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共有多少詩(蘇軾共有多少詩集)
很多朋友對于蘇軾共有多少詩和蘇軾共有多少詩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一生寫了多少首詩 .
蘇詩現(xiàn)存約四千首,其詩內(nèi)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xiàn)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lǐng)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tǒng)詞風,開創(chuàng)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寫了多少首名詩
蘇軾一生寫了二千七百多首詩。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擴展資料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xiàn)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xiàn)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xiàn)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tài)度,始終把批判現(xiàn)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xiàn)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jié)經(jīng)驗,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guī)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nèi)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蘇軾的詩有哪些
蘇軾的詩作成就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蘇軾的詩共有3459首,著名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江城子·密州出獵》、《題西林壁》等。
蘇軾詩的風格
蘇軾的詩內(nèi)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蘇軾的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影響極大。
蘇軾的詩有多少首?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大詩人,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一共有3460首詩歌
蘇軾一生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蘇詩現(xiàn)存約四千首,其詩內(nèi)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示例: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宋代:蘇軾
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
4、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宋代:蘇軾
5、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蘇軾的古詩有幾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更是多不勝數(shù)。下面我?guī)淼氖翘K軾的古詩有幾首,希望對你有幫助。
據(jù)統(tǒng)計蘇軾古詩總共有3459首,下面請欣賞其中的行香子·過七里瀨。
行香子·過七里瀨
宋代: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譯文
乘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shù),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笑嚴光當年白白地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lǐng)略到山水佳處。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云,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注釋
⑴行香子:詞牌名。
⑵七里瀨:又名七里灘、七里瀧,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城南三十里。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綿七里,故名七里瀨。瀨,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⑶一葉:舟輕小如葉,故稱“一葉”。
⑷湛(zhàn):清澈。
⑸藻鑒:亦稱藻鏡,指背面刻有魚、藻之類紋飾的銅鏡,這里比喻像鏡子一樣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種隱花植物。鑒,鏡子。
⑹鷺:一種水鳥。汀(tīng):水中或水邊的平地,小洲。
⑺屏:屏風,室內(nèi)用具,用以擋風或障蔽。
⑻嚴陵:即嚴光,字子陵,東漢人,曾與劉秀同學,并幫助劉秀打天下。劉秀稱帝后,他改名隱居。劉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師。授諫議大夫,他不肯接受,歸隱富春江,終日釣魚。
⑼君臣:君指劉秀,臣指嚴光。
⑽空名:世人多認為嚴光釣魚是假,“釣名”是真。這里指劉秀稱帝和嚴光垂釣都不過是夢一般的空名而已。
鑒賞
此詞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贊嘆中,寄寓了因緣自適、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出了人生如夢的浩嘆。
上闋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shù),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jié)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xiàn)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接下來“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jié)奏輕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詞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行程,也創(chuàng)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為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詞的下闋,作者首先由寫江水之清明轉(zhuǎn)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xiàn)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后,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lǐng)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傳的實體是什么呢?“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云,繚繞變形;曉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說,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這是蘇軾的一貫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感嘆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
下半闋以山起,以山結(jié),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粘上文,“但”字轉(zhuǎn)下意,銜接自然。結(jié)尾用一“但”字領(lǐng)“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yīng)。前面寫水,后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jié)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因與朝廷掌權(quán)者意見不合,而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盡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松閑適。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于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云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內(nèi)心的寧靜與安慰。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注著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蘇東坡經(jīng)常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慨,有的評論家便批評蘇東坡消極、悲觀,但人們?nèi)匀粣厶K詞。人們從蘇詞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頹唐,而是綠色的歡欣,是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