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山居秋暝中哪些字是押韻的 山居秋暝押韻的字iu還是ou

不善挽留2023-05-25 08:48歷史209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山居秋暝中哪些字是押韻的,以及山居秋暝押韻的字iu還是ou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新字押韻的詩句

;?????1. 帶“新”字的詩句有哪些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暝》 釋義: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 孟浩然《宿建德江》 釋義: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賀鑄《青玉案》 釋義:飄飛的云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將暮,揮起彩筆剛剛寫下斷腸的詩句。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蔣士銓《歲暮到家》 釋義:她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的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今夜偏如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 劉方平《月夜》 釋義:今天我才知道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到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傳到屋子里來了。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徐幾《新涼》 釋義:黃鶯也喜歡早上清涼的時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歡快的啼鳴。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

??????——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 釋義:道道晚霞都變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彎新月宛若剛剛展開的扇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陣子·春景》 釋義:燕子飛來的時候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后梨花紛飛。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王維《觀獵》 轉眼間獵騎穿過了新豐市,駐馬時,已經回到了細柳營。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釋義: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2. 新字開頭的詩句

??????1、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2、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3、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4、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5、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舊愁生。

??????6、新愁長向東風亂。瘦覺玉肌羅帶緩。

??????7、新雁一聲風又勁。云欲凝。

??????8、一派潺湲流碧漲。新亭四面山相向。

??????9、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10、新寂寞,舊疏狂。

??????玉爐消息記錢塘。11、枝上流鶯和淚聞。

??????新啼痕間舊啼痕。12、月明烏鵲飛。

??????新愁知幾許。13、新頒詔。

??????人共樂,春光好。14、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漲看看拍小橋。

??????15、新愁次第相拋舍,要伴春歸天盡頭。16、新結同心香未落,怎生負得當初約。

??????17、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18、新艷冶,舊風光。

??????東籬分付武陵香。19、好夢空留被在,新愁不共香銷。

??????20、新來學得長生訣,寫就黃庭不換鵝。21、新陽后、便占新歲,吉云清穆。

??????22、上巳是清明。新煙帶粥餳。

??????23、新眉畫就,郎馬頻嘶。24、新受了、烏公書幣,著鞭垂發。

??????25、一二耆舊貽書,新來強健否,問年今幾。26、新擘黃雞肉嫩,新斫紫螯膏美,一醉自悠悠。

??????27、應是雀屏曾中選。新近東床禁臠。

??????28、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29、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30、新歸且慰意,生理焉能說。31、新舊今逢二妙,人地一時清絕,高并兩峰寒。

??????32、雅稱詩人美孟都。清新幽韻比來無。

??????33、新來句引無情眼,拼為東風一晌忙。34、新蓬遮卻繡鴛游。

??????桃觀日斜香掩戶。35、新秋更欲浮滄海,臥看云帆萬里天。

??????36、新霜上衰鬢,吾死亦已迫。37、簾外三竿日,新添一線長。

??????38、來日書云節,新陽歲月更。39、半開紅,麗天輝,新燕未歸鶯亦飛。

??????40、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3. 求和起字押韻的詩句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劍器近---詠俠客

??????閱今古,眾豪杰,聞雞起舞。

??????任江湖無端苦,孤身渡。

??????天涯路,嘯傲中、浮沉誰主。

??????逍遙常教人妒,有誰顧。

??????國學論壇春暮。也隨人凄楚。

??????刀風劍氣幾回停,夢也如何付。

??????直憑血氣仗行俠,為世間不平、直似出山猛虎

??????清燈短棹,醉酒臨風,隨心翩然來去。

??????笑對紅塵腥風雨。

4. 【關于古詩和現代詩的押韻古詩怎么個押韻法

??????古詩: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詩詞理解能力.平時要多看一些古詩詞,文言文之類的.寫詩要注重平仄,押韻,對仗等.所謂押韻,是把同一韻部,也就是同一韻母組成的字,放在詩的固定位置上,以構成和諧的音樂美.在絕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處,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的韻腳就是“光”、“霜”、“鄉”.絕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須是仄音的.押韻是詩歌必不可少的要素.從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詩,一直到今天的詩歌,都是要講押韻的.沒有和諧的音韻,吟詠起來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舊時韻書“平水韻”,但該詩韻有107個韻部,使用不易,因為分韻太窄;也可用新韻,即以普通話語音來押韻,韻目只有18個韻部.正格絕句,平起首句不入韻和仄起首句不入韻,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韻即可;別格絕句,平起首句入韻和仄起首句入韻,必須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韻,以構成和諧而美妙的音樂性.平仄,是聲調的講究.平聲即陰平聲、陽平聲字,仄聲即上聲、去聲和入聲字.簡單地說就是平聲是漢語拼音中的一二聲,仄聲就是三四聲.絕句的格律,有四種格式,分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舉例如下:1、平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詠樹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邊風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碧葉千張似玉雕.仄仄仄平平.雀躍樹枝頭.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脈,仄仄平平仄,放鴨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為何颯颯起風濤.平平仄仄平.清波蕩小舟.2、平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語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隨意弄迷離,平平仄仄平,吟虹出遠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常使伊人費苦思.仄仄仄平平.蘭水一詩泉.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風濤初識我,仄仄平平仄,月帶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松花江水洗胭脂.平平仄仄平.笑聲來枕邊.3、仄起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碧波·暴風 李頻·渡雙江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陣狂飆如猛獸,仄仄平平仄,嶺外音書斷,平平仄仄仄平平.飛沙走石信天游.平平仄仄平.經冬復歷春.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樹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鄉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暴戾人間萬象蹂.仄仄仄平平.不敢問來人.4、仄起首句入韻為別格 包德珍·詠李白 碧波·詠日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難,仄仄仄平平,宇宙現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千篇斗酒海天寬.平平仄仄平.金輪掛太空.平平仄仄平平仄,胸中日月吟風處,平平平仄仄,環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何止吳歌楚舞寒.仄仄仄平平.萬物顯春榮.至于對仗,一般地講,絕句可用對仗,也可不用對仗,是否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強求.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中間兩聯,就可以全詩用對仗,例如:曾金美·贈友人(碧波詩詞讀后感)碧水粼粼含雅韻,波光閃閃奏清音.詩心美美如佳釀,詞意甜甜欲醉人.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首尾兩聯,就可以全詩不用對仗,例如:碧波·桃花春風吹醒故林叢,蕊滿枝頭綻嫩紅.神韻猶如仙子美,惹來蜂蝶吻嬌容.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前兩聯,則前聯不對仗而后聯對仗,例如:司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反之,如果視為截取律詩的后兩聯,則前聯對仗而后聯不對仗,例如: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現代詩的特點* 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詩歌“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筑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當然現代詩并不要求必須押韻,但還是應該適當講究節奏和韻腳,這樣才能具有音樂美.。

求古詩詞平仄及韻腳(古代的)

五律第一句,多數是不押韻的;七律第一句,多數是押韻的。由于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也可以不太嚴格,用鄰近的韻也行。這種首句用韻的風氣到晚唐才相當普遍,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現在試舉兩個例子: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薯悶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兩首詩搜稿用的都是十三元韻,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韻腳卻用了十二文韻的“紛”字,林逋《山園小梅》第一句韻腳卻用了一先韻的“妍”字。這 種首句用鄰韻的情況,在王維、李白、杜甫等盛唐詩人的律詩里是少見的[9]。

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格性,只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它的韻腳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

第三節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后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相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10]。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變[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蓬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變[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試看下面的對照表:

(1)平仄腳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腳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腳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腳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個類型,這四個類型也可以構成兩聯,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平仄錯綜變化,可以換成七律的四種世手孝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書憤/[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3]。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到韶山/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首。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14]。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冬云/毛澤東

雪厭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求唐詩·宋詞的押韻規則

唐詩的押韻

押韻就是詩詞中在句子的末了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行納,富有音樂感。押韻的那個字就叫韻腳。近體詩在押韻上也有一定的規則:

第一,押韻句必須是偶句。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只押偶句,首句不押;而李商隱《夜雨寄北》則首句也入了韻。

第二,押韻的字必須是平聲,不押韻句子末尾的字必須是仄聲。所以看某一詩句是否是韻句,不僅要看末尾的字是否韻相同或相近,還要檔坦沒看是不是平聲字。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第一句“空山秋雨后”,盡管末尾的“后”字與下面詩句的韻腳“秋”、“流”、“舟”、“留”韻腹、韻尾相同,但因為它是仄聲字,所以就不是韻腳了。

第三,押韻的字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可以換韻,除了首句押韻的字以外,鄰近的韻不可通押。

唐代古體詩的押韻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韻句并非一定是偶句,單句也可以押韻。例如李白《將進酒》的最后幾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裘”、“酒(單句)”、“愁”為韻腳,二、三、四句都押韻。

第二,韻腳可以押仄聲韻,也可以平仄互押。例如上詩中“裘”和“愁”為平聲,而“酒”為仄聲(上聲)。

第三,不必一韻到底,中間可以換韻。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用了九個韻,其中有兩處是信嘩鄰韻合押的。

不過古體詩中也有一些作品在押韻方面追求格律詩的形式,有一定的規則,如杜甫的《垂老別》,全詩一共三十二句,偶句押韻,一韻到底。唐詩的用韻有專門的韻書,韻部分得很細,但讀音大多數是和普通話對應的。

古體詩的押韻規則?古體詩除了要押韻還有什么要求?

絕句和律詩統押平聲韻,就是韻腳為一聲,二聲的字。從形式上講是隔句押韻,即偶數句押韻而奇數句不壓。一點特殊的就是如果首句是平聲字收尾的話,首句也要押韻。押韻的字要求是在同一韻部里的,但首句押韻中首句的韻腳要求寬些,可以用相鄰韻部的。具體可以看看王力的《詩詞格律》,網上有下,就清楚了。很多東西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明白的。

詩體關于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復雜的,這里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么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于古詩節奏是什么,會在以后的章節中講到。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么理論根據。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么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截取后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二、律詩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么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音樂伴奏。但后來詩歌逐漸脫離音樂,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音樂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變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由于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5、諧: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后一句又稱尾聯。2、 只能押平聲韻。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三、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韻也叫“押韻”。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于漢語拼音中的韻母。學過拼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拼音包括聲母和韻母兩大類。比如“公”字,拼音為“gong”,其中“g”是聲母,而“ong”是韻母,押韻也就是押韻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韻的字都可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習慣上叫“韻腳”。押韻的目的是李滾為保持詩歌聲律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復,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之美。律詩的韻古人寫律詩,是嚴格依照韻書來壓韻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閱《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韻書。過去所指“詩韻”就是指這個來說的。通行的詩韻共有108韻,因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劉淵所撰寫的《壬子新刊睜擾扮禮部韻略》,將過去韻書加以合并簡化后列出107韻,所以這些詩韻也稱“平水韻”。后悉灶世略有增加至108韻。“平水韻”包括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律詩只能押平聲韻,由于平聲韻目多,又被分為上平聲十五韻、下平聲十五韻。這等于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前面提到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一致,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至宋以后,語音變化較大,再照韻書押韻,聲律反而不見得諧和,因此,今人寫古詩,不一定非要依照韻書壓韻。就律詩而言,現在不但首句可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屬于平聲,也是可以的。四、四聲、平仄、對仗四聲,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由漢語的語音高低、升降、長短構成。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因素。現在的普通話,就包含陰平聲(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高),陽平聲(一個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一個低升調或低平調),去聲(一個高降調)古漢語中也有四聲,但與今天略有不同:平聲:這個聲調到后代分化為陰平、陽平上聲:這個聲調到后代部分變為去聲去聲:這個聲調沒有多大變化入聲:這是個發音短促的聲調。也是與今天差別最大的聲調。在普通話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聲分化為陰平與陽平而調,入聲則分化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調之中。但是,現在江、浙、閩、粵、桂等地區方言還保留有入聲。四聲和韻的關系比較密切,,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作詩詞時,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面說說平仄。平仄律詩起于南北朝,當時有部分詩人認為作詩必須四聲協和,卻造成詞句越用越窄,不能達意的后果。通過隋唐人的總結,認為把四聲分為平聲和不平聲兩大類,這里的不平聲,就是仄聲。在詩歌中,如果平仄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就能使音調多樣化,不至于單調。這里的平聲,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而仄聲包括了上聲、去聲和入聲。平仄在詩詞中怎樣交錯呢,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句話: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錯的。2、 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例如:毛主席《長征》詩第五、六兩句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句:“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金沙(平平)后面跟水拍(仄仄),這就是本句中的交替。金沙(平平)對大渡(仄仄),水拍(仄仄)對橋橫(平平)就是對句中的對立。如何辨別平仄:如果方言中有入聲的(譬如說江浙人、山西人、湖南人、華南人),那么問題容易解決。其他地方的人主要在于辨別入聲字有難處,一般的,可以查字典或韻書解決。對仗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術語的來歷。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并列起來。作為一種修辭手段,她的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例如“抗美援朝”,“抗美”和“援朝”形成對偶。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對偶的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實際上,名詞還可以分為若干類,同類名詞相對被認為是工整的對偶,簡稱工對。律詩的對仗有自己的規則,就是1、 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2、 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此外,對聯(對子)是從律詩中演化出來的,所以也要適合上述的平仄和對仗標準。五、律詩的平仄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后代的詞曲,也是詞曲的基礎,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是講平仄。(一)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基礎上梢有變化罷了。1、仄起第一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括弧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例: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事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勝,平聲,讀如升,簪字有zan\zen兩讀,這里押侵韻,讀zen。)仄起第二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從軍行·揚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2、平起第一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平起第二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答白刑部聞新蟬·劉禹錫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晴清依露葉,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詠,逢時亦悄然

山居秋暝的平仄格式

這首詩是一首很標準的律詩,也不存在大的拗救,王力的《詩詞格律》還是要仔細讀啊,很多東西看來你還沒完全學明白呢。先把這首好陪詩格律的實際情友行蠢況分析一下,打給你。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平帶汪仄仄平平(天氣晚來秋)平仄平平仄(明月松間照)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仄平平仄仄(竹喧歸浣女)平仄仄平平(蓮動下漁舟)平仄平平仄(隨意春芳歇)平平仄仄平(王孫自可留)其中“月”、“石”、“竹”、“歇”都是古入聲字,屬于仄聲。所有我改動過的與你所列出的正體格律讀音相異者,都是規定范圍內允許的可平可仄的字。

請教高手:唐詩的押韻問題

押韻的問題非常繁雜,你要學的話看的東西蠻多,簡單粘貼一點給你看看;

我們以最簡單的方法,來看看如何構成一首完整的今體詩。

基本句型“逢雙必反”

以兩個音節為單位讓平仄交錯,就構成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間照”。

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與第四字相反,但是逢單卻可反可不反,這是因為重音落在雙數音節上,單數音節就相比而言顯得不重要了。這就是所說的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我們寫詩的時候,很難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寫絕句時也許還辦得到,寫八句乃至更長的律詩則幾乎不可能。如何變通呢?那就要犧牲掉不太重要的單數字,而保住比較重要的雙數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這么一句口訣,叫作“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第一、三、五(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靈活處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則必須嚴格遵守。這個口訣不完全準確,在一些情況下一、三、五必須論,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們會具體談到。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韻則是

句腳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

句腳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

除了第一聯,其它各聯的上句不能押韻,必須以仄聲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韻,必須以平聲收尾。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韻則平聲收尾,不押韻則仄聲收尾。(這是基本規律,實際上也有許多仄韻詩)

句型平仄“對句相反,鄰句相粘,首末相應”

律詩每一聯為兩句,同一聯的上句與下句稱為對句,上一聯的下句與下一聯的上句稱為鄰句。

對句相反:指同一聯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為仄仄平平仄。

鄰句相粘:指上一聯的下句起句平仄,與下一聯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聯的下句天氣晚來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則第三聯的上句明月松間照,應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為句腳必須以仄聲收,便變成了頭粘腳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應:首句平仄與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孫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這四條基本規律,中規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詩。

但是事實上并沒有這么簡單,要想進一步了解其規律,請看“平仄”“押韻”“對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兆謹悉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族乎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晌弊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并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于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④

2、【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記憶中也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反例,所以這里就不另舉例。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①十八韻、十三轍跟普通話韻母對照表

十八韻:

一麻,新華字典里的韻母 a、ua、ia 同屬一個韻部。

二波,韻母 o、uo。

三歌,韻母 e。

四皆,韻母 ie、ue。

五支,韻母 i (屬 zh、ch、sh、z、c、s 聲母,與七齊有別)。

六兒,韻母 er。

七齊,韻母 i (屬聲母 b、p、m、f、d、t、n、l、j、q、x、y,有別于五支)。

八微,韻母 ei、ui。

九開,韻母 ai、uai。

十姑,韻母 u。

十一魚,韻母 v。

十二侯,韻母 ou、iu。

十三豪,韻母 ao。

十四寒,韻母 an、ian、uan。

十五痕,韻母 en、in、un、vn。

十六唐,韻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韻母 eng、ing。

十八東,韻母 ong、iong。

十三轍即十三個通押韻部,分別是:

一發花,十八韻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韻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韻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韻的五支、六兒、七齊。

五灰堆,十八韻的八微。

六懷來,十八韻的九開。

七姑蘇,十八韻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韻的十一魚。

九由求,十八韻的十二侯。

十遙條,十八韻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韻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韻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韻的十六唐。

十四中東,十八韻的十七庚和十八東。

因為十三轍的七姑蘇和八衣欺對應十八韻的十姑十一魚通韻,合并就是十三轍。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36223.html

分享給朋友:

“山居秋暝中哪些字是押韻的 山居秋暝押韻的字iu還是ou” 的相關文章

朱熹如何評論柏舟(泛舟朱熹表達一個怎樣的道理)

朱熹如何評論柏舟(泛舟朱熹表達一個怎樣的道理)

我心匪石 不可轉也出自哪?具體內容是什么? 出自《國風·邶風·柏舟》翻譯:我心不比那方石,不能挪動又轉移。全文內容: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憂心...

陋室銘原文共多少字(陋室銘原文有多少個字)

陋室銘原文共多少字(陋室銘原文有多少個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陋室銘原文共多少字,以及陋室銘原文有多少個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陋室銘》多少字? 八十一字。《陋室銘》通篇下來總共只有八十一字。劉禹錫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借代類比等手法,而且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讀來抑揚頓挫,...

十字津頭一日行的行念哪個音(十字津頭一字行讀什么)

十字津頭一日行的行念哪個音(十字津頭一字行讀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十字津頭一日行的行念哪個音,以及十字津頭一字行讀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日十行的拼音 一日十行的拼音:yī rì shí háng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介...

呂氏春秋有多少卷(呂氏春秋有多少卷書)

呂氏春秋有多少卷(呂氏春秋有多少卷書)

今天給各位分享呂氏春秋有多少卷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呂氏春秋有多少卷書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呂氏春秋多少卷 《呂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呂氏春秋的著作分篇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

燭之武退秦師多少字說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在退前加一個字)

燭之武退秦師多少字說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在退前加一個字)

大家好,關于燭之武退秦師多少字說退秦師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燭之武退秦師在退前加一個字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及翻譯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

斷弦紐如何拔(吉他弦斷怎么接)

斷弦紐如何拔(吉他弦斷怎么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斷弦紐如何拔,以及吉他弦斷怎么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這種吉他斷弦小帽怎么取出? 原來版的木吉他,是這樣取法的,1:放松所有的弦,手伸進音孔去,摸索尋找到弦小帽眼區,找到了就拔出來,再裝弦調音。吉他弦斷了怎么辦? 需要重新換弦,可以在網上買到。換弦...

使至塞上王維寫于哪個季節(使至塞上王維主要內容)

使至塞上王維寫于哪個季節(使至塞上王維主要內容)

今天給各位分享使至塞上王維寫于哪個季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使至塞上王維主要內容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使至塞上描寫什么季節? 描寫的是春季從相關介紹來看,開元二十五年(737)唐玄宗命王維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問、訪察軍情的。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

如何欣賞畫站遠些(離畫畫的遠點)

如何欣賞畫站遠些(離畫畫的遠點)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欣賞畫站遠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離畫畫的遠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要欣賞繪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要欣賞繪畫,領略到繪畫獨特的藝術魅力,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1)從繪畫特有的造型語匯出發,了解繪畫與其他造型藝術的不同,從繪畫基本的線...

摸魚兒問連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摸魚兒問連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今天給各位分享摸魚兒問連根有絲多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賞析 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

夜書所見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人(夜書所見中葉紹翁的人物身份是什么)

夜書所見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人(夜書所見中葉紹翁的人物身份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夜書所見葉紹翁是哪個朝代的人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夜書所見中葉紹翁的人物身份是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夜書所見作者是什么朝代 《夜書所見》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夜書所見朝代:宋代作者:葉紹翁蕭蕭梧葉...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