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作品有哪些 杜牧最有名的30首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牧的作品有哪些,以及杜牧最有名的30首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牧的作品
杜牧的作品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
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
《宣和書譜》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臺集》稱: “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物盯悄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
《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
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
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除此之外,還著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阿房宮賦》等。
杜牧的詩詞作品介紹:
杜牧的詩歌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偏向豪邁,一種偏向香艷,前者杜牧在描繪的時候往往較為傷感,有時是吊古,有時是感懷,表達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后者多用清新的筆調記錄下不同的景物,詩的基調也以贊美為主。
杜牧平生憂國憂民,又有滿腔的抱負,再加上他為人細膩情感豐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詩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這在晚唐時罩渣期都是無人能及的,甚至在整個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觀中發現獨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調最切合的意境,并通過畫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托,賦予詩歌生的靈性,對自然的歌頌也是杜牧自身抱負抒發的體現,詩中往往也蘊含著杜牧在晚唐真實的感受。
在詩歌的表達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賦寓理于事,也正因為如此,杜牧的詩又有豪爽俊朗的風格,他的詩歌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這與他擅長用比喻、寄情于景、以景表情活用對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聯系,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把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風格通過散文的形式夾雜著議論,杜牧的詩成為后人學習的目標。
杜牧的絕則遲句,成就非常高,享有盛譽,受人敬仰。世人對他的絕句的評價也很高,杜牧的寫景抒情,意境幽美已經超過盛唐時候絕句的水平了,杜牧善于從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中,提煉精華部分,他的絕句情景交融,含蓄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人們喜愛。
杜牧有哪些代表作品?
杜牧詩以七言絕句著稱,代表作品有:
1、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2、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笑團春深鎖二喬。
譯文: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3、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洞圓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云生發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4、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里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5、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碰顫橘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827—835)年間登進士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杜牧的代表作
杜牧主要作品:《阿房宮賦》《遣懷》《樊川文集》等。代表作品《感懷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江南春》租型慶、《泊秦淮》、《山行》等。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弊握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租跡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