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二首詩的這個東坡在哪里 東坡這首詩的譯文
很多朋友對于東坡二首詩的這個東坡在哪里和東坡這首詩的譯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東坡是指重慶的哪里?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東坡種花二首》。
持錢買花樹, 城東坡上栽。 但購有花者, 不限桃杏梅。 ——白居易《東坡種花》(節選)
東坡 位于今重慶忠縣。
“所謂東坡即是忠州東邊的一個小山坡。”忠縣本土文化研究者林亞才說,在東坡,白居易親自種下桃樹、木蓮、荔枝等,他在詩中用“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花枝蔭我頭,花蕊落我懷”來形容自己對東坡的喜愛。
1059年,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赴京做官時,船過忠州,蘇軾久聞白居易在忠州做過刺史,執意停船登岸一游。20年后,他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在一片荒野上,他像白居易一樣辛勤躬耕,并自號“東坡居士”。
宋代文學家周必大在《二老堂詩話》中說,“本朝蘇文忠公不輕許可,獨敬愛樂天……謫居黃州,始號東坡,其源必起于樂天忠州之作也。”現代研究蘇東坡的著名學者陳邇東也在《蘇東坡詩詞選》中表示,東坡是“作者對于前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忠州東坡墾地種花的一種仰慕和趨步。”
如今,忠縣還保留著一條名為“東坡路”的老街。黃昏時分,暑熱漸退,我們穿過老街中段一座高3米多的老城門,再往前走了不到5分鐘,便見一坡長而陡的石梯,當地人稱之為“東坡梯”。
忠縣位于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距離主城210公里。唐貞觀八年唐太宗賜名忠州,民國二年設忠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山笑廳“忠”字命名的州縣城市。
至2017年末,忠縣下轄忠州、白公、拔山、石寶、白石、善廣、石子逗隱等29個鄉鎮街道,幅員面積218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9.73萬人,常住人口72.45萬人。以漢族為主,有土升塵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東坡”在現在的哪里?為何蘇軾被稱為“蘇東坡”?
蘇軾,又被人們稱為“蘇東坡”。
蘇軾姓蘇,名軾,字子瞻。可見,“東坡”既不是他的名,也不是他的字。可是,當后人去稱呼他時,好像更愛把他叫做“蘇東坡”,而不悄扒擾是叫他本來的名字。
例如,林語堂為蘇軾寫傳記,就將書名定為了《蘇東坡傳》,而不是《蘇軾傳》。今天的我們非常熟悉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菜等等美食,也都與“東坡”有關。
那么,“東坡”之名到底起源于何處?為什么在后世如此的受到歡迎呢?
今天,小編就來講述一下“東坡”二字的來歷,以及其背后蘊藏的深刻文化價值。
一、黃州城下東坡路
蘇軾之所以又叫“蘇東坡”,其實是和一個地方有關,這個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東坡”。
“東坡”是哪里?
南宋一位名叫趙廱的詩人,曾經寫過一句詩:黃州城下東坡路,月浸梅花正斷魂。
這里的"東坡路“,就是指蘇軾曾經居住和耕種過的東坡,它的位置就處于宋代的黃州古城之下啟旦。
黃州地理位置
黃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黃岡市的黃州區。現在這里已經發展成了一個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城市,但是在北宋時期,黃州城卻只是一個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城。
從黃州古城的地圖來看,黃州城的西南方向就是滾滾東流的長江,西邊有一座臨江聳立、顏色赤紅的小山,名叫赤鼻山(也就是后來的赤壁)。而在黃州古城的最東側的東門之外,曾經有一塊廢棄已久的坡地。
黃州古城地圖
這塊坡地非常的普通,不過就是一座廢舊的營壘,由于廢棄已久,上面到處布滿了荊棘和瓦礫,走在上面,甚至會感覺有一些硌腳般的疼痛。
然而,就是這塊無人問津的坡地,卻因為蘇軾的到來而變得聞名遐邇。
北宋元豐二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官到黃州,擔任一個毫無實權的黃州團練副使。
從元豐四年到元豐七年,在整整三年多的時間里,蘇軾都居住在這片坡地旁邊一個名叫“臨皋亭”的廢舊驛站里。
他清理了坡地上遍地的瓦礫,割掉了叢生的荊棘,把這片無人問津的坡地開墾成了五十畝良田。從此之后,蘇軾日夜在這里勞作,親自下地耕種,在坡地上種出了麥子和稻米,種出了蔬菜和花果。
蘇軾開墾東坡
蘇軾最崇拜的唐代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在被貶官的時候也曾經下地耕種,還因此寫過兩首名叫《東坡種花》的詩,其中有“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的詩句。
蘇軾仰慕白居易,也想效法白居易的達觀心態。于是,他便把這塊不起眼的坡地命名為“東坡”,而他也從此自號為“東坡居士”。
從此之后,這塊坡地便被賦予了一種偉大的靈性,變得天下聞名,人盡皆知。
二、東坡的具體位置
那么,“東坡”到底在今天黃岡市的哪一個位置呢?
由于長江水路的變遷,以及黃州古城的毀壞,東坡的具體位置已經很難進行確切考證。
不過,根據蘇軾在文章中的描述,可以得知“東坡”就位于黃州古城的東門之外。時至今日,在黃州區仍然有一條名叫“東門路”的馬路。可以推測,這條東門路,應當就是連接黃州古城東門的一條道路。
“東坡”在今天黃崗市的大致位置
而從東門路向東,則有一條臨皋亭路,應該與蘇軾居住的臨皋亭位置相仿。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東坡”的大致位置,應當就位于今天黃岡市東門路以東,臨皋亭路和青磚湖附近的某個區域。
居住在黃州期間,蘇軾經常去赤壁江頭游玩,還因此寫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賦》,這說明東坡距離赤壁山應該并不遙遠。
而我們從地圖上看,可以發現從臨皋亭路到赤壁山僅有三四里地,這符合蘇軾去往赤壁山游玩的步行距離。
黃州東坡赤壁
三、東坡為何這么受歡迎?
說到這里,再回到文章一開始的話題:為什么“東坡”如此的受歡迎,以至于人們喜歡把蘇軾稱呼為蘇東坡呢?
有人認為,“東坡”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就像東坡肉、東坡酒、東坡菜、東坡魚一樣,已經融入了我們日常的生活,無法剝離。
事實上,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東坡”之所以出名,主要還是因為它為蘇軾提供了一個歷練心態的場所,使蘇軾的人生思想產生了質的升華。
或者說:正是由于“東坡耕種”的歷練,才造就了我們今天熟悉的那個蘇軾。
為什么這么說?這就需要看一看蘇軾被貶黃州前后的心態變化。
來到黃州之前,蘇軾是一個名滿天下的文壇才子,少年得志,仕途平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在這個時期,蘇軾此纖的詩詞和文章大多都是充滿了生活的恬靜和平淡,并沒有任何滄桑之感。
來到黃州之后,蘇軾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心中充滿了巨大的落差和仿徨。
剛到黃州的他,臨時住在一座名叫定惠院的寺廟中。面對昔日同僚的冷眼,面對自身境遇的凄涼,蘇軾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落單的孤鳥,在凄冷的月色沙洲上尋找棲身之所,借此來抒發內心的憂郁和仿徨。
到達黃州的第二年,蘇軾又舉家遷到了黃州城朝宗門外一個名叫臨皋亭的地方居住。臨皋亭,前文中我們已經提過,其實就是一個破舊的驛站,由于靠近長江,再加上年久失修,因此潮濕逼仄,極其苦悶。
住在臨皋亭的蘇軾仍然無法解脫和釋懷。他曾寫過一篇《夜歸臨皋》,其中寫道: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時的他仍然還是無法忘記蠅營狗茍的功名利祿,無法忘記官場失意后的黯然心傷。以至于竟然萌生了遠走高飛,寄身江湖的想法。
除了內心的苦悶,蘇軾還遭受著經濟上的壓力。他雖然名為黃州團練副使,但手中并無實權。家中有十多口老小,而自己卻沒有足夠的薪俸養家。于是,生活越來越艱辛和拮據。
他曾在《黃州寒食詩帖》中描述,在黃州的前三年,他過著“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辛酸生活,可以說是食不果腹,饑寒困乏,這對于一個曾經錦衣玉食的文官來說,是極大的心理落差。
可見,這個階段的蘇軾,一直無法豁達的面對這一切。他的心中,始終都充滿了哀傷、孤寂、憤懣和仿徨。
《黃州寒食帖》
然而,自從蘇軾開墾了東坡,他的心態就發生了徹頭徹尾的變化。
元豐四年,剛上任的黃州太守徐君猷非常同情蘇軾的遭遇,于是就把黃州城東門外的一塊荒廢了的營地劃給了蘇軾,讓他耕種其中,以求溫飽。
于是,蘇軾親自開墾了這片荒地,并在其中耕種。這才有了東坡和“東坡居士”的誕生。
而令人感到神奇的是:他仿佛從此找到了心靈上的寬慰,不再唉聲嘆氣,不再仿惶無措,而是開始變得樂觀和積極。那些官場上的起伏和人生上的風雨再也無法撼動他的心靈,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自耕自足,寄心田園的快意。
從定慧院,到臨皋亭,再到東坡,蘇軾一直在尋找解脫和釋然。他看起來是在東坡上種地,其實卻是在進行一場心靈上的修煉。而正是由于這種心態的變化,才使蘇軾可以繼續坦然的面對人生中的各種不幸。他后來被流放廣州和海南,卻自始至終沒有被打倒,依然可以笑對一切,無畏風雨。
這種心態上的變化,也體現在了他的詩文之中。
于是,蘇軾寫下了“人生如夢”的感慨,寫下了“大江東去”的豪情,還寫下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哲思......
這些傳唱千古,被后人膜拜的詩文,都是誕生在黃州東坡的耕種期間。
古人曾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的確,假如沒有東坡,這個世界上或許只有一個才高八斗的詩賦高手。而正是因為東坡,才煉就了那個豪邁樂觀,手撫鐵板銅琶,高唱大江東去的蘇東坡,使他成為了后世所有人最喜愛的精神偶像。
“東坡”的意義和價值,正體現于此。
結束語:
蘇軾曾經專門為“東坡”寫過一首詩,詩的名字就叫《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有人曾說,蘇軾是一個樂天派,即便面對風雨和荊棘,他也可以笑對一切,無所畏懼。就像這首詩里寫的一樣,他把東坡上的崎嶇當成一種快樂,把竹杖撞擊瓦礫的聲音當作華麗的樂章。
在當下這個時代,同樣存在著焦慮和不安,同樣存在著風雨和挫折。或許,今天的年輕人應該多學習一下蘇東坡的這種精神,放寬心態,笑對人生。
東坡草堂中的東坡是指宋代詩人某某人寫了那兩首詩
東坡是指宋代詩人蘇軾。蘇軾寫的詩詞較多,如,《題西林壁》,里面段老名句如"不識廬山真面目握瞎升,自緣身在此山中";又如《六月二十七日望神渣湖樓醉書》,里面名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關于東坡二首詩的這個東坡在哪里和東坡這首詩的譯文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