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江瑟瑟半江紅在哪里(搜索半江瑟瑟半江紅)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劙虢虢t在哪里,以及搜索半江瑟瑟半江紅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全詩是什么?
“半江瑟瑟半江紅”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具體原文如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賞析:《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gòu)思妙絕之處,在于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
"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話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白居易(唐)
題目為: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背景: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diào)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說的地點是什么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抓住了傍晚夕陽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現(xiàn)出的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現(xiàn)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絢爛景象。
這句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
《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后兩句寫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場景。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里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當然,這種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說后兩句仍主要寫暮色江景,有其科學上的依據(jù)。根據(jù)天文學常識,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陽以東約45°,形狀像個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現(xiàn)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見時間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時。從詩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月亮的地平高度不會很低。太低了,由于樹木、建筑、霧氣等影響就不會看到。據(jù)此,讀者可以推測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當在九月初三黃昏,即日落后不久。從民用時間看,仍屬于傍晚,即“暮”的范疇。
“半江瑟瑟半江紅”出自哪里?
白居易(唐)
題目為: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背景: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diào)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