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去哪里送別鮑浩然 王觀送鮑浩然識別而不離將送春與送別交織在一起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王觀去哪里送別鮑浩然,以及王觀送鮑浩然識別而不離將送春與送別交織在一起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原文及翻譯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是北宋詞人王觀創作的詞。題目一作《別意》。這是一首送別詞,寫的是春末時節送別友人鮑浩然,表達了詞人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這首詞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設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語帶雙關,寫得妙趣橫生,在送別詞中獨樹一幟。
原文及譯文
原文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代: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剛剛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歸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作者簡介
王觀(1035~1100),字通叟,如皋(現屬江蘇南通如皋)人,宋代詞人,與高郵的秦觀并稱二觀。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科舉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進士。后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一首,描寫宮廷生活。高太后對王安石等變法不滿,認為王觀屬于王安石門生,就以《清平樂》褻瀆了宋神宗為名,第二天便將王觀罷職。王觀于是自號“逐客”,從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王觀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臨江仙·離杯》、《高陽臺》等,其中《卜算子》一詞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設喻巧妙,又語帶雙關,寫得妙趣橫生,堪稱杰作。《紅芍藥》詞寫人生短暫,從而提出人生應追歡及早,寫法亦頗有特色。
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原文及翻譯賞析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原文: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翻譯及注釋
翻譯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釋 1卜算子:詞牌名。 北宋 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2鮑浩然:生平不詳,詞人的朋友,家住浙江東路,簡稱浙東。3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動的水波。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雜記》載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為遠山,這里反用。5欲:想,想要。6行人:指詞人的朋友(鮑浩然)。7眉眼盈盈處: 一說比喻山水交匯的地方,另有說是指鮑浩然前去與心上人相會。盈盈:美好的樣子。8才始:方才。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英譯
Waters are Beauty』s glances—Which, on the lucky ones, fall.Mountains are Her painted brows,Not looking painted at all.
If you ask a traveler,Where he is going and why,「To see mountains and waters;To see Beauty』s brow and eye.」
Now, we』ve just seen Spring off.To be sent off, 『tis your turn.If you catch Spring in Jiangnan,To live with him, you must learn.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賞析
這首詞雖是一首送別詞,但并無消極想法。主要表達了詞人心中對鮑浩然的不舍與留戀,以及對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詞的上片寫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兩句,借景抒情,化無情為有情,啟人遐想,而且運用反語,推陳出新、發想奇絕,將山水塑造成也會為離情別緒而動容的有情之物。詞人把水比作閃亮的眼睛,把山喻為青翠的蛾眉,對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繪出眼前這幅詩情畫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橫」而未流,表現出詞人極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讓友人因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傷感,做到出以淡語,含而不露。同時,這一句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想來暗示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欲問行人」二句,用問句提起友人行蹤,側面寫送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處」,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與此相應,上片結句「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秀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另外,上文山水與眉眼合寫,亦意味著歸途處處有山水,處處有眉眼,既是詞人遠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鮑浩然心上人盼歸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達了詞人與友人的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愿。詞人用出人意料的想像把送春和送人聯系在一起,用兩個「送」字遞進,深刻描寫詞人的離愁幽情。「才始送春歸」寫出才剛送別春天,心中還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離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詞人將心中沉痛之情暫時擱置,對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既飽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有兩點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構思別致。詞人把送春與送別交織在一起來寫,充分表現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春天的留戀;二是比喻新穎。詞人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浙東的山山水水,仿佛這位美人正期待著他的到來,貼切、自然,富有真情實感。這首詞,輕松活潑,比喻巧妙,耐人尋味,幾句俏皮話,新而不俗,雅而不謔。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創作背景
春末時節,詞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雖然自己家在如皋,欲歸不得,羈旅之愁難以為懷,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與春光同住。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起首兩句,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詩所見自然山水化成為有情之物。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攢的眉峰了。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厚的懷人感情,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兩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兩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春語意雙關。
最后兩句是詞人對鮑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首送別詞。 起拍「水是」、「山是」兩句,含意豐富,啟人遐想。詞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漂亮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想來寫出了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與此相應,上片結句「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透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
詩詞作品: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詩詞作者:【 宋代 】 王觀 詩詞歸類: 【宋詞三百首】、【小學古詩】、【初中古詩】、【婉約】、【送別】、【山水】、【寫人】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原文及賞析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朝代:宋代
作者:王觀
原文: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
山是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問朋友去哪里呢?
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才剛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好友離去。
如果你到江南趕上了春天,
就千萬不要辜負了這美好的景色,
一定要留住春天與你在一起。
注釋
卜算子:詞牌名。
鮑浩然:詩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要,想要
行人:指作者(王觀)的朋友(鮑浩然)
眉眼盈盈處:山水交匯的地方。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起首兩句,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詩所見自然山水化成為有情之物。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攢的眉峰了。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厚的懷人感情,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兩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兩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春語意雙關。
最后兩句是詞人對鮑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首送別詞。起拍“水是”、“山是”兩句,含意豐富,啟人遐想。詞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漂亮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想來寫出了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與此相應,上片結句“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透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
解析《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 ? ? ? ? ?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 ? ? ? ? ? ? ? ? ? ? ? ? ? ?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詩詞譯文:
? ? ? 江南的水好像美人流動的眼波,江南的山如同美人蹙起的眉毛。假如想問朋友要去哪里?答案肯定是在那山水交融的地方。我剛剛送走了春天,現在又要把好朋友送回去。假若你到了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可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啊。
2.專家解讀 :
? ? ? 王觀的這首送別詞,主要描寫了在春末時節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所想所感。他在開頭兩句用“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借景抒情。以眼喻水,以眉喻山,用筆靈動、造語新奇,化無情為有情,啟人遐思。古人常常用秋水比喻美人的眼睛,而作者卻運用反語,達到了推陳出新的效果。
? ?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二句,從側面寫送別,點明鮑浩然要去的地方。它包含的意蘊較為豐富,既指友人要去山水秀麗的地方,亦或暗指他是和“眉眼盈盈”的心上人去相會。另外,山水與眉眼合寫,也意味著歸途處處有山水,處處有眉眼,既指作者目送友人遠離時的目光,又聯想到心上人盼歸的眉眼。較為含蓄地表達了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
? ?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真誠祝愿。作者巧妙地把送春和送人聯系在一起,兩個“送”字的遞進用法,營造出一種春愁添別恨,離愁更深的感覺。最后,作者再發奇想:“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他把自己心中的傷感暫時擱置,積極而熱烈地為友人獻上美好的祝福,叮囑他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把惜春之情與祝福之意一并送與友人。作者出神入化地運用了比喻這個魔杖,賦予作品千古魅力的同時,也使這首詞作在送別詩中獨領風騷。
3.知識拓展:
? ? 這首詞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從送別詩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個比喻句極言江南山水的美麗可愛,歷來被人稱道。
? ? ?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惜春之情,溢于言表,同時又寄托著對友人的美好祝愿。既然朋友鮑浩然要前往的地方,盎然的春意尚存,更有秀麗明媚的山容水色。何不奉勸他不要辜負這大好春光,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盡享春日的大好時光呢。同時也暗扣友人和家人團聚的這一家庭生活之春色,一語雙關,美好盡顯。而今,這兩句已經成了勸勉友人珍惜春色和對朋友美好祝福的經典寄語,為后人廣為傳頌。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