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的哪些詩 陶潛的典故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陶潛的哪些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陶潛的典故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陶淵明的詩句
一、飲酒·其五
陶淵明〔魏晉〕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jié)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
二、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魏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蘆臘嘩使愿無違。
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局激家。
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三、四時
陶淵明〔魏晉〕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lián)P明暉,冬嶺秀孤松。
譯文
春水溢滿了田野和水澤,夏天的云變幻莫測,如奇峰驟起,千姿萬態(tài)。
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冬日高嶺上一棵青松在嚴寒中展現(xiàn)出生機勃勃。
四、讀山海經(jīng)·其十
陶淵明〔魏晉〕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譯文
精衛(wèi)含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
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斗志始終存在。
同樣是生靈不存余哀,化成了異物并無悔改。
精衛(wèi)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實現(xiàn)他們理想的好日子豈是能等待得到!
五、飲酒·其七
陶淵明〔魏晉〕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陪行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譯文
秋天的菊花顏色美好,采摘下沾著露水的菊花。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再執(zhí)酒壺注杯中。
日落之后各類生物都已歇息,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姑且逍遙度此生。
陶淵明的詩作有哪些請寫出兩句
陶淵明的詩作有: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晨興理荒穢,帶月讓讓荷鋤歸。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坦枯局”,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敗族。陶淵明的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等。
陶淵明的詩小學十首
陶淵明的詩有:
1、《歸園居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2、《飲酒·其一》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3、《飲酒·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擬古其一》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氣傾人命,離謹彎隔復何有?
5、《擬古其九》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祥態(tài)悶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6、《時運》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馀露,宇暖微霄。有風白南,翼彼新苗。
7、《時運》洋洋平潭,乃漱乃濯。說說遐景,載欣載矚。人亦有言,稱心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8、《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閉喚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9、《四時》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暉,冬嶺秀寒松。
10、《時運》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產(chǎn)業(yè),閑詠以歸。我愛其掙,寤寐交揮。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淵明字什么,號什么,有什么詩集
一、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詩歌代表作品:詠懷詩,《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jīng)》十三簡做圓首為代表;田園詩,《歸園田居》等。
二、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1、詩歌代表作品:詠懷詩,《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為代表;田園詩,《歸園田居》等;
2、散文辭賦: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于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于他的詩歌。特胡神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攔塌》,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陶潛的經(jīng)典詩句
1. 陶潛關于酒的詩句
陶潛關于酒悉喚拿的詩句 1.陶淵明寫酒的詩句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歡然酌春酒,摘我圓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如何?
還有一首詩
飲酒
東晉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求李白與陶淵明關于酒的詩句
李白與陶淵明關于酒的詩句: 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淵明《飲酒·其五》 3、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 李白《結(jié)客少年場行》 4、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陶淵明《飲酒·其五》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行路難·其一》 6、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7、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8、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人物介紹: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鏈缺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
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睜搭、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3.求李白與陶淵明關于酒的詩句
李白與陶淵明關于酒的詩句:
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淵明《飲酒·其五》
3、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 李白《結(jié)客少年場行》
4、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陶淵明《飲酒·其五》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行路難·其一》
6、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 》
7、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8、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人物介紹: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4.陶淵明與酒相關的詩句
陶淵明的飲酒在中國古詩文歷史上占有著重要地位,產(chǎn)量非常多,風格獨特,對后世詩人有著深遠影響。他的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
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陶淵明的部分以飲酒為題的詩。但是陶淵明的飲酒詩絕不僅限于此!
1.《飲酒 十一》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2.《飲酒 十二》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長公曾一仕,壯節(jié)忽失時;
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3.《飲酒 十三》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
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4.《飲酒 十四》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5.《飲酒 十五》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6.《飲酒 十六》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7.《飲酒 十七》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8.《飲酒 十八》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9.《飲酒 十九》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
將養(yǎng)不得節(jié),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10.《飲酒 二十》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5.陶淵明的帶有酒字的詩
1. 《 飲酒詩》魏晉:陶淵明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2. 《五柳先生傳》魏晉:陶淵明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3. 《雜詩》魏晉: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4. 《歸園田居》魏晉:陶淵明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5. 《讀山海經(jīng)》魏晉:陶淵明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6.陶淵明的關于酒與菊的詩句有哪些
陶淵明詠菊詩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艷能幾時?
惟愛此霜杰,單含貞秀姿,故人都壺至,賞趣聊賦詩。
(二)
今生幾叢菊,花色又新變。披甲老鑄金,西風任酣戰(zhàn)。
群芳爭媚春,晚節(jié)孰為殿。結(jié)契渾忘言,應為人所羨。
(三)
采菊東籬下,晨光猶熹微。繁霜拂我帽,零露沾我衣,
寒英自禿發(fā),敗葉徒翻飛。榮枯有常理,吾意且忘機。
(四)
芳菊開林耀,因風傳冷香。荷鉏不知倦,時為栽花忙。
豈止供欣賞,還宜充糗糧。食之可延壽,有酒須盡觴。
(五)
菊解制頹齡,斯為卻老藥?;ㄈ~附枝干、未嘗見凋落。
吾生雖有涯,此命久已托。無酒空服華,閑淫亦云樂。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對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馀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陶淵明的飲酒的詩句是什么
陶淵明《飲酒》賞析 ●原文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簡介 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陶詩以其沖淡清遠之筆,寫田園生活、墟里風光,為詩歌開辟一全新境界。
《飲酒》組詩共二十二首,此為第三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并無內(nèi)在聯(lián)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
這首主要表現(xiàn)隱居生活的情趣,于勞動之余,飲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此時情味,何其深永!陶詩的一大特色就是樸厚,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懷”等詞語阻斷對情理規(guī)律的探索和揭示,這或者就是詩歌回歸自然的一種表現(xiàn)。
▲陶淵明在我們中國文學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詩歌可以說每一首詩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們可以這樣說唐代以前很多題材的詩歌,唐代的時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惟獨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xiàn)象,就是田園詩是陶淵明開創(chuàng)的,并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峰。我們說唐代有很多田園詩人,比如說王維、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園詩人,像范成大、楊萬里。
唐宋這么多的田園詩人應該說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都是在陶淵明田園詩的濃蔭籠蓋之下,可以說是沒有超過陶淵明的田園詩的。所以說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是我們中國文學史上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29歲以前主要是讀書的時期,從29歲到41歲他是一會兒出來做官、一會兒又要歸隱,是仕隱反復的時期。
他在彭澤當縣令時有一次上級來檢查工作,他的這些下級的書吏們就說,你趕緊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他喟然長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于是就掛冠而去。
這種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們中國知識分子的傲骨,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像李白,他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精神是非??少F的。
那么他掛冠歸隱以后就隱居到田園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園中度過的。他跟鄉(xiāng)親們的關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時候就讓隔壁鄰居的老人們一起來喝酒,他自己沒酒喝的時候就去敲人家的門說你家有沒有酒,所以這個是非常率真的。
而且他還親自參加體力勞動,他有首詩歌寫“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边@個“愿”一般人理解為回歸自然之愿,但是我覺得除了這個以外還可以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這個愿望就是豐收的愿望。
我認為只要能夠豐收,那么衣服打濕了沒有什么關系,這樣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這一點也不影響陶淵明形象的偉大。陶淵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說“少無適俗運,性本愛丘山?!?/p>
他很喜歡自然、很喜歡率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這個人不會彈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著一把無弦琴,就是沒有琴弦的那個琴,高興起來的時候就把琴拿著撥喇撥喇,沒有琴弦肯定沒有聲音的,沒有聲音不要這個聲音。
“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音?!本褪钦f只要有琴動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聲音,這是非常有趣的。
他的一生最喜歡的一個是美酒,一個是菊花,這兩點都非常突出,這兩點在《飲酒》其五中都有生動的體現(xiàn)。 ★這首詩是非常好的一首詩,他開頭說“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間,可是聽不到車馬的喧鬧,那么“在人境”一定會有“車馬喧”,為什么沒有“車馬喧”呢?他自己自問,說“問君何能爾”,就是我問你是什么原因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是陶淵明非常有名的詠菊的詩歌,“采菊東籬下”是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采菊東籬下”這不經(jīng)意之間抬起頭來看南山,那秀麗的南山就是廬山,他家鄉(xiāng)的廬山,一下就撲進了他的眼簾。所以這個“見”字用得非常好,蘇東坡曾經(jīng)說:如果把這個“見”南山改成“望”南山,則一片神氣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就是說山里面自然的景觀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時分飛鳥呼朋喚侶結(jié)伴而歸,大自然是在這個很自然的氣氛中飛鳥就回到鳥巢中去了。然后從這樣一種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淵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種境地。
但是這樣一種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欲辯已忘言”了。 這首詩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詩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遠地自偏”對我們今天也不無啟發(fā),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常現(xiàn)代化的、非常喧鬧的這樣一個社會當中,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到山林里面去。
我們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xiàn)實當中,只要我們每個人他的心遠離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質(zhì)的追求、遠離了一些世俗的官場,那么我們住的地方也會變得偏僻起來,我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寧靜起來。我們也會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緒,這樣使自己變得非常的寧靜,這個對。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