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洙有多少詩 汪洙的詩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汪洙有多少詩和汪洙的詩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早上還是在地里勞動的種田郎,晚上就成了天子朝堂上的大臣。王候將相并非天生注定,好男兒有志氣應當努力奮斗自強不息。
出自:宋代汪洙《神童詩》
原文: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譯文:從小有很多才能和學識,不甘落后,一直有達到一定目的的決心和勇氣,別人懷里雖有上好的寶劍,但是我的筆如同別人寶劍一樣厲害。
早上還是在地里勞動的種田郎,晚上就成了天子朝堂上的大臣。王候將相并非天生注定,好男兒有志氣應當努力奮斗自強不息。
擴展資料:
作者汪洙故事
汪洙[zhū]出身于縣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九歲便能寫詩,有神童之稱。他的“神童”稱呼,始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鄞縣縣令帶領全縣舉人、秀才去孔廟參拜孔子圣像。在三跪九叩之后,縣令忽然發現大殿墻壁上,用木炭寫下一首詩:
顏回夜夜觀星像,夫子朝朝雨打頭。多少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
下邊落款題有九齡童汪洙的名字。縣令環視大殿,不光殿宇破敗不堪,孔子和顏回圣像也都缺額少肩,實在有損尊嚴,自覺羞慚。但轉而一想,九歲孩童怎能寫出這樣詩來?
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諷刺于我?想到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聽,這汪洙是何等樣人,叫他前來見我。”
汪洙的父親叫汪元吉,就在縣里當小吏。因家境清貧,汪洙就幫家里牧鵝,利用晚上和牧鵝空隙讀書寫字。
初春的一天,汪洙趕著一群白鵝到野外去放牧,他見孔廟前青草茂盛,便讓鵝吃草,自個在大樹下讀起書來。不料,忽地一陣寒風過后,大雨從天而降,便趕緊收起書本,把鵝趕進孔廟避雨。
汪洙一進廟門,只見殿底破敗,蛛網百結,圣像破碎,鳥糞遍地。心想,父親常說,朝廷里的文官武將,盡是孔夫子的學生,如今他們一個個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卻坐在這樣的破廟里。
誰也不肯拿點銀子出來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氣,見殿角燒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墻上題了這首詩,不料被縣令發現了。
縣令查問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趕緊跪下道:“這汪洙乃是卑職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喚來,聽憑老爺教訓!”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趕回家里,一見汪洙便說:“你闖下大禍了!闖下大禍了!還不快跟我去見老爺!”汪洙不解地問:“孩兒整天讀書、牧鵝,安分守己,從來不做不肖之事,禍事從何說起?”
“還說從何說起?你東涂西抹,還在孔廟里題了一首什么詩,今天被老爺發現,要我喚你去教訓哩。”“這有啥禍事哩。孩兒寫的不都是實情嗎?我這就跟爹爹去見他。”
汪洙跟父親到了孔廟,見過縣令。縣令問:“這墻上的詩可是你寫的?”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還請老爺指教?”“你為何要寫這樣的詩?”
汪洙說:“只要老爺看看這廟,還能不知寫這詩的用意嗎?”縣令見他對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懷疑。便說:“這樣說來,這詩果是你寫的了,那可是神童了!”
縣令見汪洙穿著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喲,老爺我還沒見過穿這樣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聽出縣令還不相信詩是他寫的,眼珠一轉,智上心來,當著眾人之面,向縣令鞠了一躬,脫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縣令一聽,果有才華,大喜道:“好詩,果是神童!將來定成大器! 有賞!有賞!
從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寧波一帶流傳開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進士,授?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訓詁》,歷官至現文殿大學士,提舉臺州崇道觀,筑室西山,召集諸儒講學,鄉人稱其室為“崇儒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神童詩
關于汪洙的詩句
1.汪洙的什么詩句可以形容“在異國他鄉遇上老朋友”的心情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汪洙《神童詩》
《神童詩》中部分詩句:
宮殿召繞聳,街衢競物華;風云今際會,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愿上萬年書。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一支梅破臘,萬象漸回春。
柳色浸衣綠,桃花映酒紅;長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風。
注:相傳有一位秀才參加鄉試沒有考中,回家途中天又下了一陣小雨。傍晚住店時,店旁邊的院里傳來一陣陣嗩吶、鞭炮聲,原來鄰院有人娶親。到了晚上,秀才睡不著覺,想起了汪洙的《四喜》詩,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和見聞,便給《四喜》詩加了八個字,成為:
久旱逢甘露--一滴,
他鄉遇故知--債主。
洞房花燭夜--夢中,
金榜題名時--重名。
這樣一改,對比鮮明,汪洙詩中所說的人生四大歡喜就變成了一場空歡喜,悲涼的意味躍然紙上,頗具出人意表之機趣。
2.汪洙的詩
四喜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神童詩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
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
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義,須知后學通。
圣賢俱間出,以此發蒙童
勤學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3.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詩人是汪洙.是哪個里面的詩句
【出自】宋·洪邁《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
【全文】:“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解釋】:逢:遇到。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場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終于如愿的欣喜心情。詩中所寫人生四大喜事:第一件是在長久天旱之后,逢到天下甘霖好雨;第二件事是流落異鄉時,遇到舊日相識的好朋友;第三件事是新婚;第四件事是科舉考試金榜題名。
被民間認為是喜事的還有很多,如添丁進口、喬遷新居、家人團聚、夫婦和諧、豐收增產、財源茂盛、時令節慶等等,都是喜事。喜瑞文化在傳承發辰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有的慶賀福祉降臨。有的表達美好祝愿。在喜慶活動中,講究開口吉利有“彩頭”,環境瑞祥有吉兆,衣食住行都要講求吉祥。喜瑞文化完全融入民眾的生活中,作為關注人自身命運的祈喜習俗,在人的生命歷程之中不斷喚起美好憧憬,這也是“喜瑞”成為最主要的民間吉祥符號的重要原因。
祈喜文化的核心是祈求人丁興旺、家族昌蠱。遠古時期,原始先民出于生存繁衍的目的,生殖崇拜。農耕社會中,增添增殖直接關系家族興表與社會繁榮,因而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人生禮儀、歲時節令活動中,有很多祈求子嗣與佑護生命的內容:明、清時期,荊楚地區豆行用葫蘆盛社飯送女里的習俗.其中包含祈求生殖繁衍的觀念。結婚為合和之喜,洞房必定要擺紅棗、花生、桂元、蓮子等,取其“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添丁進,是家庭的大喜事,婦女懷孕稱“有喜”了。生育與生長的喜慶主題伴隨人的一生,從“滿月”的“弄璋之喜”,到“百日”的“百祿之喜”,歷經一年一度的“生日之喜”,直至最終的“喪之白喜”。孩童脖子上掛的“長命鎖”、身上穿的“五毒背心”無不體現長輩愛惜子孫、佑護生命的苦心。
4.張九齡
感遇十二首(其一)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十二首(其四)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飛流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詠燕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賦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圣泉宴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
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尋道觀 其觀即昌利觀,張天師居也。
芝應光分野,蓬闕盛規模。碧壇清桂閾,丹洞肅松樞。
玉芨三山記,金箱五岳圖。蒼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散關晨度關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重門臨巨壑,連棟想崇隈。即今揚策度,非是棄繻回。
游梵宇三覺寺香閣披青磴,雕臺控紫岑。葉齊山徑密,花積野壇深。
蘿幌棲禪影,松門聽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賞滌煩襟。
別薛華 英華作秋日別薛升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律。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重別薛華 一作重別薛升華明月沉珠浦,鳳飄濯錦川。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
飄泊成千里,棲遑共百年。窮途唯有淚,遠望獨潸然。
麻平晚行百年懷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尋戌道,遠近聽泉聲。
澗葉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羈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
送盧主簿窮途非所恨,虛室自相依。城闕居年滿,琴尊俗事稀。
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東巖富松竹,歲暮幸同歸。
餞韋兵曹征驂臨野次,別袂慘江垂。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
鷹風凋晚葉,蟬露泣秋枝。亭皋分遠望,延想間云涯。
白下驛餞唐少府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仲春郊外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青。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郊興空園歌獨酌,春日賦閑居。澤蘭侵小徑,河柳覆長渠。
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綠尊虛。
郊園即事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斷山疑畫障,縣溜瀉鳴琴。
草遍南亭合,花開北院深。閑居饒酒賦,隨興欲抽簪。
觀佛跡寺蓮座神容嚴,松崖圣趾馀。年長金跡淺,地久石文疏。
頹華臨曲磴。傾影覆前除。
共嗟陵谷遠,俄視化城虛。山居晚眺贈王道士金壇疏俗宇,玉洞侶仙群。
花枝棲晚露,峰葉度晴云。斜照移山影,回沙擁籀文。
琴尊方待興,竹樹已迎曛。八仙徑 寺南又有昌利觀,去寺可數里,巖徑窈窕,杖而后進。
奈園欣八正,松巖訪九仙。援蘿窺霧術,攀林俯云煙。
岱北鸞驂至,遼西鶴騎旋。終希脫塵網,連翼下芝田。
春日還郊閑情兼嘿語,攜杖赴巖泉。草綠縈新帶,榆青綴古錢。
魚床侵岸水,鳥路入山煙。還題平子賦,花樹滿春田。
對酒春園作投簪下山閣,攜酒對河梁。狹水牽長鏡,高花送斷香。
繁鶯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閱年光。
觀內懷仙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牽花尋紫澗,步葉下清溪。
瓊漿猶類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冀,何必仰云梯。
秋日別王長史別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動北梁篇。
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終知難再奉,懷德自潸然。
上已浮江宴韻得遙字上已年光促,中川興緒遙。綠齊山葉滿,紅泄片花銷。
泉聲喧后澗。虹影照前橋。
遽悲春望遠,江路積波潮。長柳晨征犯煙磴,夕憩在云關。
晚風清近壑,新月照澄灣。郊童樵唱返,津叟釣歌還。
客行無與晤,賴此釋愁顏。羈游餞別客心懸隴路,游子倦江干。
槿豐朝砌靜,條密夜窗寒。琴聲銷別恨,風景駐離歡。
寧覺山川遠,悠悠旅思難。銅雀妓二首金鳳鄰銅雀,漳河望鄴城。
君王無處所,臺榭若平生。舞席紛何就,歌梁儼未傾。
西陵松槚冷,誰見綺羅情。銅雀妓二首妾本深宮妓,層城閉九重。
君王歡愛盡。歌舞為誰容。
錦衾不復襞,羅衣誰再縫。高臺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易陽旱發飭裝侵曉月,奔策候殘星。危閣尋丹障,回梁屬翠屏。
云間迷樹影,霧里失蜂形。復此驚飆至,空山飛夜螢。
焦岸早行和陸四侵星違旅館,乘月戒征儔。復嶂迷晴色,虛巖辨暗流。
猿吟山漏曉,螢散野風秋。故人渺何際,鄉關云霧浮。
臨江二首泛泛東流水,飛飛北上塵。歸驂將別棹,俱是倦游人。
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江皋木葉下,應想故城秋。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
汪洙是什么朝代的人寫過什么有名的詩句
汪洙是北宋時期的人物,寫過著名的《神童詩》一卷。其中著名的句子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知音,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汪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汪洙九歲能詩,號稱汪神童,官至觀文殿大學士。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汪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歡迎大家瀏覽。
汪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北宋
汪洙的著作:
汪洙詩才橫溢,他先后寫了不少五言絕句詩,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記誦的短詩。就有當時的塾師們將汪洙所賦的三十多首五言絕句匯編詮補成集,題為《汪神童詩》。《神童詩》文詞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兒童記誦,它與《三字經》等同譽為“古今奇書”,成為訓蒙兒童的主要教材,流傳極廣,影響至為深遠。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久旱逢甘雨,他鄉遇知音,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等等,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傳誦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貫博洽,熟悉經史。然而經多次考試,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進士,任明州府學教授。由于汪洙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師,隨從他聽課的學生眾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稱他為“汪先生”。正由于他教授有方,聲聞朝廷,到汪洙去世時,特追贈為“正奉大夫”(正四品)銜,給予了較高的優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訓詁》。
汪洙的故事:
汪洙出身于縣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九歲便能寫詩,有神童之稱。他的“神童”稱呼,始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鄞縣縣令帶領全縣舉人、秀才去孔廟參拜孔子圣像。在三跪九叩之后,縣令忽然發現大殿墻壁上,用木炭寫有這樣一首詩:
顏回夜夜觀星像,夫子朝朝雨打頭。
神童詩
神童詩
多少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
下邊落款題有九齡童汪洙的名字。
縣令環視大殿,不光殿宇破敗不堪,孔子和顏回圣像也都缺額少肩,實在有損尊嚴,自覺羞慚。但轉而一想,九歲孩童怎能寫出這樣詩來?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諷刺于我?想到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聽,這汪洙是何等樣人,叫他前來見我。”
汪洙的父親叫汪元吉,就在縣里當小吏。因家境清貧,汪洙就幫家里牧鵝,利用晚上和牧鵝空隙讀書寫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趕著一群白鵝到野外去放牧,他見孔廟前青草茂盛,便讓鵝吃草,自個在大樹下讀起書來。不料,忽地一陣寒風過后,大雨從天而降,便趕緊收起書本,把鵝趕進孔廟避雨。
汪洙一進廟門,只見殿底破敗,蛛網百結,圣像破碎,鳥糞遍地。心想,父親常說,朝廷里的文官武將,盡是孔夫子的學生,如今他們一個個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卻坐在這樣的破廟里,誰也不肯拿點銀子出來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氣,見殿角燒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墻上題了這首詩,不料被縣令發現了。
縣令查問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趕緊跪下道:“這汪洙乃是卑職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喚來,聽憑老爺教訓!”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趕回家里,一見汪洙便說:“你闖下大禍了!闖下大禍了!還不快跟我去見老爺!”
汪洙不解地問:“孩兒整天讀書、牧鵝,安分守己,從來不做不肖之事,禍事從何說起?”
“還說從何說起?你東涂西抹,還在孔廟里題了一首什么詩,今天被老爺發現,要我喚你去教訓哩。”
“這有啥禍事哩。孩兒寫的不都是實情嗎?我這就跟爹爹去見他。”
汪洙跟父親到了孔廟,見過縣令。縣令問:“這墻上的詩可是你寫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還請老爺指教?”
“你為何要寫這樣的詩?”
汪洙說:“只要老爺看看這廟,還能不知寫這詩的用意嗎?”
縣令見他對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懷疑。便說:“這樣說來,這詩果是你寫的了,那可是神童了!”縣令見汪洙穿著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喲,老爺我還沒見過穿這樣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聽出縣令還不相信詩是他寫的,眼珠一轉,智上心來,當著眾人之面,向縣令鞠了一躬,脫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
縣令一聽,果有才華,大喜道:“好詩,果是神童!將來定成大器! 有賞!有賞!
從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寧波一帶流傳開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進士,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訓詁》,歷官至現文殿大學士,提舉臺州崇道觀,筑室西山,召集諸儒講學,鄉人稱其室為“崇儒館。”
勤學宋汪洙的古詩意思
指宋代汪洙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勤學》,勤學,指努力學習。
原文如下: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譯文: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汪洙,字德溫,北宋晚期人。父,汪元吉,曾任鄞縣縣吏。在一安石任鄞縣縣令時,因看重汪元吉的為人,特把汪元吉推薦給轉運史,叫汪元吉負責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參軍)的事務。
汪洙九歲時即賦詩,有“神童”之佳稱。一日汪洙牧鵝來到學宮,見學宮殿宇破敗傾圮,觸發心中一番感慨。感而為詩,遂題詩于學宮壁上:“門徒夜夜觀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頭。多少公卿從此出,誰人肯把俸錢修。”
不幾天,題詩被明州知府所發現,感到新奇,當即把汪洙傳喚到府衙。知府見眼前站立的竟是一個穿著破舊短,的小孩,就問:“汝欲做神童耶?衫子為何如此破舊?”汪洙即應聲答詩一首:“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知府一聽,呵!不得了,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大口氣,認為日后作為不可限量。
汪洙詩才橫溢,他先后寫了不少言絕句詩,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記誦的短詩。就有當時的塾師門將汪洙所賦的三十多首五言絕句匯編詮補成集,題為《汪神童詩》。《神童詩》文詞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兒童記誦,它與《三字經》等同譽為“古今奇書”,成為訓蒙兒童的主要教材,流傳極廣,影響至為深遠。
勤學實例
“頭懸梁”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一起。
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后,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簦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勤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頭懸梁錐刺股
關于汪洙有多少詩和汪洙的詩有哪些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