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出版了哪些詩集 楊黎小說叫什么名字
大家好,關于楊黎出版了哪些詩集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楊黎小說叫什么名字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橡皮的詩歌
橡皮的詩歌
"橡皮"主張"廢話"寫作。認為廢話是詩歌的標準。詩歌寫作的意義是建立在對語言的超越之上。超越了語言,就超越了大限。超越語言的"語言"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期待的廢話。廢話是語言的極限、盲區和"永恒的不可能"。這里所說的廢話是:老老實實的,準確的、具體的、簡單的。
何小竹的詩
《快樂是裝出來的》
我無比震驚
甚至是驚慌
原來在你的心里
隱藏著一個散孝多么巨大的悲哀
但是,我又驚慌什么呢
《寫詩的上午》
這個上午不寫小說
我的思緒十分散亂
當第一個句子出現在紙上
周圍的景物
頓時變得不一樣
就連桌上一本普通的雜志
也折射出不一樣的
光線
遠處傳來雷聲
這在寫小說的時候從未有過
吉木狼格的詩
《戶沖渣稿內》
很多年以來
我坐著或者躺下
各種凳子和床
構成了我的生活
不僅我這樣
還有我的四川朋友
很多年以來
我們的活動在戶內
在凳子和床上
《戶外》
所以我提議
干脆號召吧
我的四川朋友啊
該出去了
去爬山或者游泳
反正到處都是山和水
走路也行。總之
讓我們遲遲不回戶內
《學習》
我不是要丟掉
我們的戶內活動
這是不可梁搭能的
我們也不要老在戶外
我是說在運動這點上
來個取長補短
我知道有一幫人
他們男男女女
談笑間上山又下山
個個輕靈、飽滿
還不胖
真他媽可以
文康的詩
《少女》
如果是少女
走起路來
肯定不一樣
那種純凈
不帶一點誘惑
特別是在星期四
一個暑假中的少女
打著傘從雨中走過
那種感覺
你不可能想別的什么
《在成都的三天》
你肯定知道
一個人想起自己心愛的女人
是什么心情
(我叫她小朋友
有時也叫她大白菜)
現在我到成都
就像到家一樣
我跟我的小朋友在一起
哪兒也不去
一起過分分秒秒的
幸福生活
《是不是成都的天要高些》
在成都我要把眼睛望酸
才看得到天上的
一兩顆星星
而在西昌
我躺在地上
伸手就可以
在天上抓一把下來
是不是成都的天要高些
吳又的詩
《古代歷史》
項莊在舞劍
沛公就坐在他的對面
項莊舞的很帶勁
沛公喝了一口茶
對項莊說
你不就是想殺了我么
項莊聽了之后
就很不好意思的走了
這個故事
傳了幾千年
他們兩個人
大概誰也沒有想到
《七彩虹》
我的哥哥
是一個酒吧的調酒師
我已經好幾年
沒見過他了
我也沒有喝過
他調出來的酒
七彩虹
一共七層
他告訴我,到廣州了
他調給我喝
他的弟弟
是一個詩人
所以喝完七彩虹之后
很可能會念一首詩給他聽
能不能給推薦幾首好點的現代詩歌
20世紀80年代(上)
周倫佑 〖鏡中的石頭〗 〖想象大鳥〗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
于堅 〖作品111號〗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零檔案〗
翟永明 〖女人(組詩選四)〗 〖靜安莊(組詩選二)〗 〖黑房間〗
王小妮 〖青綠色的脈〗 〖懸空而掛〗 〖白紙的內部(二首)〗
歐陽江河〖傍晚穿過廣場〗 〖咖啡館〗 〖玻璃工廠〗
廖亦武 〖辭〗 〖海〗 〖淵〗
孫文波 〖歌頌〗 〖回旋〗 〖客居〗
呂德安 〖群山之中〗 〖死亡組詩〗 〖陶弟的土地〗
韓東 〖你見過大海〗 〖沉默——歌詞〗 〖有關大雁塔〗
駱一禾 〖詩歌〗 〖女神〗 〖蜜〗
20世紀80年代(下)
孟浪 〖冬天〗 〖這一陣烏鴉刮過來〗 〖連朝霞也是陳腐的〗
陸憶敏 〖美國婦女雜志〗 〖年終〗 〖出梅入夏〗
陳東東 〖未完成〗 〖時代廣場〗 〖煉丹者巷22號〗
萬夏 〖彼女〗 〖渡湖〗 〖度光陰的人〗
楊黎 〖鳥之后〗 〖少女十四行〗 〖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張紙牌〗
張棗 〖何人斯〗行信 〖十月之水〗 〖卡夫卡致菲麗絲〗
李亞偉 〖中文系〗 〖少年與光頭〗 〖秋天的紅顏〗
西川 〖把羊群趕下大海〗 〖虛構的家譜〗 〖厄運(節選)〗
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春天, 十個海子〗〖彌賽亞(節選)〗
小海 〖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 〖田園〗 〖村莊組詩(節選)〗
20世紀90年代(上)
詩陽 〖人類的宣言(長詩節選)〗 〖影子之歌(長詩節選)〗〖致半島與太陽的影子(散文詩)〗
李元勝 〖走得太快的人〗 〖翻書的時候〗 〖必須〗
馬永波 〖日子如一對沉默的僧侶〗 〖連通器∶一道做錯的物理題〗〖本地現實∶必要的虛構〗
臧棣 〖完成〗 〖個人書信史話〗 〖抒情詩〗
樹才 〖忘掉昨天吧〗 〖對不起 虛無也結束不了……〗〖多么薄,多么寒冷〗
伊沙 〖結結巴巴〗 〖某日經過廣場〗 〖《等待戈多》〗
余怒 〖布道者〗 〖衰老〗 〖現出〗
吳晨駿 〖回到紙上〗 〖不知名的東西〗 〖斷章 〗
戈麥 〖誓言〗 〖滄海〗 〖天鵝〗
藍藍 〖一件事情〗 〖盲者〗 〖遺失〗
桑克 〖夜泊秦淮 〗 〖漫長與不可以的狂歡節 〗 〖組詩∶農場〗
西渡 〖午后之歌〗 〖一個鐘表匠人的記憶〗 〖雪〗 〖蛇〗
楊鍵 〖在黃昏〗 〖悲傷〗 〖骰子的八面〗
徐江 〖世界〗 〖寫在七月的玄言詩〗 〖感傷〗
安琪 〖未完成〗 〖第三說〗 〖之七〗
20世紀90年代(下)
孫磊 〖詩歌〗 〖述說〗 〖聲音〗
木朵 〖五月的悲傷〗 〖暗器〗 〖十面埋伏〗
康城 〖之前〗 〖來不及品嘗你身體里的酒和火焰〗 〖溯溪〗
朵漁 〖宿命的熊〗 〖西風頌〗 〖我的廚子,我的下人(組詩)〗
胡續冬 〖水邊書〗 〖槐花〗 〖蔚秀園〗
巫昂 〖情歌沒有鏡頭〗 〖有兩個不眠之夜〗〖到處都是孤寂的生活〗
范想 〖車過仙魚橋〗 〖獻詩〗 〖春日臆想曲〗
廖偉棠孫物 〖夏天,神秘主義的失敗之歌〗 〖則帶液草莓果園〗 〖歌(組詩)〗
沈浩波 〖詞語的變遷〗 〖雨中抒情〗 〖屋檐〗
呂葉 〖是誰在中間走著〗 〖如此純凈的夜〗 〖時間加速度〗
馬蘭 〖一代人〗 〖獻詞〗 〖荷花少女〗
龐培 〖夜歌〗 〖風中的味道〗 〖薔薇〗
宋非 〖林中路〗 〖虛構圖案〗 〖輪回(節選)〗
楊小濱 〖燈塔〗 〖音樂會〗 〖四季歌〗
章平 〖遠不可及的事物〗 〖三座房子放在三個位置〗〖我從瞬息穿過這枚鏡子〗
幫忙找一下30名文學巨匠~~~``
巴金:。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魯迅:。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攔念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阿Q正傳》。
莎士比亞: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蘭斯特拉福鎮,1616年5月3日(儒略歷4月23日)病逝。英國著名劇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等。
老舍: 《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黑白李》《微神》、《趕集》、《老舍幽默詩文集》、《櫻海集》《蛤藻集》、《選民》、《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駱駝祥子》。
聞一多:《二月廬漫記》、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冬夜草兒評論》、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
胡適: 五四時期,胡適連續撰寫《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提倡“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并相繼完成《國語文法概論》、《白話文學史》、《嘗試集》。
朱自清:《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執政府大屠殺記》、《兒女》《悼亡婦》、《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郭沫若:《牧羊哀話》、《死的誘惑》、《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女神》《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王昭君》、《聶瑩》、《卓文君》。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詩人。主要詩作有《命運》,散文《詩之遺囑和《論美術》等。1901年作品《孤獨與深思》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德國歷史學家。主要詩作有五卷本《羅馬史》等,并主編16卷《拉丁銘文大全》。1902年作品《羅馬風云》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今世最偉大的纂史巨匠,此點于其巨著《羅馬史》中表露無疑”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劇作《皇帝》、《挑戰的手套》,詩集《詩與歌》等。1903年作品《挑戰的手簡租困套》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而又繽紛”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黃金島》《普羅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實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質樸精神”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主要作品有《偉大的牽線人》《不是瘋狂,就是神圣》等。1904年作品《偉大的牽線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它那獨特和原始風格的豐富又杰出,作品恢復了西班牙喜劇的偉大傳統”
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波蘭小說家。主要作品有《第三個女人》《十字軍騎士》等。1905年作品《第三個女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他在歷史小說寫作上的卓越成就”
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意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主要作品有詩集《青春詩》、長詩《撒旦頌》、專著《意大利民族文學的發展》等。1906年作品《青春詩》獲型悉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不僅是由于他精深的學識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為了頌揚他詩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創作氣勢,清新的風格和抒情的魅力”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魯道爾夫?歐肯(1946~1926)德國哲學家。主要作品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人生的主義與價值》、《人與世界--生命的哲學》等。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筆》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他對真理的熱切追求、他對思想的貫通能力、他廣闊的觀察,以及他在無數作品中,辯解并闡釋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哲學時,所流露的熱誠與力量”
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耶路撒冷》,童話《騎鵝旅行記》等。1909年作品《騎鵝旅行記》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象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拜爾堡》,小說《驕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尼瑞娜》等。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表揚這位抒情詩人、戲劇家、小說家以及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家,在他漫長而多產的創作生涯中,所達到的充滿理想主義精神之藝術至境”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劇作《盲人》、《青鳥》、散文集《雙重的花園》、《死亡》、《螞蟻的生活》等。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他在文學上多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戲劇作品,不但想象豐富,充滿詩意的奇想,有時雖以神話的面貌出現,還是處處充滿了深刻的啟示。這種啟示奇妙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并且激發了他們的想象”
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國劇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劇作《日出之前》、《沉鐘》等。1912年作品《群鼠》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欲以表揚他在戲劇藝術領域中豐碩、多樣的出色成就”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有詩作《吉檀迦利》,小說《兩畝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饑餓石頭》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由于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傳記作品《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等。1915年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朝圣年代》,小說《查理士國王的人馬》等。 1916年作品《朝圣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卡爾?耶勒魯普,丹麥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我的愛情之卷》;小說《明娜、》《磨房血案》、《已為生命而熱》等。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因為他多樣而豐富的詩作——它們蘊含了高超的理想”
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母親》《愛國者》《龍種》等。1938年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她對于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氣概的描述,以及她自傳性的杰作”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爾鳴》、《老人與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因為他精通于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圣瓊?佩斯(1887~1975)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詩作《遠征》、《流放》、《雨》、《雪》、《風》、《海標》、《鳥》、《榮興》等。1960年作品《藍色戀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由于他高超的飛越與豐盈的想象,表達了一種關于目前這個時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轉折點》、《神話和歷史》、《航海日志》和《“畫眉鳥”號》。1963年作品《“畫眉鳥”號 》 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詩作,是對希臘文化的深刻感受的產物”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以色列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婚禮的華蓋》、《大海深處》、《過夜的客人》、《釘婚記》等。1966年作品《行為之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敘述技巧深刻而獨特,并從猶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題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蘇聯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癌病房》、《第一圈》等。1970年作品《癌病房》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繼承了俄國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
現代詩歌表現手法有哪些
現代詩歌的表現手法比古典詩歌更加豐富更加復雜,但關鍵手法或基本手法也不多,主要有象征、意象、反諷、冷抒情、小說化、象形(圖畫詩)等。 想象和象征是詩的最基本特征。詩與文、古詩與新詩修辭手法的最大區別是象征,遺憾的是傳統或以往的修辭學基本上不提象征或幾句話一代而過。 象征是個外來語,源出希臘語,意為接合,即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在西方文學史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中世紀,泛神論者愛留根納認為藝術即象征,因而一切藝術作品都具有表層意義和象征意義兩個層次:另一次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的象征主義,波特萊爾、蘭波孝派、馬拉美、魏爾倫、葉芝、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馬拉美認為,詩就是啟示,就是夢幻,就是神秘,就是通過象征去展示心靈的狀態,藝術品是用象征體鐫刻出來的思想。波特萊爾認為,外部世界是虛假而不真實的,只是彼岸世界的反光,在“我們的世界”后面存在著更為真實的“另一個世界”,只有人的內心才有“最高真實”,只有詩人才能運用象征去體悟這最高的真實。因此,通過象征去表現內心真實,揭示外界事物與內心世界的感應契合,深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統一體中”,達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成為象征主義自覺的藝術追求。 立普斯把藝術中的移情現象稱之為美的象征。象征相近于漢語中的興、暗喻、借喻、隱喻、暗示等。象征能最充分表現詩的象外之象、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詩的含蓄美、朦朧感、神秘性、陌生化。 象征的對象是觀念、感情與看不見的事物,象征的媒介是某種意象,象征的方法是間接的而非直接的,這就打破了詩歌直抒胸臆的單一與淺顯,使詩充滿了多義與歧義。但是,象征使詩走向晦澀甚至成了謎語則背離了詩的美感。 前衛詩歌主要指現代派或后現代派與非前衛詩歌的象征手法區別在于前者是整體象征,后者往往是局部象征。象征還可分為人物象征、景物象征、事件象征等。 象征主義是西方現代派文藝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文藝流派。1857年出版的法國象征派先驅波特萊爾的詩集《惡之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象征主義力圖擺脫自然主義對外界事物機械地摹仿,努力從客觀具體感知的事物來暗示主觀世界。要求用恍惚迷離的神秘聯想形成象征對應物,從而作為溝通兩個世界的媒介,個人主義、神秘主義色彩濃厚。象征主義是瑞典18世紀神秘主義哲學家斯威登堡“感應說”在詩歌創作上的反映。 象征主義大師馬拉美說:“指明一物件,便剝奪了一首詩的最大樂趣;因為詩的樂趣在逐漸流露。”后有人把此句概括為“說出是破壞,暗示才是創造。”成了象征主義的名言。 榮格認為象征是藝術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只有把象征與原型緊密聯系起來,才能真正提示出象征的本質。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顯現,原型只有通過象征來表現自己。象征所要表達的所謂“未知領域的東西”是深藏在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地尋找更好的象征。 中國新詩也受到象征主義的影響,20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出現象征派,李金發、戴望舒是代表人物。20世紀八十年代朦朧詩對外是汲取了象征主義和意象主義兩大乳汁成長起來的。朦朧詩后,中國先鋒詩歌的象征手法表現為冷抒情或反抒情。 意象。 意象最早仿慎燃出現在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窺備虛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龐德說:“一個意象就是在一剎那時間里呈現理智和情感的復合物的東西。” 意象主義,是20世紀初英美詩歌的一個流派和詩歌運動。詩人龐德等在吸收中國古典詩歌的基礎上,形成了意象派。 意象派的另一個重要詩人理查德?阿爾丁頓在《意象主義詩人》(1915年)序言中對意象主義有較細的闡釋:1.運用日常會話的語言,但要使用精確的詞;2.創造新的節奏;3.在題材選擇上允許絕對的自由;4.呈現一個意象(因此我們的句子叫意象主義);5.寫出硬朗、清新的詩,決不要模糊的或無邊無際的詩;6.最后,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凝煉是詩的靈魂。(見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意象派詩選》)。 中國詩歌的意境說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包含了西方詩歌的象征主義與意象主義。差別在于意境說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集大成者,是藝術表現方法,更是藝術表現目的,且意境說是意象說的發展和深化;象征主義與意象主義是西方現代詩歌美學的標志,但主要是藝術表現方法,而非藝術表現目的,意象主義直接來源于中國古典意象說。 意境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重要理論和審美觀念。指詩歌作品中所描繪的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與詩人強烈豐富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它能使讀者通過想象和聯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和感情上受到感染。也可理解為意象交融之后達到的境界,為意境,即詩境,也即詩。或者說詩就是有意境的精美文字。 詩的意境是物與我、情與景、虛與實的有機交融,是詩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創作過程的結果。有無意境和意境的高下,是衡量詩歌作品成敗優劣的重要審美標準。 意境不同于一般的意與象的結合、情與景的交融,它是一種具有特殊美學內容的藝術形象。一是“境生象外”,意境不止于形象本身所已經具體描繪出來的那一部分,還要通過聯想與想象,使審美感受擴展到形象的具體描繪所比喻、象征、暗示的那些部分,也即“象外之象”。二是“思與境偕”,化景物為情物,即景外之景。而且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往往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 藝術就是主客觀的結合,藝術創作就是主觀與客觀的互相引爆。其先后、輕重、主次、結合、變化的不一樣,就是藝術的萬紫千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反諷,即傳達與公認或表面的意思不同或相反的意思,往往還有嘲諷的意味,當然這嘲諷的對象竟有或竟是自己。有時,反諷會使我們想到相聲、小品、魔術、笑話、寓言甚至神話,相關還有夢囈、瘋話、傻話、酒話,還有公園、動物園、旅游、晚會、同學會。我們還可以想到好玩、幽默、荒誕,這一切西方稱為喜劇。錢鐘書的幽默代表了東方文化新智境,不露痕跡的幽默,是大智大慧大覺大悟,這會使我們感到生活和生命原來是這么輕松愉快甚至好玩,從而再感嘆生命和生活真的是多么美好,讓一切沉重、悲壯見鬼去吧,像孩子一樣生活或像游戲一樣生活,才是人生的至境。 我曾在文中稱伊沙為喜劇詩人。時下網絡上翻云覆水的下半身、垃圾派詩人如沈浩波、尹麗川、皮旦、徐鄉愁、李磊、管上、管黨生等大多是反諷的高手。 小說化。 于堅詩歌的小說化或抒事化傾向是明顯的,也不時遭人非議。好在他沒有失度,沒有把詩消亡在事中。一些步其后塵者,就把經念歪了,以事代詩或以事害詩了。 現在詩壇又出現了一種與小說化同樣可怕危險的非詩化寫作傾向,——自然主義或日記體的寫作傾向,原因仍是詩人在失去了激情和想象之后對詩的垂死掙扎。有人這樣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成名詩人這樣寫,又讓一些天真幼稚者以為此就是先鋒。還美其名日大智若愚平淡如水。 失去智慧,失去靈光,只存記錄,最多是散文,詩已死亦。 冷抒情,也有稱零度抒情的,實質是不要抒情甚至反抒情,近似于白描手法。具體,客觀,冷靜,好像是機器在拍照。把個人感情的愛恨、濃淡、遠近排除在外。這應是主觀的客觀化或客觀的客觀化。于堅的拒絕隱喻,也是冷抒情。楊黎非非時期的作品如《怪客》、《高處》是冷抒情的標本式作品。冷抒情的結果,使抒情差點成了詩的敵人。其實,冷抒情的結果是抒情又多了一種抒情
現代詩詳細資料大全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于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基本介紹
中文名 :現代詩? 外文名 :Modernist poetry 創作年代 :20世紀初至今 中國代表人物 :徐志摩、北島、顧城、海子等 外國代表人物 :普希金、歌德、雪萊、泰戈爾 特點,分類,鑒賞入手,綜述,語言,形象內容,情感,藝術特色,分行要求,鑒賞方法,抓詩眼,析意象,明虛實,推敲手法,知人論世,流派,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現代詩代表詩人,泰戈爾體詩歌,韻腳詩派,簡文派, 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于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分類 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等。 按表達方式分:敘事詩、抒情詩 按長短分:微詩、小詩、短詩、長詩 按照表達方式劃分 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敘事詩 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 *** 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于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謹碼亮》;故事詩如中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明哲的《美猴王》和《阿拉克涅》;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代表詩作: 抒情詩 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諷刺詩。 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按照語言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劃 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韻腳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模褲分類的。 格律詩 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以及格律體新詩四言體,六言體,八言體。以后還可能又更多現代新詩也具有格律規則。 自由詩 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中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散文詩 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 *** ,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祥寬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僅供參考的《憶錦蘭珊》。 韻腳詩 韻腳詩屬于文學體裁的一種,顧名思義,泛指詩的結尾須押韻,不論格律和音步 ,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歌謠。這里的韻腳詩指現代韻腳詩,屬于一種新型詩體,韻式體新詩,規律押韻但音步(節奏)不對稱的新詩。以汪國真最為代表性。目前傳承這種詩體的有丁翔(北方浪人) ,丘勒,申洪洲等等。在理論方面 曉曲 和孫逐明等人組建的格律體新詩研究會對現代格律詩和韻腳詩的理論做出了詳細研究闡釋。 中國現代詩也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 1、中國現代詩歌: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前的詩歌稱為“中國現代詩歌”。 2、中國當代詩歌: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后的詩歌稱為“中國當代詩歌”。 鑒賞入手 綜述 詩歌的藝術概括力很強,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把握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抒發的情感,分析詩歌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詩歌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具體來說,鑒賞現代詩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語言 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因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借助語言。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了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現代詩用白話寫成,且較少用典,字面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確評價一首詩,還是要反復朗誦,盡力揣摩,并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形象內容 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和抒發感情的。鑒賞詩歌必須準確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像;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鑒賞時應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想像,構建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不是實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像、聯想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于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于表面。 情感 詩歌一般都會抒情言志,鑒賞時必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涵。具體地講,就是要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有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比喻、象征意義來體現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開聯想和想像,準確把握詩歌形象的內涵,以便加深對感情的理解。 詩歌總要反映一定的時代生活,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特征。同一題材的作品,由于詩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經歷、所處時代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類別、風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現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在感情表達上就有區別,豪放派詞和婉約派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藝術特色 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鑒賞詩歌時要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夸張、對比、象征,以及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志等。 分行要求 1、句意表達已完成。 2、可獨立存在的意象。 3、足夠展現某種語氣勢態。 4、特殊和特定時間、人物或事件的交待完畢與完結。 5、作者重點強調的一個特別辭匯。 分行同時承擔著詩語的使命,無限制的強行撕開語法的分行和無端制造非必要性的詩行的作法不應是一個作家或詩人所采取的,否則,詩歌則成了真正無益也無意義的笑話。 (——本節內容來源于黃沙先生的文學理論《詩剖面》) 鑒賞方法 抓詩眼 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字句,是能使詩歌生輝的聚光點。詩眼的錘煉和設定在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詩評家無不從這點出發賞析詩歌。 析意象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撞擊的產物,是詩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要用意象進行表達。 明虛實 社會生活無限廣闊,詩人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寫到詩作中去。因此,詩人往往用“實”表現“虛”,或用“虛”表現“實”。虛實相生,相互映襯,是詩歌創作的一條藝術規律。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感情,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詩歌如果只寫“虛”,會顯得抽象空洞,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則會顯得死寂而缺乏生氣。 推敲手法 詩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顯現個人的心緒;另一種是詩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氣氛的方法,如借助比興、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達意。 知人論世 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句話是說,欲解其詩,必知其人,必論作者所處的時代。 流派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史上出現最重要的詩歌流派有: * 20世紀初至1920年代:嘗試派、文學研究會(人生派)、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派、新格律詩派(新月派)、中國早期象征詩派 * 1930年代:中國現代派詩群、七月派、漢園三詩人 * 1940年代:中國新詩流派、九葉詩派 * 1950年代:中國現實主義、新現代主義(現代派詩群)、藍星詩群(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社) * 1970年代:朦朧派(今天派)、白洋淀詩群、中國新現實主義 * 1980年代:新邊塞詩派、大學生詩派、第三代詩群(新生代詩群、新世代)、莽漢主義、整體主義、海上詩派、圓明園詩派、撒嬌派、他們詩群、丑石詩群、非非主義(紅色寫作)、神性寫作、新鄉土詩派、知識分子寫作詩群 * 1990年代:網路詩歌(網路詩人)、民間寫作、第三條道路寫作、中間代、信息主義、70后詩人 * 21世紀初: 窗詩派、泰戈爾體詩歌、靈性詩歌、新江西詩派、80后詩人、邊緣詩派、春草派詩歌、90后詩人、素顏派詩人、流螢詩派、新傳統派、簡文詩派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 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于“五四”以后“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于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感的畫面。建筑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樣。 九葉派 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并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后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 九葉派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20世紀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他們大都是校園詩人出身,從戰亂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視詩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獨特體驗;他們深受西 方現代主義詩歌的陶冶,力求突破傳統的主觀抒情的方式,追求現 實性、象征性與哲理性的結合,探索詩歌表達的“戲劇性”(主要指詩歌的情思展開以及語言表現都要有矛盾張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讓詩歌更深入表現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心生活的復雜性。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朦朧派 朦朧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多多、芒克、嚴力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于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末“思想解凍”后逐漸進入 *** 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占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嚴力等,并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于“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后,終于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后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后朦朧派”發展階段。 現代詩代表詩人 朦朧詩代表詩人:食指、北島、顧城、楊煉、多多、舒婷、 芒克、江河、梁小斌、嚴力、王小妮 第三代代表詩人:韓東、于堅、楊黎、何小竹、于小韋、海子、李亞偉、默默 知識分子寫作代表詩人:王家新、西川、歐陽江河、臧棣、翟永明、柏樺 中間代代表詩人:伊沙、陳先發、余怒、趙麗華、楊鍵 70后代表詩人:豎、尹麗川、唐煜然、魔頭貝貝、沈浩波、周公度、蘆哲峰、烏青 80后代表詩人:春樹、巫女琴絲、水晶珠鏈、鬼鬼 90后代表詩人:邊瓊、高璨、蓑依、林成武、肖子洛 泰戈爾體詩歌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詩壇出現了一個新的現代詩體,被文學界稱為“泰戈爾體詩歌”,其誕生的標志是中國詩人歐發偉創作的《紅樓遺夢》(“Red Mansions”),最顯著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飛鳥集》。“ 泰戈爾體詩歌”受到中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新古典主義”和意象派的啟發和影響,同時吸收了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詩歌風格,并將中國古典詩詞的元素熔于一爐,使詩歌整體散發出一種古典和現代的氣息。 韻腳詩派 韻腳詩隸屬于駕馭在現代詩歌之上的新詩體,在尊重現代詩歌提倡的“一、形式是自由的,二、內涵是開放的,三、意象經營重于修辭”的前提下,又新添了一項步驟,那就是詩的結尾均須規律性押韻,使中國現代詩歌在追求自由和豪放的同時,又繼承古體詩歌韻律流傳千年的寶貴血脈,倡導詩人要表達經過加工的具有鮮明節奏的非自然語言,更加強調追求真情實感和韻腳的規范形式,為詩歌的創作和發揮制定一項行之有效的標準界面,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倒向現代詩歌自由散漫和無章法可循的口語化寫作,讓詩歌創作有章可依,有律可循,從而使現代詩歌的創作更加規范地發展和成長,并以更加良性更加持久的姿態堅忍不拔地在文學道路上永久生存下去。 韻式體新詩,規律押韻但音步(節奏)不對稱的新詩。以汪國真最為代表性。目前傳承發揚這種詩體的有丘勒,于翔(北方浪人) ,申洪洲等等。在理論方面 曉曲和孫逐明等人組建的格律體新詩研究會對現代格律詩和韻腳詩的理論做出了詳細研究闡釋。,它不僅包容了人們對于古典詩歌的音樂韻律之美的追求,同時兼并現代詩歌的創作手法,使古典詩韻與現代詩歌完美融合而并駕齊驅,為詩歌的古今聯系以及今后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簡文派 簡文詩派最早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末到2015年才逐漸成型,是一種新型的網路詩歌文體。 簡文派承襲新月派的音樂美、繪畫美思想,主要講究行文簡短精湛,詩歌注重口語化的表達,神韻自然,因此這一類詩詞也叫“口語詩“。早期的代表性文學作品有《觀水滸有感》、《引力波之歌》,其代表人物有飛莫魚然、沈鵬等。與朦朧詩相同的是,作為一種新型的創作群體,簡文詩和“朦朧詩”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因此不被外界人士所知曉,至今也不曾引起國際社會任何的論爭,好似潛移默化中默默改變和影響著人們,卻不想被人們所知曉。 簡文體的出現,對于現代詩壇的發展建設,起到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