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飲王母池指哪里 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朝飲王母池指哪里,以及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贊美泰山的經典詩句與解釋
1. 關于寫泰山的經典詩句
關于寫泰山的經典詩句 1.關于描繪泰山的詩句大全
描寫泰山的古詩
1、《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泰山吟》
南朝·謝靈運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3、《泰山梁父行》
三國·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4、《泰山吟》
晉·陸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一遠,層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5、《泰山吟》
晉·謝道韞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巖中間虛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云構歲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宕斯字,可以盡天年。
6、《四愁詩》
漢·張衡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
側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搖。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怏。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
側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消敗槐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7、《游泰山》
唐·李拿友白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8、《泰山》
明·李夢陽
俯首元齊魯,東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后,仍有漢皇臺。
9、《雪中望岱宗》
清·施閏章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
冰泉懸眾壑,云路郁千盤。
10、《泰山石》
唐·李德裕
雞鳴日觀望,遠與扶桑樹。
滄海似镕金,眾山如點黛。
遙知碧峰首,獨立煙嵐內。
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
11、《題靈巖寺泉池》
唐·李白
客來花雨際,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錦,疏松掛綠絲。
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雙梨。
惜去愛佳景,煙蘿欲暝時。
12、《再書王母池》
唐·呂洞賓
昔年留字識曾來,事滿華夷遍九垓。
無賴蚊虬知我字,故留蹤跡不沉埋。
13、《鄭生至自泰山》
明·李夢陽
昨汝登東岳,何峰是絕峰?
有無丈人臺,幾許大夫松。
14、《泰山頌》
當代·楊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親。
松石為骨,清泉為心。
呼吸宇宙,吐納風云。
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2.關于泰山的詩句
1,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白話文釋義:泰山頂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東海白浪連天涌。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望岳》
白話文釋義: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3,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出自元代賈魯《 登泰山》枯好
白話文釋義:泰山是那么的高大, 其它山脈無法與它相比。
4,昨汝登東岳,何峰是絕峰?有無丈人臺,幾許大夫松。——出自明代李夢陽《鄭生至自泰山》
白話文釋義:昨天你爬泰山去了,最高峰是哪座峰啊?有沒有文人雅士留下的觀景臺啊?有幾顆大夫松啊?
5,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出自唐代李白《游泰山》
白話文釋義:陽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著屏風樣的山峰直上。皇上曾經乘坐六龍車輦翻山越嶺,深壑幽谷縈回曲折。當年碧峰上遺留的馬蹄痕跡,現在早已被青苔掩蓋。峭壁懸崖,飛瀑噴流,松風水聲激切哀鳴。北望群峰奇絕,仿佛向東海傾倒。
3.描寫泰山的詩句
關于泰山的詩:
泰山--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 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臺
天門一長嘯 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云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云鬟
笑我晚學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云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 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云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于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云飛
4.寫與泰山有關的詩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甫《望岳》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杜甫《望岳》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 杜甫《望岳》
山映斜陽天接水。 —— 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 許渾《金陵懷古》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 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
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 —— 賈魯《登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 —— 李白《游泰山》
對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 —— 黃庭堅《醉蓬萊》
萬里江山知何處。 —— 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 —— 元好問《登岱》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 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 李白《從軍行》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 蘇軾《念奴嬌·中秋》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 李白《游泰山》
況有文章山斗。 —— 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李白《游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 賈魯《登泰山》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 李白《游泰山》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 —— 李白《游泰山》
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 —— 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李白《游泰山》
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 賈魯《登泰山》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 李白《游泰山》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 —— 李白《游泰山》
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 —— 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5.描寫泰山優美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游泰山六首(1) 【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2)。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3)。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4),水急松聲哀。北眺崿嶂奇(5),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6)。
天門一長嘯(7),萬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8)。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9)。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10)。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其二】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11),方瞳好容顏(12)。捫蘿欲就語,卻掩青云關。
遺我鳥跡書(13),飄然落巖間。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14)。
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其三】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15)。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16)。
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17)。偶然值青童(18),綠發雙云鬟(19)。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20)。躊躇忽不見(21),浩蕩難追攀(22)。
【其四】 清齋三千日(23),裂素寫道經(24)。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云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25)。
海色動遠山(26),天雞已先鳴(27)。銀臺出倒景(28),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29)。【其五】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30),去無云中跡。長松入霄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31)。終當遇安期(32),于此煉玉液(33)。
【其六】 朝飲王母池(34),瞑投天門關(35)。獨抱綠綺琴(36),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37)。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38)。
寂靜娛清輝,玉真連翠微(39)。想象鸞鳳舞(40),飄颻龍虎衣(41)。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42)。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43)。
明晨坐相失(44),但見五云飛(45)。[ 詞句注釋(1)泰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西北,是中國東部著名高山。
《史記正義》:泰山,一曰岱宗,東岳也,在兗州博城縣西北三十里。《山東通志》:泰山,在濟南府泰安州北五里,一曰兗鎮。
周圍一百六十里,自山下至絕頂四十余里。上有石表巍然,傳是秦時無字碑。
(2)《舊唐書》:開元十三年十月辛酉,東封泰山,發自東都。十一月丙戌,至兗州岱宗頓。
己丑日南至,備法駕登山,仗衛羅列山下百余里,詔行從留于谷口,上與宰臣禮官升山。庚寅,祀吳天上帝于上壇,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壇。
禮畢,藏玉冊于封祀壇之石磩。然后燔紫燎發,群臣稱萬歲,傳呼自山頂至岳下,震動山谷。
(3)《宋書》:天子所御駕六,其余副車皆駕四。按《尚書》稱:朽索御六馬。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袁盎諫漢文馳六飛。
魏時天子亦駕六。六龍之義本此。
鮑照詩:“千巖盛阻積,萬壑勢順索。”(4)孫綽《天臺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
張協《七命》:“登絕巘,溯長風。”絕巘,高峰也。
(5)鮑照詩:“合沓崿嶂云。”(6)郭璞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7)《山東通志》:上泰山,屈曲盤道百余,經南天門,東西三天門,至絕頂,高四十余里。左思詩:“長嘯激清風。”
(8)郭璞詩:“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張銑注:“九垓,九天也。”
(9)《抱樸子》:項曼都入山學仙,十年而歸家,曰:“仙人以流霞一杯與我飲之,輒不饑渴。”(10)《漢武內傳》:王母曰:“雖當語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11)《楚辭》:“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朱子注:“羽人,飛仙也。”(12)《抱樸子》:仙人目瞳正方。
《神仙傳》:李根瞳子皆方。按《仙經》云:八百歲人瞳子方也。
(13)徐干《中論》:“蒼頜視鳥跡而作書。”(14)《爾雅》:“閑,習也。”
《荀子》:“多見曰閑。”(15)平明:天亮的時候。
日觀:泰山東南的高峰,因能看到太陽升起而得名。云關:指云氣擁蔽如門關。
這四句是寫日出時的景象與作者當時精神煥發的神態。(16)窈窕:深遠曲折的樣子。
(17)八極:八方極遠之地。閑:大,廣闊。
兩句意為:憑崖眺望遠方的盡頭,天空顯得格外寬闊。(18)值:遇到。
青童:仙童。(19)綠發:漆黑的頭發。
云鬟:古代婦女梳的環形發結。這里指仙童的發型。
(20)蹉跎:虛度光陰。凋朱顏:這里指容貌衰老。
(21)躊躇:猶豫。(22)浩蕩:廣闊。
這里指廣闊的天空。(23)《南岳魏夫人傳》:夫人入洛陽山中,清齋五百日,讀《大洞真經》。
(24)顏師古《急就篇注》:“素,謂絹之精白者,即所用寫書之素也。”(25)《楚辭》:“坐堂伏檻,臨曲池些。”
東溟,東海也。(26)海色:曉色也。
(27)天雞:傳說中的神雞。居東南桃都山大桃樹上,又傳居東海岱輿山扶桑樹上,率天下之雞報曉。
(28)謝靈運詩:“張組眺倒景,列筵矚歸潮。”李善注:《游天臺山賦》曰“或倒景于重溟”,王彪之《游仙侍》曰“遠游絕塵霧,輕舉觀滄溟。
蓬萊蔭倒景,昆侖罩層城”,并以山臨水而景倒,謂之倒景。(29)蓬萊、瀛洲:在渤海中,有不死藥,金銀為宮闕。
(30)緬:思貌。(31)《歲華紀麗》:泰山冬夏有雪。
(32)安期:即安期生,古之仙人。(33)江淹詩:“道人讀丹經,方士。
6.描寫泰山的詩句有哪些
·?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二》
·?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深秋訪農事,東馳岱宗途 - 張士明 (元) - 《呈靈巖方丈》
·? 石徑俯云壑,竹林開幽境 - 王旭 (元) - 《游竹林寺》
·? 手摩紅日登三觀,袖佛黃埃看九州 - 王奕 (宋) - 《和元遺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張真人》
·?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松風振巖谷,石泉溜皰廚 - 張士明 (元) - 《呈靈巖方丈》
·?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 - 杜仁杰 (元) - 《天門銘》
·?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 陸機 (魏晉) - 《泰山吟》
·?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 - 謝靈運 (南北朝) - 《泰山吟》
·?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一》
·? 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 - 李白 (唐) - 《游泰山.其六》
?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 張岱 (明) - 《泰山》
7.關于泰山的古代詩句
唐玄宗于開元十三年東封泰山,到達泰山時正值冬季,有雪,故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登封喜雪》,以表達此時的心情: 日觀卜先征,時巡順物情。
風行未備禮,云密遽飄英。 委樹寒花開,縈空落絮空。
朝如玉已會,庭似月猶明。 既睹膚先合,還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報,因此謝成功。 這首詩主要寫了雪景,從“云密”到“飄英”;從“膚先合”到“尺有盈”,寫的景色如畫,美妙動人,最后歸結到雪是豐年的征兆,同時也是自己封泰山的結果。
到了清朝,到泰山封禪的皇帝較多,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均有封禪詩傳世。 康熙曾寫有《登岱》一詩,表明了自己對封禪之事的不屑: 巖巖岱岳高無極,攀陟遙登最上頭。
路轉天門青靄合,峰回日觀白云浮。 振衣嶻嶭凌千仞,騁目蒼茫辨九州。
欲與臣鄰崇實政,金泥玉檢不須留。 雍正則寫了《岱頂》: 芙蓉萬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與齊。
九點青煙看野馬,五更紅日候天雞。 云封峭壁松多古,蘚積殘碑字未迷。
冉冉嶺頭笙鶴下,仙壇曾此降金泥。 寫出了雍正陶醉于封禪之事的內在心態。
8.描寫泰山的古詩30首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唐代:李白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
別君若俯仰,春芳辭秋條。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散為飛雨川上來,遙帷卻卷清浮埃。知君獨坐青軒下,此時結念同所懷。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曾無好事來相訪,賴爾高文一起予。
■登泰山清代:王鼎與客登喬岳,肩輿煙靄中。乾坤生氣盛,今古仰心同。
勢判徐青遠,川流汶泗通。北瞻復南望,云樹兩濛濛。
■泰山雜詠 其四 桃花峪明代:王弘誨流水晴懸碧澗霓,桃花春似武陵溪。東方自擬隨王母,縱少漁郎路不迷。
■泰山雜詠 其五 丈人峰明代:王弘誨高標孑立向天門,氣象巖巖仰止存。五岳曾聞岱宗長,諸峰應是丈人孫。
■泰山明代:李夢陽俯首元齊魯,東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君看秦始后,仍有漢皇臺。
■泰山吟魏晉:謝道韞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云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送范山人歸泰山唐代:李白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間。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登泰山日觀峰宋代:梅堯臣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金熔。
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正視刺我目,攢集如劍鋒。
照曜萬物興,磨滅萬物兇。草木既無命,必聞石間松。
當時一避雨,安得大夫封。人而茍不遇,抱簡誦六龍。
■登泰山元代:張養浩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登泰山明代:王安舜泰山東望走群龍,直上天門第一峰。泉壑晴霞開罨畫,長空飛雨洗芙蓉。
殘碑莫辯秦時字,斷簡曾埋漢武封。覽勝欲攄天下目,不知身在古鴻濛。
■登泰山清代:王鼎與客登喬岳,肩輿煙靄中。乾坤生氣盛,今古仰心同。
勢判徐青遠,川流汶泗通。北瞻復南望,云樹兩濛濛。
游泰山六首譯文 | 注釋 | 賞析
游泰山六首 [唐代] 李白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型桐道開。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洞門閉石扇,地底興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飄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捫蘿欲就語,卻掩青云關。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偶然值青童,綠發雙云鬟。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云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銀臺出倒景,白浪翻長鯨。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緬彼鶴上仙,去無云中跡。長松入霄漢,遠望不盈尺。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終當遇安期,于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瞑投天門關。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寂靜娛清輝,玉真連翠微。想象鸞鳳舞,飄飖龍虎衣。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明晨坐相失,但見五云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陽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著屏風樣的山峰直上。皇上曾經乘坐六龍車輦翻山越嶺,深壑幽谷縈回曲折。當年碧峰上遺留的馬蹄痕跡,現在早已被青苔掩蓋。峭壁懸崖,飛瀑噴流,松風水聲激切哀鳴。北望群峰奇絕,仿佛向東海傾倒。安放皇帝玉冊的石洞前巨大的石門緊閉,隱隱感覺到地底風雷涌起。絕頂望東海蓬萊三島,想象到了金銀臺。站在南天門長嘯一聲,青風四面萬里來。
仿佛看到四五個美麗的仙女,飄飄裊裊飛下九天來。她們對我嫣然一笑,接著把一只璀璨的流霞酒杯贈送給我。我急忙再三低頭致禮,自己很慚愧:不是神仙而受此大恩。我頓時感覺到:宇宙如此渺小,這塵世有什么值得戀眷的呢?
鑒賞
李悔指白的《游泰山六首》為連章古詩,其中每一首都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審美境界,而全詩六首從整體上展示了更廣闊、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描繪了一座雄渾壯麗的自然之山,一座奇異可感的神妙之山,令人體悟到這是寄寓著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靈之山。泰山方圓四百多公里,體勢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也”(張俯《岱志》)。其景觀雄奇、險絕、曲幽,奧曠之特色俱臻。
僅以登山中軸線而歷,從王母池、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天街至玉皇頂,再及日觀峰、月觀峰,沿途凡峰崖,澗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異花,云嵐煙霧極目難盡,即或為長文,亦覺語白言乏。而李白在《游泰山卜前坦六首》中卻能以超然的宇宙觀和獨特的時空透視,目攬泰山萬象于方寸,馳思結韻于毫端,以寫意山水筆法繪出了有聲畫卷,顯示了李白詩歌獨有的豪放風格。
創作背景
關于泰山的俗語或詩句
1. 有關泰山的詩句和名言
泰山吟
李白
四月上泰山,
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茄御,
澗谷隨縈回。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泰山吟
[晉] 陸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一遠,層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 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臺
天門一長嘯 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云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云鬟
笑我晚學顫鬧巖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云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 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云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于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彎激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云飛
2. 關于泰山的俗語
1、有眼不識泰山。
2、泰山壓頂不彎腰。
3、人心齊,泰山移。
4、岱宗乃宗岳也,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5、登泰山而小天下。
6、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7、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
8、泰山不讓土壤,顧成其大。
9、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10、有眼不識泰山。
11、挾泰山以超北海。
12、泰山不讓微塵,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3. 到了泰山你會想到哪些詩句或俗語
[元]杜仁杰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
齊人杜仁杰,于是乎銘之: 元氣裂,兩儀具。五岳峙,真形露。
惟岱宗,儼箕鋸。仰彌高,屹天柱。
浩千劫,空來去。誰為鑿,起天慮。
匪斤斧,乃祝祖。一竅開,達底處。
十八盤,盤千步。薺初吐,抱圍樹。
日車昃,慘曦馭。六龍頹,莽回顧。
躇此往,嘉無數。無懷下,兵刑措。
七十君,接鑾輅。圣道熄,彝倫斁。
揖讓歇,篡奪屢。忽焉闔,梗無路。
象緯森,敕訶護。朝百靈,由茲戶。
金璀璨,朱間布。九龍蹲,萬無怖。
我欲叩,閽者怒。辟何時,坦如故。
對冕旒,獲控槊。豁蒙蔽,泄塵霧。
刮政疵,剔民蠹。上得情,下安作。
額血殫,帝聰悟。崖不磨,蒼壁豎。
刻我銘,期孔固。垂萬世,正王度。
4. 到了泰山你會想到哪些詩句或俗語
[元]杜仁杰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
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齊人杜仁杰,于是乎銘之:
元氣裂,兩儀具。五岳峙,真形露。
惟岱宗,儼箕鋸。仰彌高,屹天柱。
浩千劫,空來去。誰為鑿,起天慮。
匪斤斧,乃祝祖。一竅開,達底處。
十八盤,盤千步。薺初吐,抱圍樹。
日車昃,慘曦馭。六龍頹,莽回顧。
躇此往,嘉無數。無懷下,兵刑措。
七十君,接鑾輅。圣道熄,彝倫斁。
揖讓歇,篡奪屢。忽焉闔,梗無路。
象緯森,敕訶護。朝百靈,由茲戶。
金璀璨,朱間布。九龍蹲,萬無怖。
我欲叩,閽者怒。辟何時,坦如故。
對冕旒,獲控槊。豁蒙蔽,泄塵霧。
刮政疵,剔民蠹。上得情,下安作。
額血殫,帝聰悟。崖不磨,蒼壁豎。
刻我銘,期孔固。垂萬世,正王度。
5. 關于泰山的名人名言,或詩句
登泰山小天下----孔子
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袁枚《登泰山詩》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歌頌泰山的詩、句
“泰山巖巖,魯邦所贍”---
- ----詩歌總集《詩經》
《孟子·盡心上》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6. 關于泰山日出的詩句和諺語
一、關于泰山日出的詩句
1、《游泰山》其三 唐·李白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云鬟。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譯文:
天剛亮我就登上日觀峰,舉起手撥開雄關一樣的濃云。
此時,我的精神四處飛揚,想要突出天地間。
黃河如帶從西飄來,又遠遠地流入大山。
身凌山崖縱覽天際,目光極處空曠無邊。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烏黑的頭發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他嘲笑我學仙太晚,年華虛度,老了容顏。
我正猶豫時仙童忽然消失,廣闊的天地間到哪里去追尋?
2、《游泰山》其四 唐·李白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云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譯文:
素食長齋三千天,扯下白絹書寫大道真經。
吟誦道經有所收獲,神仙就會護衛我的身形。
乘上云彩任憑長風吹送,如生雙翅迅疾地飛行。
攀上石崖來到日觀峰,俯在欄桿上眺望東海。
海上的曙光在遠山間閃動,桃都山天雞已報曉聲聲。
銀砌的仙宮倒映水中,長鯨攪得大海巨浪翻騰。
怎樣才能得到不死之藥,讓我飛向海上神山蓬萊?
3、《游泰山》其五 唐·李白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霄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于此煉玉液。
譯文:
泰山日觀峰傾向東北,山崖間夾著兩塊巨石。
海水就在眼前浮動,晨光閃爍在遙遠的碧空。
上千座山峰爭著叢聚一起,萬道山谷雄奇無比。
面對此景思念起駕鶴的仙人,他在云中來去,絕無蹤跡。
高高的松樹聳入云漢,遠遠望去不足一尺。
山上的花朵也與人間不同,在五月的雪中閃放著白色。
終有一天會遇到安期生,與他在這里共同燒煉仙丹玉液。
4、《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東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
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5、《曉日》 唐·韓偓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后,首送金烏上碧空。
譯文:天邊霞光映入水中,一時水中映出的天際一片通紅。
只要在泰山日觀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會看到第一輪紅日被送上蔚藍的天空。
二、關于泰山日出的諺語:
1、泰山頂上觀日出——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
2、日出紅云升,勸君莫遠行;日落紅云升,來日是晴天。(日出的時候有紅云升起的時候不要出遠門,日落有紅云升起時,明天就是晴天。)
3、日出西山水倒流——天下奇聞;無奇不有。
4、一輪紅日出東方——光明芷大。
5、日落東山水倒流——彌天大謊。
7. 有關泰山的俗語
1.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注釋: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為人民而死);有的比鴻雁的毛還輕(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而死)。
2.泰山不讓土壤,顧成其大。
注釋: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3.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注釋:作為將領的原則,應當首先修養心性。必須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
4.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注釋: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3962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
注釋:實際指人的眼界和視點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
擴展資料:
泰山的文化底蘊
1.相傳遠古時期,黃帝曾登過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2.歷代文化名人也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
3.泰山還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泰山
8. 請問有沒有關于泰山的成語或俗語
篤定泰山 像泰山那樣穩定。
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不識泰山 不認識泰山。
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還重。
鴻毛泰山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人心齊,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發揮出極大的力量。
泰山鴻毛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泰山壓頂 比喻遭遇到極大的壓力和打擊。
泰山其頹 舊時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泰山壓卵 泰山壓在蛋上。
比喻力量相差極大,強大的一方必然壓倒弱小的一方。 泰山北斗 泰山:東岳,在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泰山不讓土壤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
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
比喻偉人死亡。 穩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
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重于泰山 比泰山還要重。
形容意義重大。 泰山盤石 比喻安定穩固。
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安若泰山 〖解釋〗形容極其平安穩固。同“安如泰山”。
泰山磐石 〖解釋〗比喻安定穩固。 死重泰山 〖解釋〗比喻死得光榮。
有眼不識泰山人心齊,泰山移泰山壓頂不泰山石敢當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彎腰泰山倒了恩情斷。
關于描寫三月的南京詩句
1.描寫南京的詩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進艇
【內容】: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梅雨
【內容】: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題目】: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內容】:
胡塵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
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揚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圣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年代】:唐
【作者】:楊夔
【題目】:寄當陽袁皓明府
【內容】:
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
地古既資攜酒興,務閑偏長看山情。
松軒待月僧同坐,藥圃尋花鶴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培孫空說魯恭名。
【年代】:唐
【作者】:鄭巢
【題目】:送人南游
【內容】: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遠寺寒云外,揚帆暑雨前。
雁行回曉岫,蜃色上湖畢嘩田。
更想清吟處,多同隱者眠。
2.描寫南京的詩句有哪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進艇
【內容】: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梅雨
【內容】: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題目】: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內容】:
胡塵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
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揚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圣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年代】:唐
【作者】:楊夔
【題目】:寄當陽袁皓明府
【內容】:
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
地古既資攜酒興,務閑偏長看山情。
松軒待月僧同坐,藥圃尋花鶴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空說魯恭名。
【年代】:唐
【作者】:鄭巢
【題目】:送人南游
【內容】:
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遠寺寒云外,揚帆暑雨前。
雁行回曉岫,蜃色上湖田。
更想清吟處,多同隱者眠。
3.關于南京的詩句有哪些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李白《長干行》):長干,本古金陵里巷,居民多從事商業活動。其地在今南京城南。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高樓,指西樓。金陵城西樓即“孫手中行楚樓”,因西晉詩人孫楚曾來此登高吟詠而得名。樓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見《輿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長江,皆呈其足下,為觀景的勝地。覆舟山,即今南京九華山。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陵鳳凰臺》):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劉禹錫《金陵懷古》):據《金陵記》說,冶城,位于金陵府治西北,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一帶。征虜亭,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北。東晉征虜將軍謝石的哥哥謝萬曾送客于此亭。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故國”即指金陵,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200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烏衣巷在夫子廟西南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臺城》):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中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到了唐末,這里就更荒廢不堪了
4.十首描寫南京的古詩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唐] 772-842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約1151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漁家傲 作者:蘇軾 千古龍蟠并虎踞。
從公一吊興亡處。 渺渺斜風吹細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淩彩霧。 紅鸞驂乘青鸞馭。
卻訝此洲名白鷺。 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南鄉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八聲甘州 作者:辛棄疾 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認得,王謝風流。
只用平時尊俎,彈壓萬貔貅,依舊釣天夢,玉殿東頭。 看取黃金橫帶,是明年準擬,丞相封侯。
有紅梅新唱,香陣卷溫柔。 且華堂、通宵一醉,待從今、更數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5.關于三月的詩句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送春》
【北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6.幫幫忙,告訴我三首關于南京的古詩
金陵與懷古詩 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確實如此,中國古代詩歌中,懷古詩詞占了很大一部分。而懷古詩中,以金陵為吟詠對象的更是數不勝數。
閱讀課本上劉禹錫的《石頭城》和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懷古》,并查閱相關材料,寫一篇“金陵與懷古詩”為話題的文章,探究金陵被文人騷客看重的原因。標題自擬,字數不限。
金陵與懷古詩 安徽桐城二中 聞雋 古抒情,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而眾多懷古詩中,以金陵為吟詠對象的更是數不勝數。
從豪放飄逸的 “詩仙”李白到“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是杜牧《登北固》中的一句。金陵,一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爭相游玩之地,一個被六個朝代君主選為國都的地方,一個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臨江之處,如此佳境,怎不令人神往呢?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碧。”
這是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懷古》中的詞句。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喜歡寫懷古詩,以古鑒今,以古諷今,借滿懷憂國憂民思想的劉禹錫,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卓越政治家王安石到鄧剡,從汪元量到白樸再到薩都剌-------這些著名的詩人詞家都曾在這里留下墨寶。
這叫人狠是疑惑,卻又恍惚了然。 南京與長江比鄰,形式險要,處于北控長江、南阻秦淮的優勢地理位置,難攻易守,這或許就是六朝開國君主選南京作為國都的原因之一。
古代就有“鐘山龍蟠,西城虎踞”之稱,后來又有了“鐘山風雨起蒼黃”的形容。所以,在南京這座城市里發生過許多轟動一時的事件,自然人們也就習慣以金陵為背景來寫懷古詩了。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那北京呢,它不也是一個集繁華與政治中心為一體的城市嗎?北京確實是那樣,但在我看來,在六朝,它沒有南京那樣富有生機,它代表著嚴肅,它沒有南京那樣傍著長江,流淌著源源不斷的人情味,它代表著法治、倫理;它沒有南京那樣的人才輩出,它僅是人才的聚集地,所以南京更應該驕傲,更適合作為懷古詩的背景與主題。 以金陵為懷古對象的詩歌中,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是較早的一首。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風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的流著, 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劉禹錫的組詩《金陵五題》寫得最出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頭城》起筆就抓住這豪奢的六朝古都而今的寥落荒涼。山依舊,潮依舊,卻人去城空,寂寞荒涼。
釀成了悲凄的氛圍。接著“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寫水寫月,寫女墻,托出一幅凄清陰冷的局面,在淮水的嗚咽中顫抖。
山是往日山,月是舊時月,潮依舊,水依舊,而往昔豪華一去不返了。這興亡變化正是詩人在低徊感嘆中的沉思——“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在《烏衣巷》中通過對烏衣巷今日的描寫無形之中與古時對比,產生鮮明的反差。昨日富貴的象征,繁華標志的烏衣巷如今只能野草叢生、燕飛它家了。
這正是作者在借金陵六朝的亡國來警示統治者啊! 南京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又北稱為“六朝古都”;既然提及“六朝古都”,就不得不說說六朝了。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懷古》中曾寫到“六朝舊事隨流水”。
確實,六個朝代的皇帝在位時間都不長,平均算來每個朝代的壽命也僅僅只有55年,猶如四季的更替,轉瞬即逝。
雖說是時光易逝,但原因真的只是這個嗎?不,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六朝都存在著弊端。六朝開國的君主都是賢明之君圣明之主。
但后來的君主因為太久的安逸的生活,只安于現狀,劃江而治。然而君主雖無能,其底下覬覦著皇位想自己登臨的又不知凡幾。
在異民族之間,統治階級之間,父子兄弟之間為了皇位不斷的進行殺戮與爭斗。唐朝大詩人杜牧“六朝文物草連空”,薩都剌的“遙憶王謝功名,人間富貴,散草頭散露”“空倀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
又描寫了人民民不聊生,為了生存,他們只有進行起義,戰亂的紛繁使得本來動蕩不安,在風雨飄搖的政權更加破敗不堪。“轉蓬離木根,飄搖隨長風”,這寫出了六朝的另一方面。
六朝時的知識分子大多狂放不羈,談玄說理,藐視禮法。而無論是上層的王公貴族還是下層的勞苦大眾,都向往西方凈土,歸依佛教,盼來生幸福,這樣的一個社會境況,怎么有可能適應大自然的“適者生存”的法則呢?更何況當時全國的經濟中心在北方而非南方,更是猶如造房子卻不做地基一樣,不堪一擊。
而且在六朝的300余年間,六朝實施的都是偏安政權。北方的少數民族為了改變他們貧困被壓迫的命運,成為國家的主人,自己的主人,所以對于軍隊的訓練非常嚴格。
但同時六朝的軍隊卻都安于享樂,不進行嚴格的訓練,怎么會有能力對抗訓練有素的異族軍隊呢?更何況連皇帝都缺少憂患意識,這樣的一個國家,怎么可能不消亡。要是沒有消亡而永存的話,倒真的讓我們吃驚。
六個朝代的更替,大體的原因都差不多,但他們卻不能從前朝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以史為鏡,以史來鑒今,如同《阿旁宮賦》中。
7.請問古人有描寫到南京的詩句有哪些呢
北瀕長江,南擁群山,山環水抱,形勝天地,長江自西向東流經南京境內,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自古就是溝通大江南北的要津,傳說三國時諸葛亮曾說此地 “鐘山龍盤,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8.關于“南京”的詩句有哪些
1. 《金陵懷古》
唐代: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2. 《重題》
唐代:李德裕
晚日臨寒渚,微風發棹謳。鳳池波自闊,魚水運難留。
亭古思宏棟,川長憶夜舟。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3. 《題金陵渡》
唐代: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
4. 《金陵新亭》
唐代:李白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
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
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
5. 《送王司馬赴潤州》
唐代:郎士元
暫屈文為吏,聊將祿代耕。金陵且不遠,山水復多名。
楚塞因高出,寒潮入夜生。離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
9.描寫南京的詩句
關于泰山的詩:
泰山--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 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臺
天門一長嘯 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云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云鬟
笑我晚學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云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 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云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于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云飛
關于朝飲王母池指哪里和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