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是什么意思 描寫月的有哪些古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是什么意思,以及描寫月的有哪些古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哪些關于“月”的詩詞句,寫得很別致或比較有特點?
蘇軾的《水調歌頭》,整首詩以月起興,用月展開思考。這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運用理論性的思維將自己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而后又用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寄托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表現出詩人一方面認為應當遵循自然規律,另一方面又希望跟親人能夠不再離別,這樣極度矛盾的心里只能靠月亮來化解。只愿親人能夠無病無災活的長久,就算是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皎潔的月光。蘇軾巧妙的將自然和社會相結合,特點明確。
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言簡單明了,但“舉頭”和“低頭”兩詞將詩人的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或明前,更是把一幅夜月思鄉更加清晰的展現在讀者眼前。詩人在夜不能寐恍恍惚惚中透槐察過窗外看到皎潔的月光,突然衫清孤寂襲來,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于是低頭陷入思鄉之中。李白細節描寫很到位,讓讀者能夠與之共情,簡言而又別有特點。
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他的這首《虞美人》為絕命之作,這句詩用“春花秋月”這樣的美好事物來反襯詩人“不堪回首”的過往,而后詩人又盼著這些美好的事物早日了卻,更是表現了詩人作為亡國之囚那種愁緒萬千的心里。這句關于月的詩句不僅用詞優美,而且影響力極大,更加別致有特點。
月亮本就代表著團圓,所以才會有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因為那時的月亮最圓,象征著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月亮更代表著美好的事物,不管離家多遠,只要能夠“千里共嬋娟”,也算是一種寄托,所以,這樣美好的事物我們應該好好保護。
《月下獨酌》中“月”的形象有什么特點
詩中月亮具有擬人化的特點,在作者的內心具有人的氣質的,浪漫的,溫柔的,善解人意的。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回憶《古朗月行》《靜夜思》等,所以在讀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我們一點也不會驚訝與不解,反而認定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個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純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詩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舉動,也只有他才寫得出如此飄逸風神的詩行。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李白雖然請出了月亮與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卻遠在天邊,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飲;影子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此時此刻,肆伏此情此景,詩人內心仍然是孤獨寂寞的,也許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的差距,他們的追求與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以下詩歌就由平聲韻轉入了仄聲韻,情緒也顯得更加激昂了。此時的李白,已經酒至半酣,漸至佳境了,只見他亦歌亦舞,憨態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隨著他歌唱的節奏徘徊起舞,他醉散雹稿眼向下看來,地上的身影更是隨著他的手舞足蹈而搖曳不定。這一切似乎都顯出一種莫名的凄涼與寂寞,而他覺得能夠有它們來陪伴已屬不易了,"交歡"一詞,顯示出詩人對此的知足,的確,美酒使李白忘卻人間的煩惱,明月給李白帶來心靈的安慰。
詩的題目是《月下獨酌沖孝》,而李白豐富的想象,描述了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場面,表面看來,詩人真的能夠自得其樂,而背景則是無限的凄涼。詩的整篇,都給人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寫出了月光怎樣的特點
比喻讓差羨手法,用霜比喻月光。突出了月光分外光明而又清冷的特點。
這句詩的意思是坦拍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好像是地上泛起了的一層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樸實慶盯無華,信手拈來,語意簡單明了,卻又言之不盡。“疑是地上霜”這句,運用了暗喻的手法,把床前的月光比作地上之霜。
“霜”字用得極妙,霜作為大自然常見的一種自然景象。另外,“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則將詩人從奇特的想象之中拉回現實,同時向讀者交代詩人是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清霜。
這兩句主要月描寫光,自古描寫月光的詩不可勝數,李白的這首《靜夜思》突破前人窠臼,將古詩中月光的意象深入廣大人們的心中,具有無盡的魅力。
關于月亮的詩句并意思是什么(關于月亮的詩句加意思)
1.關于月亮的詩句加意思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空首帆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宿江邊閣》) 水靜樓陰直,山昏塞月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后棲鴉。
(《遣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
鬢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鐘情之至。(《杜臆》)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夢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抒懷》)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誰好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丈友生。
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客夜》)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照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詞:《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斗雹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晏殊 詞:《蝶戀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芹蘆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 詞:《唐多令》。
2.與月亮有關的詩句以及含義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對聯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25、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意思含義: 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的詩。“懷遠”就是懷念遠方親人的意思。
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是寫望月,“天涯共此時”是寫懷遠。詩中的“情人”是詩人自己,意思是說自己是個有情之人。
他眼見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清輝灑遍大地,不由得想起遠在天邊的親人,他們大概和我一樣,也在仰望明月吧!雖然同沐清輝,卻難以相見,難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滅燈燭,愛憐地看著那一地清輝,披衣來到院里,走進清輝之中,不覺得夜露沾濕了衣裳。
想抓一把月光送給親人卻不能夠,只好盼望在夢中與遠方的親人相見了。詩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一輪明月從天山升起,穿行于蒼茫的云海之間。 那橫跨數萬里的長風,一直吹越玉門關。
想當年漢軍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斷窺伺著青海灣。自古以來,此地就是兵家必爭要地,多少出征戰士奔赴前方,卻不見有人生還。
守邊的士兵們凝望著荒涼的邊城,不盡的思歸情感使他們無不愁眉苦臉。值此明月高懸之夜,可憐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遠別而嘆息不已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 風景依稀似去年。 這是一首情味雋永、淡雅洗煉的好詩。
在一個清涼寂靜的夜晚,詩人獨自登上江邊的小樓。“獨上”,透露出詩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見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態。
這就啟逗讀者,詩人在夜闌人靜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對這個問題,詩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將筆蕩開去從容寫景,進一層點染“思渺然”的環境氣氛。
登上江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因為江水是流動的,月光就更顯得在熠熠閃動。“月光如水”,波柔色淺,宛若有聲,靜中見動,動愈襯靜。
詩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見月影倒映,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意境顯得格外幽美恬靜。整個世界連同詩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無邊的迷茫恬靜的月色水光之中。
這一句,詩人巧妙地運用了疊字回環的技巧,一筆包蘊了天地間景物,將江樓夜景寫得那么清麗絕俗。這樣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盡情陶醉了吧?然而,詩人卻道出了一聲聲低沉的感喟:“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同來”與第一句“獨上”相應,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懷。原來詩人是舊地重游。
去年也是這樣的良夜,詩人結侶來游,憑欄倚肩,共賞江天明月,那是怎樣的歡快!曾幾何時,人事蹉跎,昔日伴侶不知已經飄泊何方,而詩人卻又輾轉只身來到江樓。面對依稀可辨的風物,縷縷懷念和悵惘之情,正無聲地啃嚙著詩人孤獨的心。
讀到這里,我們才豁然開朗,體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遠意蘊,詩人江樓感舊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實則虛之”,這才會有余情余味。
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美,使讀者產生無窮的聯想。詩中沒有確指登樓的時間是春天還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還是女,是家人、情人還是友朋,“同來”是指點江山還是互訴情衷,離散是因為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都隱藏在詩的背后。
讀者完全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詩人提供的廣闊天空里自由飛翔,充分領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
3.關于月亮的詩句及解釋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評析】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
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
“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
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
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可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1、州:現陜西省富縣。
2、云鬟:婦女的鬢發。
3、清輝:指月光。
4、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
5、雙照: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
【韻義】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
你在州閨中卻只能一人獨看。
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幼女們,
還不理解你望月懷人思念長安!
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頭發濕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時能依偎共賞輕紗般的月華?
讓月華照干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評析】
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攜家逃難州,自己投奔靈武
的肅宗行在,被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的懷妻之作。
望月懷思,自古皆然。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
以兒女(因為年幼)“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
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
別緒,感人肺腑。
4.關于月亮的詩句及意思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意思含義:
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的詩。“懷遠”就是懷念遠方親人的意思。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是寫望月,“天涯共此時”是寫懷遠。詩中的“情人”是詩人自己,意思是說自己是個有情之人。他眼見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清輝灑遍大地,不由得想起遠在天邊的親人,他們大概和我一樣,也在仰望明月吧!雖然同沐清輝,卻難以相見,難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滅燈燭,愛憐地看著那一地清輝,披衣來到院里,走進清輝之中,不覺得夜露沾濕了衣裳。想抓一把月光送給親人卻不能夠,只好盼望在夢中與遠方的親人相見了。詩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5.求關于月亮的詩句,并解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太多太多了!
詠月最綺麗當屬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樂府詩在古文學中評價很高,全詩共13個月字,被譽為描寫月亮的化腐朽為神奇之作。全篇詩情隨著月輪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詩中寫游子思婦之情也處處用月色來烘托,月光觸處生輝,給全詩籠罩上一層空明而迷幻的色調,創造出一個美麗幽邃澄清渺遠的迷人意境。如:江海潮生,月隨潮生,水光月色,交相輝映,萬里春江一片空明境界,壯麗雄偉,令人神往。“月照”“空里”兩句用兩個喻象表現月光的皎潔、明亮、柔和、細膩十分貼切,“汀上”句通過白沙的看不見來表現月色的潔白尤為奇妙
6.與月亮有關的詩句以及含義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對聯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25、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意思含義: 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的詩。“懷遠”就是懷念遠方親人的意思。
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是寫望月,“天涯共此時”是寫懷遠。詩中的“情人”是詩人自己,意思是說自己是個有情之人。
他眼見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清輝灑遍大地,不由得想起遠在天邊的親人,他們大概和我一樣,也在仰望明月吧!雖然同沐清輝,卻難以相見,難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滅燈燭,愛憐地看著那一地清輝,披衣來到院里,走進清輝之中,不覺得夜露沾濕了衣裳。
想抓一把月光送給親人卻不能夠,只好盼望在夢中與遠方的親人相見了。詩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一輪明月從天山升起,穿行于蒼茫的云海之間。 那橫跨數萬里的長風,一直吹越玉門關。
想當年漢軍曾出兵于白登山一逞的山道上,而今胡兵又斷窺伺著青海灣。自古以來,此地就是兵家必爭要地,多少出征戰士奔赴前方,卻不見有人生還。
守邊的士兵們凝望著荒涼的邊城,不盡的思歸情感使他們無不愁眉苦臉。值此明月高懸之夜,可憐的征人妻子,因痛感丈夫的遠別而嘆息不已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 風景依稀似去年。 這是一首情味雋永、淡雅洗煉的好詩。
在一個清涼寂靜的夜晚,詩人獨自登上江邊的小樓。“獨上”,透露出詩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使人仿佛見到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態。
這就啟逗讀者,詩人在夜闌人靜的此刻究竟“思”什么呢?對這個問題,詩人并不急于回答。第二句,故意將筆蕩開去從容寫景,進一層點染“思渺然”的環境氣氛。
登上江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因為江水是流動的,月光就更顯得在熠熠閃動。“月光如水”,波柔色淺,宛若有聲,靜中見動,動愈襯靜。
詩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見月影倒映,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意境顯得格外幽美恬靜。整個世界連同詩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無邊的迷茫恬靜的月色水光之中。
這一句,詩人巧妙地運用了疊字回環的技巧,一筆包蘊了天地間景物,將江樓夜景寫得那么清麗絕俗。這樣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盡情陶醉了吧?然而,詩人卻道出了一聲聲低沉的感喟:“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同來”與第一句“獨上”相應,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懷。原來詩人是舊地重游。
去年也是這樣的良夜,詩人結侶來游,憑欄倚肩,共賞江天明月,那是怎樣的歡快!曾幾何時,人事蹉跎,昔日伴侶不知已經飄泊何方,而詩人卻又輾轉只身來到江樓。面對依稀可辨的風物,縷縷懷念和悵惘之情,正無聲地啃嚙著詩人孤獨的心。
讀到這里,我們才豁然開朗,體味到篇首“思渺然”的深遠意蘊,詩人江樓感舊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實則虛之”,這才會有余情余味。
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美,使讀者產生無窮的聯想。詩中沒有確指登樓的時間是春天還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還是女,是家人、情人還是友朋,“同來”是指點江山還是互訴情衷,離散是因為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都隱藏在詩的背后。
讀者完全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詩人提供的廣闊天空里自由飛翔,充分領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
求描寫月的詩詞,一定要有賞析,就是寫出詩人筆下所描寫的月的特點,還有詩詞的特點。多多益善。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望月懷遠》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及妻子而寫的。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遙夜”,包孕著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采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采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尤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癡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灶敏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癡念。但借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望月懷遠》是襪姿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么柔情,把情寫得那么沉著,把月寫得美麗。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告辯絕,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娓娓道來,親切感人。《增定評注唐詩正聲》引郭云:“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云:“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這首詩表現的情意是沉著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是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后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李白的《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賞析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恒時空里的奇跡,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問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勢。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三四句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但見”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環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
“嫦娥”兩句馳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今人”兩句,在回環唱嘆中抒發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今人不見古時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想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釋
1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吟,古代一種詩體。
2殘陽:落山的太陽光。
3瑟瑟:原義為碧色珍寶,此指碧綠色。
4 可憐:可愛。
5真珠:即珍珠。詩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彎如弓。
7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
譯文
一道余輝鋪在江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致的弓。
賞析
這首七絕是一首寫景佳作。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全篇用“可憐”二字點逗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云:“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唐宋詩醇》評云:“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清代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云:“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月 薛濤
魄依鉤樣小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注釋
魄:月始生或將滅時之微光
扇:傳班婕妤《怨》:“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翻譯
細月如鉤,一天天變圓,仿佛織成的團扇。
不管是微微細影還是滿月團欒,人世間又有哪兒的人在凝望呢?
靜夜思是描寫月亮的什么特征
《靜夜思》描寫月亮的特征是:清冷。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于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原文: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液派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帆灶的瑰態埋扮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是什么意思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描寫月的有哪些古詩、描寫月的詩有哪些特點是什么意思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