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易水上下句(易水的易怎么寫)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易水上下句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易水的易怎么寫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如何易上水 的下一句
這是唐代賈島的作品,詩中引用了荊軻易水送別的典故
詩的大意是:壯士從未悲傷過,悲傷的只是沒有了歸期。為什么在易水邊上,沒有唱歌就已經哭泣了呢?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歷史人物荊軻的哀悼。
【雜曲歌辭·壯士吟】
賈島
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如何易上水下句
【壯士吟】
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詩句:如何易水上的下是什么?
導語:如何易水上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內容,歡迎閱讀。
如何易水上的下一句是:未歌先淚垂。
原句是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這句話出自唐代賈島的《雜曲歌辭·壯士吟》,原文如下:
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年),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的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成為“苦吟詩人”。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今四川大英縣)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拓展閱讀】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來源有二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漢族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詞,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于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后,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一百卷,分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典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十二個門類,輯錄宋代之前音樂文學作品凡五千余首,詩學價值甚高。尤為可貴的是,近代曲辭四卷收錄了隋唐時期新興的燕樂曲辭,為考察詞體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參照。
樂府詩集漢族民歌是其精華所在。漢族民歌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漢代地主階級同勞動人民之間的階級矛盾極為尖銳,在封建制度下勞動人民過著極其悲苦的生活。詩歌中體現出樂府漢族民歌重要的社會認識有的是對統治者殘酷統治的抗議,社會各種弊端的揭露,對自己悲慘命運的泣訴,同時勞動人民之間也因為共同的命運、感情聯系在一起,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愛。于是他們用詩歌來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樂府民歌強烈的社會認識價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樂府民歌直接揭示諷刺了統治階級的丑惡面目,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和對統治階級的反抗情緒,還有一些斗爭的場面。這類作品分別有《雞鳴》、《相逢行》、《平陵東》,還有《婦病行》、《十五從軍征》,反抗的就是《東門行》,《陌上桑》。
二,封建階級對農民的壓迫不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上,而且體現在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漢武帝以來‘三綱五常’的精神枷鎖嚴重的束縛勞動人民,婦女所受的壓迫尤甚,樂府詩頗多反映婦女命運的篇章,《上山采蘼蕪》就是典型。
三,表現健康純美的愛情。男女情愛是詩歌中的常見體裁,這里主要有《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還有一些反映東漢后期給知識分子造成的憂懼漂泊之苦,及他們的消極情緒。這主要是《烏生》《枯魚過河泣》《滿歌行》《西門行》等。其中前兩篇采取了寓言詩形式別具一格。
風蕭蕭兮易水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離騷》。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這里的“修”我認為就應該解釋為:(路)長。從文中來看,“修遠”應是一個并列詞,對應下句的“求索”。
易水歌①
荊 軻
風蕭蕭兮易水寒②,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③!
①據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上記載:荊軻受燕太子丹之請入秦刺殺秦王,燕太子丹和賓客送他到易水岸邊,在荊軻的好友高漸離的擊筑聲中,荊軻就唱了這首短歌。
②蕭蕭:風聲。易水:古水名,源出河北省易縣,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③兮:呵。不復還:不再回來。
◇古詩大意
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謝謝采納我答案~
關于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詩句
1. 關于壯士的詩句
關于壯士的詩句 1. 與壯士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代出自薊北門行 鮑照 羽檄起邊亭,① 烽火入咸陽。
征騎屯廣武,② 分兵救朔方。③ 嚴秋筋竿勁,④ 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⑤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⑥ 簫鼓流漢思,⑦ 旌甲披胡霜。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⑧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⑨ 【作者】 414-466,字明遠。
東海(今江蘇漣水)人。出身貧寒,雖才華出眾,卻一直 不得意。
曾做過宋臨川王劉義慶、始興王劉浚的侍郎,及臨川王劉子頊的前參 軍,掌書記。后死于亂軍中。
詩文俱佳,七言樂府尤受后世推重。有《鮑參軍 集》十卷傳世。
【注釋】 ①邊亭:遢境上的亭候,駐兵伺候敵寇的地方。 ②廣武:縣名,今山西省代 縣。
③朔方:郡名,今鄂爾多斯右翼后旗套外資河西岸。 ④筋竿:即弓箭。
⑤遙相望:言不絕于路o ⑥這二句寫隊伍在途中前進。飛梁:高架的橋梁象 凌空飛起。
⑦此句言軍樂傳達出漢人的情思。 ⑧角弓:用角裝飾的弓。
⑨國瘍:為國戰死的人。【品評】 本篇屬《雜曲歌辭》,寫壯士從軍衛國的壯志和朔方邊塞的風物。
全詩可 分為三層。第一層寫邊塞報警,天子派兵救援。
第二層寫邊塞的苦寒,戰斗的 艱苦。第三層寫將士們以死報國的決心。
這首詩的語言生動形象,很有表現力。比如開頭兩句:“羽檄起邊亭,烽 火入咸陽。”
前一句中的“起”字,點出警報來得突兀;后一句的“入”字, 則使人意識到軍情的緊急,用字很有氣勢。再如寫邊塞的環境:“疾風沖塞起, 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邊塞的風砂是那樣疾猛,邊塞的氣 候是那樣寒冷,連戰馬也蜷縮起身子,它的毛豎起來象刺猬一樣,角弓也凍硬 了,拉都拉不開。
可以想象,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堅持抗敵的將士們經受 了多少磨難。鮑照雖然沒到過朔方,卻憑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出色地描繪了 一幅邊塞絕域的圖畫。
這首詩音節高亢,氣勢凌厲,筆力剛健,全無南朝詩歌 的柔靡。詩人筆鋒往復自如,不斷變換角度。
這些跳動的情節使詩歌的旋律顯 得緊促,充分表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內心情感 詠 荊 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究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清代大詩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九)》中云:“陶潛詩喜說荊軻”。其實,現存的《陶淵明集》中,詠荊軻詩公此一首。
因為此詩以較長的篇幅,筆酣墨飽地歌頌了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荊軻的俠義精神,所以給龔自珍留下了“陶潛詩喜說荊軻”的深刻印象。又因為此詩與陶詩中的《讀山海經》組詩里的“夸父誕宏志”、“精衛銜微木”諸篇,一反詩人的那種沖淡靜穆的“田園詩”的風格,顯出“金剛怒目”的另一種神態,透泄出詩人心系功業、壯懷激烈的另一種懷抱,所以這種“猛氣充長纓”的“商”、“羽”之聲,盡管在陶淵明復沓吟唱的田園牧歌中僅是偶露崢嶸的變“徵”之音,但卻特別移人視聽,動人心魄。
宋代的老夫子朱熹早從陶淵明的此類詩作中窺出詩人的潛在心聲。他在《朱子語類》中指出:“淵明詩,人皆說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
荊軻刺秦,事見《史記·刺客列傳》。此詩雖以《史記》的記載為本,敘寫了刺秦的整個始末,但詩的重點顯然是在易水壯別的場面上。
詩的前四句寫荊軻受知于燕太子丹,受命除暴扶弱,報仇雪恥。“招集百夫良,歲暮得到卿”,從“善養士”的燕太子丹的角度,烘托出荊軻是百里挑一、得之不易、可托重任的豪俠之士,為荊軻的出場作了必要的鋪墊。
自“君子死知己”以下在“且有后世名”的長達十六句的主要篇幅用于鋪寫易水壯別、慷慨赴義的動人場面。詩中用“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的夸張性的外觀情態的描寫,揭示出荊軻嫉惡如仇,壯懷激烈的內在精神。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的對句,巧由“風蕭蕭兮易水寒”化出,強烈地瀉染了荊軻慷慨赴死的悲壯氣氛。“心知去不歸”脫胎于“壯士一去不復還”,但將送行者的唱詞變為荊軻的內心獨白,并綴以“且有后世名”一句,這便從人物的心理內涵中顯現了豪俠之士輕生死、重名節的凜然氣慨,預示了“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劇結局。
易水壯別,作為全詩的重心,寫得有聲有色,氣氛濃重,情景如見。清人張潮對此品評道:“寫壯士,須眉如畫,狀易水,蕭森之氣凄然。”
接著,詩人以精煉的筆墨敘寫荊軻的飛蓋入秦和秦庭一擊。由于這是一次奇功未成的失敗之舉,所以便無必要繪聲繪聲地實寫行刺的細節,詩人著力表現的仍是荊軻在燕入秦途中的那種“登車可時顧,飛蓋入秦庭”的迫不容緩、義無返顧的慷慨赴死氣概。
最后,詩篇以四句深沉感嘆托意作結。惋惜之余,表達出由衷的欽慕。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荊軻刺秦,。
2. 描寫壯士的詩句
李白 【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王維 【送韋評事】 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王昌齡 【出塞二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王翰 【涼州詞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李白 【軍行(一作從軍行,一作行軍)】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岑參 【題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嚴武 【軍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李益 【拂云堆】 漢將新從虜地來,旌旗半上拂云堆.單于每近沙場獵,南望陰山哭始回. 李益 【塞下曲】 黃河東流流九折,沙場埋恨何時絕.蔡琰沒去造胡笳,蘇武歸來持漢節. 高駢 【嘆征人】 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高駢 【塞上曲二首】 隴上征夫隴下魂,死生同恨漢將軍.不知萬里沙場苦,空舉平安火入云. 張喬 【宴邊將】 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座中有老沙場客,橫笛休吹塞上聲. 唐彥謙 【詠馬二首】 崚嶒高聳骨如山,遠放春郊苜蓿間.百戰沙場汗流血,夢魂猶在玉門關. 李羽 【獻江淮郡守盧公】 塞詔東來淝水濱,時情惟望秉陶鈞.將軍一陣為功業,忍見沙場百戰人. 喬備 【出塞】 沙場三萬里,猛將五千兵.旌斷冰溪戍,笳吹鐵關城.陰云暮下雪,寒日晝無晶.直為懷恩苦,誰知邊塞情. 劉長卿 【代邊將有懷】 少年辭魏闕,白首向沙場.瘦馬戀秋草,征人思故鄉.暮笳吹塞月,曉甲帶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戰強. 呂溫 【道州城北樓觀李花】 夜疑關山月,曉似沙場雪.曾使西域來,幽情望超越.將念浩無際,欲言忘所說.豈是花感人,自憐抱孤節. 鄭巢 【送邊使】 關河度幾重,邊色上離容.灞水方為別,沙場又入冬.曙雕回大旆,夕雪沒前峰.漢使多長策,須令遠國從. 鄭準 【代寄邊人】 君去不來久,悠悠昏又明.片心因卜解,殘夢過橋驚.圣澤如垂餌,沙場會息兵.涼風當為我,一一送砧聲. 開元宮人 【袍中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結取后生緣. 虛中 【芳草】 綿綿芳草綠,何處動深思.金谷人亡后,沙場日暖時.龍鱗藏有瑞,風雨灑無私.欲采蘭兼蕙,清香可贈誰.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 蒼蒼丁零塞,今古緬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黃沙幕南起,白日隱西隅.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 李咸用 【關山月】 離離天際云,皎皎關山月.羌笛一聲來,白盡征人發.嘹唳孤鴻高,蕭索悲風發.雪壓塞塵清,雕落沙場闊.何當胡無人,荷戈朝鳳闕. 張說 【巡邊在河北作】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場磧路何為爾,重氣輕生知許國.人生在世能幾時,壯年征戰發如絲.會待安邊報明主,作頌封山也未遲. 祖詠 【望薊門】 燕臺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劉方平 【寄嚴八判官】 洛陽新月動秋砧,瀚海沙場天半陰.出塞能全仲叔策,安親更切老萊心.漢家宮里風云曉,羌笛聲中雨雪深.懷袖未傳三歲字,相思空作隴頭吟. 常建 【塞下曲四首】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王翰 【涼州詞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顧況 【臨海所居三首】 此是昔年征戰處,曾經永日絕人行.千家寂寂對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李益 【塞下曲】 秦筑長城城已摧,漢武北上單于臺.古來征戰虜不盡,今日還復天兵來. 李益 【暮過回樂烽】 烽火高飛百尺臺,黃昏遙自磧西來.昔時征戰回應樂,今日從軍樂未回. 李端 【宿石澗店聞婦人哭】 山店門前一婦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說夫因征戰死,朝來逢著舊將軍. 武元衡 【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 南依劉表北劉琨,征戰年年簫鼓喧.云雨一乖千萬里,長城秋月洞庭猿. 杜牧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劉長卿 【相和歌辭·從軍行六首】 目極雁門道,青青邊草春.一身事征戰,匹馬同辛勤.末路成白首,功歸天下人.高適 【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 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羌胡無盡日,征戰幾人歸. 劉長卿 【從軍六首】 目極雁門道,青青邊草春.一身事征戰,匹馬同苦辛.末路成白首,功歸天下人. 高適 【薊門行五首】 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羌胡無盡日,征戰幾時歸. 曹鄴 【捕漁謠】 天子好征戰,百姓不種桑.天子好年少,無人薦馮唐.天子好美女,夫婦不成雙.。
3. 有關壯士的詩句
《雜曲歌辭·壯士吟》
年代: 唐 作者: 賈島
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雜曲歌辭·壯士行》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陰風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燒地,連吼入黃茆。
壯士走馬去,鐙前彎玉弰。叱之使人立,一發如鈹交。
悍睛忽星墜,飛血濺林梢。彪炳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賀酒紛號呶。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
《雜曲歌辭·壯士行》
年代: 唐 作者: 鮑溶
西方太白高,壯士羞病死。心知報恩處,對酒歌易水。
砂鴻嗥天末,橫劍別妻子。蘇武執節歸,班超束書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雜曲歌辭·壯士行》
年代: 唐 作者: 施肩吾
一斗之膽撐臟腑,如磥之筋礙臂骨。有時誤入千人叢,自覺一身橫突兀。
當今四海無煙塵,胸襟被壓不得伸。凍梟殘蠆我不取,污我匣里青蛇鱗。
《壯士吟次唐人韻》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士厭貧賤思起家,富貴何在發已華。不如為國戍萬里,大寒破肉風卷沙。
誓捐一死報天子,兜鍪如箕鎧如水。男兒墮地射四方,安能山棲效園綺!
塞云漠漠黃河深,涼州新城高十尋。風餐露宿寧非苦,且試平生鐵石心。
《雜詠一百首·博浪壯士》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脫身。乃知燕刺客,有愧漢謀臣。
《讀劉與權壯士歌》
年代: 宋 作者: 吳芾
滿眼煙塵未息戈,御戎無策奈愁何。一尊濁酒空庭晚,獨自歌君壯士歌。
《古壯士歌》
年代: 明 作者: 顧璘
山西壯士何才雄,虬須燕頷生英風。青春挾槊三邊外,白晝探丸九市中。
一身列侍麒麟殿,跨出龍駒萬人羨。狐腋朝裁趙客裘,鵜膏夜淬吳王劍。
生年十五事橫行,肯學操觚記姓名?當衢賈勇萬乘避,臨危重義一身輕。
田文雞狗真余子,有足不曳春申履。眼前國士稍傾心,慷慨橋陰為君起。
《壯士篇》
年代: 明 作者: 張璨
腰懷七尺劍,思欲從沛公。項籍婦人仁,不足與成功。
乾坤動殺機,慘淡斗蛇龍。縱觀天下勢,形勝惟關中。
據險臨諸侯,孰敢當吾鋒。古來豪杰士,不識刀與弓。
良平真壯夫,籌畫在心胸。樊灌鷹犬勞,蕭何為發蹤。
君看帷幄里,實有萬夫雄。
4. 描寫“壯士”的詩句有哪些
1.《荊軻歌》先秦 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2.《于易水送別》唐代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3.《疊題烏江亭》宋代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4.《別離》唐代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5.《結襪子》唐代 李白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6.《秋來》唐代 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5. 形容壯士的詩詞
王昌齡 【出塞二首】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常建 【塞下曲四首】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王翰 【涼州詞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李白 【軍行(一作從軍行,一作行軍)】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從軍行】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岑參 【題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嚴武 【軍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李益 【拂云堆】 漢將新從虜地來,旌旗半上拂云堆.單于每近沙場獵,南望陰山哭始回.
李益 【塞下曲】 黃河東流流九折,沙場埋恨何時絕.蔡琰沒去造胡笳,蘇武歸來持漢節.
6. 形容壯士的詩詞
《詠懷(八十二首之第三十九首)》(阮籍)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
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
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
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
垂聲謝后世,氣節故有常。
《秋來》(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7. 形容“壯士”的詩詞有哪些
唐駱賓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宋王安石《疊題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唐陸龜蒙《別離》: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唐李白《結襪子》: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唐孟遲《壯士吟》:壯士何曾悲,悲即無回期。如何易水上,未歌淚先垂。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
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孟遲(約公元八五九年前后在世)字遲之,(全唐詩云:一作升之;文獻通考作孟達。字叔之)唐朝平昌人。
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宣宗大中末前后在世。有詩名,尤工絕句。
與顧非熊甚相得,于會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同舉進士第。亦與杜牧友善,遲至池州,牧作詩送之。
8. 哪里有有關壯士的古詩
代出自薊北門行 鮑照 羽檄起邊亭,① 烽火入咸陽。
征騎屯廣武,② 分兵救朔方。③ 嚴秋筋竿勁,④ 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 使者遙相望。⑤ 雁行緣石徑, 魚貫度飛梁。
⑥ 簫鼓流漢思,⑦ 旌甲披胡霜。 疾風沖塞起, 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猬, 角弓不可張。⑧ 時危見臣節, 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 身死為國殤。⑨ 【作者】 414-466,字明遠。
東海(今江蘇漣水)人。出身貧寒,雖才華出眾,卻一直 不得意。
曾做過宋臨川王劉義慶、始興王劉浚的侍郎,及臨川王劉子頊的前參 軍,掌書記。后死于亂軍中。
詩文俱佳,七言樂府尤受后世推重。有《鮑參軍 集》十卷傳世。
【注釋】 ①邊亭:遢境上的亭候,駐兵伺候敵寇的地方。 ②廣武:縣名,今山西省代 縣。
③朔方:郡名,今鄂爾多斯右翼后旗套外資河西岸。 ④筋竿:即弓箭。
⑤遙相望:言不絕于路o ⑥這二句寫隊伍在途中前進。飛梁:高架的橋梁象 凌空飛起。
⑦此句言軍樂傳達出漢人的情思。 ⑧角弓:用角裝飾的弓。
⑨國瘍:為國戰死的人。 【品評】 本篇屬《雜曲歌辭》,寫壯士從軍衛國的壯志和朔方邊塞的風物。
全詩可 分為三層。第一層寫邊塞報警,天子派兵救援。
第二層寫邊塞的苦寒,戰斗的 艱苦。第三層寫將士們以死報國的決心。
這首詩的語言生動形象,很有表現力。比如開頭兩句:“羽檄起邊亭,烽 火入咸陽。”
前一句中的“起”字,點出警報來得突兀;后一句的“入”字, 則使人意識到軍情的緊急,用字很有氣勢。再如寫邊塞的環境:“疾風沖塞起, 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猬,角弓不可張。”邊塞的風砂是那樣疾猛,邊塞的氣 候是那樣寒冷,連戰馬也蜷縮起身子,它的毛豎起來象刺猬一樣,角弓也凍硬 了,拉都拉不開。
可以想象,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堅持抗敵的將士們經受 了多少磨難。鮑照雖然沒到過朔方,卻憑藉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出色地描繪了 一幅邊塞絕域的圖畫。
這首詩音節高亢,氣勢凌厲,筆力剛健,全無南朝詩歌 的柔靡。詩人筆鋒往復自如,不斷變換角度。
這些跳動的情節使詩歌的旋律顯 得緊促,充分表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內心情感 詠 荊 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究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清代大詩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九)》中云:“陶潛詩喜說荊軻”。其實,現存的《陶淵明集》中,詠荊軻詩公此一首。
因為此詩以較長的篇幅,筆酣墨飽地歌頌了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荊軻的俠義精神,所以給龔自珍留下了“陶潛詩喜說荊軻”的深刻印象。又因為此詩與陶詩中的《讀山海經》組詩里的“夸父誕宏志”、“精衛銜微木”諸篇,一反詩人的那種沖淡靜穆的“田園詩”的風格,顯出“金剛怒目”的另一種神態,透泄出詩人心系功業、壯懷激烈的另一種懷抱,所以這種“猛氣充長纓”的“商”、“羽”之聲,盡管在陶淵明復沓吟唱的田園牧歌中僅是偶露崢嶸的變“徵”之音,但卻特別移人視聽,動人心魄。
宋代的老夫子朱熹早從陶淵明的此類詩作中窺出詩人的潛在心聲。他在《朱子語類》中指出:“淵明詩,人皆說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
荊軻刺秦,事見《史記·刺客列傳》。此詩雖以《史記》的記載為本,敘寫了刺秦的整個始末,但詩的重點顯然是在易水壯別的場面上。
詩的前四句寫荊軻受知于燕太子丹,受命除暴扶弱,報仇雪恥。“招集百夫良,歲暮得到卿”,從“善養士”的燕太子丹的角度,烘托出荊軻是百里挑一、得之不易、可托重任的豪俠之士,為荊軻的出場作了必要的鋪墊。
自“君子死知己”以下在“且有后世名”的長達十六句的主要篇幅用于鋪寫易水壯別、慷慨赴義的動人場面。詩中用“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的夸張性的外觀情態的描寫,揭示出荊軻嫉惡如仇,壯懷激烈的內在精神。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的對句,巧由“風蕭蕭兮易水寒”化出,強烈地瀉染了荊軻慷慨赴死的悲壯氣氛。“心知去不歸”脫胎于“壯士一去不復還”,但將送行者的唱詞變為荊軻的內心獨白,并綴以“且有后世名”一句,這便從人物的心理內涵中顯現了豪俠之士輕生死、重名節的凜然氣慨,預示了“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劇結局。
易水壯別,作為全詩的重心,寫得有聲有色,氣氛濃重,情景如見。清人張潮對此品評道:“寫壯士,須眉如畫,狀易水,蕭森之氣凄然。”
接著,詩人以精煉的筆墨敘寫荊軻的飛蓋入秦和秦庭一擊。由于這是一次奇功未成的失敗之舉,所以便無必要繪聲繪聲地實寫行刺的細節,詩人著力表現的仍是荊軻在燕入秦途中的那種“登車可時顧,飛蓋入秦庭”的迫不容緩、義無返顧的慷慨赴死氣概。
最后,詩篇以四句深沉感嘆托意作結。惋惜之余,表達出由衷的欽慕。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如何易水上 下一句
如何易水上下一句是:未歌先淚垂。
《雜曲歌辭·壯士吟》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詩詞之一。
雜曲歌辭·壯士吟
壯士不曾悲,悲即無回期。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淚垂。
詩的大意是:壯士從未悲傷過,悲傷的只是沒有了歸期。為什么在易水邊上,沒有唱歌就已經哭泣了呢?
如何易水上下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易水的易怎么寫、如何易水上下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