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有哪些著名詩 陳與義詩歌鑒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陳與義有哪些著名詩,以及陳與義詩歌鑒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詞賞析:陳與義《詠牡丹》
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譯文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么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注釋
一自:自從。
胡塵:指金兵。入漢關:指入侵中原。
十年:從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詩人作此詩時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國語·周語》云:“昔伊洛竭而復之。”因此,“伊洛”既指詩人的故鄉洛陽,又暗寓他亡國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鄉,當時詩人所居處。
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詩人自指。時詩人四十七歲,卻有老態之感。
賞析
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南渡后于紹興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鄉縣北,與烏鎮隔水相望)時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說離自己的家鄉洛陽(伊水、洛水)是路途遙遠,也是說家鄉被金兵占領的時間也已經很長久了(十年)。
在這首詩里,作者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么時間我才能再回到故鄉去觀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況,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已變得老態龍鐘,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作者通過牡丹而強烈地表達出了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緒!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紹興六年(1136),當時陳與義以病告退,除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浙江桐鄉。他雖身離*,但心系魏闕,對國事非常關心。陳與義是洛陽人,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因此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起了傷時憂國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傳布人口的佳作。
賞析二
詩題是詠物,詩的內容實際上是藉物抒懷,所以不用詠物詩格,一開始就以回敘當年寄情。
詩寫道,金兵入汴,已經十年,自己流離失所,漂泊無依。“路漫漫”三字,表現了詩人很復雜的心理,既是說國運不昌擾歷猜,中原淪陷,無由再游故地,再賞洛陽牡丹,也是痛惜家國,不能回鄉;又有感嘆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國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說自己老態龍鐘,獨自在桐鄉青墩溪邊,默默地對著牡丹。末句有有余不盡之意,非常含蓄。獨立花前,不忍離去,顯然不單獨是賞花,更主要的是懷舊。所懷內容,就是上文感嘆“路漫漫”的無限心事。這樣收煞,詩便充徹著凄涼悲傷,于平淡處涵有濃郁的情感。詩到末二字方才點題“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釋,是點睛之處;到這句,讀者才領會到,詩中的懷舊,都由獨立看牡丹而生發,末句的次序應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詩,使人仿佛見到詩人獨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愴然傷懷,悲苦欲淚,給人以強烈的感受。讀這首詩,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參的《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陳與義這首詩很明顯受到岑參詩前兩句的影響,但岑詩是懷鄉,陳詩卻凝聚著國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詩末句以花前獨立蒙渾而出,包涵無限,這樣寫法,又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唐元稹《智度師》詩:“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桿望落暉。”詩寫一位在戰場上立功的老將,晚年出家為僧,站在天津橋上,沒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業績,只好目送夕陽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師無限心事。陳與義的詩手法與元稹相同,一是寫己,一是寫人,都表現得很蘊藉深至。
鑒賞
借詠牡丹以抒發國家興亡之感,思念故園之情,是這首絕句的特色。在構思和手法上與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極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風景”來烘托感昔傷今和漂泊他鄉的凄苦之情,陳與義用看異鄉的牡丹來抒發萬千感慨,都是以樂景寫緩型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強烈藝術效果。
前半回憶往事,既有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感慨。“國破家亡欲何之”這和杜甫因安史之亂而漂泊江湖,走投無路的境況也爛簡很相似。對于歷史背景的交代陳與義更為明確。
后兩句化用張商英“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看牡丹”,但陳與義寫得更為含蓄,更為深沉。杜、陳二人體驗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一樣,所表現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連,所以寫得一樣深刻。而藝術技巧還是杜甫技高一籌,寫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詩人的家鄉洛陽是有名的牡丹之鄉。從金兵入侵中原,詩人避亂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異鄉見到了故鄉的名花。詩人感慨萬千,國家局勢的動態和個人身世的飄零使詩人以牡丹為題,抒發了自己真摯強烈的傷時憂國之情。詩作蒼涼悲感,言短意深,對故鄉的懷念,對金兵的仇恨,成為強烈的弦外之音。全詩自然流暢,“用詩深隱處,讀者撫卷茫然、不暇究索”(樓鑰《簡齋詩箋敘》)。葛勝仲所謂陳與義晚年“賦詠尤工”(《陳去非詩集序》),確非虛語。除《牡丹》詩外,陳與義還有另外一首詠物名詩《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兩首詩所詠之花雖異,而情懷、筆法皆同,都是寫“名花苦幽獨”的傷感,表現一種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和失意之情。
陳與義最著名的詩
陳與義最著名擾扒模的詩:《此配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以下是詩歌內容:
詞牌名:臨緩緩江仙|朝代:宋朝|作者: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陜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
陳與義的詩
登岳陽樓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檔局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作品簡介】
選自《陳與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現在屬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登岳陽樓》共兩首。岳陽樓,華南岳陽西門城樓,在長江南岸,瀕臨洞庭湖。始搜悶建于唐代,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注釋】
⒈簾旌:酒店或茶館的招子。
⒉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遲世蠢彎,緩慢。
⒊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率兵萬人駐扎在岳陽。橫分,這里指瓜分。
⒋徙倚:徘徊。
⒌三年多難: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滅亡,道謝此詩時已有三年。
⒍憑危:只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譯文】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旌旗靜止
我登臨的地方,讓吳國和蜀國在這里分開。
我徘徊的時刻,使洞庭湖與君山籠罩在暮靄里
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行程萬里 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
登樓憑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 看著遠山的古樹 青蒼中 隱含無限的傷悲
陳與義著名詩句
1. 關于陳與義的詩句
關于陳與義的詩句 1.陳與義的古詩
1. 《襄邑道中》
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2.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代: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3. 《登岳陽樓二首》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4. 《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返兄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5. 《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2.有關陳與義的詩詞
岸幘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
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八關僧房遇雨脫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適。
池上風忽來,斜雨滿高壁。深松含歲暮,幽鳥立晝寂。
世故方未闌,焚香破今夕。八音歌金張與許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絲色隨染異,擇交士所漏緩襲貴。
竹林固皆賢,山王以官累。匏酌可延客,藜羹無是非。
土思非不深,無屋未能歸。革華雖可侯,不敢踐危地。
木奴會足飽,寬作十年計。八音歌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
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巴丘書事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蕭,腐儒空白九分頭。跋江都王馬天上房星空不動,人間畫馬亦難逢。
當年筆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龍。跋任才仲畫兩首遠游吾不恨,扁舟載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氣朝朝新。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懷非世人。跋任才仲畫兩首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樹,偃蹇澗邊石。賦詩題古蘚,三叫風脫幘。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疇昔。跋外祖存誠于帖亂眼龍蛇起平陸,前身羲獻已黃墟。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拜詔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北風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
孤鴻抱饑客千里,性命么微不當怒。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
千里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北征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
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別伯共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好為南極柱,深尉旅人悲。
別大光堂堂一年長,渺渺三秋闊。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發。
歲窮窗欲霰,人老情難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熱。
飲盡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屢驚骨。
衡陽非不遙,雁意猶超忽。一生能幾回,百計易相奪。
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他夕懷君子,巖間望明月。
別孫信道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
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微。如君那可別,哪鍵老淚欲沾衣。
別岳州朝食三斗蔥,暮飲三斗醋。寧受此酸辛,莫行歲晚路。
丈夫少壯日,忍窮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復逢變故。
經年岳陽樓,不見宮南樹。辭巢已萬里,兩腳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歸岫,遠客難回顧。
飄然一瓶錫,未知所掛處。寂寞短歌行,蕭條遠游賦。
學道始恨晚,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嘆出門去。
別諸周二首風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總非家。臨行有恨君知否,不見籬前稻著花。
別諸周二首隴云知我欲船開,飛過江東還復回。不似周颙趨闕去,山靈應許卻歸來。
病骨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泊宋田遇厲風作逐隊避狂寇,湖中可盤嬉。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
造物猶不借,顛風忽橫吹。洞庭何其大,浪挾雷車馳。
可憐岸上竹,翻倒不自持。老夫元耐事,淹速無無期。
會有天風定,見汝亭亭時。五月念貂裘,竟生薄暮悲。
蕭蕭不自暢,耿耿獨題詩。不見梅花六言荊楚歲時經盡,今年不見梅花。
想得蒼煙玉立,都藏江上人家。采菖蒲閑行澗底采菖蒲,千歲龍蛇抱石癯。
明朝卻覓房州路,飛下山顛不要扶。長干行妾家長干里,春慵晏未起。
花香襲夢回,略略事梳洗。妝臺罷窺鏡,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輕,渾不聞櫓聲。曲岸轉掀篷,一見兮目成。
羞聞媒致辭,心許郎深情。一床兩年少,相看悔不早。
酒懽娛藏鬮,園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風,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無光輝。
寄來紙上字,不盡心中事。問遍相逢人,不如自見真。
心苦淚更苦,滴爛閨中土。寄語里中兒,莫作商人婦。
長沙寺桂花重開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韻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緯星宿超庸庸。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園中。
意匠經營與佛會,七寶欲動聲瓏瓏。眉間毫光放未盡,指下已帶旃檀風。
飛梭本是龍變化,挾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豈彼臺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議,細看眾巧無遺蹤。日浮雞園赤爛爛,天入鷲嶺青叢叢。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覺已挫千魔鋒。龍天四眾儼然侍,喜滿尺宅俱成功。
向來八風幾卷地,眾寶行樹無摧桻。老蕭區區佛所憫,豈與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帳,一朝入海奔雷公。幸留此像不為少,福聚萬紀兼千總。
余休八葉終灰燼,堅固卻賴三眠蟲。似聞法猛藕絲像,當時已不隨煙東。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龍華已耀東坡墨,驚夢不假撞洪鐘。
3.陳與義的古詩
《襄邑道中》 宋代: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宋代: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登岳陽樓二首》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4.誰知道陳與義的詩詞
1、送人歸京師——陳與義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
2、牡丹——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3、春寒——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4、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5、襄邑道中——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6、登岳陽樓——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
7、觀雨——陳與義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8、次韻尹潛感懷——陳與義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為國有人?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9、岸幘——陳與義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亂云交翠壁,細雨濕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
10、虞美人——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11、臨江仙——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求陳與義的經典詩詞作品
陳與義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
三年(1113)登太學上舍甲科,授文林郎、開德府教授。后歷官太學博士、秘書省著作佐
郎等職,不久謫監陳留酒稅。北宋亡,奔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高
宗紹興元年(1131),抵臨安(今浙江杭州)。歷任中書舍人、侍講、禮部侍郎、翰林學士
等職。紹興七年任左中大夫,參知政事。
陳與義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創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為界線,分為前后
兩個時期。前期詩風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詩受到徽宗的賞識。南遷之后,經歷了
和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頗為相似的遭遇,轉學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詩人那樣, 只從句律用字
著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題材廣泛,感時傷事, 成為宋代學習杜
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陳與義與呂本中有過交往,但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并未列陳與義之名。宋
人也有稱他崇尚陳師道的,但多數人認為他最近于杜甫。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稱杜
甫為江西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陳與義不是江西人, 作詩重錘
煉,固然有與陳師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與黃庭堅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
然有別,不應列入江西詩派。
陳與義詩作最逼近杜詩的是七律。象《登岳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岳陽
樓感慨賦詩》、《除夜》等,雄渾悲壯,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詩 2首、《除夜》等
則以清迥峭刻見長。五言古詩寫景造意,接近謝靈運、柳宗元等人。 如《 夏日集葆真池
上》中間寫景:"魚游水底涼,鳥宿林間靜。談余日亭午,樹影一時正。… 微波喜搖人,
小立待其定。"觀察細密,造語工致。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清婉,如《和張規臣水墨梅
五絕》、《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興寄,或活用典實,屢沖差鬧見新意,耐
人尋味。
陳與義亦擅詞作。〔臨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
桃花開后卻匆匆"等名句都為人稱誦,胡仔、黃□等人對他也有較高的評價。 總的說來,
他的詞作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
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共10卷,早佚。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胡□箋注《 簡齋
詩集》30卷(附《無住詞》1卷)刊刻問世,《四部叢刊》即據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陳簡齋
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陳與義集》即以胡本為底本.
陳與義詩集(卷一)
岸幘
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亂云交翠慶悉壁,細雨濕青林。
時改客心動,鳥鳴春意深。窮鄉百不理,時得一閑吟。
八關僧房遇雨
脫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適。池上風忽來,斜雨滿高壁。
深松含歲暮,幽鳥立晝寂。世故方未闌,焚香破今夕。
八音歌
金張與許史,不知寒士名。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絲色隨染異,擇交士所貴。竹林固皆賢,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無是非。土思非不深,無屋未能歸。
革華雖可侯,不敢踐危地。木奴會足飽,寬作十年計。
八音歌
金章散罩笑鶉衣,玉堂陋茅茨。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
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
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
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
巴丘書事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蕭,腐儒空白九分頭。
跋江都王馬
天上房星空不動,人間畫馬亦難逢。
當年筆下千金鹿,此日窗前八尺龍。
跋任才仲畫兩首
遠游吾不恨,扁舟載幅巾。山色暮暮改,林氣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因知子任子,胸懷非世人。
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扶疏月下樹,偃蹇澗邊石。
賦詩題古蘚,三叫風脫幘。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疇昔。
跋外祖存誠于帖
亂眼龍蛇起平陸,前身羲獻已黃墟。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
拜詔
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
北風
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
孤鴻抱饑客千里,性命么微不當怒。
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
千里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
北征
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獨沖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華實相后先,盛過當同衰。
亦復觀我生,白發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傳飛仙術,一洗局促悲,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別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好為南極柱,深尉旅人悲。
別大光
堂堂一年長,渺渺三秋闊。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發。
歲窮窗欲霰,人老情難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熱。
飲盡不能起,交深忘事拙。乾坤日多虞,游子屢驚骨。
衡陽非不遙,雁意猶超忽。一生能幾回,百計易相奪。
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他夕懷君子,巖間望明月。
別孫信道
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極知身有幾,不奈世相違。
歲暮蒹葭響,天長鴻雁微。如君那可別,老淚欲霑衣。
別岳州
朝食三斗蔥,暮飲三斗醋。寧受此酸辛,莫行歲晚路。
丈夫少壯日,忍窮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復逢變故。
經年岳陽樓,不見宮南樹。辭巢已萬里,兩腳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歸岫,遠客難回顧。
飄然一瓶錫,未知所掛處。寂寞短行,蕭條遠游賦。
學道始恨晚,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嘆出門去。
別諸周二首
風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里總非家。臨行有恨君知否,不見籬前稻著花。
隴云知我欲船開,飛過江東還復回。不似周颙趨闕去,山靈應許卻歸來。
病骨
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泊宋田遇厲風作
逐隊避狂寇,湖中可盤嬉。
泊舟宋田港,俯仰看云移。
造物猶不借,顛風忽橫吹。
洞庭何其大,浪挾雷車馳。
可憐岸上竹,翻倒不自持。
老夫元耐事,淹速無無期。
會有天風定,見汝亭亭時。
五月念貂裘,竟生薄暮悲。
蕭蕭不自暢,耿耿獨題詩。
不見梅花六言
荊楚歲時經盡,今年不見梅花。
想得蒼煙玉立,都藏江上人家。
采菖蒲
閑行澗底采菖蒲,千歲龍蛇抱石癯。
明朝卻覓房州路,飛下山顛不要扶。
長干行
妾家長干里,春慵晏未起。花香襲夢回,略略事梳洗。妝臺罷窺鏡,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輕,渾不聞櫓聲。曲岸轉掀篷,一見兮目成。羞聞媒致辭,心許郎深情。
一床兩年少,相看悔不早。酒懽娛藏鬮,園嬉索斗草。含笑盟春風,同心似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鷁首生羽翼,蛾眉無光輝。寄來紙上字,不盡心中事。
問遍相逢人,不如自見真。心苦淚更苦,滴爛閨中土。寄語里中兒,莫作商人婦。
長沙寺桂花重開
天遣幽花兩度開,黃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臥禪榻,喚出西廂共看來。
陳叔易賦王秀才所藏梁織佛圖詩邀同賦因次其韻
維摩之室本自空,忽驚滿月臨丹宮。稽首世尊真實相,不比圖畫填青紅。
天女之孫擅天巧,經緯星宿超庸庸。淪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園中。
意匠經營與佛會,七寶欲動聲瓏瓏。眉間毫光放未盡,指下已帶旃檀風。
飛梭本是龍變化,挾大戚德行神通。恍若只洹遇佛影,豈彼臺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議,細看眾巧無遺蹤。日浮雞園赤爛爛,天入鷲嶺青叢叢。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覺已挫千魔鋒。龍天四眾儼然侍,喜滿尺宅俱成功。
向來八風幾卷地,眾寶行樹無摧桻。老蕭區區佛所憫,豈與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帳,一朝入海奔雷公。幸留此像不為少,福聚萬紀兼千總。
余休八葉終灰燼,堅固卻賴三眠蟲。似聞法猛藕絲像,當時已不隨煙東。
煌煌二寶照南北,客攝萬鬼專其雄。龍華已耀東坡墨,驚夢不假撞洪鐘。
唯有茲圖晦幾歲,留待公句貽無窮。畫沙累土皆見佛,而況筆墨如此工。
亦念眾生業障厚,要與機杼聊分攻。從今俱盡未來世,買絲不繡平原容。
陳叔易學士母阮氏挽詞二首
典刑奕奕照來今,鶴發魚軒汝女潯。避地梁鴻不偕老,弄烏萊子若為心。
送葬忽見三千乘,奉祱那聞五百金。婦德母儀俱不愧,碑銘知已托張林。
去年披霧識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盧壺要傳紗縵業,玉裒忽廢蓼莪篇。
秀眉隔夢黃壚里,落日驅風丹旐邊。佛子歸真定何處,空令苦淚漲黃泉。
晨起
寂寂東軒晨起遲,蒙蘢草木暗疏籬。風來眾綠一時動,正是先生睡足時。
承知府待制誕生之辰輒廣善懷菩薩故事成古詩一首仰惟經世之外深入
佛海而某欲托辭以寄款款適獲此事發寤於心似非偶然者獨荒陋不足以侈此殊慶耳
歲星欲吐芒不開,昴星避次光低回。麒麟鸑鷟紛夾侍,善懷菩薩當重來。
仙公風流今幾歲,再托高門瑞當世。買香趁浴驚眾聾,要識此僧今我是。
金粟后身何足言,釋迦親送非虛傳。稽首西來大菩薩,住世小劫須千年。
宰官說法聊應會,余事文章亦三昧。世間底物堪壽公,本自金剛無可壞。
城上晚思
獨憑危堞望蒼梧,落日君山如畫圖。無數柳花飛滿岸,晚風吹過洞庭湖。
出山道中
雨歇澹春曉,云氣山腰流。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
避地時忽忽,出山意悠悠。溪急竹陰動,谷虛禽響幽。
同行得快士,勝處頻淹留。乘除了身世,未恨落房州。
出山二首
陰巖不知晴,路轉見朝日。獨行修竹盡,石崖千丈碧。
山空樵斧響,隔嶺有人家。日落潭照樹,川明風動花。
出山宿向翁家
紙坊山絕頂,直下夕陽斜。卻看來呼處,南北兩巖花。
田翁邀客宿,笑指林下家。問我出山意,無乃貴喧嘩
宋代陳與義千古名詞名句
宋代陳與義千古名詞名句
1、如何得與涼風約,不與塵沙一并來。
2、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3、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4、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5、海裳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6、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7、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8、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9、楊柳微風百媚生。
10、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11、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12、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13、俗子令我病,紛然來座隅。
賢士費懷思,不受折簡呼。
城東陳盂公,久闊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與君俱。
不難十里勤,畏借東家驢。
似聞有老眼,能作薦鶚書。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掃除。
14、"欲見舊交驚歲月,剩排幽話說艱虞。"
15、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
昨夜常娥更瀟灑,又攜疏影過窗紗
千古名句大全
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宋釋道原》)
3.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
4.不到長城非好漢。《清平樂山攔六盤山》
5.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水調歌頭.游泳》
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詩經》)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漢書》)
8.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早發白帝城》
9.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10.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其二
1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12.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13.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西江月井岡山》
14.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
15.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畫旨》)
16.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賀唯汪君子,云胡不喜。《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1.觀眾器者為禪仔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2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2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24.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
2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二首送瘟神》
2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
27.兼聽則明,倔信則暗。 (《漢王符》)
28.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辛夷塢》
29.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小雅.白駒》
30.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詩經唐風綢繆》
3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
32.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文賦》)
3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誠子書》)
34.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35.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雜詩君自故鄉來》
36.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元程端禮)
37.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3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選》)
39.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
40.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4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關山月》
42.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運命論》)
4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
4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45.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沁園春長沙》
46.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
4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4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
4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古語)
50.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
51.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梁再現。《清平樂蔣桂戰爭》
5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曹操)
53.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劉禹錫)
5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5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56.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
57.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58.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59.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
6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6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6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望天門山》
6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64.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6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大雅抑》
66.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
67.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水調歌頭游泳》
68.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七律到韶山》
69.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70.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蝶戀花答李淑一》
71.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
72.相親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秋風詞》
73.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
74.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渭川田家》
75.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76.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77.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論語》)
78.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79.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80.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8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8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83.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宋朱熹》)
84.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
85.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贈韋侍御黃裳其一》
86.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古語)
8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88.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8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經.小雅.斯干》
90.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
千古名句摘抄
1.離人愁傷分彆。碎碎念深深思。凋謝落吟空悲。續繁華又何處。
2.紙張有些陳舊,有些含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著逾越千年萬載的懷念。
3.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4.誰眼角誅紅的淚痣成全瞭你的繁華一世你雄姿英纔的江山贈與誰一場石破驚天的空歡欣。
5.人永遠看不破的鏡花水月,不過我指間煙云世間千年,如我一瞬。
6.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7.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亙;
8.直道相思瞭無益,未妨難過是清狂。
9.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10.虛幻大千兩茫茫,一邂逅,終難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識,又何妨。
11.握住衰老,禁錮瞭時空,一下子到瞭地老天荒
12.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分手,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終身一夢裏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那普通相知,吹一會唱一會。
13.這次我分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瞭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瞭。-鄭愁予《賦彆》-
14.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辰 這,我已在佛前求瞭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1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7.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關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他人的好事,不要由于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18.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19.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即分開,避得遠遠的。
2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2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22.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23.人皆能夠為堯舜。——《孟子》
24.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2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26.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27.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辰把纔干或技藝發揮出來。
28.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29.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30.冤枉。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3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3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3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3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
35.擔憂,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
36.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37.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38.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39.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4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4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42.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43.三思然後行。——《論語》
44.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4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46.不以一眚(sheng)掩大德。——《左傳》
4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48.知恥近乎勇。——《中庸》
4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5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離騷千古名句賞析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長聲嘆息而掩面流淚啊,哀傷人生多災多難。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縱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本來是古代圣賢所推重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的佩帶。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芳香與光澤交織在一起啊,唯獨我光潔純美的本質沒有受損。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人生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并且把它作為準則。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抑止的嗎?
關于陳與義有哪些著名詩和陳與義詩歌鑒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