世為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說是相當顯赫了。另外,錢、彭同宗。彭祖以壽長800歲而聞名,唐代官拜光祿卿的錢朗也是一個活了170歲的壽星。據說,錢朗在退休后,歸隱廬山,無意之中得到了補腦還元之術。所以,當他的元孫都已白發蒼蒼時,他卻仍然“猶如童子”,一直活到170歲。

姓氏來源

錢姓的來源果真與錢有關。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的官名“錢府上士”而來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這一官職起源于周代,乃是負責錢財的管理和調度。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當作自己的姓,從此就有了錢姓。之后,其子孫后代沿襲了這一稱呼,世世姓錢。從錢姓的來源上看,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的祖先。錢姓和彭姓常常自認是一家人,曾有著遇難相幫、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約定。事實上,錢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屬江蘇),與彭姓的發源地彭城(今江蘇徐州)并不在一處。但是,錢姓人一向把彭城作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于與彭姓同源的緣故。錢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位一于現今江蘇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稱彭城。下邳、彭城兩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證明了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后來,錢姓逐漸南遷,分布到長江以南各地區,至今在江南吳興、武進一帶還有許多錢姓人家。廣東、福建一帶,甚至在海外許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錢姓出自官名,確有金錢淵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當了這個官后,就干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后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后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最早出現在史書上的,是錢丹和錢產兩個人,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錢丹是著名的隱士,錢產則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江蘇吳興的錢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錢起,曾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他的詩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赴舉時被主考官認為有如神助。多年來更是膾炙人口。

在歷代政壇上,姓錢的人雖然未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時候,出過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镠。他是浙江杭州人,國都就設在杭州。

錢镠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于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游戲,就懂得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以及長大后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卻為相士驚為“真貴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馬亂的當世,能成為一方之主,而他的后代,也四世為唐朝的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說是相當顯赫了。

明朝才女柳如是為何沒有和男神走到最后,卻嫁給了錢謙益?

因為男神結婚了,錢謙益對她特別特別好啊,好到天下人都嫉妒。柳如是雖然是才女,但是她也只是妓女而已。在古代人們對待妓女可是一點都不寬容的。雖然例如是有著經世之才,可卻沒有哪個女人看她順眼的。倒是大多男人因為她的才情和才氣愿意多和她說幾句話。她也是“秦淮八艷”之首。

01、柳如是的才名到底是怎么來的

柳如是本來就是一個風塵女子,你要知道古代的妓女想要出名有一種辦法就是要炒作。柳如是她本身也很有才華,加上青樓的大肆宣揚,她就成為了驚才絕艷的女子。每天慕名而來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她經常來往的人都是當時的大人物。個個都能出口成章,可比陳圓圓更厲害一些。

02、欲嫁陳子龍,卻因出身被拒

柳如是一直看中的人叫陳子龍,這個男人在江南十分出名,而且有時候也會和柳如是一起討論時事,兩個人其實是互相欣賞的。這樣你來我往幾次,柳如是就想著嫁給陳子龍,陳子龍有妻室了,她甘愿做妾,甚至搬到了陳子龍的隔壁去和他做鄰居。結果陳子龍的妻子過于彪悍,沒有給她機會。

03、文壇大家錢謙益,愛柳如是愛到無法自拔

這個錢謙益是明朝的文壇大家,十個陳子龍都比不過一個他。何況他對柳如是真心好,為了引起柳如是的注意,修了“我聞室”。兩人結婚的時候,錢謙益直接明媒正娶柳如是。古人可不覺得這是什么真愛,只覺得傷風敗俗。沒一個人看好他們。可是他倆婚后也十分幸福。柳如是應該對陳子龍說一句:謝你當年不娶之恩。

大學士錢牧齋是什么朝代的人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又號東澗老人,江蘇常熟人,“江浙五不肖”之首。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文學家,主盟文壇數十年。

明末時期,江左三大家和秦淮八艷有哪些故事呢?

明末清初的詩人錢謙益、龔鼎孳、吳偉業是當時最為著名的三大才子,合稱為“江左三大家”(籍貫都屬舊江左地區),三人都曾在矛盾中降清,并且同在乾隆朝進入《貳臣傳》,詩才、仕途和名聲可謂是同進同退。

本文不講他們在政治上的選擇對錯,就講些花邊新聞,自古才子和佳人的結合都是民間百姓或文人雅士最喜聞樂見的八卦談資,錢謙益、龔鼎孳、吳偉業這著名的“江左三大家”自然也不例外,和他們產生愛恨糾紛的更是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艷”。

錢謙益和柳如是柳如是(本名楊愛,字如是)是“秦淮八艷”中最著名且最具家國情懷的奇女子,明崇禎十四年,59歲的錢謙益迎娶了23歲的柳如是。錢謙益當時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卻明媒正娶了名妓出身的柳如是,這在江南地區掀起了很大的爭議。

柳如是雖然名氣很大,也和不少江南才子結交,互相稱兄道弟以及吟詩作對,但到底是憐人歌妓,而且還給他人做過妾(14歲時曾被已至花甲之年的周道登納為妾),錢謙益雖然也是讓柳如是做側室,但卻是用正式的婚禮迎娶,禮法上難免遭人詬病。

不過,一些民間言論并沒有影響到這對老夫少妻的感情,畢竟,一個是才子,一個是才女,共同的愛好和語言消除了外界的影響和年齡上的代溝,夫妻倆倒是和和美美。但是很快,亂世到來,和諧的氣氛被打破,兩人也開始有了一些分歧。

南明弘光元年五月,清軍在攻破揚州后,迅速渡江南下,直逼南京城下,南京城卻基本不設防,頗具愛國情懷的柳如是在這個時候勸說錢謙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思慮半響后,說出了

“水太冷,不能下”

的名言,且阻止了柳如是殉國的舉動,然后領銜向清軍投降。

錢謙益因怕死降清,但心中其實無比矛盾,他是江南文壇領袖,曾經跟無數人灌輸過忠君愛國的思想,突然卻投降清朝,可謂是一朝英名盡喪,這讓他痛苦萬分,加上柳如是的不停勸導,錢謙益在北上京城做了三個月清官后稱病辭官,返回南京,受清朝監視居住。

此后的錢謙益在柳如是的幫助下,似乎又恢復了勇氣,余生一直在秘密聯絡和資助江南反清團體,但南明因各種原因卻大勢已去,最輝煌時,錢謙益的弟子鄭成功也曾于清順治十七年、南明永歷十四年時,揮師殺到南京城下,但讓欣喜若狂的錢謙益失望的是,鄭成功終究沒能戰勝清軍,鎩羽而歸。

至此,絕望的錢謙益只能和柳如是默默度過殘生,明朝不恢復,他也永遠洗清不掉曾向清軍獻上南京城的恥辱,清康熙三年,83歲的錢謙益病死,沒多久,46歲的柳如是也因家產糾紛,在錢謙益族人的逼迫下,憤而自盡。

從后世的一些記載上看,柳如是對降清后的錢謙益幫助甚大,或許,沒有這位名妓出身的愛人的勸導,錢謙益就把清官當下去了,兩人晚年又互相鼓勵前行,復國的目標雖然未能達成,柳如是的結局也算悲慘,但這兩人的結合至少是幸福的。

龔鼎孳和顧橫波

龔鼎孳納的是“秦淮八艷”中的顧橫波(本名顧媚)為妾,當時,龔鼎孳在北京為官,顧橫波于崇禎十六年末也來到北京,初到時,就遇上龔鼎孳因受彈劾被關進監獄,但顧橫波每日在獄外等待,感情可謂至深,這也是后來龔鼎孳始終和顧橫波和諧恩愛的原因。

好景不長,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大軍殺進北京城,龔鼎孳和顧橫波也有過跟錢謙益和柳如是一樣的動議,即自殺殉國,錢謙益是直接沒敢做出舉動,但龔鼎孳和顧橫波做了,他們是投井自殺未遂,后來有記載說,他們其實投的是一口枯井,本意是避難,而不是真想殉國。

從后來龔鼎孳的行為來看,避難而不是殉國的說法或許是對的,因為龔鼎孳先是投降了順軍(李自成進北京,允許明朝四品以下官員投降),等李自成失敗后,轉頭又投降了清朝,而且,還把清朝的官當得有滋有味,因為對清朝有功,他給愛妾顧橫波掙回來個一品誥命夫人的頭銜。

對于顧橫波來說,一介風塵女子能混到這個頭銜,也算沒白活一生了,她在跟了龔鼎孳后,兩人還是和諧恩愛的,當然,這是因為龔鼎孳的正室董氏看不慣他降清,沒有來北京同住,給了龔鼎孳獨寵顧橫波的機會,顧橫波本人的文采也是兩人琴瑟和鳴的主因,才子和才女總歸是有共同語言的。

顧橫波病死于康熙三年,龔鼎孳病死于康熙十二年,兩人都得以善終,龔鼎孳在侍清時,同樣有過矛盾心理,晚年所做的詩詞中,多有流露懷念明朝之意,也有意保護過部分反清文人,但這些始終掩蓋不了他兩次降敵,并為之效勞的尷尬經歷,從思想和行為上,龔鼎孳不如錢謙益,顧橫波也遠不如柳如是。

吳偉業和卞玉京、陳圓圓

吳偉業(號梅村)跟錢謙益、龔鼎孳相比,詩才更著名一些,康熙皇帝都曾為吳偉業的詩集提過御制詩,想來也知道詩集的質量。吳偉業沒有娶或者納“秦淮八艷”中的任何一人,卻招惹過兩人,分別是卞玉京和陳圓圓,一個給了情恨,一個賦予了國仇。

據說,卞玉京和陳圓圓齊名,當時有“酒壚尋卞玉京,花底出陳圓圓”的說法,崇禎十五年時,卞玉京跟吳偉業相識于一文人聚會,卞玉京相中了吳偉業,女追男只隔層紗,大膽敢愛的卞玉京輕易的就捅破了這層紗,直接向吳偉業示愛,但卻被吳偉業含糊過去,卞玉京十分失望。

而吳偉業沒有接受卞玉京示愛的原因很簡單,他得知國舅田畹要來南京幫助崇禎皇帝選女人,其中就有陳圓圓,還有卞玉京,醉心仕途的吳偉業不愿意得罪田國舅,因此放棄了卞玉京,佳人終究沒能嫁給才子,哪怕是妾都沒能做上,后來勉強做了一位鄭姓世家子的妾。

南明弘光朝滅亡后,卞玉京逃出南京,以女道士的身份掩護自己,和吳偉業有過見面,但兩人始終沒能在一起,順治八年和吳偉業最后一次見面后,卞玉京隱居山林,直至亡故。吳偉業于順治十年時被清朝強迫北上做官,三年后丁憂辭官,回到南方,他再見到卞玉京時,只是見到了卞玉京的墓碑。

吳偉業因仕途辜負了卞玉京,和陳圓圓卻沒有任何愛恨糾葛,可是他寫的那句著名的詩“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卻把陳圓圓推到了禍國殃民的地位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當然不會是為了一個小妾被搶,可民間愛這種故事啊,清朝也非常愿意推波助瀾,用此故事降低吳三桂的人格。

于是,因這句詩的誤導以及廣為傳播,吳三桂真實降清的原因被遮掩,亡國的原因全部被陳圓圓一介弱女子背鍋,陳圓圓何其苦也?吳偉業的動機是為什么很難說清,主觀上或許是為了貶低吳三桂,但最終傷害最深的卻是無辜的陳圓圓。從卞玉京到陳圓圓,一個有意,一個或許無意,他害苦了兩位佳人。

關于錢謙益是哪個朝代的和錢謙益的家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088.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