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燭憐光滿憐好在哪里(滅燭憐光滿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滅燭憐光滿憐好在哪里,以及滅燭憐光滿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霜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首詩的含義是什么?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皯z”,愛憐?!白獭保礉瘛I暇鋵懺娙伺腔灿谑覂?。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濕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致。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書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安豢啊保荒??!坝帧?,滿手,一滿把?!凹哑凇保胤曛?,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親友,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里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輝,攬之不盈手”詩意,并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意思。
這首詩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深摯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詩人為什么“憐光滿”
因為在思念親人或家鄉吧。
這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頭兩句是有名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說明正是月圓時,思念親人或家鄉。憐,古漢語用法多有憐惜,可惜的意思。這里我理解是,滿屋的月光,卻只有自己一個人在。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一句觸發了我們怎樣的感受?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后,更覺月華光滿可愛,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 。這是一個為相思所苦的形象。這一聯看似寫賞月 ,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人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與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 。詩既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望月懷遠張九齡古詩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下面給大家分享望月懷遠賞析,歡迎借鑒!
望月懷遠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賞析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敝笔銓h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扒槿恕?,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斑b夜”,長夜。“竟夕”,通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于徹夜難眠,滿院長夜漫漫。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白獭保礉?。上句寫詩人徘徊于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就把徹夜難眠的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余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的憐
“憐光滿”是因為作者內心十分孤單,不想被人察覺,可是偏偏有月光充斥著大地.“披衣覺露滋”表達了詩人孤獨、惆悵,內心十分凄苦、悲涼的感情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詩人為什么“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這個細節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整首詩表現詩人懷念遠方情人,可能是農歷十五左右,月光很好,望月思人,所以他吹滅臘燭,任憑月光照滿屋子,想像著他思念的人也可能在看這月光,于是對這月光也產生了憐愛之情。對于下一句,這是用對偶的手法,這里也表現了詩人細膩的感受,覺得這露水浸在身上很滋潤,也就是因為心里有所想所愛的人可能也在想著自己,所以覺得心情也不壞,這里說明詩人心態還比較好,愛人不在身邊,看看月光也就過了,你可知道古代那些文人騷客一般都趁這種有月亮的天氣去夜店鬼混了。整首詩表現詩孤單,但心理又有些微甜的感覺,反正不是因為想念而氣極敗壞。所以用了憐光滿,覺露滋這樣的句子,說起來天微亮的露水應該比較寒冷,他卻用了滋字!
滅燭憐光滿憐好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滅燭憐光滿什么意思、滅燭憐光滿憐好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