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樓前溪水如何(屋前有溪水流好嗎)
大家好,關于只有樓前溪水如何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屋前有溪水流好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的賞析。
凰臺上憶吹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人未梳頭。
任寶奩閑掩,
日上簾鉤。
生怕閑愁暗恨,
多少事、欲說還休。
今年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
如今又添,
一段新愁。 這首詞作于李清照婚后小別,表達了詞人婉轉纏綿、欲說還休的思念之情。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詞人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樓前流水的感性,說只有流水才明白她不堪與人訴說的無人知曉的思戀之情,憐惜同情她每天倚欄盼望。“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照應上片“病酒”、“悲秋”,使得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躍然眼前——往年愁緒,是 因為酒,因為蕭索的物事季節,如今呢,又添得一段思戀之愁。寥寥幾字,極盡婉轉,令人黯然銷魂。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是什么意思
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
原文: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譯文:鑄有狻猊提鈕的銅爐里,熏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床頭,如同波浪一般,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不想梳頭。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漸漸消瘦起來,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
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離別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了,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擴展資料:
賞析:“香冷金猊,被翻紅浪”,為對偶給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覺。金猊,指狻猊(獅子)形銅香爐。“被翻紅浪”,語本柳永《鳳棲梧》:“鴛鴦繡被翻紅浪。”說的是錦被胡亂地攤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紋起伏,恍似卷起層層紅色的波浪。
金爐香冷,反映了詞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錦被亂陳,是她無心折疊所致。“起來慵自梳頭”,則全寫人物的情緒和神態。這三句工煉沉穩,在舒徐的音節中寄寓著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緒。到了“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則又微微振起,恰到好處地反映了詞人情緒流程中的波瀾。
然而她內心深處的離愁還未顯露,給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嬌慵。慵者,懶也。爐中香消煙冷,無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錦被亂陳,無心折疊,二慵也;髻鬟蓬松,無心梳理,三慵也;寶鏡塵滿,無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猶然未覺光陰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則其慵態已達極點。
“生怕離懷別苦”,開始切題,可是緊接著,作者又一筆宕開,“多少事,欲說還休”,萬種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盡情傾吐,可是話到嘴邊,又吞咽下去。詞情又多了一層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層。
下片后半段用頂真格,使各句之間銜接緊湊,而語言節奏也相應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增強,使詞中所寫的“離懷別苦”達到了高潮。“惟有樓前流水”句中的“樓前”,是銜接上句的“秦樓”,“凝眸處”是緊接上句的“凝眸”。
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這句話是“只有樓前的流水,還記得我中日愁苦的樣子”的意思。
屋前有溪水直流走對風水好嗎
屋前有溪水直流風水好嗎————只要溪流流去盡頭處有回轉關攔,還是好風水。歷史上最著名出宰相的風水地,屋前濤濤江河大水直去二十里無任何曲轉、無任何阻攔。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出自何處
出自《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詞抒寫離愁別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達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細膩的感情。全詞寫得纏綿悱惻,委婉含蓄,余味無窮。
原文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譯文如下:
鑄有狻猊提鈕的銅爐里,熏香已經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床頭,如同波浪一般,我也無心去收。早晨起來,懶洋洋不想梳頭。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我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話要向他傾訴,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近漸漸消瘦起來,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
算了罷,算了罷,這次他必須要走,即使唱上一萬遍《陽關》離別曲,也無法將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遠去,剩下我獨守空樓了,只有那樓前的流水,應顧念著我,映照著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遠眺的時候,從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歸的新愁。
擴展資料:
此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創作地點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與趙明誠屏居鄉里十余年。趙明誠何時重新出來做官,史無明載。
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這期間趙明誠或有外任,清照獨居青州。是時明誠或有蓄妾之舉。作《點絳唇》《鳳凰臺上憶吹簫》等。”
而劉憶萱在《李清照詩詞選注》中認為此詞作于趙明誠赴萊州任職之際,時間約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什么意思
上片以花象征美人,然著筆在花。高貴不凡之身無奈托于荒山野嶺,盈盈如畫只是孤獨自開,潔愛自好也難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筆傳其形神兼備。
下片始轉寫美人。前二句見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細雨霏霏,這如畫一枝桃花更顯出脈脈含情。然而也許女主人公的憂慮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風物也很快從她憂傷的目光底下滑過去,終于發出了“不道春難管”的一聲傷嘆。是啊,無奈春光不由人遣,無法把留。它已經是“寂寞開無主”了,有何人來憐愛它呢?到了明年此時,它是否還是“依舊笑春風”呢?嘆之、憐之、傷之。傷春也是自傷。即如此般芳潔光艷,終是青春難駐,年華易往!尾末兩句寫惜別。“為君沉醉又何妨。”難得知音憐愛,卻又要匆匆行別,為報所歡,拼卻一醉,應是理所為然,何況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緒。醉意恍惚中也許能減卻幾分離索的凄涼吧!可是轉念一想:“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如今一醉顏紅,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心愛的人兒不見了,不是更令人腸斷?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過這短暫的離別時分也是好的啊!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何妨”是為了他,“只怕”也是因為他,惜別之情深自見。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