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肯到清秋日(如何肯到清秋日?描寫的是什么植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肯到清秋日,以及如何肯到清秋日?描寫的是什么植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賞析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云的樂游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扒迩铩薄靶标枴薄扒锵s”點染了環境的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是什么意思?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曾經追逐東風,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游玩。怎么會到深秋的季節,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東風:指春風。
舞筵:歌舞的筵席。
樂游:樂游原的省稱,也叫樂游苑,在唐代長安東南,今陜西西安市郊。
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
斷腸:銷魂。
肯到:會到。
清秋:明凈爽朗的秋天。
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
如何肯到清秋日?描寫的是什么植物?
“如何肯到清秋日”描寫的是柳,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柳》。
原詩: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譯文:
曾經追逐東風,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游玩。又為何肯捱到秋天來啊,現在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詩歌賞析
這是李商隱任職東川柳仲郢幕府時借詠柳自嘆身世的詩。前二句追憶京城樂游苑春日之綠柳。東風和暖,春光融融,低垂的柳枝隨風輕揚,姿態嬌媚,婆娑歡快,猶如舞女翩翩的錦裙拂著華美的地毯;樂游苑內,更是春光宜人,繁花似錦,又如游苑的仕女,意態翩翩,令人心醉神搖。此二句用擬人辭格形容柳枝的風采,寫出了春日的美好可愛。
后二句寫眼前梓州深秋之衰柳。秋風肅殺,柳葉枯黃,殘陽黯淡,蟬聲衰弱,這凄厲的聲音和悲涼的景象,能不令人悲痛,“如何”陡然一轉,又是反詰,加重了感情的濃度;“肯到”呼應首句“曾逐”,由得意到失意,二字顯得自然貼切,水到渠成?!耙选薄坝帧倍?,有遞進之勢。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什么?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描寫的植物是秋天的柳樹。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柳》,全詩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抒發了詩人心中對今昔榮枯變化的悲嘆。
【唐】 李商隱 。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翻譯】:
春日細長低垂的柳枝,隨風輕揚,婀娜多姿,樂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紅裙飄轉,綠袖翻飛,碧綠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為何又肯捱到秋天來??!而眼前只有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樹上哀鳴。
【賞析】:
這是詠柳寄慨之作,其中隱含詩人身世之感。
首二句“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寫(柳枝)曾在繁花似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樣,在樂游苑的宴會上隨風起舞?!拔琛保鷦拥貙懗隽舜毫逆鼓榷嘧耍矊懗隽肆Φ臍g樂。
樂游春苑,即樂游原,長安東南名勝,地勢高,可俯瞰長安全城,是當時人們節日游樂場所。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即銷魂,指美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后二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以春日之柳的繁華得意對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寫秋柳的凄涼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樣地風光無比,受人矚目,而眼下時值深秋,它又如何愿意面對夕陽西下、寒蟬凄切的凄涼處境呢!“清秋”,秋色已深?!翱稀?,豈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詰,又是感嘆。
《柳》唐詩鑒賞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李商隱詩鑒賞
這是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的一首七絕。大約是大中五年(851)詩人在長安初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之聘時所作。
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一、二句“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币鉃榇喝占氶L低垂的柳枝,隨風輕揚,最易使人聯想起舞女的飄然舞姿。這個“舞”字,形象地表現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時,又把柳枝與熱鬧的舞筵結合起來,更加襯托了柳枝的歡樂。“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場面,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兩者互襯,優美動人!本來是東風吹得柳枝飄動,詩中卻用一“逐”字,說柳枝在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寫出柳枝的蓬勃生氣。對句又緊接舞筵,從時、地兩個方面加重描繪,說明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樂游苑上的舞筵?!皵嗄c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即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春風蕩漾,百花爭艷,長安樂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籌交錯,歌管迭奏,紅裙飄轉,綠袖翻飛,碧綠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華似錦的場景。
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卻陡然一轉,描繪出楊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扒迩铩?,喻秋色已深;清秋又當斜陽,環境更加凄涼。臨近生命終結的秋蟬,鳴聲更加凄厲。本來是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柳枝之上哀鳴,詩中卻用兩個“帶”
字,反說柳枝“帶著”它們,此與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樣,又使柳枝由被動變為主動,化客觀死景為活景,表現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詰,又是感嘆,同時又是轉折?!翱稀弊只蜥尀椤皶保ㄒ姀埾唷对娫~曲語辭匯釋》),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詩意似更深邈:既然秋天是如此蕭條,那你(柳)為何又肯捱到秋天來?。⊙酝庵馐钦f不如不到秋天來,大有悲不欲生之痛。此處的轉折,用了“如何肯到”這樣頓挫有力的明轉,增強了對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詩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描繪,來表現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兩句中,虛字運用亦很精妙。第三句“如何”、“肯到”連用,可反詰、感嘆語氣更加強烈。結句“已帶”、“又帶”,更是層層推進。
此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詠物,又句句寫人。詩人寫此詩時,妻子剛剛病故,自己不久又將只身赴蜀,去過那使人厭倦的幕府生涯,掉念妻子,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也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生動寫照。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