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含敬亭的詩句 敬亭出自哪首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哪些含敬亭的詩句,以及敬亭出自哪首詩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敬亭山”的詩句有哪些?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作者:?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游此芹派敬首族亭山詩》
年代:?南北朝?作者:?謝朓
茲山亙百里。
合沓與云齊。
隱淪既已托。
靈異居然棲。
上干蔽白日。
下屬帶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聳復(fù)低。
獨鶴方朝唳。
饑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雖紆組。
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格。
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茲理庶無睽。
《再題敬亭清越上人山房》
年代:?唐?作者:?張喬
重來訪惠休,已是十年游。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
石窗清吹入,河漢夜光流。久別多新作,長吟洗俗愁。
《寄敬亭山清越上人》
年代:?唐?作者:?許棠
南朝山半寺,謝脁故鄉(xiāng)鄰。嶺上非無主,秋詩復(fù)有人。
高禪星月近,野火虎狼馴。舊許陪閑社,終應(yīng)待此身。
《敬亭山檢受御書》
年代:?宋?作者:?王遂
晉宋風(fēng)流自不凡,天令此地為回環(huán)。
市藏白水風(fēng)煙外,路入高林紫翠間。
字炳日星搖翰墨,敬存銘刻在心顏。
須知太守緣民樂,森賀來歲勤農(nóng)在此山。
名字出自詩詞,如“敬亭”出自巜獨坐敬亭山》中的?
“敬亭”出自唐代王之渙的《登粗并碼鸛雀樓》詩中的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蔽蘆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山雨欲巖哪來風(fēng)滿樓,敬亭山
描寫敬亭山的詩句有哪些?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唐代:李白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游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悉鬧。
羽化騎日月,云行翼鴛鸞。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fù)何難?
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
愿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送肆陸肢僧歸敬亭山寺》
唐代:許渾
十年劍中路,傳盡本師經(jīng)。曉月下黔峽,秋風(fēng)歸敬亭。?
開門新樹綠,登裂世閣舊山青。遙想論禪處,松陰水一瓶。
《送僧歸敬亭山寺》
唐代:許渾
十年劍中路,傳盡本師經(jīng)。曉月下黔峽,秋風(fēng)歸敬亭。?
開門新樹綠,登閣舊山青。遙想論禪處,松陰水一瓶。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唐代:李白
爾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閑。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五落洞庭葉,三江游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
李白寫的關(guān)于敬亭山的詩句
1.關(guān)于敬亭山的古詩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詩 【南齊】謝朓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
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fù)低。
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由宣城泛湖東下》 陳毅
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游。
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
游敬亭山記.(明)王思任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賞心也。姑孰據(jù)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從青山討宛,則曲曲鏡灣,吐云蒸媚,山水秀麗清矣。曾過響潭,鳥語入流,兩壁互答。望敬亭絳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動。
既束帶竣謁事,乃以青蛙走眺之。一徑千繞,綠霞翳染,不知幾千萬竹樹,黨結(jié)寒陰,使人骨面之血,皆為蒏碧,而向之所謂鳥鳴鶯囀者,但有茫然,竟不知聲在何處?廚人尾我,以一觴勞之留云閣上。至此而又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往還”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歸來乎!吾與爾凌丹梯以接天語也。
日暮景收,峰濤沸亂,飲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歸臥舟中,夢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圍,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與予所者異。嗟乎!晝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長,回視靄空間,夢何在差純寬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夢,而夢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記之爾。
2.讀李白《獨坐敬亭山》的詩句是
李白:獨坐敬亭山《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注釋: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縣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fēng)帆,極目如畫。”
2、盡:沒有了。3、孤云:陶淵明《詠貧士》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
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褲瞎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5、獨去閑:獨去,獨自去。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6、厭:滿足。
譯文: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
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創(chuàng)作背景: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
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覽宣城,這首五絕作于753年(天寶十二載)秋游宣州時,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nèi)心情感的詩。賞析: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虛亮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
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這兩句的意象以“眾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詞“鳥”是中心意象,加上“飛”字形成一個復(fù)合意象,強化動態(tài)表現(xiàn)意義。
“眾鳥”原可以讓讀者聯(lián)想到山中閑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zhuǎn)鳴啼,有一種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高”字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xiàn)力度,表現(xiàn)出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
后句“云”為中心詞,與“去”復(fù)合,默默的云也在漸漸飄走。而云并非滿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無伴,偏偏還悠閑地慢慢地飄離。
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tài),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讀者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tài)時,感知詩人內(nèi)心的不忍和無奈。“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薄云離散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
它們都似乎有靈性,不愿與詩人為伴,遠離詩人而去,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更顯孤獨和渺小。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云也不會飄游到天外。
在詩中,眾鳥孤云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射的結(jié)果,是詩人有意創(chuàng)造為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茫空間。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云漸漸飛去,眾鳥和孤云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舊坐在那里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
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
“相”、“兩”二字同義重復(fù),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結(jié)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對詩人來說不足掛齒。
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眾鳥”、“孤云”這種動的意象與“敬亭山”這種靜的意象相反并置,時間和。
3.關(guān)于敬亭山的詩
游敬亭山詩
作者:謝朓 年代:南北朝
茲山亙百里。
合沓與云齊。
隱淪既已托。
靈異居然棲。
上干蔽白日。
下屬帶回溪。
交藤荒且蔓。
樛枝聳復(fù)低。
獨鶴方朝唳。
饑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
夕雨亦凄凄。
我行雖紆組。
兼得尋幽蹊。
緣源殊未格。
歸徑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
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
茲理庶無睽。
貢安國
貢安國在敬亭山翠云庵題詩云:“小閣虛巖畔,回溪古檜端。朝輝開凈域,秋色在雕闌。花鳥圖書出,溪山云霧看。夕陽賓主罷,聚樂到騷壇。”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