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人是辭官歸隱的 有哪些詩人是辭官歸隱的詩句
今天給各位分享有哪些詩人是辭官歸隱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有哪些詩人是辭官歸隱的詩句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有哪些詩人是退隱山林
在古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部分詩人是選擇退隱山林的。那么,到底有哪些詩人呢?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龔自珍與林別后,自知言過,為避禍,乃棄官南下,歸隱于江蘇云陽書院,兩年后猝然去世。
王績:
隋代琴家,詩人,王通之弟。早年入朝為官,亦想博得封侯拜相,但并不受朝庭重用,仕途不順,故棄官隱于東皋,號稱“東皋子”。
王績隱居其間,崇尚老莊,嗜酒,曾作一詩云:“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其詩風純樸,脫離了六朝綺麗之氣,開唐代詩風之先路。王績曾“加減舊弄”,改編琴曲《山水操》,為世人所賞。任職時,他嗜酒不干事,因此被彈劾解職。他嘆息說:到處是羅網,還是回家安心。于是回到家鄉河渚間。他有田十六頃,奴婢數人,他和家人種糧食釀酒,還養家畜、采草藥,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謝靈運 南朝宋詩人。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又因他是謝陸尺氏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謝靈運的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王維
字摩詰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早散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終日過著閑居自適的生活,篤于奉佛,晚年長齋禪誦。王維又是杰出的畫家,被蘇軾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困祥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
相關信息介紹
一、詩人是作家序列的一個分支。
1.文學創作系列專業技術資格。
二、作家協會中從事詩歌創作的會員。
1.中國作家協會
2.各省級作家協會
3.各地市級作家協會
三、詩歌學術團體會員。
1.中國詩歌學會
2.中華詩詞學會
3.各省級詩歌學術社團
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的詩人是
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的詩人是:是陶淵明,他不愿為五斗米的俸祿辭官歸鄉過田園生活。
古代歸隱的詩人有哪些?及其他們歸隱的原因
1、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
其詩歌以風格自然、語言質樸、凝煉、意境雋永而為人所稱道,尤其大量以田園生活為內容的作品,更是詩壇上一枝秀麗的奇葩。
歸隱的原因:一是陶淵明本性使然,一是社會現實使然。他質性自然,帶氣負性的為人是根本不可能與世俗腐敗風氣相結合的。何況仕途充滿了機詐和險惡,歸隱對他來說是無奈之舉。
2、孟浩然(689-740)
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儉枯瘠。
歸隱的原因:盛唐詩人孟浩然之所以終身不仕,并非“為隱居而隱居”,也并非出于無奈,或受儒家“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觀念的影響。其深層原因在于其始終堅持以“求真”、“放性”并以其作為統攝立身行事的搭謹稿基本原則,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個性不見容于官場,為了保持真實的自我,選擇了歸隱。
3、王維(701-761)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的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
歸隱的原因: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使得生活舒適的王維自然向往佛學中的境界,所以他一生幾度隱居,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4、韋應物(737-792)
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晌冊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閑遠,語言簡潔樸素。但亦有秾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
歸隱的原因: 其隱逸思想的產生與他的人生經歷、性格特點等有關。韋應物一生沉浮宦海三十多年,儒家濟世思想在其人生中起著重要作用。但仕途的坎坷,命運的偃蹇又促成了其隱逸思想的發展。并且他具有濃厚的隱逸思想,生性淡泊,不慕名利,不汲汲于入世,常以隱居為樂。
5、范成大(1126-1193)
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描繪了農村景物、風俗人情和農民生活,風格清新明快,優美流暢,富有韻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宋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對后世田園詩產生極大影響。
歸隱的原因: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貧寒。此后宦海沉浮幾十年,已是疲憊不堪。人也病老體弱,葉落歸根的念頭使他想起了過去隱居療傷的日子。他喜歡清靜無憂,向往與世無爭的氛圍。便又回到人生的原點,在知孝蘇州老家再次過起了隱居生活,度過十年余生 。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