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作家有哪些 元代著名作家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元代作家有哪些和元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元曲四大作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
1、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
2、白樸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等。
3、鄭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懾政》、《虎牢關三戰呂布》等。
4、馬致遠的代表作:《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等。
擴展資料
人物簡介:
1、關漢卿,號已齋,亦作一齋,漢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大約生于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后)。
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的形象也廣為人稱。水星上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2、白樸,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_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數明悶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蹤不詳。
祖籍_州(今山西河曲縣),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薯彎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
3、馬致遠生于公元1250年,約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槐升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
4、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曲四大家
元朝的著名劇作家有哪些?
元朝著名的劇作家有被譽為“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等。
關漢卿(1219-1301年),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曲圣”。
鄭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輝,漢族,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
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的主要活動在南方(杭州),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激賞鄭光祖的文詞,將他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并列,后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
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后三種被質疑并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正亮資料顯示可能是山西曲沃縣,在河曲縣為他修有白樸塔。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舉盯寬。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說為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等。
馬致遠(約1250-約1321至1324間),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被后人譽為“馬神仙”,漢族,元代著名戲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公元1250年,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現今北京)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4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8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書詩詞曲三首之一)(8年級下上教版語文書第十六課)。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則孝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后葬于祖塋。
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戲曲作家及其作品?
元代戲曲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張國賓、高文秀等。
1、關漢卿,?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的劇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個戲曲家象關漢卿那樣塑造出如此眾多而又鮮明的藝術形象。
如同是趙盼兒、宋引章、杜蕊娘、謝天香等各具不同的個性。同在魯齋郎的壓迫下,都有著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級官吵侍吏張珪和工匠李四對事件的態度就截然不同。
作品:《閨怨佳人拜月亭》、《閨怨佳人拜月亭》、《錢大尹智寵謝天香》等。
2、鄭光祖 ,字德輝,漢族,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
鄭宴喚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做過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動在南方,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
作品:《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等。
3、白樸(1226-約晌碰凱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
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墻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天凈沙·秋》等。
4、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后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上龍樓,熱衷過進取功名,但未能實現。
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塋。
作品:《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等。
5、張國賓,元代戲曲作家,演員。名一作張國寶,藝名喜時營(營一作"豐")。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詳。鐘嗣成《錄鬼簿》載張國賓曾任教坊勾管(據《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屬有"管勾"官,"勾管"或誤)。
作品:《薛仁貴榮歸故里》、《相國寺公孫合汗衫》、《羅李郎大鬧相國寺》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關漢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鄭光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致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國賓
關于元代作家有哪些和元代著名作家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