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劉辰翁永遇樂出自哪里 劉辰翁年譜

少年別多情2023-05-11 18:48歷史210

很多朋友對于劉辰翁永遇樂出自哪里和劉辰翁年譜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永遇樂·落日熔金古詩翻譯賞析

《永遇樂·落日熔金》出自《宋詞三百首》,其詩人為宋朝詩人李清照。其古詩全文如下:

怎知他、春歸何處?相逢且盡尊酒。少年裊裊天涯恨,長結西湖煙柳。休回首,但細雨斷橋,憔悴人歸后。東風似舊。問前度桃花,劉郎能記,花復認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翦韭。前宵更恁時候。深杯欲共歌聲滑,翻濕春衫半袖。空眉皺,看白發尊前,已似人人有。臨分把手。嘆一笑論文,清狂顧曲,此會幾時又。

【前言】

《永遇樂·落日熔金》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為作者晚年傷今追昔之作。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借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并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的不滿。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絕慎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注釋】

⑴吹梅笛怨:梅,指樂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聲哀怨。

⑵次第:這里是轉眼的意思。

⑶香車寶馬:這里指貴族婦女所乘坐的、雕鏤工致裝飾華美的車駕。

⑷中州:即中土、中原。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⑸三五:十五日。此處指元宵節。

⑹鋪翠冠兒:以翠羽裝飾的帽子。雪柳:雪白如柳葉之頭飾;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參見《歲時廣記》卷十一)。此二句所列舉約均為北宋元宵節婦女時髦的妝飾品。

⑺簇帶:簇,聚集之意。帶即戴,加在頭上謂之戴。濟楚:美好、端整、漂亮。簇帶、濟楚均為宋時方言,意謂頭上所插戴的各種飾物。

【翻譯】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藍,仿佛碧玉一樣晶瑩鮮艷。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松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賞析】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云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這里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出“人在何處”的嘆息。這是一個飽經喪亂的人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筆寫初春之景:濃濃的煙靄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調,原來先春而開的梅花已經凋謝了。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幾許”是不定之詞,具體運用時,意常側重于少。“春意知幾許”,實際上是說春意尚淺。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借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正因為這樣,雖有“染柳煙濃”的春色,卻只覺春意味少。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佳節良辰,應該暢快地游樂了,卻又突作轉折,說轉眼間難道就沒有風雨嗎?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雨”的心理狀態,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詞人的晚景雖然凄涼,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臨安城中還是有一些貴家婦女乘著香車寶馬邀她去參加元宵的詩酒盛會。只因心緒落寞,她都婉言推辭了。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狀并尺敬態。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寫今轉為憶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這里專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節。遙想當年汴京繁盛的時代,自己困孫有的是閑暇游樂的時間,而最重視的是元宵佳節。“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這天晚上,同閨中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翠鳥羽毛的時興帽子,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齊齊整整,前去游樂。這幾句集中寫當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以上六句憶昔,語調輕松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卻又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戀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向往,但骨子里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

這首詞在藝術上除了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外,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煉工致的書面語交錯融合,造成一種雅俗相濟、俗中見雅、雅不避俗的特殊語言風格。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于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宋詞三百首-劉辰翁:永遇樂

劉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離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賞析】

按小序提示計算,本詞作于瑞宗景炎三年(1278年),南宋都城臨安在兩年前被元軍占領。故小序中說“悲苦過之”。開端由描繪圓月遠云的春景,提出“誰是春光的主人”?暗寓江山易主之悲。“禁苑”、“湖堤”,寫臨安舊跡;“嬌寒”、“倦暖”,言初春感受。“遽如許族爛”,驚呼變化巨大,故兆升漏地重經,春光如故,而山笑衫河全非。“香塵”、“華燈”,追憶往年元夕。“斷煙禁夜”,承“遽如許”而補寫滄桑巨變。往日面對臨安繁華,尚懶得出游,而今滿目荒冷,戒備森嚴,更無景可賞。下片先敘易安當年臨安情事。南下臨安芳景如故而人事已非,圖書散失,元夕無心打扮。“江南無路”以下轉筆寫自己流亡生涯,無路可走,家人離散,空守孤燈,長夜難眠。寫易安已言“最苦”,而“此苦”又復過之。翻進一層,憂恨良深。全詞從靜景開始,卻結以喧鬧之聲,足見詞人當時內心的煩亂痛苦。

永遇樂·璧月初晴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永遇樂·璧月初晴

[作者] 劉辰翁 ? [朝代] 宋代

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標簽: 懷舊 元宵節 情感 節日

《永遇樂·璧月初晴》譯文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東升。云色如黛,淡淡飄蕩在遠空。這美好的春景,到底屬于何人?故宮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溫。前度劉郎如今又來這里,想不到變得如此冷寂岑岑。記得從前的元夜,車水馬龍攘攘紛紛,凝香彌漫的塵土將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燈,把暗夜照得如白晝一樣明燦。我總是沒有什么心情,和人們攜手同去賞燈觀看。誰知道,上元夜也會禁止宵行,人稀煙斷,滿城凄風苦雨,愁云慘澹。

猶記宣和舊日,直到南渡臨安,上元夜依舊熱鬧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書畫,幾乎散失盡凈。元宵佳節也無心打扮,任憑鬢發紛亂飛舞。寫下感時傷亂的詞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無路可走,我到處漂泊無寄處。就想起被叛軍困在長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親人,這種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誰知否?空自對著昏暗不明的一盞殘燈,長夜無眠,外面又傳來滿村的社鼓。

《永遇樂·璧月初晴》注釋

①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②李易安:即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③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圓形的玉比喻圓月。

④黛云:青綠色像眉似的薄云。

⑤禁苑嬌寒:皇帝苑園不許宮外人游玩,故稱禁苑。嬌寒,嫩寒、微寒。宏伍

⑥前度遽如許:意為再來臨安時,局勢變化如此之快。

⑦香塵暗陌:街道上塵土飛揚,往來車馬很多。

⑧宣和舊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的繁華盛況。

⑨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意為在戰爭中流離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詞反而更覺痛苦。緗帙,書卷。流離,散失。風鬟,頭發散亂的樣子。三五,指舊歷正月十五夜。

⑩江南無路:江南已淪陷。殘鈕:殘燈。

《永遇樂·璧月初晴》賞析 賞析一 此詞一起三句,以對句寫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誰主?”問得突兀,實以傷心人別有懷抱,何堪對此。接著再寫臨安宮苑,湖堤天氣,寒暖適宜,但卻何匆匆乃爾,實悲嘆春之易逝,國已淪亡。三接復以對句寫香陌華燈之熱鬧美麗,一結又“長是懶攜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誰知”二句,在斷煙禁夜氣氛中,“滿城似愁風雨”。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臨安已淪陷,元朝統治者在彼發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憤。這一句如似重槌,發人困返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與上片末句,似斷實連,但卻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宣和舊日”,實指北宋。“臨安南渡”,杭州變作汴州。“芳景猶自如故”,一總南北宋之繁華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嘆。國事如此,是從大處著墨,而又系結合易安的身世來抒寫的。因為李清照的《永遇樂》曾寫“中州盛日”的情況,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詞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緗帙”下三句,記述易安南奔時書籍喪失,三五月明時感懷,寫下很多“凄凄慘慘戚戚”的詞,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亂離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亂中寄家鄜州的故事。無路可走,無家可歸,苦情自不待言,而卻以“此苦又誰知否?”反語出之,情更深痛,筆勢陡起。一結“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極寫一己之悲與他人之樂,和李清照的詞是遙相承應,更有無可奈何之嘆,哀惋無窮。

全詞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織,疏密相間。兩片末尾,均是大力鋪寫當時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來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給人以無限回味。 賞析二 此詞抒發了作者眷念故國故都的情懷。寫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時臨安已淪陷,南宋政權也瀕臨滅亡,這首詞是作者在旅途中寫成。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起首用景語渲染氣氛,并點明詞中景物所處的時日,著重之處在于“春事誰主”這個主題。“璧月”,有“滿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賦》),月如玉璧之潔蔽尺或白、晶瑩、圓滿,以璧玉詠元宵之月,極為生動傳神;月明則云淡,天青云色一體難分,故曰“黛云”,煉字亦考究。這些都是元宵節時常見的景象,也是春夜里惹人愛憐的事物。但如今誰是這美好春天事物的主人呢?發此一問 ,字字千鈞直截了當地楔入詞的主題 ;緊接著“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從“禁苑”、“湖堤”二詞看,可知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從“前度”(源出劉禹錫“前度劉郎今又來”之典)一詞看,可判斷詞人在故都淪亡后還重來過。“嬌寒”、“倦暖”,詞人主觀感受的寫照;似乎“禁苑”、“湖堤”在詞人看來都只覺有嬌弱、倦乏之感。“遽如許”三字,好像從詞人心底噴涌而出,字字璣珠,表示了事態變化之速,詞人每想到此便心情異常沉重,從字里行間可見詞人自哀痛之情。

寫到這里,詞人突然宕開一筆,追憶起都城臨安往昔的繁華 :“香塵暗陌 ,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此處描繪出昔日上元之繁華,如今卻總是懶于與友人攜手同游。“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誰料今日上元 ,元軍宵禁 ,想游也不可得。“風雨 ”兩字前加一“愁”字表明擔心其夕有風雨,尚未即有風雨也 ;再加“似”字,則竟是本無風雨,而燈夕卻冷落不堪,是由于人事所致。今非昔比,主題進一步得到深化。

接下去 ,又敘起李清照當年情事:“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寫李清照南渡后,常憶起宣和年間的汴京舊事,每生物是人非,家國不在的感慨。她因國破、家亡、夫死而倦于梳妝,即使是逢元宵節,也是“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只能以哀愁的小詞 *** ,這是人間最苦之事。

劉辰翁時而寫李清照,時而寫自己,時而又敘起李清照當年。作者詞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緒說明的正是他自己,“賦詞最苦”,一語雙綰,二人皆然。詞的結尾,劉辰翁又寫到自己:“江南無路,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當時 ,抗元戰爭仍在江南一帶進行,詞人家在廬陵,欲歸不得。他懷念家中的親人,不免要像杜甫身陷長安時那樣低吟“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一類詩句,以抒郁悶之情,但不知親人們是否知道?詞人無法入睡 ,只好對著殘燈發愁,此時滿村傳來社祭的鼓聲。元宵夜之社鼓,是農村于新春祈求豐年舉行的常例儀式。感慨良多!

作者可以說是辛派詞中的佼佼者。在這首詞中作者融匯了種種復雜的感情,筆鋒達間,情感真切,因此可以稱之為宋詞有力量的殿后之作。雖當時有人劉辰翁過份贊美,但總起來講作者仍不失為一名宋詞的佼佼者。 《永遇樂·璧月初晴》作者劉辰翁簡介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劉辰翁的其它作品

○ 憶秦娥·收燈節

○ 憶江南·已盛甚花幾許

○ 柳梢青·春感

○ 西江月·新秋寫興

○ 水調歌頭·寂寂復寂寂

○ 劉辰翁更多作品

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原文及翻譯賞析

永遇樂·璧月初晴原文:

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永遇樂·璧月初晴翻譯及注釋

翻譯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東升。云色如黛,淡淡飄蕩在遠空。這美好的春景,到底屬于何人?故宮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溫。前度劉郎如今又來這里,想不到變得如此冷寂岑岑。記得從前的元夜,車水馬龍攘攘紛紛,凝香彌漫的塵土將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燈,把暗夜照得如白晝一樣明燦。我總是沒有什么心情,和人們攜手同去賞燈觀看。誰知道,上元夜也會禁止宵行,人稀煙斷,滿城凄風苦雨,愁云慘淡。猶記宣和舊日,直到南渡臨安,上元夜依舊熱鬧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書畫,幾乎散失盡凈。元宵佳節也無心打扮,任憑鬢發紛亂飛舞。寫下感時傷亂的詞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無路可走,我到處漂泊無寄處。就想起被叛軍困在長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親人,這種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誰知否?空自碧漏廳對著昏暗不明的一盞殘燈,長夜無眠,外面又傳來滿村的社鼓。

注釋 1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2李易安:即李清照,號易安居士。3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圓形的玉比喻圓月。4黛云:青綠色像眉似的薄云。5禁苑嬌寒:皇帝苑園不許宮外人游玩,故稱禁苑。嬌寒,嫩寒、悔隱微寒。6前度遽如許:意為再來臨安時,局勢變化如此之快。7香塵暗陌:街道上塵土飛揚,往來車馬很多。8宣和舊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的繁華盛況。9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意為在戰爭中流離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詞反而更覺痛苦。緗帙,書卷。流離,散失。風鬟,頭發散亂的樣子。三五,指舊歷正月十五夜。十江南無路:江南已淪陷。殘鈕:殘燈。

永遇樂·璧月初晴賞析

此詞一起三句,以對句寫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誰主?」問得突兀,實以傷心人別有懷抱,何堪對此。接著再寫臨安宮苑,湖堤天氣,寒暖適宜,但卻何匆匆乃爾,實悲嘆春之易逝,國已淪亡。三接復以對句寫香陌華燈之熱鬧美麗,一結又「長是懶攜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誰知」二句,在斷煙禁夜氣氛中,「滿城似愁風雨」。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臨安已淪陷, 元朝 統治者在彼發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憤。這一句如似重槌,發人猛省。

下片搜逗首段三句與上片末句,似斷實連,但卻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宣和舊日」,實指 北宋 。「臨安南渡」,杭州變作汴州。「芳景猶自如故」,一總南 北宋 之繁華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嘆。國事如此,是從大處著墨,而又系結合易安的身世來抒寫的。因為李清照的《永遇樂》曾寫「中州盛日」的情況,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詞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緗帙」下三句,記述易安南奔時書籍喪失,三五月明時感懷,寫下很多「凄凄慘慘戚戚」的詞,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亂離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亂中寄家鄜州的故事。無路可走,無家可歸,苦情自不待言,而卻以「此苦又誰知否?」反語出之,情更深痛,筆勢陡起。一結「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極寫一己之悲與他人之樂,和李清照的詞是遙相承應,更有無可奈何之嘆,哀惋無窮。

全詞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織,疏密相間。兩片末尾,均是大力鋪寫當時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來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給人以無限回味。

永遇樂·璧月初晴創作背景

這首詞,從詞的前面序文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為宋德祐元年(1275年)。「今三年矣」,實為1278年,宋亡于1276年,這時已亡國二年了。易安南奔,猶存半壁。辰翁作詞,國無寸土。說「雖辭情不及」,是謙詞,「而悲苦過之」,是實情。 詩詞作品: 永遇樂·璧月初晴 詩詞作者:【 宋代 】 劉辰翁 詩詞歸類: 【婉約】、【元宵節】、【寫景】、【抒情】、【懷舊】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4640.html

分享給朋友:

“劉辰翁永遇樂出自哪里 劉辰翁年譜” 的相關文章

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

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以及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宋詞人有哪些呢? 北宋詞人有:1、柳永?~約1053年,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

蘇軾宋詞有哪些(宋代蘇軾的詞有哪些)

蘇軾宋詞有哪些(宋代蘇軾的詞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蘇軾宋詞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宋代蘇軾的詞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蘇軾的詩詞有哪些? 1、《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波聲拍枕長淮曉如何寫景(蘇軾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朗讀)

波聲拍枕長淮曉如何寫景(蘇軾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朗讀)

大家好,關于波聲拍枕長淮曉如何寫景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蘇軾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朗讀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蘇軾的《虞美人》是怎樣寫景抒情的? 虞美人蘇軾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

讀長相思詞人身在哪里(長相思詞人身在什么心在什么)

讀長相思詞人身在哪里(長相思詞人身在什么心在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讀長相思詞人身在哪里,以及長相思詞人身在什么心在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長相思是清朝詩人納蘭性德所做的一首詩讀了這首詩你發現此人身在什么心卻在什? 《長相思》原文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從哪里可以看出晏幾道的癡情(從哪里可以看出晏幾道的癡情人)

從哪里可以看出晏幾道的癡情(從哪里可以看出晏幾道的癡情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從哪里可以看出晏幾道的癡情,以及從哪里可以看出晏幾道的癡情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賞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這句詩? 賞析:紅窗碧玉新名舊,猶綰雙螺。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小來竹馬同游客,慣聽清歌。今日蹉跎。惱亂工夫暈翠蛾。該句詩出自...

多少宦游難(宦游是什么意思?)

多少宦游難(宦游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多少宦游難,以及宦游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多少的詩句 多少的詩句1、一聲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歡起此時。——出自唐·高駢《贈歌者二首》2、古今風月鑒,多少泣黃泉。——出自清·曹雪芹《第十三回回前詩》3、兩條紅粉淚,多少香閨意。——出自唐·牛...

讀長相思詞人身在哪里(長相思詞怎么寫)

讀長相思詞人身在哪里(長相思詞怎么寫)

很多朋友對于讀長相思詞人身在哪里和長相思詞怎么寫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長相思 納蘭性德 詞人身在哪里?心又在何處?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水情深 風雪意濃--------納蘭性德《長相思》賞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

青玉案元夕全詞多少字(青玉案·元夕有多少字)

青玉案元夕全詞多少字(青玉案·元夕有多少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青玉案元夕全詞多少字,以及青玉案·元夕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青玉案·元夕》全文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

感風吟月多少事的意思(吟風弄月什么意思)

感風吟月多少事的意思(吟風弄月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感風吟月多少事的意思,以及吟風弄月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感風吟月是什么意思? 這是很有詩境和意境的東西,一般人都是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只要讓自己學著去理解就好了 李清照的詩及含義 李清照詩詞選...

吳淑姬詩詞共多少首(宋代四大女詞人吳淑姬)

吳淑姬詩詞共多少首(宋代四大女詞人吳淑姬)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吳淑姬詩詞共多少首,以及宋代四大女詞人吳淑姬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代女詞人 一、李清照最為著名。:(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