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塘分出幾泉清寫的哪里 陂塘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陂塘分出幾泉清寫的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陂塘是什么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此詩描寫的城市是哪里
這首詩是唐代游兄宏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的一句:“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塵好這里的神冊“山郡”指的是當時的江西南昌,而“陂塘分出幾泉清”則形象地描繪了南昌周圍的泉水。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寫的是哪里 郭邊萬戶皆臨水是誰寫的
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詩人王士禎的《初春濟南作》,由詩名可以看出寫的是濟南。
《初春濟南作》
清·王士禎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伏老枝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譯文
春天陰晴多變,此時突然放晴,陽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涼的泉水。
濟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春雪過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無處不賞心悅目。
賞析
《初春濟南作》是清代王士禎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濟南雪后乍晴的千佛山和大明湖的迷人景色,含鎮表現了詩人對濟南奇妙景觀的喜愛與迷戀的思想感情。
王士禎簡介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缺敏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謚文簡,清初杰出的詩人、文學家。王士禎與朱彝尊并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于后世影響深遠。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
山群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此詩描寫的城市是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此詩描寫的城市是濟南。
濟南市,別稱泉城,山東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總面積10244.45平方千米?[95]?扮稿?,常住人口933.6萬人,城鎮人口692.8萬人,城鎮化率74.2%。
濟南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西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邊緣,地理位置介于北緯36°01′—37°32′、東經116°11′—117°44′之間。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棚缺敗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濟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天下第一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于世鏈顫,
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游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濟南成功舉辦過亞洲杯、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
郭邊萬戶皆臨水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東西?
寫的是濟南。
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詩人王士禎的《初春濟南作》。
詩詞正文: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作者介紹: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濟南新城(今淄博市桓臺搜基縣)人。逝世后十年,雍正繼康熙帝位,“禛”字犯御諱,改稱士正;乾隆間,又以“正”字與原名音不相合,詔改士禎,世鉛謹通行數百年?,F應復其本字。
家世:
王士禛出生在一個科甲蟬聯、簪纓不絕、詩家輩出的大官僚世家。明朝天啟禮部左侍郎文震孟說:“海內族姓之貴者,莫最于王氏。其望蓋二十有二,咸以分封食采,而太原、瑯琊尤著。若新城之王,固瑯琊之裔也。自北海徙濟南凡十世,激陵躋巍科登仕者代不乏人。
清·王士禛《初春濟南作》山東濟南初春之景
初春濟南作·王士禛
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嘩談蔽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此詩作于順治十二年(1655),描寫山東濟南初春之景,突出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老殘游記》第二回)的美妙風光。
首句破題?!吧娇ぁ奔础皾稀?,它是清代濟南府治,城郊有千佛山、馬鞍山等,故稱“山郡”?!胺甏骸敝浮俺醮骸苯蹬R。“乍晴”,剛晴,一方面寫此日天氣開始晴朗轉暖,一方面又意味在此日之前曾連日雨雪。全詩之景象皆與季節“逢春”及天氣由雨雪轉晴密切相連。此句乃全詩之根基。次句“陂塘分出幾泉清”,正是“山郡逢春復乍晴”的直接結果。由于天氣轉晴暖,“陂(béi)塘”即池塘冰雪消融,化為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詩人以“幾泉清”的設問句式表現之,含有多處池塘分流出清泉之意。
初春濟南更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妙景象,則是“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肮?,外城,“千峰”指濟南城南郊的千佛山。前句是寫濟南“家家泉水”(《老殘游記》第二回)之泉城特色,后句是寫著名的大明湖之奇觀。這兩句大筆如椽,勾勒出濟南的整體風貌,人讀之仿佛于空中鳥瞰,一切盡收眼底。城郭的千萬戶人家門前都有清泉流淌,能亂州享受大自然的如此賜予可謂得天獨厚;而積雪未融的千佛山的諸峰倒映于湖中,“雪后千峰”之潔白與湖水之碧綠相映,格外清麗純凈,更增添了大明湖之美妙。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曾描寫道:“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侍蘆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可視為此詩的注腳?!鞍肴氤恰比窒碌糜让?,化靜為動,使無生命的千佛山具有了靈性,好像千佛山亦羨慕城內之風光而“入城”觀賞,“半入城”又寫出千佛山自身未動,只是以倒影入湖的奇景。
這首七絕純然寫景,不露聲色,但無論是“逢春復乍晴”的好天氣,還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蘊著詩人對濟南初春的審美喜悅,流蕩著一種迷戀的情韻。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