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能排多少名(元稹排行第幾)
大家好,關于元稹能排多少名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元稹排行第幾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元稹和李商隱,誰的愛情詩更勝一籌?
枯木
元稹和李商隱,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和白居易號稱“元白”,李商隱和杜牧號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從詩詞名氣上來說不相上下。
元稹詩詞風格言簡意賅,妍麗艷美,李商隱構思新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都是描寫愛情的詩詞名家。其中元稹的《離思》和李商隱的《無題》(多首)都是唐詩中最著名的愛情詩篇,那么,元李二人誰的愛情詩更勝一籌呢?
元稹和李商隱生活的年代相近,元稹活躍于中唐時期,生于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卒于831年;李商隱生于大約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約卒于858年,為晚唐詩詞成就最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元李二人都是名族之后,元稹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父親官至比部郎中(從五品上);李商隱和唐朝皇族同宗,奈何血脈已遠,父親官至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下)。二人都是幼年喪父,元稹8歲喪父,所幸家族世代為官,家底殷實,可以專心攻讀;李商隱9歲喪父,隨母歸鄉,生活貧瘠,作為長子“傭書販舂”,貼補家用。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貞元十九年(803年),24歲的元稹與大他8歲的白居易同登書判拔萃科,并入秘書省任校書郎,在科舉上可謂春風得意,然而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李商隱同樣24歲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登進士第,也是少有才名,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陽,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輩,受到諸多器重,然而一生困頓不得志,只不過是任職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參軍等小職位。
元稹是中唐時期身居要職,和白居易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當屬風云人物。而李商隱雖然官職卑微,卻在詩詞成就上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以至于白居易極為欣賞李商隱的文章,曾說: “我死后,得為爾兒足矣。” (《唐才子傳?卷七》)。從《唐詩三百首》收錄情況來看,李商隱22首,排第四,元稹4首,而《離思》竟然沒有收錄,固然可能是蘅塘退士有所偏好,也許是遺漏所致,然而,其實和元稹的人品有很大的關系。
貞元十五年(799年),21歲的元稹寓居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初仕于河中府。此時,正當駐軍騷亂,蒲州不寧,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護處于危難之中的遠親,亂定,與其家少女相愛。不久,元稹西歸京城應制科試,中舉后棄之不顧,攀附高門,娶東都洛陽留守韋夏卿之女韋叢為妻,這則軼事成為后世《西廂記》的藍本,只不過事實和戲曲結果截然相反。 這要是在宋代有可能會被狗頭鍘伺候,然而唐代對男女之事相對開放包容,因此不了了之。
婚后元稹夫妻和睦,韋叢“懿淑有聞”,7年生5子1女,元和四年(809年)在27歲時病逝,為此,元稹寫下著名的《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以悼念亡妻,其中《遣悲懷三首》其二的名句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廣為傳頌,被錄入《唐詩三百首》, 《離思其四》 更為著名: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僅從詩詞來講,《離思》其四堪為元稹代表作,也是古代描寫愛情詩的膾炙人口的佳作之一。元稹用一往情深的筆觸,抒發自己對心愛妻子的愛戀及懷念,感人肺腑。因為曾經的愛戀,以后再也不會遇上,即便是面對再美貌女子也懶得去看,一般源自修道一般源自愛人,表現的忠貞不移,十分令人感動。
然而,事實上,元稹并非如此,在韋叢尚未去世當年三月,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川蜀,便同當時號稱“唐代四大才女”之一的營妓薛濤打的水深火熱。不久元稹得罪當地權貴,很快被調離四川,二人情書不斷,元稹的《寄贈薛濤》有: “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 之嘆。大概薛濤的營妓身份以及比元稹大11歲的緣故吧,這段戀情也成了鏡花水月。
韋叢去世后不到一年,元稹納友人李景儉的表妹為側室,不過三年也去世,元稹同樣滿懷深情的寫文紀念。元和十一年(816年),元稹迎娶山西河東望族裴氏家族的裴淑為繼妻,裴淑為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鄖的之女。按說元稹應該就此收心,然而浪子的舊性復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元稹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時,遇到了江南歌女詩人劉采春,迅速迸發火花,曾有《贈劉采春》詩,用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 來形容劉采春的美貌。
元稹不但風流多情,而且還嫉賢妒能,心機頗深,唐代著名詩人張祜,受令狐楚器重舉薦,結果元稹時為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生怕令狐楚實力增強,皇帝詢問張祜才能,元稹來了一句 “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大過,恐變陛下風教。” ,于是張祜從此一生布衣,不再求仕,然而一生詩詞成就遠遠高于元稹。
后世對元稹評價也多為貶低,《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然以稹素無檢操,人情不厭服。” 予以評價總結,因此元稹在宰相位子上還沒坐熱就因為和裴度發生矛盾,被雙雙罷相。元稹臨去世前,生怕別人貶低自己,于是請摯友白居易撰寫墓志銘,替自己褒揚,為此元家給了潤筆費達到令人咋舌的程度,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記》中記載了此事:“去年秋,微之將薨,以墓志文見托。既而元氏之老狀其臧獲、輿馬、綾帛洎銀鞍、玉帶之物, 價當六七十萬 ,為謝文之贄,來致於予。”,最后白居易不好推脫,只好捐給香山寺。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李商隱。李商隱因為令狐楚父子的影響力才得中舉,后被涇原節度使王茂元青睞,將女兒王氏嫁給了他,然而李商隱從此便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王茂元和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于“牛黨”,李商隱身處夾縫之中,最后雙方都排擠李商隱,因此一生不得志,抑郁寡歡,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
然而,李商隱和王氏伉儷情深,感情篤實,著名的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便是表達對妻子的深切思念。結婚不到12年,王氏病故,李商隱的悼亡追憶之作,如《正月崇讓宅》、《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無家而作有家之想,血淚寫成,令人不忍卒讀。
李商隱一生寫了大量的的愛情詩,部分詩歌(無題詩)隱晦迷離,難以索解,被譽為“西昆體”,各種解釋和附會千百年來源源不絕。以筆者來看,其中不少只是純粹描寫愛情的優美詩句,如果肆意攀附,只會誤入歧途,我們就只欣賞其纏綿悱惻魂牽夢繞的凄婉之歌,其他就不必過于追求了。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白日相思可奈何,嚴城清夜斷經過。
只知解道春來瘦,不道春來獨自多。?
《無題》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以上是筆者選取李商隱的六首愛情詩,纏綿悱惻,情思宛轉,辭藻精麗,優美動人,感情真摯,動人肺腑,扣人心扉,絲毫無秾艷淫靡之態,更無堆砌辭藻之意,完全發自內心的哀思憂傷,沉郁婉約,朦朧凄美,含蓄雙關,意境幽遠,感傷唯美,令人蕩氣回腸,百轉千回,回味無窮。
因此,要論元稹和李商隱的藝術修為和詩詞魅力,自然是李商隱更勝一籌,元稹雖然也有不少詩詞可圈可點,然而,僅在愛情詩上,元稹是無法和李商隱比肩的,況且,針對元稹這種四處留情的浪子來說,也許談愛情只不過是一時的宣泄而已。
2018/12/14榆木齋
十大唐詩排名
唐詩乃中華文化之明珠,我們今試作七絕十大排名,聊博諸位一笑:
第一名: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代詩人中天才不少,但王之渙同學絕對是天才中的第一牛人,他流傳下來的詩只有區區六首,小弟認為,只此一首,足可讓其擠身一流高手之列,再加上那首地球人都知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想不成為江湖大腕都難。本詩大氣磅礴,意境優美,豪邁中有郁悶,郁悶中有控訴,字字珠磯,句句經典,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說它是千古第一名詩估計是沒人反對的.小弟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是,唐代離現在1000多年,那時人說話與今人說話肯定差別很大,那時人寫的文章現代人理應難以看懂,可是那些唐詩,特別是五絕、七絕,簡簡單單的句子,怎么都是那么美,怎么都是那么通俗易懂,難道是唐代的詩人們都有預知未來的功夫,都知道1000多年后的人是怎么說話的。再看看現在那些狗屁詩人們,盡搞些故弄玄虛,讓人云里霧里的句子,還美其名曰朦朧詩,難怪現在讀詩的比寫詩的少,這樣發展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詩歌這種形式就要絕種了。唉,且看詩歌成棄婦,空悲切。
本詩藝術性10,商業性(主要是指通俗易懂流傳廣)10,總分20。
第二名: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和前一首一樣,同屬地球人都知道的一類,以膾炙人口來形容還嫌低。小白毫無疑問是唐代乃至整個中華文化史上最拽的詩人,其詩想象奇瑰,變化多姿,律詩、絕句這類格律要求較嚴的形式竊以為是不太符合小白口味的,但所謂功到極處,信手拈來即是詩。本詩從文字上來看,基本就是信口說出來的,有點象現在手機短信中“春眠不覺曉,處處性騷擾”之類的順口溜,只不過是極品順口溜。當是時,小白被流放夜郎,那可是典型的鳥不下蛋之地,小白心中可謂郁悶至極,恨不得學習革命先烈屈原同志,投江明志。但流放路上到達白帝城時,卻接到了無罪釋放的通知,從大悲到大喜,心花怒放,估計和杜甫一樣,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坐在舟中再看那猿啼三聲淚沾裳的三峽,一丁點多愁善感、悲天憫人之心也沒有了,于是乎,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這種牛皮哄哄的詩句就出來了。小弟以為,小白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當他沒有當官時,就發牢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他即將做官時,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當他做了官時,就寫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這等拍馬屁的詩句。這種性格,怎當干部。當然幸虧他沒當干部,否則多了個庸官,少了位詩人。本詩看似平淡,卻余味無窮。
本詩藝術性9.9,商業性10,總分19.9。
第三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代不象我們現在,交通發達,從小弟家到北京,兩千里地,幾個小時就到了,要擱在唐代,怎么也得一個多月吧。所以唐詩中送別詩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都屬佳作中的佳作。但在七絕中,本詩與下面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名氣最大,個人認為,本詩似乎更勝一籌。別的不說,單說本詩被譜成琴曲《陽關三疊》,就知其魅力。
讓我們閉上眼來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咸陽古道,灞陵橋畔,小雨初下,輕塵不起,柳色依依,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行路的大好時候,維哥哥在咸陽酒店大堂擺酒一桌,為元二同志送行,元二欲何往,塞外安西地,安西距長安,不知幾萬里也。就是現在沒有飛機的話也得幾天幾夜,那時我估摸著怎么也得走上五個月。此地一為別,相逢不知年,維哥哥心中那份依依惜別之情一千多年后小弟這等粗人就可以感覺到。無可奈何人要走,唯有飲盡杜康酒,此時此刻,除了勸元二再喝一杯酒外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再說出了陽關再哪有象我這樣的朋友陪你喝酒呢。本詩以景寫情,景切情真,其情之深,意之切,感染力之強,渭城曲尚在,讀罷淚沾襟。在當時一磚頭能砸中六個詩人的情況下,本詩就被廣為傳誦,推為絕唱。
本詩藝術性9.9,商業性9.9,總分19.8。
第四名: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別詩的又一力作,但本詩與維哥哥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卻是絕然不同的風格:維哥哥是送好友去上萬里外的安西邊塞,為苦寒之地;白哥哥送浩然兄是順水而下幾日可到的揚州,為煙花之地。送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送人者的心境自然也不同。維詩的總體風格是低沉、壓抑、郁悶的,白詩卻是高昂、歡快、明亮的。
當是時,李白同學遇到了比他年長且已名動江湖的孟哥哥,兩人剛在黃鶴樓中推杯換盞,聽完江湖藝人們笛吹“梅花落”,應該是十分高興的。李白同學可是非常崇拜孟哥哥的,還模仿星宿派弟子的語氣賦詩一首,詩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基本上把老孟捧上了天。酒后送別偶像,作為FANS的李白心情一定是舒暢的。孟哥哥可是風流天下聞,他去到青樓夢好的揚州,那還不是如魚得水、醉臥花從的干活。可以想象,年青且自認比孟哥哥更加風流瀟灑的小李同學,在送別時心中一定象喝了酸酸乳一樣酸溜溜的,所以才有了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含醋率較高的詩句。孟哥哥上船后,小白極目遠眺,孤帆遠影、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朵朵白云,不由詩性大發,美妙的詩句自然就脫口而出了。
本詩藝術性9.9,商業性9.8,總分19.7。
第五名: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三月的小雨淅淅瀝瀝的下,春寒料峭,春愁黯黯,或許是趕著去掃墓,或許是趕著去會朋友或會情人,一股莫名的思緒從行人心中泛起,于是,想起了消愁解憂的良藥----酒。可是哪里有酒館呢?只得去問那牛背上的牧童,牧童遙指遠方,抬眼望去,酒幌子在雨中隱隱約約,那就是杏花村,消愁的好地方。縱觀本詩,字字傳神,處處留意,精巧精致,渾然天成,宛如中國水墨畫的清明煙雨圖。有好事者將此詩生吞活剝,每句刪兩字,成了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雖然少了些許味道,但仍算是一首好詩。本詩理論上應該寫的是江南清明時節,詩中的杏花村應該是泛指喝酒的地方,這也說明山西汾陽杏花村的酒在唐代已名滿天下,可惜的是,現在杏花村汾酒空有這么大名氣,但始終沒有看到這個品牌大紅大紫起來。看來僅有名人效應還是不夠的。
唐代詩人中,杜牧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同屬第二集團的領軍人物(李杜王白可算是第一集團),但兩人各具特色。小弟認為,李更善七律,象“春蠶到死絲方盡”、“莊生曉夢迷蝴蝶”之類,而杜似乎是專攻七絕的,在蘅塘退士版的《唐詩三百首》中,七絕杜選9首,李也選了8首,但就小弟看來,杜詩整體水平要高出許多,這9首“折戟沉沙鐵未銷”、“煙籠寒水月籠紗”、“二十四橋明月夜”、“繁華事散逐香塵”,均為頂級豪華之作。反觀李詩,除了一首“君問歸期未有期”還算佳作外,其它的只能算是平庸之作。再說說杜牧這人,小弟很是敬佩。詩人詞人多為好色之徒,喜歡尋花問柳醉臥花叢者多的是,但象老杜這樣灑脫不羈的還真不多。一般人都是光干不說,老杜卻是又干又說,春香院中,瀟湘館里,處處留下墨跡,還自吹“贏得青樓薄幸名”,這可比現在許多喜歡尋花問柳的同志強多了。老杜混跡歡場十余年,從沒不認帳的,現在的同志,敢作不敢當,更別說留下地址、手機號碼了,比杜前輩差了何止一個檔次。
本詩藝術性9.8,商業性9.8,總分19.6。
第六名: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代300多年的歷史中,侵略或被侵略的時間較長,中間還有個安史之亂,戰伐較多,故邊塞詩人也多,著名的有高適、岑參等。小弟認為,就七絕而言,是沒有人能PK得過王昌齡同志的,甚至在當時就有人認為他的七絕只有李白才可比得上,足見昌齡同志功底之深。他的精品很多,如“寒雨連江夜入吳”、“奉帚平明金殿開”等,本詩可算是其代表作之一,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估計都知道。
本詩大意是借李廣諷刺當時將帥無能,其實漢唐以來邊關戰爭一直不斷,漢代固然有龍城飛將李廣這樣的將軍,勝仗較多,但唐代猛將也不少,在邊關戰爭中也是勝多負少,昌齡同志其實沒必要大嘆世無英雄的。當然即使是勝利,但也是邊庭流血成海水,古來白骨無人收,當炮灰的都是普通士兵。故小弟認為,本詩恐怕不僅僅是諷刺將帥無能的,其矛頭可能是直指最高層。再聯想昌齡同志的身世,多次被貶,估計對朝庭心存不滿,發這樣的牢騷也是正常的。唐代的詩人中好象對朝庭滿意的沒幾個,是否當詩人的前提條件就是不當官呢?幸虧這些同志生活在一個還算清明的時代,象前面的之渙、后面的禹錫這樣的同志,擱宋代那得臉上刺字再發配江州,擱清代說不定會引起一場文字獄,大批人要砍腦袋的。唐詩之所以能繁榮發展,流傳下來的也多,估計跟唐代政治相對清明,言論比較自由有關。唐詩反映社會現實的較多,宋詞卿卿我我的較多,清代就不說了,著名詩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乾隆爺,其他人哪敢寫詩啊,多少人因寫詩把腦袋都寫掉了。
本詩藝術性9.8,商業性9.7,總分19.5。
第七名: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劉禹錫同志很有點意思,不算是一個很稱職的國家干部,這哥們最大的問題就是過于愛擺酷,有事沒事喜歡對朝庭說些風涼話,看他寫的詩,什么“前度劉郎今又來”、“我言秋日勝春朝”、“道是無情卻有情”、“吹盡狂沙始到金”等,透出一股傲氣,好象比別的干部要高出一籌一樣。無怪他當中央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沒半年就被砍下來。即使被砍,這位同志還是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死相,嘴巴上不肯吃半點虧。那年,在他被貶連州那個南蠻之地九年后被召回了首都長安,估計想再次啟用他,可他到玄都觀散散步,又寫出了“玄都觀內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載”這等與朝庭唱反調的句子,與國家機器過不去,自然又逃脫不了再次被貶的命運。
本詩是劉同志公然藐視朝庭權貴的代表作,是他當年從和州奉如回洛陽,在南京憑吊古跡時寫的。本詩借古諷今,以王導、謝安往昔的興盛與現今尋常百姓家作比較,深刻揭露了世事興亡和更替的自然規律。與李白同志的“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更勝一籌。之后沒幾天,他在揚州遇見了居易同志,又寫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千古名句。看來這位同志雖然脾氣又臭又硬,寫詩的功夫還真不含糊。
順便說一句,唐代的皇帝們基本上都算是厚道人,象劉同志這樣專與朝庭對著干的家伙,雖然前后經歷了六任皇帝,可居然沒有被砍頭,而且居然還沒撤職,而且還居然在他死前一直都在當不小的官,最后甚至還加了禮部尚書銜,雖然是虛職,但省部級待遇還是享受了,這就充分說明唐代是重視人才滴。
再順便說一句,象老劉這種傲七傲八、以哲學家自居的同志,居然寫出了“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梢頭”這樣的宮詞,是否雖然被貶多年,但經濟上還很寬裕,家中妻妾成群所致。有興趣的同志們可考證一番。
本詩藝術性9.8,商業性9.6,總分19.4
第八名: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前面已說過,唐代邊塞詩較多,而且總體水平也較高。邊塞題材比較容易融入感情,且大多數邊塞詩人都有從軍經歷,對邊塞、對征人都有親身體會,故容易出好詩。但邊塞詩基本上都是調子沉郁,多為悲憤、凄涼、郁悶之作,讀邊塞詩,心情沉重,一股憂國憂民的想法往往就冒了出來。本詩可算是個例外,就好象從張飛、李逵等同志筆下出來的一樣,豪邁曠達,大有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置生死于度外之勢,跟“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條好漢”、“殺了***,還有后來人” 有異曲同工之妙。兵哥哥們讀此詩,估計是當頭棒喝,糊提灌頂,精神為之一振。就是嘛,怕死還當什么兵。
日落、星升、大漠,中軍帳里,燈火通明,剛與胡人一戰,大勝而歸的將士們濟濟一堂,臉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大家手持白玉杯,杯中斟滿了從胡人那里繳獲的葡萄酒,隨軍樂手奏起了琵琶曲,人生得意須盡歡,今朝有酒今朝醉,喝,喝死去球,怎么啦,喝高了,高了就高了,有啥好笑的,反正不喝死也說不定哪天會被殺死。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生亦何歡,死亦何懼,馬革里尸、戰死沙場。全詩雄渾激昂,勢大力沉,抑揚頓挫,鈧鏘玫瑰,不愧為千年難遇的佳作。王翰同學詩名并不響,全唐詩僅錄其十三首,除這首外,其它的小弟一概不知,估計知道的同志也不多。本詩可謂是王同學個性的真實寫照,他恃才傲物,豪蕩不羈,且為人極爽,常直言進諫,當屬憤青一類,中央機關肯定呆不長,被貶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哥們特有意思,別人被貶一般垂頭喪氣,可他倒好,照樣吃喝玩樂、夜夜笙歌,好不快活,別人一個小報告上去,再次被貶。唐代詩人中一貶再貶的不少,前面的禹錫同學即是一例,可象王翰同學這樣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再貶的,估計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本詩藝術性9.8,商業性9.5,總分19.3。
第九名: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又是一首邊塞詩,這是本十大排名中的第四首邊塞詩,正印證了小弟前面所說邊塞詩容易出精品的論斷。作者李益同學,曾從軍十年,對邊塞生活有親身體驗,為人豪放,常橫槊賦詩,口占一絕。本詩估計不是橫槊賦出來的,橫槊賦出來的詩常大氣磅礴,燕山雪花大如斗之類。小弟認為,本詩是李益同學深夜突然想起遠在千里之外家中的嬌妻美妾,心生郁悶,有感而作。
此詩寫的是征人思鄉之情,前兩句寫景,以邊塞大漠上的絕妙夜景來襯托其凄涼,如霜的月光靜靜照在受降城外,讓回樂峰前染血的黃沙變成雪白,萬籟此俱寂,不知何人何處吹起了蘆管,如泣如訴,隨著如霜的月光灑遍大漠,戰士們聞笛思鄉,那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魂牽夢系,可古來征戰幾人回,不知能否再回到她的窗前┄┄,唉,如果小弟是受降城的司令官,一定要把那個吹笛的人抓起來,沒收其笛,再賞他幾軍棍,晚上不睡覺吹哪門子笛,搞得士兵們都無心作戰,估計是一間諜,專門來瓦解我方斗志的,不砍你頭算是優待。
李益同學的強項是七絕,其語言、韻律,堪與李白、王昌齡相較,唐才子傳稱其為“高適、岑參之流”,可見其邊塞詩之出色。該同學早初為進士出身,當縣長多年未見升遷,無奈之下投筆從戎,曲線救國,功夫不負有心人,象猴哥一樣歷經磨難,但終成正果,官到禮部尚書之高位,也算是功德圓滿、出人頭地了。
本詩藝術性9.8,商業性9.4,總分19.2
第十名:無名氏《金縷衣》
勸群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詩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勸人抓住時機及時行樂。當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們在上課時指出本詩意思是珍惜光陰,小弟認為那是扯淡,直覺告訴我且我更愿意認為作者的本意就是“行樂須及春”。是啊,少時不行樂,老大徒傷悲。年青時只知道象老黃牛一樣埋頭干事,年紀大了再想行樂,估計是撥劍四顧心茫然。小弟有位同事,50多歲的老帥哥,常常羨慕現在的年青人,他總說,現在年青人遇上了好時候,說話那表情,一臉羨艷、憧憬。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及時行樂帶來的嚴重后果。當然,他們年青時情況特殊,那時組織上對這些管得緊,男女間拉拉手就會被人稱為流氓。
本詩作者有版本說是杜秋娘,看名字好象是個MM,小弟以為在一千多前的唐代,MM們敢說及時行樂的恐怕還不多,它應該是一位風度扇扇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嘿咻之后隨口呤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的100位詩人
【先秦】屈原 宋玉
【兩漢】枚乘 賈誼 司馬相如 王逸 東方朔 朱穆 王褒 劉徹 班婕妤 趙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班固 揚雄 張衡 蔡邕 蔡琰 禰衡 曹操 孔融
【魏晉】曹操 曹丕 曹植 王粲 陳琳 劉楨 徐干 阮瑀 應璩 應玚 繁欽 曹睿 嵇康 向秀 阮籍 何邵 潘尼 潘岳 張翰 張華 張協 張載 傅玄 陸機 陸云 石崇 孫楚 左思 曹攄 陶淵明 郭璞 劉琨 盧諶 袁宏
【南北朝】謝惠連 謝靈運 鮑照 謝朓 鮑令暉 孔稚珪 蕭衍 江淹 沈約 范云 何遜 陰鏗 徐陵 庾信 江總 朱超
【隋代】楊素 薛道衡 陳子良 盧思道 孔德紹 孔紹安
【唐五代】虞世南 上官儀 王勃 盧照鄰 楊炯 駱賓王 陳子昂 杜審言 朱彎 沈佺期 宋之問 張說 張九齡 常建 儲光羲 李頎 高適 岑參 王昌齡 孟浩然 王維 李白 杜甫 劉長卿 韓愈 柳宗元 韋應物 寒山 拾得 顧況 李益 盧綸 錢起 王建 張籍 孟郊 元稹 白居易 劉禹錫 賈島 許渾 李商隱 杜牧 李賀 薛濤 皮日休 陸龜蒙 杜荀鶴 羅隱 僧皎然 僧貫休 僧齊己 溫庭筠 韋莊 王翰 崔道融 劉希夷 徐氏 張謂 張繼 崔曙 蘇味道 馬戴 劉叉 崔顥 王灣 王之渙 賀知章 崔護 朱晝 劉方平 于良史 聶夷中 于鵠 祖詠 楊師道 趙徵明 張若虛 袁郊 崔涯 張仲素 秦韜玉 李約 王涯 胡令能 盧汝弼 戎昱 崔玨 王駕 黃巢 崔國輔 于武陵 捧劍仆 施肩吾 花蕊夫人 李郢 皇甫松 張祜 綦毋潛 張南史 徐彥伯 李珣 馮延巳 李煜
【宋遼金】潘閬 范仲淹 蘇舜欽 歐陽修 張先 晏殊 晏幾道 柳永 王安石 蘇軾 黃庭堅 秦觀 陳師道 李之儀 張耒 晁補之 賀鑄 陳與義 呂本中 毛滂 周邦彥 李綱 朱敦儒 李清照 朱淑真 舒亶 韓元吉 胡銓 葉夢得 張元干 張孝祥 范成大 陸游 楊萬里 陳亮 辛棄疾 劉過 姜夔 吳文英 史達祖 劉克莊 元好問 蔣捷 文天祥 王沂孫 劉辰翁 吳激 蔡松年 段克己 戴復古 李祁 黃裳 朱熹 王觀 趙佶 林逋 張泌 周密 李克 岳飛 李重元 康與之 魏承班 曾覿 徐俯 閻選 孫光憲 黃公度 周紫芝 趙令畤
【元代】薩都剌 劉因 關漢卿 狄君厚 范康 高文秀 金仁杰 宮天挺 孔文卿 王實甫 白樸 馬致遠 孟漢卿 尚仲賢 石君寶 張養浩 劉致 張可久 貫云石 盧摯 鄭光祖 高明 紀君祥 鄭廷玉 張國賓 岳伯川 楊梓 武漢臣 王伯成 趙孟?#92; 王冕 洪希文 楊載 楊維楨 元好問
【明代】劉基 高啟 湯顯祖 陳子龍 夏完淳 袁宏道 于謙 王守仁 王世貞 李攀龍 何景明 李夢陽 唐寅 戚繼光
【清代】錢謙益 吳偉業 顧炎武 顧貞觀 陳維崧 朱彝尊 洪升 孔尚任 王士禎 查慎行 納蘭性德 袁枚 倉央嘉措 黃景仁 龔自珍 黃遵憲 秋瑾 蘇曼殊 乾隆 鄭板橋 曹雪芹 劉鶚
哪些名人明明才華了得,結果卻因為私生活有污點導致遺臭千古?
在我印象里面,才高八斗卻遺臭萬年的人,朱熹與元稹二人絕對能排的上名號。
朱熹,他是南宋的儒學大師,甚至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并且他也十分推崇一些傳統的思想。但他在晚年卻被人扣上了偽君子的帽子,朱熹也是晚節不保啊。但就從顯示情況上來看,朱熹更像是一個披著羊皮的狼。
在南宋慶元二年,朱熹成為了當時慶元黨案的中心人物。這一年的12月,監察御史彈劾朱熹,說朱熹以兩個尼姑作為寵妾,每次做官都和他們一起出走,而且還使婦女懷孕了,而且他還搶占自己的兒媳。所以朱熹這個時候已經是身敗名裂,但后世的追崇好像抹消了他的“罪行”。
另一個元稹曾經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樣癡情專一的古詩,但他卻十足是一個渣人。他甚至被人稱為詩人中的渣斗機。這件事的起因便是元稹,在考試之前,他在自己的親戚家吃飯,看見了親戚家的一個女兒叫做崔茵茵,是的,她就叫崔茵茵。
因為這頓飯元稹看上了自己這個表妹崔瑩瑩。后來在元鎮成名之后,元稹被, 當時朝中的大臣看中。而元稹為了自己的前途,于是和大臣的女兒成了婚。而在后來。一次元稹路過他自己表妹家時候,又去找他的表妹,但是他這次被人拒絕了。
在多年之后,元稹在后悔的中寫下了鶯鶯傳這一本書,這本書也就是西廂記的原型。
元稹字什么排名第幾白居易字什么唐代江州指的是現在的什么地方
元稹字微之,排行第九,白居易字樂天,那時候的江州指的是現在的江西九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